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如何治療甲狀腺疾病
只能抄說,中醫理論治不了疾病。中醫大夫也不會治療甲狀腺疾病。但中醫很賊,不會讓你發現他是根據西醫方法在治療,順便給你開很多中葯,讓你以為中西葯結合才能治好你的甲狀腺疾病。
想試試中醫是否能診斷出你是否有甲狀腺疾病、怎麼治療,你可以去看中醫,你不要說你甲狀腺不好,只需要對他說你有什麼難受症狀,看他怎麼檢查。注意,如果他根據你的症狀描述診斷為甲狀腺疾病,你要要求做B超檢查(中醫一般開始時只用手摸脖子,告訴你結節很大了,不治不行),看看結節到底多大。然後,他開了中葯和西葯的話,你可以只吃中葯,吃一段時間再去做過B超,看看甲狀腺結節變小了、變少了沒有。若是結節變少變小,那就算我白說,你盡管信中醫中葯。如果結節沒有變化或還長大了,你就吃西葯,吃完一個療程再去做個B超,看看結果。你就能清楚中醫中葯是咋回事了。
② 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中醫中葯治療
中醫病理甲低、甲減屬於中醫學「虛勞」、「水腫」、「五遲」等病的范疇。患者呈陽虛氣耗之象,多有非性水腫之症,主要臨床表現有面色蒼白或萎黃、神疲無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發、浮腫、頭暈、嗜睡、納差、腹脹等,部分患者有貧血、女性則月經紊亂,嚴重者出現危證占液性水腫昏迷。
中醫學認為甲低、甲減的發生常與以下因素有關:
1.情志刺激:由於精神刺激,導致肝氣郁結,肝鬱致脾虛,則運化失常,內生濕痰.
2.飲食不當:由於飲食不當,損傷脾胃,中氣不足,運化失常,飲食水谷不得運化,痰飲內生;痰濕壅盛,阻礙氣機,損傷脾陽。脾為後天之本,脾陽虛弱,日久則腎火滋養,以致脾腎雙虧,則見食慾不振、畏寒肢冷、嗜睡懶動、全身浮腫等症狀。
3.外邪侵襲:多見風熱毒邪,從口鼻入侵,毒邪結聚於頸前,則見咽部及頸前腫、痛;若過用寒涼之物,內傷陽氣,雖頸部熱毒祛除,疼痛消失,但可見發音低沉、怕冷,甚至浮腫等症。
4.手術創作或葯物中毒:由於施行甲狀腺切除手術或服用某些有毒葯物(如治療甲亢的西葯),損傷人體正氣,致使臟腑失養,機能衰退,可表現一系列虛損證侯。 放射性碘131核素治療甲亢唯一的副作用就是甲低(主要指永久性甲低、甲減)。
甲低、甲減多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以致脾腎陽虛;或因手術、葯物損傷,機體陽氣受損,致脾腎陽氣虧虛而發病。中醫認為腎藏元陰元陽,為水火之臟,主藏精,為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動之根,故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與胃共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輸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稱為後天之本,脾之健運有賴於腎陽之溫煦,而腎氣充沛,又靠脾胃化生氣血之初養。兩者轉相滋養,相互為用,共同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
病機關鍵為脾腎陽虛,但在病理發展過程中脾腎之間的陽氣虛弱有所側重。
(一)飲食因素
飲食不節,仇飽失常或過食生冷,寒積胃脘,損傷脾陽,化源匱乏,而致本病。
(二)體質因素
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水谷精微不能輸布五臟,脾腎虧虛而發病。
(三)失治或誤治
久病未醫或新疾誤醫,用葯不當,苦寒太過,吐瀉失度,損傷脾胃陽氣。
(四)煩勞過度
過度勞累,房事不節,縱情縱欲,損傷腎陽,命門火衰而致本病。.
本病主要病機是腎陽氣虧虛,臟腑功能衰弱。脾為後天之本,脾氣不足,則化源匱乏,五臟之精華失卻充養。腎失所藏,腎虛陽衰,脾失溫煦,脾陽更虛,運化失司,水濕內停,形成脾腎陽虛之證,腎虛水泛,水氣凌心,出現心陽虛衰證,陽氣不足,水谷精微不能稟陽氣而化生氣血,終至氣血雙虧,陰陽兩虛。 [編輯本段]中醫治療甲狀腺疾病多因肝鬱火伏,以致激動肝火,或情志內傷,肝氣郁結而引發。其發病機理與經、孕、產、乳等生理功能失調及體質因素等一定關系,體內陰陽乘戾,氣滯痰凝,壅結頸前功盡棄基本病變,若遷延日久,引起血脈瘀阻則由氣、痰、瘀三者合而交結為患。本病初起多實,病久則由實轉虛或虛實夾雜。
1、痰熱互結,氣血雍滯
由於肝氣久郁化火,灼液成痰,痰熱互結,壅塞中焦,氣機失暢,血脈不行,久則痰瘀互結,凝於頸部,發為癭腫。
2、脾虛濕停,痰水凝聚
由於患者平素腎陽虛,體內多痰多濕,陽虛剛內寒,水濕之邪停留體內,無以溫化,則寒痰水濕互結,凝聚不散,聚於頸下,成為癭腫。
中醫治療優勢中醫治療中葯或西葯治療各有優勢,採取中西醫結合為主的綜合性治療措施,已成為近年來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從眾多的中西醫治療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炎、甲減、甲低等甲狀腺疾病總的趨勢,是採用西葯替代療法補充甲狀腺素,結合中醫辯證施治促進甲狀腺功能的恢復。不僅為廣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眾多病例證實,其療效明顯優於單純的西葯治療。
不僅大大減少了甲狀腺素葯物的用量,減少了西葯的副作用的發生,同時,中葯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尤其是可根治甲狀腺炎、甲減、甲低等甲狀腺疾病,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對甲狀腺炎、甲減、甲低等甲狀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應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積極搶救治療,以提高療效,降低死亡率。
以往採用單純西葯治療,多為終生替代療法;採用純中葯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症狀改善甚至消失,對西葯逐漸減量直到停用西葯,繼以中葯鞏固療效,復查甲功在正常范圍之內,則可將中葯減量停葯。總之,採用純中葯、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炎、甲減、甲低等甲狀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是徹底根治甲狀腺炎、甲減、甲低等甲狀腺疾病的希望所在。[
③ 中醫治療甲狀腺癌的方法都有哪些
甲狀腺腫瘤屬中醫「癭瘤」范疇,其主要發病機理是長期的憤怒或憂郁愁版悶,使肝氣權郁滯,久聚成痰,氣滯痰凝,痰氣交阻,聚集於頸前而形成。精選具有特效純中葯:黃芪、貝母、海藻、三棱、全蟲、蜈蚣、天龍、穿山甲、鱉甲、土元等五十種純天然中草葯及蟲類葯,精製提純成「消癭」純中葯系列方劑以內服。內服中葯有軟堅散結、活血化痰散瘀、益氣補血、增加身體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從而使瘤體由硬變軟、由大變小、逐漸消失。
④ 中醫治療甲狀腺結節偏方
病情分析:需要甲狀腺功能、抗體、以及甲狀腺超聲結果,再做結論。如果是良性,可以保守治療
指導意見:消癭湯【組成】海藻(洗)龍膽草海蛤粉各60克通草昆布(燒存性)枯白礬松蘿各30克半夏75克麥曲45克白芷30克
【用法】上葯為末。每服15克,用酒煎服。兼吞加味蠟礬丸。
【功用】化痰消癭。
【主治】癭瘤,癰疽,便毒,惡瘡,久漏不愈者。
【禁忌】服葯期間,忌食甘草、魚、蝦、豬肉、五辛等物。名稱:加味蠟礬丸組成:黃蠟1兩,白礬1兩3錢(枯過),辰砂1錢,雄黃1錢,陀僧1錢主治:腸癰、痔漏、瘰癧等症,日夜疼痛,膿水不幹。用法用量:每服20丸,或酒或白湯送下。病在上飯後服,病在下空心服。制備方法:上葯各為末,先將黃蠟入銅挑內熔化,再入蜂蜜5錢同熔,隨人4味未葯攪勻,待冷為丸,如梧桐子大。甲狀腺癌(可以治療結節)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20克、白葯子12克、夏枯草15克、牡蠣20克
治療甲狀腺癌11例,結果近期治癒1例,顯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
72.7%。甲狀腺各種腫瘤結節、癭病、甲亢、肝火熾盛症狀:頸前輕度或中度腫大,一般柔軟、光滑,煩熱,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顫抖,面部烘熱,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治法:清肝泄火。
方劑組成:配方一
組成:黨參5克砂仁5克梔子10克山葯5克車前子5克石膏5克伏苓5克黃連5克東楂5克甘草5克蔥頭3個。
用法與用量: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食後服,一日二次。
主治:肝火上攻引起的頭暈耳鳴,目赤干澀,口苦舌干,胸滿悶氣,不思飲食等症。
配方二組成:牛蒡子3克柴胡3克川芎3克白芍3克石膏3克當歸3克山梔3克丹皮3克黃芩1.5黃連1.5甘草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後服。
主治:肝火風熱上攻,遂成鬢疽,痛連頸項、胸乳,太陽等處,或寒熱晡甚,胸脅滿悶,口苦舌干者。
少陽經虛,肝火風熱上攻,遂成發疽,痛連頸項、胸乳、太陽等處,或寒熱晡甚,胸滿,口苦舌干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後服。
以柴胡、芍葯疏肝解郁清熱;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益脾養血活血;梔
子、丹皮清泄肝火;配合牛蒡子散熱利咽消腫。觀察病症加葯或者減葯:
肝火亢盛,煩躁易怒,脈弦數者,可加龍膽草、夏枯草清肝瀉火。風陽內
盛,手指顫抖者,加石決明、鉤藤、白蒺藜、牡蠣平肝熄風。兼見胃熱內
盛而見多食易飢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