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腿靜脈血栓如何更好治療
下肢靜脈血栓的首選治療:立即標准抗凝治療。一定是要立即,什麼時候發現版什麼時候就開始標准抗凝治療。權標准抗凝一般需要治療兩周,葯物主要是低分子肝素,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其不發生新的血栓。
後續治療方面,專科醫生需要根據血栓的部位,栓塞的嚴重程度,有沒有肺栓塞的可能,自身導致血栓的疾病(比如紅細胞增多症,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綜合考慮,然後對症治療。
B. 小腿靜脈血栓用什麼方法
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下 肢靜脈血栓導致的靜脈瓣膜功能不專全及屬並發的肺栓塞是病人勞動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險。該病一直在臨床上深受重視。19世紀著名醫學家 魏爾嘯(VIRCHOW)提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滯緩,靜脈壁的損傷和高凝狀態。左下肢血栓形成遠遠高於右下肢,特別是原發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有時下肢靜脈血栓還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靜脈,甚至堵塞腎靜脈而引起腎功能衰竭從而威脅生命。
C. 腿部血栓怎麼治療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伴下肢靜脈血栓,應注意排除寄生蟲感染可能。腿腫考慮為血栓所致血液迴流不暢。建議予華法林、地奧司明、彈性酶腸溶片口服對症處理,同時應到醫院進一步排除寄生蟲感染可能。
D. 腿部血栓的治療方法
溶栓
關於溶栓的問抄題,一襲直在醫學界存有爭議。在我國,許多人聽到「溶栓」這個很有誘惑的字眼,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實,「溶栓」兩字更多的是指葯物的機理而非必然的治療結果。最新的國際ACCP血栓治療指南里並沒有推薦溶栓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治療,其原因有三:一是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滯後,溶栓葯物對機化的血栓無效;二是溶栓葯物的出血風險很大,尤其是高齡病人可能發生致命性腦溢血;三是大量對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療效果並不優於抗凝治療。當然,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置管溶栓的開展是否可以減少並發症、提高治療效果,還在進一步的經驗積累中。目前的臨床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樂觀。但要嚴格掌握指證。
抗凝
只要病人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一般首選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作用在於防止血栓繼續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給側枝循環的開放緩解症狀爭取條件。
E. 腿上有血栓怎麼治療呢
腿上有血栓,應該怎麼治療?其實這個說法比較不準確,因為血栓是存在於我們的血液里,它是會隨著血液的流動,在全身遊走,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你的情況准確描述應該是「腿部有血栓堵塞」,就像「腦血栓」一樣,是因為腿部血管被血栓堵住了,其實它的治療方法同腦血栓和心梗的大體相似,只是你比較幸運,血栓在腿部血管形成了堵塞,但是也是非常危險的,需要小心治療,並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血液情況,不可久坐,飲食上也要做調整,還要有適量的運動才好,葯物就是救急用的,日常生活中要學會保養和照顧自己。
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不要人心情產生大的波動,這樣會導致血壓升高,而高血壓會增加血液的流速,也會有高風險,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去世的,最為有名的有兩個文化名人。
F. 腿部血栓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血栓性淺靜脈炎可以發生於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多發於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數呈遊走性發作。臨床特點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後,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
血栓性淺靜脈炎屬於中醫血痹、脈痹、腫脹、血瘀的范疇。發病時,淺靜脈為一硬索條,可有自發痛。觸痛或牽拉痛,一般稱為「脈痹」;沿淺靜脈走行及其周圍組織突發色紅、腫脹、灼熱、疼痛,待紅腫疼痛漸消後,局部可觸及硬條索狀物,且伴有色素沉著,或有微熱和輕痛,屬靜脈曲張並發者,多稱為「惡脈」;無靜脈曲張病史者,可稱為「血瘀」。《肘後備急方》:「惡脈病,身中忽有赤絡脈如蚓狀」。「皮肉卒腫起,狹長赤痛名」。
由於病因和病理以及臨床特點的不同,又把肢體、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把間歇性、復發性的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1、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可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如:①靜脈內注射刺激性或高滲I生溶液,如高滲葡萄糖、紅黴素、鏈黴素、有機碘等,均能刺激淺靜脈內膜,造成靜脈壁損傷,迅速發生血栓,並有明顯的炎症反應。②靜脈內反復置留插管,超過24h,持續性輸液,常可使淺靜脈壁遭受直接損傷,形成血栓,迅速出現炎症反應。③下肢靜脈曲張時,由於靜脈壁嚴重變形,靜脈血液淤滯,足靴區皮膚因營養性變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張的靜脈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損害,釀成血栓性淺靜脈炎。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發於肥胖而又缺乏勞動鍛煉的婦女,病因曾一度歸咎於口服避孕葯,但無充分證據。鑒於上肢驟然用力而受牽拉常誘發本病,因此認為發病與前胸壁和上腹壁受應力時,靜脈牽拉損傷有關。靜脈管內膜損傷,便有血栓形成,並引起血管壁炎症反應。
(二)病理變化
血栓性淺靜脈炎一開始是廣泛的整條淺靜脈血栓形成,迅速導致整條淺靜脈壁的炎症反應,甚至累及靜脈周圍組織,並有滲出液,因而在受累靜脈的局部表現有疼痛、腫
脹和質地比較柔韌,有壓痛的條索狀物。1周後隨炎症的消退和滲出物的吸收,遺留無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著,表示血栓經過機化和再管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條件下的血液循環。有時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狀態替代,血栓靜脈發生纖維化變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圍可以長期存在壓痛。有復發或多次發作的傾向,能夠引起靜脈周圍組織發生輕度的蜂窩組織炎,皮膚上形成硬結和色素沉著,循硬結周圍,可捫及一條或數條血栓形成的淺靜脈支。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累及單側,常侵犯胸、上腹壁靜脈,側胸靜脈和腹壁上靜脈。
(三)中醫病因病機
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肝膽濕熱,.或外傷、染毒,或經脈創傷,氣血淤滯,或輸血、輸液,脈絡受損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淤,脈道阻塞而發本病。
(四)病史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往往有近期輸血、輸液或有靜脈損傷病史,多見於青壯年,或有下肢靜脈曲張病史,但與季節、性別無關。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的典型病史是在右手或左手用力牽拉後,驟然感到一側胸壁疼痛,程度不等。舉臂、咳嗽、深呼吸,無意中使病變部位受壓,都可加劇疼痛。
(五)臨床表現
病人早期發現患肢出現紅、熱區域,伴有觸痛,在牽引患部時疼痛加劇,在大隱靜脈受累時,可引起隱神經炎反應,而使該神經分布區出現神經痛,有時在靜脈病變消失後,神經痛仍可持續一段時間,檢查時在淺靜脈可見1cm寬的紅線,長短不一,局部皮膚溫度增高,皮下觸及一柔軟的索狀腫塊,此即血栓形成的靜脈,皮膚的紅、熱,說明有靜脈周圍炎和滲出。病變可向靜脈近端擴展,甚至可波及其分支,由於深靜脈通暢,很少引起肢體紅腫,隨著病變的消退,皮膚紅、熱和局部觸痛逐漸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著,該靜脈在數周內仍可觸及索狀腫物,有時可永久不退。有的急性期後可遺留慢性炎症,該靜脈附近有持久的觸痛。病變靜脈多因纖維化而不易被觸知。偶爾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狀物的消失,只能根據遺留的色素沉著,判斷該靜脈曾發生過血栓性淺靜脈炎,但色素沉著也可逐漸消失。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為單側發病,往往有1~2條淺靜脈受累。典型的臨床表現是:抬舉、活動上肢時,突然感到一側胸腹壁疼痛,受累靜脈略顯紅腫、壓痛、血管變韌,可捫及條索狀物,有的表現為銀叉或串珠狀,開始較柔軟,逐漸變硬,直徑大約3~5mm。根據受累靜脈的不同走向,呈迂曲或直線狀,與皮膚輕度粘連。上臂外展或高舉時可見覆蓋病變淺靜脈的皮膚凹陷形如淺溝,索狀物更加明顯,呈弓弦狀。
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全身反應比較輕微,至多有體溫升高或白細胞輕度升高。本病有復發傾向,復發的病變可能發生於原來的靜脈或其他的靜脈,受累區域顯示有慢性炎症徵象。下肢靜脈曲張並發血栓性淺靜脈炎,部分病例血栓蔓延可達隱、股靜脈匯合處,有累及深靜脈和並發肺栓塞的可能,應引起重視。
(六)診斷標准
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發生於下肢者,多見沿靜脈走行紅、腫、熱、痛,紅腫漸消時,出現棕色條形表現,其下可觸及索條。發生於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
疼痛部位可觸及條索狀硬物。結合有輸血、輸液、外傷,牽拉傷病史,即可確診。
2、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是指反復地在身體各處此起彼伏地發作的淺靜脈炎。
(一)病因病理
關於本病的病因,有不少學說,但尚無一個學說被普遍接受。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變靜脈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養出細菌,也有提出與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增高有關。目前從臨床上看與兩種疾病有密切關系,第一,它往往是內臟癌腫的體表再現。且許多學者都認識到了本病是潛在內臟癌腫的早期表現。原發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膽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別和胰體尾部的癌變有最密切的關系。第二,它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系密切,從目前臨床報道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者佔30%~50%,且鑒於本病大多是青壯年男性,開始時呈現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患者,隨後常發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因而認為本病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其整個病程中病變活動階段的一種臨床表現,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
其發病機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襲中小淺靜脈,具有血栓形成、靜脈壁炎症反應的組織學形態,血管內膜下有成纖維細胞浸潤,伴繼發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機化而再通,靜脈壁可有結締組織增生和炎性浸潤,偶有巨細胞,病變血管附近組織很少有炎症反應,也無脂膜炎。
(二)中醫病因病機
濕熱之邪外侵,或寒濕凝滯,郁久化熱,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濕熱淤血留滯於脈絡所致。或因七情所傷情志不舒,氣滯血淤,脈道阻塞,積滯不散,脈絡淤阻而致。
(三)臨床表現
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以小腿和足部淺靜脈炎為多見,發生於大腿和上肢者較少
見。其發作時的表現和一般血栓性淺靜脈炎也無明顯的不同。由於受病變累及的都是中小淺靜脈,管腔內雖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會引起靜脈血液障礙,整個肢體腫脹較少見。臨床上表現往往是在肢體或軀干淺靜脈附近的一個區域內,驟然出現多數散在紅色結節,有疼痛和觸痛並與周圍有炎症的皮膚粘在一起,病變外形呈線狀,一般較短,偶爾有病變的靜脈段可長達30cm左右,病變靜脈觸之是一條堅硬索狀物,可分批出現,因此有些部位病變剛出現而其他部位則已消退,本病的特徵是:結節很快消退,大多數僅持續7~18d後,索狀物逐漸不明顯,最終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著,結節不化膿,不壞死,受累肢體亦無水腫形成。全身可出現低熱,白細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應,每次結節消退後間歇數周或數年,身體其他部位的淺靜脈又可同樣反應,屢次反復發作,長期患病後,遺留的色素沉著和索狀物可布滿全身。
(四)診斷標准:根據血栓性淺靜脈炎復發和遊走的特點,診斷並不困難。
G. 下肢血栓要怎麼治療
一旦發生深靜脈血栓,病情進展就比較快,患上血栓一定要盡早到醫院治療,回加上急性期很有可能發生嚴重答的肺栓塞,所以患者一定不要拖。
患肢脹痛是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經常出現的症狀。治療上往往都是讓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者。患者在卧床休息的時候,一定不要進行大幅度的動作,也不能熱敷或者按摩患肢。在抬高患肢時,心臟平面20-3厘米,有助於靜脈迴流,降低下肢靜脈血管壓力,緩解疼痛。
病情減輕時,患者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不過,離床活動時,患者一定要控制好活動的幅度。左下肢靜脈血栓治療過程中,患者穿彈力襪或者使用彈力綳帶,可以對壓迫血管形成壓迫,改善血液迴流現象。或者自己也要留意密患肢疼痛時間,位置,程度以及動脈搏動等。
左下肢靜脈血栓治療也可以使用葯物,葯物主要分為抗凝,溶栓以及祛聚等類型。左下肢靜脈血栓發病時間沒有超過兩天的話,患者可以選擇手術導管取栓術,效果會更理想。患者的飲食要控制脂肪,多吃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每天保持通暢的大便,積極鍛煉。
H. 右小腿有血栓,這個怎麼治
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下 肢靜脈血栓導致的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並發的肺栓塞是病人勞動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險。該病一直在臨床上深受重視。19世紀著名醫學家 魏爾嘯(VIRCHOW)提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滯緩,靜脈壁的損傷和高凝狀態。左下肢血栓形成遠遠高於右下肢,特別是原發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有時下肢靜脈血栓還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靜脈,甚至堵塞腎靜脈而引起腎功能衰竭從而威脅生命。
溶栓
關於溶栓的問題,一直在醫學界存有爭議。在我國,許多人聽到「溶栓」這個很有誘惑的字眼,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實,「溶栓」兩字更多的是指葯物的機理而非必然的治療結果。最新的國際ACCP血栓治療指南里並沒有推薦溶栓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治療,其原因有三:一是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滯後,溶栓葯物對機化的血栓無效;二是溶栓葯物的出血風險很大,尤其是高齡病人可能發生致命性腦溢血;三是大量對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療效果並不優於抗凝治療。當然,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置管溶栓的開展是否可以減少並發症、提高治療效果,還在進一步的經驗積累中。目前的臨床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樂觀。但要嚴格掌握指證。
抗凝
只要病人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一般首選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作用在於防止血栓繼續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給側枝循環的開放緩解症狀爭取條件。
I. 小腿血栓怎麼辦
急性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措施包括:在鄰近四肢或盆腔靜脈周圍專的操作應輕巧,避免內膜損傷屬,避免術後在小腿下墊枕,以影響小腿深靜脈迴流;鼓勵病人的足和趾經常主動活動,並囑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盡可能早期下床活動;必要時下肢穿醫用彈力長,襪特別對年老癌症或心臟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於手術後,股骨骨折,後以及產後婦女更為重視。此外有幾種預防方法:其中機械預防方法是最常見的,也就是
國外採取的跳板裝置,或充氣長統靴,或電刺激化使靜脈血流加速,降低術後下肢深靜脈血全發病率。
J. 小腿靜脈血栓能治好嗎 怎麼 治療
堅持科學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什麼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由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導致靜脈瓣膜功能破壞而導致靜脈血淤滯,帶來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征的病症。 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主要表現為患肢酸脹、水腫、淺表靜脈擴張或曲張、小腿下部皮膚顏色變深、嚴重者形成潰瘍。 哪些情況下會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1) 急性靜脈血栓發生時,沒有及時採用規范治療措施者。 (2) 髂靜脈存在廣泛血栓者。 (3) 血栓轉入慢性期時沒有採用必要的預防措施者。 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屬於深靜脈血栓後遺症? 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病史的基礎上出現上述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臨床表現。B超可以了解下肢深靜脈的再通情況,以及瓣膜的返流情況。髂靜脈位置深,加上腸道氣體干擾,B超往往無法顯示清楚。因此需要CT或DSA來了解髂靜脈通暢情況。 為什麼一定要了解髂靜脈通暢情況? 下肢股靜脈以下的血栓在數年內可以逐漸吸收再通,而髂靜脈血栓的再通率在沒有採用適當的治療情況下卻是很低。因此,了解髂靜脈的閉塞情況可以了解疾病的預後。 得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怎麼辦? 首先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的血管外科專家就診。做下肢深靜脈B超或者深靜脈造影,髂靜脈CT。必要時做肺動脈CT了解有無肺栓塞。 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可以治癒嗎?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徹底治癒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手段。葯物溶栓和介入治療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沒有意義。介入支架治療的效果差,通暢率低。手術架橋或轉流的效果同樣很差,且存在手術風險。中醫中葯治療仍缺乏循證醫學的支持。 因此,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或緩解下肢靜脈血栓後遺症的症狀、促進深靜脈管腔再通。 下肢深靜脈血栓後再通後是否可以手術治療? 如果B超復查發現下肢深靜脈已經完全再通,這時還必須做CT了解髂靜脈通暢情況。如果髂靜脈也排除閉塞狹窄,病人又有小腿潰瘍的情況下,則可以做下肢淺靜脈和交通支離斷手術。僅僅存在下肢水腫或小腿色素沉著的情況,一般採用保守治療。 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後如果沒有再通,該如何治療? 如果下肢深靜脈B超或髂靜脈CT提示深靜脈仍然存在阻塞的情況,首先考慮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方法包括: (1)壓力治療; (2)葯物治療。壓力治療效果優於葯物治療。 壓力治療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治療意義何在? 下肢深靜脈壓力梯度變化是從上至下逐步增加的,而壓力治療就是通過消除這種壓力而達到治療目的。常用的壓力治療方法分為: (1)間歇性充氣泵壓迫治療; (2)帶壓力梯度的彈力襪。間歇性充氣泵壓迫治療的效果優於彈力襪。 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葯物有那些? 嚴格意義來講,醫學上還沒有治療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有效葯物。但是,在採用壓力治療的同時,輔助用些葯,可以增加治療的效果。一般臨床採用的葯物有:愛脈朗、消脫止、邁之靈、中醫中葯等。其中以愛脈朗效果最好,服用最方便,價格最為便宜,為國際臨床指南推薦用葯。但是,單純用葯物的治療效果並不好,一定要配合壓力治療。 中醫中葯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的治療如何辨別真假? 目前中國市場的中醫中葯治療魚龍混雜,欺騙百姓的很多。辨別真假的基本要點是: (1)是否在報紙和網路大做廣告或推廣;正規葯物一般不在公眾媒體做廣告或推廣。 (2)葯物或治療的名稱很誘人,如什麼「脈**通」「血栓**通」等等。正規葯物是不能用直接有疾病字樣的名稱的。 (3)正規大醫院沒有的葯物或療法。最新的葯物或療法一般都率先被正規大醫院採用。 推薦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根據上海東方醫院大量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病例,結合國際上最新的研究報道來看,以下推薦的治療方案具有快速減輕水腫,預防下肢潰瘍,加快深靜脈血栓再通的優點。具體方案如下: (1)每天間歇性充氣泵壓迫治療兩次,每次15分鍾以上; (2)氣泵壓迫治療後穿戴壓力中級以上的彈力襪; (3)口服愛脈朗一天一次,每次兩片。 (4)有急性血栓形成的病人需要使用肝素和華發令,行抗凝治療。每6個月復查深靜脈B超了解再通情況,一年後復查髂靜脈CT。 摘自上海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訪談錄 張強教授是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東方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是國內治療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方面頂尖的專家之一,在國際和國內血管外科業內名聲顯赫。建議你在網路中搜索「張強大夫的個人網站」,在患者咨詢區進行在線專家咨詢,或許能的得到張醫生的更規范更有針對性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