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腦卒中康復怎麼辦
腦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復主要發生在病後6個月內,尤其是頭3個月內,實踐證明,腦卒中在發病的半年之內,是肢體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切不可忽視,要重視合理的康復治療,盡早進行。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要根據病情越早越好,一般來說,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後即可進行康復,而腦出血患者則相對較晚(病後2-3周)。康復治療在腦卒中發病後前3個月效果最顯著,如不早期康復,肢體的運動可呈現異常行走模式,即誤用綜合征或廢用綜合征的形成,出院後再進行康復,常常事倍功半,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而腦卒中的早期康復治療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殘疾對正常生活的影響。 許多患者及家屬並不知道應該怎樣開展腦卒中的康復治療。其實,腦中風發病後可通過體位擺放、被動運動等,預防或減輕肢體痙攣及後遺症的發生,待病情穩定後即可開始主動訓練。由於翻身和關節被動運動只能預防褥瘡、肺炎和關節攣縮,並不能預防廢用性肌萎縮等其他後遺症,也沒有明顯促進功能恢復的作用,所以對患者還要盡早開始下一階段的主動訓練。 為了達到較好的效果,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治療過程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注意正常的肢體擺放位置。要擺放好體位,重視對患肢的保護,不要讓患肢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以免導致關節僵硬,長時間壓迫患肢,阻礙患肢血液循環。從發病當日起,如果生命體征平穩的患者,病人要盡量多活動患肢,如抬手、伸腿等。如果病人不能運動,家屬應該幫助病人在床上做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預防關節攣縮、肌肉萎縮。活動患肢時,動作一定要輕柔,以免過度牽拉肢體導致關節脫位或損傷。應合理選用床墊,床太硬易發生壓瘡,太軟使身體下陷不易變換體位。應每2小時翻1次身。每練一個動作,務必做到姿勢正確,注意力集中。每鍛煉一處肌肉,應使該肌肉連續多次受到一定強度的刺激,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負荷,並逐步增加。在急性期,康復運動主要是抑制異常的原始反射活動,重建正常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 ②一旦患者病情穩定後,就可以進行由卧位轉入坐位的訓練。坐位訓練應在軀干具有平衡能力時進行,由於患者卧床許多天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進行坐位訓練時可先抬高床頭30°,坐10分鍾,無頭暈心慌,然後從45°~9 0°,時間30分~1小時逐漸增加,以防止發生直立性低血壓。如果病人能在床上平穩坐後,再雙腳下垂,進一步練習在床邊坐,可在病床邊放一把椅子,要求病人每天至少坐椅子3次,以避免長期卧床帶來的衰弱。 ③ 病人能獨立坐穩後接著開始訓練站立。從坐位到立位的康復訓練方法是:以健手支撐床面,轉移到床邊雙腳擺正位置,雙手十指交叉 (患肢大拇指在最上面 )前舉並彎腰,將身體前傾,利用重心的前移,抬臀而使身體直立。 ④練習行走。患者能獨自站穩後,讓患者重心逐漸移向患腿,訓練患腿的持重能力。在患者可獨立站位平衡,患腿持重達體重的75%以上,並可向前邁步時,才能開始步行訓練。對多數患者而言,不宜過早地使用手杖,以免影響患側訓練。在步行訓練前,先練習雙腿交替前後邁步和重心的轉移,指導和糾正患者不正確的體姿和步態,要囑患者在步行訓練中抬頭向前看,保持身體平衡。近年來有些醫院利用部分減重支持裝置提早進行步行訓練,使患者在步行能力和行走速度恢復方面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⑤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一旦患者肢體肌力有了較好的恢復,就要訓練日常生活能力,如自主飲食能力,自己如何穿脫衣物,如何進行人個衛生清潔,排泄大、小便動作的自立,洗澡、做家務等,使患者盡量能達到生活自理,以減輕家庭、社會負擔,找回自尊,回歸社會、家庭。 ⑥除運動康復外尚應注意言語、認知、心理、職業與社會康復治療等。 ⑦腦卒中患者因偏癱、失語等後遺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少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等表現,情緒波動大,悲觀、易怒、暴躁或抑鬱、焦慮等不同表現的心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家人要理解,想辦法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緒,必要時可配合葯物治療。醫務人員要積極進行心理疏導,穩定病人的思想情緒,通過溝通、說理、教育、暗示、心理分析、音樂、運動、放鬆靜默等多種心理治療方法,使病人樹立康復信心,解除心理障礙。 ⑧腦卒中康復治療實質是學習,鍛煉,再鍛煉,再學習,是調動剩餘腦組織功能的重組和強化殘余功能,增強代償能力,要求病人理解並積極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復效果。康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應將康復貫穿於日常生活中。 康復訓練最好是在專業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制訂康復計劃,定期評估,指導患者家屬或護工協作訓練。運動量應適度控制,訓練強度應由小到大。如果患者經過一天的訓練,休息一夜後仍感疲勞,則顯示運動量過大,應酌情減量。切勿鍛煉過度,避免過度疲勞影響康復過程。鍛煉必須按規定的時間進行,避免偏重鍛煉某部位,而忽視鍛煉其他部位。避免「超保護」現象,讓病人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獨立做事、獨立行動。訓練頻率應保持在每周至少2~3天,每天1~2次,每次約30~40分鍾。應將訓練內容納入日常生活活動之中,結合起來進行訓練。
『貳』 腦卒中康復治療有哪些
早期康復 (1)正確體位;(2)翻身練習;(3)床上自我輔助練習;(4)床邊被動運動;(5)促進肌肉收縮的方法;(6)排痰;(7)床頭抬高座位訓練;(8)面、舌、唇肌刺激;(9)呼吸控制練習;(10)卧坐訓練;(11)坐位平衡;(12)坐位操;(13)床到輪椅的轉移;(14)坐站練習;(15)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動;(16)應用電刺激;(17)應用機電反饋技術;(18)應用針灸治療;(19)應用推拿治療;(20)應用腦循環治療促進腦血液循環;(21)言語治療;(22)心理治療。此期指導患者和家屬每日若干次完成(1)(2)(3)(6)(7)(8)(9)(15)等項,(4)(5)(10)(11)(12)(13)由治療師完成1次/d,45 min/次,其餘各項可選擇性進行。
2.2.2 中期康復 抑制協同運動模式,盡可能訓練肌肉關節能夠隨意的獨立運動,提高各關節的協調性,逐步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中期康復方法,卧位:從被動――助動――主動抑制上肢痙攣模式。伸展軀干促進和改善軀幹活動,抑制軀干緊張、痙攣。雙手抱膝左右輕搖身體以控制上下肢痙攣。肩關節屈曲下用患手觸摸治療者手再觸摸自己的前額,然後再觸摸自己對側肩以訓練肘關節隨意屈伸功能。肢體放置與保持活動。肩關節各項自主活動,肘關節各項自主活動,腕指的自主活動,肩胛帶的活動。橋式運動訓練髖關節伸展控制,髖內收,外展控制訓練,膝關節屈曲,伸展控制訓練,髖伸展位膝關節的屈曲伸展控制訓練。患肢懸垂位訓練下肢准備負重運動,俯卧位屈患膝訓練。坐位:患側上肢支撐訓練。患側上肢支撐下做小范圍屈伸肘關節,患手向前推物或雙手交叉拾物,手背推移物體,前臂旋轉壓橡皮泥,患側下肢屈髖運動,手指夾拾小物體,健側下肢肌力訓練,患側下肢屈伸膝運動。站立位:站位平衡訓練。站立平衡操,坐站控制訓練,及分解練習。雙手支撐牆面做肘關節屈曲伸展運動以促進肘關節伸展或者患手獨立支撐,雙腿前後站立,重心移動以小范圍屈伸患膝,髖伸展位屈膝,屈髖屈膝准備邁步,患側下肢內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訓練。扶持下單腿分別站立。低邁步訓練以控制骨盆上提下進行邁步。足跟著地訓練、雙杠內步行訓練、持拐步行訓練、上下樓梯、床邊ADL訓練,此期需治療師幫助與指導完成,一般每天需1次~2次45 min/次,每周練習4 d~5 d。
2.2.3 後期康復 繼續前一階段的訓練,進一步鞏固,提高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手指的精細動作加強訓練,側方行走訓練,先向健側後向患側。改善步態訓練,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做站立位兩足輪流前交叉運動,家庭ADL指導,居室改造。
『叄』 腦卒中康復哪家醫院好
這個華東醫院這邊康復醫院。
腦卒中,俗稱中風,臨床上又叫腦血管專意外。是指起病迅速屬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腦功能障礙,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或因其死亡的臨床癥候群。
腦卒中的康復涉及多學科、多部門的合作,是一個集體協同的工作模式,針對腦卒中後遺症的康復合肥康華康復醫院採用「康復+手術+康復」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效果明顯。腦卒中的康復既包括公眾健康教育、以及腦卒中的三級預防,又包括急慢性的康復治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腦卒中後期主要的康復目的是預防各種並發症的發生,最大限度的改善機體功能,降低腦卒中後遺症的危害。合肥康華康復醫院對腦卒中的康復有很多經驗,治療技術較成熟,是合肥腦卒中患者比較理想的康復首選之地。守護患者健康康華一直在路上。
『肆』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方法,治療腦卒中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患者可以採用物理加中醫中葯的科學方法來治療,使局部腦血管擴張專增加支流,以有效供應大屬腦組織細胞血氧加流,直接改善大細胞缺血缺氧現象。治療期利用益智康腦丸促進大腦分泌更多化學物質,逐步取代西葯以免產生依賴性對患者脾腎胃等臟器也可以起到保護作用標本兼治,具體的治療方案要根據當前的病情及體制機能來決定,越早治療康復的效果越好。
『伍』 腦卒中的早期康復治療是怎樣的
醫學水平的提高,使許多腦卒中患者經過臨床搶救,得以保存生命。但隨之而來的難題是如何降低致殘率。據報道,我國腦卒中的致殘率高達80%,不僅個人痛苦,還加重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近年來,為了降低致殘率,提高生存質量,國內外學者經過深入研究,認為採取早期康復治療效果顯著。它對防止或減輕廢用性肌萎縮,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緒,減少並發症等,都明顯優於恢復期時再進行康復治療。
什麼叫做早期康復治療。主要是指腦卒中發病後一個月以內,在保持常規治療基礎上,著手進行肢體的恢復性訓練。目前多主張在發病後兩周即開始訓練,甚至有主張超早期(即發疾後一周)接受訓練,這當然要根據病情合理安排。不過,原則上盡量早期進行為要,即使是病情較重的患者,也主張盡量在床上進行一些關節活動方面的鍛煉,同時力求保持肢體在比較有利位置,為未來的進一步恢復創造條件。
早期康復治療的內容,一般包括坐位、起立、站立、抗肢體痙攣;逐漸擴大到步行以及非麻痹側上下肢肌力增強的訓練;其進度和強度則要視病情合理掌握,循序漸進。開始訓練時有可能覺得疲勞,不適應,不合作。因此,病人本身應有毅力克服困難,加強信心。一般開始訓練時,每日兩次,每次30分鍾;以後再根據情況逐漸加大強度和延長時間,同時密切監測血壓和心率,一旦發現血壓明顯升高或有體位性低血壓,均應暫停止康復訓練,並及時對症處理。
總之,腦卒中患者除接受葯物或必要的手術治療外,原則上應盡早接受康復訓練,這對於日後減少致殘,提高生活質量,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對於個別或少數病情較重或有並發症的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訓練應慎重,需要醫生合理掌握。
『陸』 腦中風的康復治療
中風患者經過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出院後家庭康復治療是一種有效的好方法,此時,家屬如能做到護理恰當,就可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缺陷,可以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
心理疏導:這是家庭康復措施中的重要環節。中風病人由於偏癱或失語,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現為抑鬱、悲哀、自卑等心理狀態,性格也變得暴躁。家屬應多給予些愛心和理解,滿足其心理需求,盡力消除病人的悲觀情緒。
按摩患肢:按摩療法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促進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從而防止或減輕肌肉骨骼的廢用性萎縮。患肢應處於功能位置,勿使肢體關節扭轉、彎曲、防止關節攣縮。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並用滑石粉塗於按摩的皮膚。對痙攣性癱瘓手法要輕,使其放鬆,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對軟癱患者手法宜深而重,以刺激神經活動過程的興奮性。按摩的時間每日2次,每次30分鍾。常用的方法有三種,(1)摩法:用手的掌部或指腹在患部順著淋巴迴流方向,由末梢向心地輕輕撫摩,可以幫助靜脈淋巴迴流。(2)探擦法:用手掌、大小魚際、掌根或指腹在皮膚上摩擦,方向不走,用力較大而均勻,動作連貫,使局部皮膚有灼熱感,使皮膚與皮下組織血運豐富、營養改善。(3)揉捏法:用手指或手掌作相對的不斷的用力旋轉進行,使肌肉韌帶營養得到改善。
被動運動:主要作用是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維持關節韌帶活動度,減輕肌肉痙攣。主要操作肢體各關節方向的被動活動。順序為先大關節,後小關節,運動幅度從小到大。每日2次,每次30分鍾。
主動運動:主動運動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緊張度,活躍各系統生理功能,預防並發症。主動運動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切不可操之過急,由於中風導致肢體功能活動降低,部分關節肌肉處於廢用狀態,患者關節強直肌肉萎縮,故大多數患者懶於活動,此時,家屬要督促和協助患者進行鍛煉。從單個關節主動運動開始,直至多關節運動,運動時盡可能帶動患肢一起活動。在進行坐、站、走功能訓練時,家屬要站在病人患側,協助病人坐起、站立,行走時要求病人盡量抬高患肢。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是恢復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飲食動作、洗漱動作、更衣動作、大小便自理訓練、洗澡、家務勞動及出外散步等,在訓練中必須有人照顧。
語言康復訓練:對失語者,要進行口語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訓練患者用喉部發出"啊啊"的聲音,或用咳嗽或用嘴吹氣誘導發音。隨著家屬發音和說單詞,由易到難,由短到長,循序漸進,所教的內容應適合病人的興趣,盡可能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另外,讓病人看電視、聽電台廣播等,給予聽覺和視覺的刺激。
預防復發:保持情緒的穩定性;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宜進清淡、低脂肪、低鹽、低膽固醇、多維生素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忌煙酒,尤其晚餐不宜過飲。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保暖,預防感冒,注意定期督促和協助完成監測血壓和遵醫囑口服降壓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