㈠ 點穴療法有什麼歷史淵源
1.
李林點穴療法
李林點穴療法是李桂萍、林超雄繼承師傳姚旭堂指針點穴法、賈立惠指醫點穴法,糅合指針點穴和指醫點穴兩派的特點,並遍訪名醫高手,揚長避短,逐步形成且不斷完善的一套獨具中國特色的防治疾病的方法。李林點穴療法來源於武術,反映出武功點穴術的一些特點,比如聲東擊西之法,驚上取下之術,乘其不備,出其不意,迅速敏捷,靈活准確而有分量。每次治療時間僅僅幾分鍾,但在短時間內引起機體的極大反應。1983年始,林超雄作為特殊技術人才調廣州中醫葯大學任點穴教師,開展臨床和教學工作。林超雄老師運用點穴療法於臨床四十五載,診治患者三十萬人次,調治病種包括痛症、癱瘓症及臨床各科疑難雜症,療效肯定,臨床經驗豐富。其退休後,弟子賈超和兒子林敏繼承衣缽,在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應用和推廣點穴療法,並進行相關的科研工作,逐步成為醫院的中醫特色診療技術。
2.
賈氏點穴療法
賈氏點穴療法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嶗山賈立惠大師根據武功點穴演化與中醫經絡穴位相結合,獨創的一門點穴治病療法。他根據不同病種病情在人體一定穴位或刺激線上,恰當的運用點、按、掐、拍、扣等手法,使「氣」和「力」的作用沿著經絡―內臟的相關路線,深透到患者體內,以激發經氣,使氣至病所產生感應,從而調整陰陽臟腑的功能和營衛氣血的盛衰,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平衡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故病可痊癒。賈立惠和其侄子賈兆祥等經過臨床實踐,不斷擴大點穴療法的治療范圍,提高點穴療法的治療效果,主要用治各類癱瘓病和頸肩腰腿痛症。與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王肇普合作的系列課題研究,對點穴療法治療大腦損傷、大腦產傷後遺症及頸髓不完全損傷後遺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至今,賈立惠的女兒賈維菊、弟子蘇忠壽等在山東青島從事點穴療法的醫療工作;王肇普的弟子吳夏勃在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
3、
姚氏點穴療法
姚旭堂指針點穴法(簡稱姚氏點穴法)是姚旭堂老先生獨創的一種氣功點穴指針療法,其源於武功點穴術,又有稱指針術、還陽術、疏經活血法的。姚旭堂自幼習武,拜玄空派何道人為師並得其妙諦真傳,曾任東北軍張作霖的警衛隊長,官拜國民黨中將,與東北軍張學良將軍共事。解放後在武漢用點穴法為人治病。姚氏點穴法操作時緊湊迅速,一氣呵成,為全身整體治療,但僅一分多鍾左右時間。根據病情,妥當選穴,點穴穩准,開筋適中,用力得當。其中扶突或人迎為姚氏點穴法中換血法之關鍵穴。幾十年來,姚旭堂及夫人阮淑貞二老將點穴法廣泛地應用到內、外、婦、兒各科疾病,為千萬病患者速起沉痾,治癒針葯罔效之疑難痼疾,其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祖國醫學增添了光彩。
4.
武術點穴
點穴療法源於我國傳統武術,是從古代武功中的點穴法演變而來,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記載有點穴、打穴、拿穴、踢穴……之分,而統以點穴名之,它在我國傳統武術中既作為一種進攻防禦的手段又作為治療某些外傷的一種方法。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點穴治療的適用范圍不斷加大,理論體系日趨完善,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指針點穴流派和指醫點穴流派。
㈡ 咸陽市農村合作醫療,武功附屬醫院轉到咸陽二一五醫院,孕晚期,35周4天,保胎,住院後續報銷比例多少
你好,新農合報銷要分醫院等級: 本鄉鎮醫院 起伏線240元報 90%; 縣級醫院 起伏線500元報 75% ; 三級市級醫院 起伏線700元 報 60% ; 二級市級醫院起伏線500元 報 65% ; 省級醫院起伏線1000元 報 55% ;其他醫療機構起付線1000元報35% 。
㈢ 「仝」字做何解釋
tóng 〈形〉 (1)「同」的古字。相同;一樣 [same] 仝,同古文,出《道書》。――《廣韻》 (2) 姓氏。 鄭碼:ODBI,U:4EDD,GBK:D9DA 筆畫數:5,部首:人,部外筆畫數:3,筆順編號:34121 仝姓源流 一.仝姓來源 淵源之一,以國為姓。起源於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於〓(今陝西省大荔縣 境內)建立同國,為商朝附庸,商亡後,同國亦隨之滅國,其後人以國去邑為同姓。後來,同 姓為分別支庶, 一支以同字音「仝」為姓,見《春秋圖》。 淵源之二,避禍改姓。起源於漢朝:為司馬遷之後,同樣因諧音故,源於「同」。80年代中央電視台曾作過介紹, 2003年2月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百家姓>節目也作了介紹.西漢時代,史學家太史令司馬遷,因對李陵軍敗降匈努事有所辯解,得罪漢武帝下獄受腐刑.據傳,他的一支後人為避家難,改 "司馬"姓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馬"姓為馬.此事在司馬遷出生地陝西省韓城市的縣志中的<重修太史廟記>(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記載:"----今孫或在洛陽同姓或襄陽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為姓氏,隱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證香火的延續,一子北上出關,後成為旗人為「佟」姓,故該姓基本 為東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帶;一子留在當地為「仝」姓,後人多為山西河北一帶----本內容源於家譜,毀於文革 。 淵源之三,源於賜姓。起源於宋朝:東陵腳下,有個叫石頭峪的小村,只有二十來戶人家的石頭峪村,傳說是宋朝一位武狀元的後代。這位武狀元後來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謂頂天立地,呼風喚雨。人們常說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這位二品高官,最後終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職,滅了姓氏,貶為庶民,流放到東陵腳下為生。「仝」就是當時皇帝賜給姓氏。經過幾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時的孑然一家,漸漸發展為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就這樣,仝姓家譜被續了下來。 淵源之四,避禍改姓。起源於元末:為金人姓氏夾古的漢姓。因女真入關踏上中土,金滅後入於元,元滅後 留居中原,為避亂則以「仝」姓傳承。這個來源的「仝」姓至少有三支: 1.始祖為福新、文瑞:有家譜,有譜系。傳承至今,約有三十代。按:元滅在公元1368年,距今約640年,以二十年為一代,當有三十代。這個起源的仝姓後裔主要在今山東鄆城、江蘇睢寧。 2.湖南永州寧遠、新田一帶的仝姓:本系蒙古族(應為入元後的女真族)。其先人夾谷必烈突,元末為御前指揮,奉詔鎮壓寧遠一帶瑤民起yi。元亡明興,為避禍改為漢族姓氏,取「夾」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隱居於此。居寧遠的仝姓,現有550多人,分居鯉溪上、下仝家村。 3.山西的女真遺裔:在山西省運城市安邑鎮房子村和三家莊村,至今聚居著一批仝姓的女真遺裔,他們保存的《仝氏家譜》一本修於清乾隆年間,後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重修,重修譜序雲:「仝氏之先,出自大金夾谷氏,嗣遭元滅,遂易今姓。元初有諱慶成者,為本邑令,因家焉。」 以上三處仝姓淵源的共同之處在於:均來源於金人夾古氏。可見,在元滅之時,為避亂,金姓夾古改為漢姓仝,是比較統一的做法。 淵源之五,少數民族融和的改姓。起源於清:為滿族姓氏佟佳的漢姓,也作佟、童、董等。Tong姓家族第一位老祖是元朝名將,一心效忠朝廷報效國家,後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統一天下,仝氏老祖拒絕效忠其朱氏天下而早以預感殺身之貨,其下有四位兒子,老祖為避免滿門抄斬,為讓仝氏家族後繼有人,便將其四個兒子姓氏分別改為仝、佟、童、同,並讓其各自奔赴全國各地隱居,(後多居東北一帶)雖然本姓字體上做了改動,但是發音卻都一樣,從而有了天下Tong姓是一家的說法。最後老祖英勇就義倒在了朱家的斷頭台上,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仝氏家族世代尊繼。到了清朝,Tong姓正統本是仝字,但是因為仝姓後代稀少,再加上史學家的無知以及盲目論斷,致使Tong氏正統成了佟字。清王朝時,Tong姓成為滿清八大姓氏之一,並且高於八旗之首正黃旗,全姓仝佳。(現在被史學家錯誤論定為:佟佳)歷史上曾有名人:Tong佳扈爾漢,Tong 佳隆科多。解放後Tong氏全姓簡化為仝、佟。。。等單字姓.三, 金朝亡國之後的女真人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金朝時留居金源故地的女真人,到了元朝,他們被分別稱作女直、水達達、吾者、乞列迷、骨嵬等,居住在松花江流域、黑龍江下游和烏蘇里江流域地區,後來發展成為滿族; [50]另一部分是金朝時南遷中原的女真人,自金代中葉以後,他們漢化程度逐漸加深,至元朝時已不再被視為女真人,而概以「漢人」稱之。本文所談的女真遺裔主要就出自後者。 源流之六,回族中的仝氏,避禍改姓。源自童姓。據安徽和縣《童氏家譜》載,始祖童小橋,祖籍陝西西安金佔山,為清皇太子武術御師。一次 傳授武功,不慎傷皇子,遂舉家隱姓埋名逃至和州(今安徽和 縣)定居,改為姓。康熙八年(1669年)後,仝姓後人仝朝臣中武舉,家道漸趨興旺。主要分布在安徽。 仝連信 男,1952年2月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牡丹江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副教授。發明成果有:高效空氣消毒劑、高效術前消毒劑、高效器械消毒劑、高效空氣消毒劑取代傳統空氣消毒所使用的紫外線燈消毒法。該消毒劑填補了國內外空氣消毒劑的空白。噴灑1分鍾後對空氣中細菌殺滅率達99.9%以上,對各種肝炎病毒有極強的破壞作用。該產品分為三個品種:供醫院,實驗室使用。供家庭、賓館使用。供飛機、輪船使用。高效術前消毒劑用量少,殺菌迅速徹底,局部作用1分鍾即可達到消毒目的,可持續6小時以上。上述產品在國內分別獲三次金獎。他發表醫學論文50餘篇,分別刊登在省級、國家級專業學術刊物上,並獲省、市級新技術科級成果獎二項。 仝春東 男,1936年生,祖籍河南郟縣,原任建設銀行平頂山市分行工會主席,現已退休。仝春東同志1961年畢業於解放軍第四坦克學校(中專),曾任解放軍某部連指導員、政治處副主任、副政委和平頂山市建行煤炭支行黨支部書記、行長等職。1991年被全國金融工會授予「全國金融系統優秀工會幹部」稱號,被省建行評為「先進工會工作者」。 仝新順 1963年7月生,研究生,鄭州鍋爐廠廠長,辦公室主任,高級經濟師。主要著作:《秘書工作人員一定要講政治》1996年6月發表於《秘書理論與實踐》(續編),獲得河南省秘書協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現代企業形象之我見們996年9月發表於《法學論壇》第3期;《建設企業文化,提高管理水平》1997年6月發表於《模範人物優秀人才成果大典》一書;《年薪制的理論與實踐》1997年7月發表於《經濟經緯》第4期,獲』97全國「兩個轉變」與國有企業改革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如何制定企業經營戰略》1997年9月發表於《時代工商》增刊,獲』97鄭州市企業管理協會優秀論著三等獎;《談國有資產的管理》1997年11月發表於《經濟經緯》第6期,在』98首屆當代領導者管理藝術叢書優秀論文評審大會上獲二等獎;《淺析國企改制過程中的全員持股制》1997年12月在中國發電設備行業協會企業管理研究會第二屆年會上宣讀,獲』98鄭州市企業管理協會優秀論文三等獎;《商家的參展藝術》1998年6月發表於《銷售與市場》第6期;《知識營銷:市場競爭新利器》1998年11月發表於《時代工商》第11期;商標使用許可:一把雙刃劍)1998年12月發表於《銷售與市場》第12期,《制定行業自律價格,抵制市場惡性競爭》1998年12月發表於《工業鍋爐通訊》第6期,獲』98鄭州市企業管理協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仝宣州 1934年12月生,筆名州宣,河南南陽人,滿族,1958年7月畢業於開封師范學院數學系,中學高級教師,執教於南陽市第四中學。系河南省金卡聯誼會副會長兼(金卡集郵報》副主編、南陽市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市集郵協會常務理事、市集報聯誼會副會長。1951年12月開始收藏,主集郵票郵品、錢幣、報刊,新中國郵票郵品基本齊全(全新),報刊創刊號一干余種。1993年,編組的「中國建築藝術」極限郵集參加河南省集郵展覽獲「飛達杯」獎杯和獎金。有四百餘篇集郵文章及十餘篇集幣、集報文章分別發表於國家級及省、市級報刊。《大河報》、《南陽日報》、南陽有線電視台、《中州集郵》等新聞媒體專題介紹過其收藏事跡。備新中國郵票、自製極限片、企業拜年卡、創試刊號報刊交換,恪守信譽,來信必復。 仝澤堂 1946年2月生,江蘇睢寧人,中國石化總公司齊魯石化公司第一化肥廠高級工程師。系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主集中外郵票郵品,藏品較豐,專題有文物、風景、花草、動物等;兼集火車站台票、參觀門券、糧票、布票、電話卡等。
㈣ 武功縣有幾家醫院 名稱是什麼(私人診所和二級以下醫院除外)
㈤ 我想知道這個姓「仝」的來歷謝謝!
一.姓氏來源
淵源之一,以國為姓。起源於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於〓(今陝西省大荔縣 境內)建立同國,為商朝附庸,商亡後,同國亦隨之滅國,其後人以國去邑為同姓。後來,同 姓為分別支庶,
一支以同字音「仝」為姓,見《春秋圖》。
淵源之二,避禍改姓。起源於漢朝:為司馬遷之後,同樣因諧音故,源於「同」。80年代中央電視台曾作過介紹, 2003年2月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百家姓>節目也作了介紹.西漢時代,史學家太史令司馬遷,因對李陵軍敗降匈努事有所辯解,得罪漢武帝下獄受腐刑.據傳,他的一支後人為避家難,改 "司馬"姓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馬"姓為馬.此事在司馬遷出生地陝西省韓城市的縣志中的<重修太史廟記>(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記載:"----今孫或在洛陽同姓或襄陽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為姓氏,隱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證香火的延續,一子北上出關,後成為旗人為「佟」姓,故該姓基本 為東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帶;一子留在當地為「仝」姓,後人多為山西河北一帶-----------本內容源於家譜,毀於文革 。
淵源之三,源於賜姓。起源於宋朝:東陵腳下,有個叫石頭峪的小村,只有二十來戶人家的石頭峪村,傳說是宋朝一位武狀元的後代。這位武狀元後來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謂頂天立地,呼風喚雨。人們常說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這位二品高官,最後終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職,滅了姓氏,貶為庶民,流放到東陵腳下為生。「仝」就是當時皇帝賜給姓氏。經過幾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時的孑然一家,漸漸發展為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就這樣,仝姓家譜被續了下來。
淵源之四,避禍改姓。起源於元末:為金人姓氏夾古的漢姓。因女真入關踏上中土,金滅後入於元,元滅後
留居中原,為避亂則以「仝」姓傳承。這個來源的「仝」姓至少有三支:
1.始祖為福新、文瑞:有家譜,有譜系。傳承至今,約有三十代。按:元滅在公元1368年,距今約640年,以二十年為一代,當有三十代。這個起源的仝姓後裔主要在今山東鄆城、江蘇睢寧。
2.湖南永州寧遠、新田一帶的仝姓:本系蒙古族(應為入元後的女真族)。其先人夾谷必烈突,元末為御前指揮,奉詔鎮壓寧遠一帶瑤民起yi。元亡明興,為避禍改為漢族姓氏,取「夾」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隱居於此。居寧遠的仝姓,現有550多人,分居鯉溪上、下仝家村。
3.山西的女真遺裔:在山西省運城市安邑鎮房子村和三家莊村,至今聚居著一批仝姓的女真遺裔,他們保存的《仝氏家譜》一本修於清乾隆年間,後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重修,重修譜序雲:「仝氏之先,出自大金夾谷氏,嗣遭元滅,遂易今姓。元初有諱慶成者,為本邑令,因家焉。」
以上三處仝姓淵源的共同之處在於:均來源於金人夾古氏。可見,在元滅之時,為避亂,金姓夾古改為漢姓仝,是比較統一的做法。
淵源之五,少數民族融和的改姓。起源於清:為滿族姓氏佟佳的漢姓,也作佟、童、董等。
源流之六,回族中的仝氏,避禍改姓。源自童姓。據安徽和縣《童氏家譜》載,始祖童小橋,祖籍陝西西安金佔山,為清皇太子武術御師。一次 傳授武功,不慎傷皇子,遂舉家隱姓埋名逃至和州(今安徽和 縣)定居,改為姓。康熙八年(1669年)後,仝姓後人仝朝臣中武舉,家道漸趨興旺。主要分布在安徽。
二.歷史名人
仝連信 男,1952年2月生,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牡丹江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副教授。發明成果有:高效空氣消毒劑、高效術前消毒劑、高效器械消毒劑、高效空氣消毒劑取代傳統空氣消毒所使用的紫外線燈消毒法。該消毒劑填補了國內外空氣消毒劑的空白。噴灑1分鍾後對空氣中細菌殺滅率達99.9%以上,對各種肝炎病毒有極強的破壞作用。該產品分為三個品種:供醫院,實驗室使用。供家庭、賓館使用。供飛機、輪船使用。高效術前消毒劑用量少,殺菌迅速徹底,局部作用1分鍾即可達到消毒目的,可持續6小時以上。上述產品在國內分別獲三次金獎。他發表醫學論文50餘篇,分別刊登在省級、國家級專業學術刊物上,並獲省、市級新技術科級成果獎二項。
㈥ 貴陽哪有學武術的地方
興甫武術學校,在東山小學前面點(往省醫方向),那所學校很有名的,有許多學生在香港什麼的地方參賽拿了很多獎.
㈦ 「站樁」是什麼意思
站樁的意思是,身體如木樁站立不動。站樁起源於古老的宗教儀式,是由內古代攝生術蟬容眠法中演變而來。
站樁的變異形式有,如:扎馬(是在我國南方武術中的稱呼),三體式(是北方在形意拳中的稱呼)等。站樁的流派很多,有中醫樁法、峨眉樁法、武當樁法、少林樁法等。其形式分為躺樁、坐樁和站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