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北京衛視養生堂的電話
撥打北京電視台電話熱線010-96168轉接養生堂欄目即可。
《養生堂》節目開播於2009年,在BTV北京衛視頻道播出。這是一檔以「傳播養生之道、傳授養生之術」為欄目宗旨,秉承傳統醫學理論,根據中國傳統養生學「天人合一」的指導思想,系統介紹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同時有針對性的介紹實用養生方法。主持人是劉婧和劉洪悅。首 播:每天17:25,重 播:每天05:03。
養生堂一般請來的都是醫學專家,如著名的陳明教授、范志紅等人。介紹的也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和人們息息相關的養生知識,健康知識,雖然養生需要因人而異,但是廣泛的獲取一些養生的小知識,根據自身情況,合理的進行運用,一樣可以起到防病治病,自己給自己瞧病的目的。
(1)陳明浙江省腫瘤醫院擴展閱讀:
同類型養生節目推薦
《健康之路》是中央電視台唯一一檔以關注大眾身心、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生活為主旨的直播欄目。開辦至今,憑借鮮明的節目定位、權威的中央電視台唯一一檔以關注大眾身心、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生活為主旨的直播欄目。
《天天健康》是貴州衛視一檔健康故事服務類節目,節目以「健康」為話題,主要以「恐怖」的方式告訴觀眾一個殘酷的現實,利用強大的故事揭示「小病變大病」這個經常被人忽略的危險關系。
《健康最重要》由浙江衛視藍巨星國際傳媒聯手SONY國際影視共同打造,並得到了輝瑞制葯的大力支持,在重金引入美國當紅健康類脫口秀節目《奧茲醫生》版權基礎上,融入了中醫等本土元素。
2. 醫保控費壓力為何會被一味傳導給醫生
據報道,浙江省某市腫瘤醫院醫生陳明紅今年2月份又只拿到了1000元的績效獎金。最近半年來,因他所在的呼吸內科醫保經費超標,全科的人都被扣錢,獎金只能按保底金額發放。
比如,年度總額控制雖可從宏觀上限制醫院透支醫保基金,但假如醫院將總額指標分解給每個科室甚至每位醫生、每種疾病,變成科室指標、醫生個人指標或病種指標,執行指標就會失去彈性,出現浪費與費用不足並存的現象。
最關鍵的是,在計發醫生待遇時,應禁止將醫保控費情況與收入掛鉤。規定醫生薪酬不得與葯品、化驗等收入掛鉤,是為了避免過度診療。但是這一做法卻從另外一個極端導致醫生消極治療。如果控費情況不與醫生的收入掛鉤,則可讓醫生進行正常治療。至於過度診療或其中產生的一些醫保浪費的情況,完全可以採用第三方方式加以監督。否則,處於壓力低端的患者必受其害。
總之,無論如何,處在醫保付費末端的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都不該成為壓力的最終承擔者。醫保付費怎樣設計才更科學,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但相信結合醫務實踐,我們終能摸索出一條更合理更公平的途徑。
3. 如何看待醫保超標醫生被扣獎金
浙江省某市腫瘤醫院醫生陳明紅今年2月份又只拿到了1000元的績效獎金。最近半年來,因他所在的呼吸內科醫保經費超標,全科的人都被扣錢,獎金只能按保底金額發放。因醫保扣錢而造成個人收入減少,成為醫生對現有醫保政策新一輪集體吐槽的焦點。與此同時,醫保資金浪費和醫保支付壓力巨大的現實,也是新成立的國家醫保局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鑒於此,有必要將改進或舍棄一些極不合理的付費方式,作為付費制度改革的一項基礎工作。畢竟,這類付費方式不僅無法節省開支,反而會對醫生造成困擾,影響他們求真務實的學術精神。
來源:新京報!
4. 為什麼中國女性肺癌多發
最新版《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12萬人,因癌症死亡超過200萬人;中國人死亡最多的癌種是肺癌,過去30年間,肺癌死亡率在中國上升了465%。專家指出,85%至90%的肺癌與吸煙有關;被動吸煙也已被醫學界明確為致癌原因,我國55%的15歲以上女性每天都在遭受被動吸煙的危害。
據中國腫瘤防治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女性肺癌患者增幅明顯高於男性,尤其是家庭主婦的肺癌發病率出現了顯著上升趨勢。專家指出,廚房油煙是女性患肺癌的誘因之一。有研究表明,僅18%的女性患者因吸煙或長期被動吸煙致肺癌;在非吸煙女性肺癌危險因素中,超過60%的女性長期接觸廚房油煙;做一頓飯相當於抽兩包煙,廚房油煙暴露會增加1.4倍至3.8倍的肺癌風險。
2013年初,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一版《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表明,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12萬,因癌症死亡超過200萬,這意味著每1分鍾有6個人被確診為癌症。《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還顯示,中國人患病最多的癌症分別為肺癌、胃癌、直腸癌、肝癌、食管癌,死亡最多的癌種是肺癌。第三次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過去30年間,肺癌死亡率在中國上升了465%,已取代肝癌成為中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
據中國腫瘤防治辦公室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肺癌發病率男性為43/10萬,女性為19.1/10萬;而到了2005年,男性肺癌發病率為49/10萬,而女性的發病率則為29.9/10萬。也就是說,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女性肺癌患者增幅明顯高於男性。
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陳萬青說,85%至90%的肺癌與吸煙有關,吸煙過程中可產生40多種致癌物質,可以使肺癌、口腔癌、喉癌、氣管癌、胰腺癌、胃癌、宮頸癌、膀胱癌等發病率上升。
很多人都認為煙民是患肺癌的最大群體,而許多女性並不吸煙,為何近年來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婦肺癌發病率顯著攀升呢?呼吸內科專家提示,廚房油煙是女性患肺癌的誘因之一。那麼,廚房油煙與肺癌之間確有關聯嗎?女性被動吸煙也會招致肺癌嗎?
中國女性肺癌發生率高於西方與廚房油煙密切相關
杭州市疾控中心前不久公布了2012年杭州的最新癌譜:2012年杭州市惡性腫瘤發病前5位是肺癌、甲狀腺癌、胃癌、乳房癌、肝癌。其中肺癌最近幾年一直高居杭州癌譜榜首,也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統計發現,40多歲的肺癌患者越來越多。且最近幾年,杭州女性肺癌患者人數一直處於比較多的狀態,且中年女性的肺癌發病率和中年男性相比,差異並不大。從2009年到2012年,每年都能新確診約1200例女性肺癌病例,2012年是1211例。
中年女性肺癌發病率接近中年男性。杭州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宋凱醫師分析發現,盡管在肺癌病例總數上,男性幾乎是女性的兩倍多,但40歲到49歲的女性患者數與男性的差距不明顯,比例約為1.2∶1。2012年杭州市惡性腫瘤發病監測結果顯示,在中年肺癌病人中,40歲~44歲年齡組,男性發病率是12.93/10萬,女性發病率是10.07/10萬;45歲~49年齡組,男性發病率是29.19/10萬,女性發病率是24.94/10萬,兩者比較接近。而且從這兩個年齡段開始,男女患病人數都開始明顯增加。在浙江省腫瘤醫院,近年來就診的肺癌病人中,女性的比例越來越高,幾乎達到了40%。
僅18%的女性患者因吸煙或長期被動吸煙致肺癌;在非吸煙女性肺癌危險因素中,超過60%的女性長期接觸廚房油煙。女性大多不抽煙,為什麼肺癌發生率也這么高?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肺癌與放射生物研究室主任、浙江省腫瘤醫院陳明教授認為,中國女性肺癌的比例明顯高於歐洲等西方國家,除了大氣污染等外,與中國女性烹飪習慣中產生的廚房高油煙關系較密切。而據耳鼻喉專科醫師介紹,近幾年女性喉癌患者數量逐年上升,其致病一大原因就是女性長期在廚房中做飯,吸入過多的油煙。
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上海肺科醫院癌症免疫研究室主任周彩存教授2009年9月曾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其對肺癌患者長達5年的追蹤病因調查發現,70%的男性肺癌患者死於吸煙,只有18%的女性患者因吸煙或長期被動吸煙致肺癌;在非吸煙女性肺癌危險因素中,超過60%的女性長期接觸廚房油煙,做飯時經常有眼和咽喉被煙霧刺激感;有32%的女性燒菜喜歡用高溫煎炸食物,同時廚房門窗關閉,廚房小環境油煙污染嚴重;還有25%的家庭中廚房連著卧室,冬天炒菜時也很少打開窗戶。高溫油煙久久不散,甚至睡覺時也在吸入。有毒煙霧長期刺激眼和咽喉,損傷了呼吸系統細胞組織。
周彩存教授課題組在研究肺癌和油煙發病機理中發現,廚房油煙與燒菜時油的溫度有直接關系。比如菜油本身含有較多的亞麻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當油溫升高到60℃時就開始氧化,升到130℃時氧化物開始分解,形成多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中有些就是致癌物;當油燒到150℃時,其中的甘油就會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其具有強烈的辛辣味,對鼻、眼、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當食油加熱到200℃以上時,產生的油煙凝聚物,如氮氧化物等具有很強的毒性;當油燒到「吐火」時,油溫可達350℃,這時除了產生丙烯醛外,還會產生凝聚體,不僅會使人產生「醉油」症狀,還能導致慢性中毒,這時的致癌風險是最高的。同時,動物實驗顯示,菜籽油、豆油加熱到270℃至280℃時產生的油霧凝聚物,可以導致細胞染色體損傷,這一點被認為和癌症的發生有關。
廚房油煙暴露會增加1.4倍至3.8倍的肺癌風險。上海市胸科醫院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的廖美琳教授在她的研究論文《女性肺癌流行病學、病因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中也認為,「烹調產生的高溫油煙和室內燃煤產生的煙霧均增加了肺癌的風險,這在中國女性尤為突出。」
這個研究調查了雲南宣威地區婦女的肺癌情況:在宣威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雲南宣威婦女主動吸煙率僅0.1%,然而其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卻居高不下。宣威地區婦女的生活習慣中,室內燃煤時,婦女大多數時間在家裡。採集他們家裡的室內氣體進行放射測定,發現裡面烷基化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是主要的致癌物,增加了肺癌的危險。
研究中說,在中國烹飪時邊炒邊攪拌和高溫煎炒非常普遍,粗製的菜籽油、大豆油以及玉米油產生的高溫油煙所含的揮發性物質,氧化後成為熱解物,高溫油煙中的苯並芘、丁二烯、苯酚等都已被證實為致突變物和致癌物,廚房油煙的暴露增加了1.4倍至3.8倍的肺癌風險。
研究還指出,中國農村地區在無通風條件下室內燃煤,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煙霧含有大量多環芳香烴類致癌和致突變物質。室內燃煤估計與16%至20%的肺癌有關。
而來自我國台灣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烹調中不使用排風裝置的婦女,增加肺癌風險為3.2倍至12.2倍。
做一頓飯相當於抽兩包煙,油鍋「刺啦」時最傷肺。家庭主婦長期在廚房做飯,必然接觸高溫油煙,那麼廚房油煙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蔣潔菡介紹,烹飪時,煎炒菜的高溫油煙產生有毒煙霧,長期刺激眼和咽喉,損傷呼吸系統細胞組織,如果不加以保護,很容易誘發相關疾病。
首先,廚房油煙會傷害人的感覺器官。當食用油燒到150℃時,其中的甘油就會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其次,廚房過量的炒菜油煙,可隨空氣侵入人體呼吸道,進而引起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疲乏無力等症狀,醫學上稱為油煙綜合征。很多廚師弄出許多美味佳餚,可自己卻沒什麼胃口,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廚房油煙中,含有一種被稱為苯並芘的致癌物。苯並芘可導致人體細胞染色體的損傷,長期、大量吸入可誘發肺臟組織癌變。中國飲食文化講究煎、炒、烹、炸,而煎炒或油炸都可造成空氣中「苯丙芘」含量增高。英國一項研究報告日前聲稱,在通風系統差、燃燒效能極低的炊具上做飯一小時,對健康造成的損害,相當於每天吸兩包煙。
注意廚房通風,改變烹飪習慣,多採用蒸煮方式。專家提醒,女性要遠離肺癌,就別輕視過量廚房油煙帶給人的危害。要提倡改變烹飪習慣,多採用蒸煮的方式。蔣潔菡醫生稱,最根本的方法,要減少油煙在廚房中的停留時間,對一般家庭來說,廚房要經常保持自然通風,同時還要安裝性能、效果較好的抽油煙機。此外,炒菜時的油溫要有所控制,不要以為有「刺啦」聲就好,盡可能不超過200℃(以油鍋冒煙為極限),多使用微波爐、電飯煲、電烤爐等廚房電器產品,並且在飲食上注意多攝入維生素A、胡蘿卜素、蔬菜和水果等。
專家還特別提醒,如果家庭主婦們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咽部有異物,嚴重時呼吸困難或頸部出現腫塊等症狀,且此種症狀持續一周以上,則要立即去醫院就診。
被動吸煙吸進的有害物更多,88%的人在家庭被動吸煙,丈夫吸煙妻子更易患肺癌
醫學界的最新研究證明,吸煙和被動吸煙都是導致肺癌和其他癌症的原因。根據衛生部最新公布的數字,我國有55%的15歲以上女性每天都在遭受被動吸煙的危害。對此,有不少肺癌治療專家嚴厲指出:「在家庭或公共場所吸煙,讓別人吸自己的『二手煙』,這不僅是一種自私的、不道德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慢性謀殺』!」
88%人在家庭被動吸煙,60%人在公共場所被動吸煙,30%人在工作場所被動吸煙。「說實話,在中國人們想躲開『二手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對『二手煙』的危害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專家王遠東教授說。根據衛生部所做的第三次全國吸煙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有60%的人在公共場所被動吸煙,88%的人在家庭被動吸煙,30%的人在工作場所被動吸煙。其中我國被動吸煙的主要受害者是婦女和兒童,盡管他們自己並不吸煙,但經常在家裡、公共場所遭受他人吸煙的危害。
被動吸煙吸進的有害物質比主動吸煙更多。「被動吸煙所吸進的有害物質往往比主動吸煙更厲害。」王遠東指出,這是因為,吸煙所散發的煙霧,可分為主流煙和側流煙。主流煙就是吸煙者吸入口內的煙;側流煙就是煙草點燃後外冒的煙。由吸煙者呼出的煙氣和香煙點燃時所散發的煙霧所組成的混合物被稱作二手煙,又稱被動吸煙。
專家指出,二手煙含的有害物質往往比主流煙還要多,例如:有2倍的尼古丁,3倍的焦油,5倍的一氧化碳和約50倍的致癌物質。據計算,在通風不暢的場所,不吸煙者1小時內吸入的煙量,平均相當於吸入一支卷煙的劑量。
另外,吸煙者吸煙有自己固定的時間段,而被動者吸煙卻多次、持續、反復地吸到多個吸煙者吐出的煙霧。在通風不好的室內有人吸煙,不吸煙者最常見的症狀是眼部的刺激症狀,頭痛、咳嗽,它也會明顯地增加非吸煙者患上肺癌和心臟疾病的機會。因此說,吸二手煙的危害更大。
北京朝陽醫院控煙專家黃克武博士說,國外有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吸「二手煙」的動物試驗:把3隻活蹦亂跳的小白鼠放在一個相對密封的大約0.17立方米的盒子內,再將3隻點燃著的香煙的煙霧灌入盒子。不出10分鍾,小白鼠全部死掉了。解剖後發現,這些小白鼠的肺變暗,並有黑色斑點(正常的肺應該是粉紅色的)。
丈夫在家吸煙,妻子易患肺癌,孩子易得支氣管炎和肺炎。據統計,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初期,短短20年,男性肺癌患者人數增加了122%,女性肺癌患者增加了177%。而記者在多家醫院腫瘤科了解到,大多數女性肺癌病人的丈夫都有在家吸煙的不良習慣。另外國外也有研究證明:如果在一個家庭內,丈夫吸煙,妻子不吸煙,經常在一起生活,那麼,將來妻子得肺癌的機會比丈夫不吸煙的妻子要高一倍到三倍。丈夫吸煙量越大,妻子得癌的機會越大。如果兒童與吸煙人士同住的話,他們的呼吸系統會較容易受到感染,包括增加咳嗽、氣喘、痰多、損壞肺部功能和減緩肺部發育,孩子也更容易得支氣管炎和肺炎。
因此,「不吸煙者有不吸二手煙的權利,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公眾場合,要敢於向吸煙者大膽說不。」王遠東教授提醒,女性朋友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要理直氣壯地制止身邊的人吸煙。
5. 南岔地區醫院
南岔本區有林業醫院,二院,結合醫院,水解醫院,鐵路醫院,小店的有中心醫院內,二院門診容,衛生所有9家,下屬浩良河鎮,大醫院2家衛生所5家,下屬陳明鎮,大醫院1家,衛生所4家,下屬朗香區,大醫院2家,衛生所6家,帶嶺區,大醫院1家,衛生所3家,梧桐所,衛生所1家,後山所,衛生所1家,威嶺所,衛生所一家,本答案只能做參考,一年沒調查了,, 那就只有衛生局知道了。
6. 北大醫院有沒有張有康教授
哪裡的北大?北京的那家沒有
王廣發
李海潮
闕呈立
陳建
馬靖
聶立功
廖紀萍
程淵
胡艷
金哲
張紅
章巍
張成
趙燕妮
何冰
李惠新
陳茂森
李桂蓮
消化內科
王化虹
王蔚虹
成虹
高文
遲雁
李俊霞
陳寶雯
胡伏蓮
謝鵬雁
邵忠福
心血管內科
霍勇
李建平
洪濤
周菁
丁文惠
丁燕生
陳明
張寶娓
盛琴慧
吳林
蔣捷
龔艷君
孟磊
齊麗彤
崔文欣
劉兆平
張岩
李康
馬為
褚松筠
於揚
韓曉寧
鄭博
劉琳
高瀾
王新剛
楊洋
王春燕
賀鵬康
陳爾冬
王潔
楊帆
易鐵慈
莫合塔伯爾·莫敏
夏馭龍
吳樹燕
李琳
內分泌內科
張俊清
高瑩
郭曉蕙
袁振芳
馬曉偉
楊建梅
高燕明
姚軍
王薇
袁戈恆
吳紅花
賈培紅
董愛梅
盧桂芝
於楠
袁曉勇
張婷婷
顧楠
張楊
李昂
血液內科
任漢雲
岑溪南
王文生
邱志祥
歐晉平
李淵
董玉君
王茫桔
王莉紅
梁賾隱
尹玥
許蔚林
劉微
王倩
孫玉華
王清雲
王冰潔
虞積仁
馬明信
腎臟內科
趙明輝
張宏
周福德
楊莉
孟立強
金其庄
劉剛
陳育青
王玉
程敘揚
董捷
陳旻
於峰
呂繼成
張路霞
蘇濤
張宜苗
王芳
王鑫
許戎
劉莉
崔昭
師素芳
劉立軍
曲貞
鄭茜子
李志盈
高碧霞
馬甜甜
喻小娟
常冬元
周緒傑
徐大民
楊志凱
胡楠
譚穎
賈曉玉
劉玉春
李曉玫
劉毓春
老年病內科
劉梅林
劉新民
焦紅梅
陳岩
汪德嫻
孫燕淑
趙志傑
田清平
張志剛
范琰
李虹
林箐
王禹川
馮雪茹
倪蓮芳
付志方
周偉煒
林連君
陳夏歡
孫丹
黃波
杜佳麗
王茜婷
遲淑靜
郭鳳英
祁芸芸
風濕免疫科
張卓莉
周煒
郝燕捷
王昱
李光韜
趙娟
鄧雪蓉
張曉慧
耿研
季蘭嵐
普通外科
汪欣
楊尹默
劉占兵
萬遠廉
劉玉村
潘義生
王鵬遠
王維民
吳問漢
庄岩
周正飛
高紅橋
田孝東
謝學海
喬岐祿
張寰
高嵩
史繼榮
張雋
湯堅強
吳濤
姜勇
陳國衛
武穎超
孫烈
劉蔭華
段學寧
張瀾波
趙建新
王東民
葉京明
徐玲
劉倩
程元甲
高隨寬
陳哲
嚴仲瑜
王嘉麒
趙建勛
整形燒傷外科
溫冰
周常青
齊心
王毅超
李強
謝昆
何睿
骨科
李淳德
曹永平
邑曉東
劉洪
柴衛兵
盧宏章
米川
盧海霖
施學東
李軍
劉震寧
葉一林
張道儉
王冰
王宇
於崢嶸
李宏
孫浩林
楊昕
王詩軍
劉恆
孟志超
王瑞
趙耀
崔雲鵬
陳明
鄭輝
朱天岳
文立成
嚴尚誠
馬忠泰
林景榮
心臟外科
肖鋒
李岩
王進
楊陽
宋波
李西慧
信維強
董士勇
張仁堯
張明禮
胸外科
李簡
林鋼
劉桐林
劉敬偉
龍志強
齊康
張詩傑
趙虎
黃偉明
劉向征
泌尿外科
周利群
郭應祿
韓文科
李學松
張騫
高冰
賀占舉
彭靖
唐淵
虞巍
張崔建
張曉春
張爭
郝瀚
張中元
山剛志
李淑清
王家驥
梁麗莉
薛兆英
辛鍾成
袁亦銘
張志超
高冰
彭靖
宋衛東
崔萬壽
方冬
唐淵
麻醉科
王東信
劉小穎
白勇
張鋒
劉秀芬
秦翔
李堅
關婷婷
倪東妹
曲元
重症醫學科
王東信
李雙玲
彭兵
張岩
陳凱笙
潘佳忻
閆婷
喬虹
李楠
廉文清
謝旻
介入血管外科
鄒英華
張憲生
佟小強
王健
楊敏
郭宏傑
宋莉
尹傑
王超
牛國晨
關海濤
婦產科
楊慧霞
周應芳
尹玲
徐陽
孫瑜
薛晴
陳倩
宋耕
胡君
閆婕
趙健
馮慧
赫英東
畢蕙
張陽陽
張岱
韋曉昱
陳亮
溫宏武
趙更力
尚䴖
朱毓純
王雪茵
彭超
吳文湘
於曉蘭
孫偉傑
孔令英
陸葉
米蘭
楊秀麗
肖冰冰
時春艷
金鴻雁
朱麗榮
馬京梅
魏玉梅
張岩
劉喆
孫笑
陶霞
陳俊雅
單學敏
麥永嫣
劉運明
廉玉茹
李克敏
劉玉潔
董悅
金燕志
郭燕燕
趙瑞琳
林懷憲
左文莉
助產士門診
兒科
姜玉武
杜軍保
齊建光
熊暉
侯新琳
陳永紅
王芳
金紅芳
趙衛紅
黃婭茜
張琰琴
鍾旭輝
包新華
劉黎黎
楊艷玲
梁芙蓉
肖慧捷
湯澤中
孫國玉
姜毅
常杏芝
桑田
閆輝
吳曄
張欣
王靜敏
管娜
劉雪芹
馮琪
丁潔
魏翠潔
劉曉宇
季濤雲
廖瑩
張宏文
韓穎
劉衛華
王穎
李明
蘇白鴿
顧強
姚勇
茹喜芳
華瑛
金怡汶
李星
孫燕
張清友
楊志仙
張堯
張春雨
張月華
王爽
葉樂平
林慶
郭在晨
馬郁文
張致祥
趙東紅
周叢樂
盧新天
梁衛蘭
梁芙蓉
小兒外科
姚紅新
劉寶富
張宏武
雷宇
李輝
高陽旭
楊海波
兒童癲癇外科病房
蔡立新
劉慶祝
眼科
楊柳
潘英姿
聶紅平
才瑜
李梅
池瀅
方圓
高鷹
郭春英
郝健晨
李海麗
李駿
榮蓓
吳元
楊松霖
張文博
殷悅
晏曉明
小兒眼科
李曉清
李巧嫻
劉海華
龐琳
肇龍
朱德海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郭敏
顧之平
李志光
劉玉和
王全桂
文鋒
秦瑤
王軍
肖水芳
張俊波
沈泓
叢鐵川
李天成
秦永
吳園丁
鍾貞
皮膚性病科
李航
塗平
李若瑜
陳喜雪
劉玲玲
劉偉
馬聖清
王愛平
吳艷
楊淑霞
楊勇
余進
朱學駿
林志淼
王明悅
汪暘
王雲
仲少敏
趙作濤
彭洋
冉夢龍
景穩心
楊海珍
季素珍
神經內科
黃一寧
袁雲
王朝霞
王薇薇
賈志榮
呂志勤
高楓
劉鳳君
趙桂萍
郝洪軍
孫葳
李越星
張巍
郭小明
孫永安
白靜
孫偉平
呂鶴
陳靜
劉冉
彭清
劉暘
李凡
孟令超
孫雲闖
邢海英
吳遜
孫相如
高惠珍
俞敏萱
黃世昌
神經外科
李良
張家涌
張彥芳
伊志強
張揚
段鴻洲
魯潤春
趙曉文
許菲璠
李春偉
羅浩
尤玉才
霍惟揚
鮑聖德
感染疾病科
王貴強
徐小元
於岩岩
田庚善
斯崇文
傅希賢
王勤環
趙鴻
曾爭
陸海英
侯鳳琴
王艷
李俊
吳赤紅
藺小紅
萬華
徐京杭
洪源
霍娜
中醫、中西醫結合科
張學智
張前進
豐勝利
趙冬梅
梁文郁
崔海燕
褚松齡
梁玉瑛
黃學民
王文利
徐玥瑾
劉巍
楊金霞
呂大谷
馮有宣
劉大新
徐宇航
王延
王德英
馬瀾
張淑娥
劉素賓
葉明
急診科
熊輝
汪波
高雨松
劉斯
李秀清
李曉晶
於凈
郭濤
孫程程
劉珵
譚偉
放射治療科
高獻書
王慶國
申文江
李曉梅
張敏
李洪振
秦尚彬
劉凌
李曉穎
腫瘤化療科
吳世凱
方紅
白羽
林蓉燕
朱燕
孫明霞
於晶琳
王曉雲
口腔科
馮馭馳
王桂濱
高巍
付宏宇
郝京梅
黃馬雷
焦洋
李傑
隋華欣
王秋月
王曉敏
趙敏
臨床葯理研究所
呂媛
闕呈立
鄭波
崔洪
高磊
李湘燕
朱燕
趙彩芸
齊慧敏
李耘
權菊香
魏敏吉
健康管理中心
遲春花
周國鵬
董愛梅
韓曉寧
陶霞
高嵩
齊建光
王文生
李俊霞
高強
祁禎楠
麗 英
全科醫學科
醫學影像科
王霄英
孫洪躍
秦乃姍
孫曉偉
肖江喜
王鶴
許玉峰
郭麗
邱建星
朱天照
高莉
容蓉
侯超
郭小超
黃勇
吳靜雲
朱穎
於磊
何靜
周元春
宋魯新
核醫學科
王榮福
范岩
付占立
張旭初
張建華
劉萌
邸麗娟
崔永剛
康磊
廖栩鶴
孫宏偉
病理科
李挺
柳萍
董穎
熊焰
張虹
張爽
農琳
王微
張繼新
康復醫學科
王寧華
黃真
謝斌
羅春
王榮麗
王翠
李威
黃永禧
超聲醫學科
王彬
張惠
邵玉紅
陳路增
張秀梅
李鵬
陳銘
孫秀明
張學慧
石健
劉晶華
孟圓峰
冉旭
孔迅
陳蕾
內鏡中心
戎龍
劉建湘
年衛東
馮秋實
邊大鵬
檢驗科
李海霞
屈晨雪
閆存玲
馮珍如
王建中
劉靜霞
楊宏雲
焦莉莉
李志艷
孫立穎
黃磊
史曉敏
高輝
劉毓和
邢凌生
普程偉
楊文雙
汪潤
龔岩
嚴岩
邢瑩
夏昌宇
許冬
金博
孫奎霞
江雅平
由然
王美玲
李金美
閻振林
劉平
孫虹
張靜瑜
段潔
蔣世菊
尚柯
劉美麗
胡曉華
范曉紅
王長虹
王承麗
米紀
湯曉凌
陸遙
和寶鳳
李智慧
常樂
董寧
彭擁軍
王玎玲
安崇文
謝瑩
連成華
範文靜
高健
曹晨影
宋一楠
孟令震
侯艷峰
張松鶴
貴曉寧
王童
明秀芬
孟濤
徐江華
葯劑科
崔一民
孫培紅
周穎
劉立新
趙俠
梁雁
向倩
許俊羽
趙寧
路敏
田碩涵
馬凌悅
李靜姿
楊婷
盛曉燕
劉曉
趙楠
胡琨
賈博
謝秋芬
陳超陽
孔妍
解染
馬英玫
閆立國
臨床營養科
竇攀
張鋒
楊麗華
王紅
胡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