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暑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是什麼
中暑是由體內的溫度調節系統故障引起的,體溫可能上升到危險值。症狀可能與中暑衰竭類似,例如頭暈、惡心、此外患者可以變得沒方向感,甚至焦躁不安。當體內停止調節體溫中暑患者經常會停止排汗。但也不盡如此。暈倒可能是中暑的徵兆,也可能不是。如果在2~5分鍾後蘇醒,那有可能是中暑。
發生中暑時,應盡速送醫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腎臟衰竭等並發症。但在送往醫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處理。下列就介紹關醫前的急救方法。
十幾種避免中暑的措施和治療方法:
1:戴上帽子:最好選用透氣且能遮到頸部的帽子,因為頭頂對氣溫的變化尤其敏感。當你必須作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清晨及黃昏的時候從事。某些人在休息數小時後,再回到太陽底下,仍有可以復發,不得不謹慎。
2:多喝水:水仍是脫水者最佳的飲料。不要牛飲,應一次喝一點。多吃水果及蔬菜,它們含豐富的水分及均衡的鹽類。
3:勿抽煙喝酒:抽煙會收縮血管,並損害抽煙者適應高溫的能力。喝酒過量會加速虛脫。咖啡因也會加速虛脫。
4:慢慢適應氣溫的改變:在換季初期,每天花一點時間,傷戶外活動,使身體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而不要一周都在空調室內工作,卻在周末毫不避諱火辣辣的陽光。
5:減慢速度:當天氣十分酷熱時,不論在戶外從事什麼活動應該放慢速度。
6:穿棉質及淺色的衣物:棉質衣物比較透氣,淺色的衣服可以反射陽光,兩者結合起來就不至於使體溫過高。
7:補給水分:假如患者仍有意識,應給患者提供飲料,水是最佳選擇。
8:作降溫處理:為患者潑水,而不是讓他浸入冷水中。潑在皮膚上的水,蒸發較快,以增加降溫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濕敷患者,如果可能,將患者移到有冷氣設備的地方。
9:常備消暑葯:應常備消暑飲料及葯品,葯品如解暑片、風油精、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人丹丸、十滴水等。消暑飲料如:綠豆湯、西瓜汁、番茄汁、菊花茶、並在上述飲料中加少許食鹽,平時隨時飲用即可。
10:飲食清淡:夏日不宜高脂厚膩葷腥飲食,不宜辛辣飲食如肥豬、牛、羊肉、辣椒、辣醬、胡椒粉、咖哩粉、生薑等應盡量少吃。高溫氣候應予清淡飲食為佳。
消暑小秘方:
1:白菊花、桔皮、山楂各5~10克,用500~1000毫升沸水浸泡,涼後服。
2:荷葉15克,綠豆100克、黃豆、白扁豆各30克,加水煎爛後取濃汁溫服。
3薄荷、鮮荷葉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10分鍾過濾後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攪勻冷後隨意飲用。
2. 中暑有哪些症狀怎樣快速恢復
中暑症狀分位三種:先兆中暑症狀、輕症中暑症狀、重症中暑症狀。
先兆中暑症狀:
如果你已經感覺到自己中暑的話,那麼最好是轉移到陰涼通風的位置,且實行物理降溫,可以用熱毛巾來九或者電吹風對患者進行降溫。但是如果此時中暑的症狀比較嚴重的話,我們也可以服用一些葯物治療。下午藿香正氣水就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說中暑再嚴重一些產生暈厥的話,需要及時的送往醫院。
3. 中暑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暑,為夏日常見的急性熱病,輕度中暑可採用一些方法自行緩解,若症狀不見好轉,反出現內昏迷、痙攣、或皮膚干容燥無汗、持續高熱者,為重度中暑,下面介紹一些中暑外治的妙方給大家。
刺血療法
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加大椎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血數滴,片該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轉清,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解。
按摩療法
輕度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柴胡注射液敷臍
將紗布1塊,用本品浸透,而後取出復蓋於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適用於中暑發熱。或將柴胡注射液置於滴鼻瓶中滴鼻,每次1~2滴,二側交替進行,每小時1次。
中葯葯浴
胡蘆茶30克,鮮薄荷10克,共搗如泥,加白酒或45%酒精適量調勻,用葯棉蘸葯液塗搽頭、背、四肢、腋下、腹股溝等處,一般塗搽後5~10分鍾即可見效,每日1~2次。適用於中暑發熱。
4. 中暑的症狀及治療
指甲冰涼,治療以百會。人中 大椎 神厥 氣海 關元 內關 合谷穴,刺激這幾大穴位,一天以內不吃過熱過硬的東西,自然會好。
5. 中暑是什麼症狀
中暑按病情輕重可分為:
1、先兆中暑
在高溫環境下中,中暑者出現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心悸、無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此時體溫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過37.5。C。此為中暑的先兆表現,若及時採取措施如迅速離開高溫現場等,多能阻止中暑的發展。
2、輕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現外,還有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氣短、大汗、皮膚熱或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循環衰竭的早期表現,此時體溫超過38。C。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輕症中暑的表現外,並伴有昏厥、昏迷、痙攣或高熱。
4、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日射病:
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卧,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補充液體: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著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發紅。
每10—15分鍾測量1次體溫。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鍾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6. 中暑的症狀有哪些怎樣治療
我國大部分處於亞熱帶和溫帶,夏季高溫天氣多發,再加上一些高強度戶外作業以及個人健康意識的不到位,7、8月份極有可能會發生中暑現象。中暑主要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37.5)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嘔吐、胸悶、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等。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中暑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7. 中暑的預防,症狀及治療
中暑症是由於羊只受熱或陽光直射後而引起的超過散熱限度的一種疾病。中暑是日射病和熱射病的總稱。
病因
日射病是羊在炎熱的季節頭部受到日光直射時,引起腦及腦膜充血,進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嚴重障礙的現象。
熱射病是羊在炎熱季節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中,產熱多,散熱少,體內積熱而引發中樞神經系統機能障礙的疾病。
症狀
日射病的初期,精神沉鬱,有時眩暈,四肢無力,步態不穩,共濟失調,突然卧地,神情恐懼,有時全身出汗。病情發展急劇,心力衰竭,呼吸急促,節律失調,體溫升高,全身麻痹,常常發生劇烈的痙攣或抽搐,迅速死亡。
熱射病體溫急劇上升,皮膚溫度增高,全身出汗,精神恐懼,驚慌不安,具有明顯的一般腦病症狀,隨著病情急劇惡化,心力衰竭,呼吸困難,臨死之前,體溫下降,昏迷,陷於窒息和心臟麻痹狀態。
防治
①將羊放在陰涼通風處,先用涼水澆頭、澆身,再用~2%涼鹽水灌腸。為了促進體溫散發,可用2.5%鹽酸氯丙嗪溶液2~5毫升,肌肉注射。也可靜脈放血100~200毫升,然後用糖鹽水200~400毫升靜脈注射補液。②加強夏季防暑降溫工作:中午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羊群;羊舍應通風、涼爽、乾燥,防止悶熱、擁擠、潮濕;供給充足飲水,補喂一定食鹽。
8. 中暑的症狀是什麼有沒有比較實用的方法治療
中暑是由體內的溫度調節系統故障引起的,體溫可能上升到危險值。症狀可能與中暑衰竭類似,例如頭暈、惡心、此外患者可以變得沒方向感,甚至焦躁不安。當體內停止調節體溫中暑患者經常會停止排汗。但也不盡如此。暈倒可能是中暑的徵兆,也可能不是。如果在2~5分鍾後蘇醒,那有可能是中暑。 發生中暑時,應盡速送醫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腎臟衰竭等並發症。但在送往醫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處理。下列就介紹關醫前的急救方法。 十幾種避免中暑的措施和治療方法: 1:戴上帽子:最好選用透氣且能遮到頸部的帽子,因為頭頂對氣溫的變化尤其敏感。當你必須作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清晨及黃昏的時候從事。某些人在休息數小時後,再回到太陽底下,仍有可以復發,不得不謹慎。 2:多喝水:水仍是脫水者最佳的飲料。不要牛飲,應一次喝一點。多吃水果及蔬菜,它們含豐富的水分及均衡的鹽類。 3:勿抽煙喝酒:抽煙會收縮血管,並損害抽煙者適應高溫的能力。喝酒過量會加速虛脫。咖啡因也會加速虛脫。 4:慢慢適應氣溫的改變:在換季初期,每天花一點時間,傷戶外活動,使身體逐漸適應氣溫的變化。而不要一周都在空調室內工作,卻在周末毫不避諱火辣辣的陽光。 5:減慢速度:當天氣十分酷熱時,不論在戶外從事什麼活動應該放慢速度。 6:穿棉質及淺色的衣物:棉質衣物比較透氣,淺色的衣服可以反射陽光,兩者結合起來就不至於使體溫過高。 7:補給水分:假如患者仍有意識,應給患者提供飲料,水是最佳選擇。 8:作降溫處理:為患者潑水,而不是讓他浸入冷水中。潑在皮膚上的水,蒸發較快,以增加降溫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濕敷患者,如果可能,將患者移到有冷氣設備的地方。 9:常備消暑葯:應常備消暑飲料及葯品,葯品如解暑片、風油精、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人丹丸、十滴水等。消暑飲料如:綠豆湯、西瓜汁、番茄汁、菊花茶、並在上述飲料中加少許食鹽,平時隨時飲用即可。 10:飲食清淡:夏日不宜高脂厚膩葷腥飲食,不宜辛辣飲食如肥豬、牛、羊肉、辣椒、辣醬、胡椒粉、咖哩粉、生薑等應盡量少吃。高溫氣候應予清淡飲食為佳。 消暑小秘方: 1:白菊花、桔皮、山楂各5~10克,用500~1000毫升沸水浸泡,涼後服。 2:荷葉15克,綠豆100克、黃豆、白扁豆各30克,加水煎爛後取濃汁溫服。 3薄荷、鮮荷葉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10分鍾過濾後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攪勻冷後隨意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