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乙肝抗病毒療法的抗病毒治療
1、肝功能檢查
主要包括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膽汁酸等指標,至少每3個月復查專1次肝功能,這樣屬可以了解肝臟炎症變化情況。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在肝功能發生損傷的時候,很多病人一般都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或者感覺很輕微,所以不能根據自身的症狀來衡量肝功能水平,等到自己有不舒服了再查肝功。在肝功輕到中度,甚至是重度升高的時候,很多病人一般都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或者感覺很輕微,所以不能等到自己有不舒服了再查肝功。
2、乙肝兩對半檢查
一般抗病毒治療穩定期的病人每年復查1~2次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是抗病毒治療方案有變化,或者抗病毒治療初期,以及使用干擾素治療等特殊情況,就要根據具體情況、聽從醫生醫囑來定復查時間間隔,以達到監測病情變化的目的。
一般半年復查一次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是抗病毒治療方案有變化等特殊情況,就要根據具體情況、聽從醫生醫囑來定復查間隔時間。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E抗原滴度的水平是判斷抗病毒效果以及乙肝發展情況的重要的指標。
② 哪些方法是比較靠譜的抗病毒的呢
選擇N-乙醯神經氨酸吧,我用了很長時間,中科鴻基生物科技的產品是很值得信賴的,產品放心。
③ 抗病毒治療
遺傳性的的確沒有必要繼續吃或治療,因為你本身就存在著一種自我抗體,你自己不會復發。所以你只是有可能傳染別人,而自己本身不具有發展性。
④ 病毒性感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簡稱上感,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傳染病。誘因有受寒、淋雨、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將病毒散播入空氣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於接觸患者的毛巾、臉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感冒主要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全身表現有頭痛、渾身酸痛、疲乏無力、食慾不振,或不發熱,或低熱,或高熱、畏寒等症狀。病程一般為3天~7天。感冒發熱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減少活動。住處要經常通風,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多飲開水,吃清淡和稀軟的食物。發熱較高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擦身,水溫以32℃~34℃為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腋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或頭枕冰袋。治療方法如下:
感冒的家庭治療:
多休息、多飲水、注意呼吸道隔離、預防並發症。常用的抗病毒葯有病毒唑,病毒靈,中葯有金銀花、板籃根等,對症葯有感冒中成葯,一些感冒沖劑,退熱葯。還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葯物治療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護理好,監測體溫,防止熱驚,讓小兒保證充足的睡眠,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注意病情的轉歸,合並症的發生。因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體內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轉。另外,一些抗病毒葯的療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殺傷白細胞,造成白細胞減少,因此,臨床上多使用中葯清熱解毒,如金銀花、板籃根等。症狀重的服用一些對症葯,如感冒沖劑,退熱葯。
發熱高並不可怕:
感冒發熱是小兒機體對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種反應,是保護性機制,有的父母,把發熱看成是疾病輕重的象徵,這是不對的。發熱高,並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發熱,或發熱輕就是病情輕,一些氣管炎、肺炎可沒有體溫升高。所以不能把體溫作為衡量疾病輕重的指標,退熱治療也不能太急,大多數父母都想馬上把體溫降到正常,過量服用退熱葯,小兒出汗過多,機體體溫調節中樞紊亂,甚至出現低溫,電解質紊亂,這在臨床工作中是常見的現象。退熱要緩慢進行,只要把體溫控制在高熱以下,防止熱驚就可以了。服用退熱葯時一定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口服退熱要與物理降溫措施交替使用,特別是嬰幼兒,使用物理降溫更好。還有,小兒不能象成人那樣"捂汗"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汗腺發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體溫下降,還會使體溫驟升,出現高熱驚厥,尤其是小嬰兒,還會出現"蒙被綜合征"危及生命,發熱時要少穿、少蓋,增加散熱。這些都是臨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護理錯誤。
不要隨便服用抗菌素:
人們俗稱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佔90%以上,細菌的原發性感染只佔少數。引起上感的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常見的細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等。病毒性上感後由於機體抵抗力下降,可繼發細菌感染。從感冒的病原體可見,病毒性感冒是占絕大多數。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級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對的,小兒尤其上小嬰兒,上感的幾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連續感冒,連續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級,結果造成小兒耐葯菌生長,一旦有細菌感染,使用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許多副作用,如殺傷白細胞,使白細胞下降,進一步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出現葯物性胃炎,腸道菌群失調,長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級抗菌素,廣譜或聯合使用抗菌素。使腸道內一些非致病菌被殺滅,出現菌群失調,破壞腸道內微生物平衡,而出現腸道疾病。甚至出現偽膜性腸炎,機會菌--黴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於失去了相互制約,而成為致病菌。
在我國,特別是給兒童濫用抗菌素現象非常嚴重。據有關報道,我國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國。約佔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當於發達國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幾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細菌感染的證據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為怕細菌感染而預防性給葯,這是錯誤觀點。抗菌素是殺滅細菌的。沒有細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殺滅白細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長不過幾小時。沒有長期作用.
父母常常忽視的感冒原因:
加強體質,注意營養,不到公共場所,注意與感冒病人隔離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見的卻易被父母忽視的原因是那些沒有寫在書本上的。如果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註意,還是可以避免的。
◎小兒已經睡著了,不管是在懷抱中、推車中、自行車後座上、汽車座椅中,父母應該避免孩子受風。小兒睡覺時,遭受風的侵襲,是造成感冒的原因。
◎外面烈日炎炎,帶小兒到超市,超市裡空調開放,小兒滿身的汗水很快就沒有了,再給小兒吃些冷飲,從里到外都是涼的,結果小兒外感風寒,從涼爽的超市到悶熱的戶外,小兒又會風熱感冒。
◎電風扇或空調風口直接對著小兒,也是小兒患感冒的原因。
◎睡覺前媽媽怕小兒受涼,蓋得比較厚,小兒可能會出汗,當到了下半夜氣溫下降,媽媽也睡著了,孩子把被子踢光,結果受涼感冒。
◎托幼機構,隔離困難,一個孩子感冒,很容易傳播給另一個孩子。此起彼伏,感冒不斷。加上管理不周,冷熱不均,更易感冒,因此,集體生活的孩子感冒的幾率高。
◎出汗後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誘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乾再洗澡。(文/鄭玉巧:知名全科專家)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⑤ 比較有效抗病毒的方法可以推薦嗎
我們的身體里住著一個免疫團隊,我們自己本身就是這個免疫團隊的母體,平常愛惜自己的版身體(權飲食全面、睡眠充足、適量運動、情緒穩定)等於給免疫團隊提供了優質的生存環境,一旦病毒、細菌、異物等外敵入侵,免疫團隊就像訓練有素的軍隊開始作戰。
每一次外敵入侵都是免疫團隊練兵最佳時機,新型病毒首次入侵會導致免疫團隊暫時無法適應新對手的打法而不知所措,但到了二次或多次交鋒就能輕易辨識並取勝,愛惜自己提高免疫仍然是最好的辦法。
⑥ 性病毒治療方法
感冒主要有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兩種。一般來講,如果舌頭顏色是深粉紅色、白細胞下降的話多是病毒性感冒,舌頭顏色是淡粉紅色、白細胞上升的話多是細菌性感冒。因為病毒性感冒可以導致心肌炎、引發肺炎和風濕類疾病,所以感冒後到私人門診打點滴了事,可能會誤將病毒性感冒當成細菌性感冒,從而延誤治療使病情加重。患者需要先判別好感冒類型後再用葯,濫用抗生素不但治不好感冒,還會導致體內菌群失調,出現嘔吐、惡心等症狀,加劇病情。 以下是具體病毒性感冒症狀和治療方法: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簡稱上感,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傳染病。誘因有受寒、淋雨、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將病毒散播入空氣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於接觸患者的毛巾、臉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感冒主要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全身表現有頭痛、渾身酸痛、疲乏無力、食慾不振,或不發熱,或低熱,或高熱、畏寒等症狀。病程一般為3天~7天。感冒發熱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減少活動。住處要經常通風,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多飲開水,吃清淡和稀軟的食物。發熱較高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擦身,水溫以32℃~34℃為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腋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或頭枕冰袋。治療方法如下: 感冒的家庭治療: 多休息、多飲水、注意呼吸道隔離、預防並發症。常用的抗病毒葯有病毒唑,病毒靈,中葯有金銀花、板籃根等,對症葯有感冒中成葯,一些感冒沖劑,退熱葯。還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葯物治療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護理好,監測體溫,防止熱驚,讓小兒保證充足的睡眠,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注意病情的轉歸,合並症的發生。因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體內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轉。另外,一些抗病毒葯的療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殺傷白細胞,造成白細胞減少,因此,臨床上多使用中葯清熱解毒,如金銀花、板籃根等。症狀重的服用一些對症葯,如感冒沖劑,退熱葯。 發熱高並不可怕: 不要隨便服用抗菌素: 人們俗稱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佔90%以上,細菌的原發性感染只佔少數。引起上感的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常見的細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等。病毒性上感後由於機體抵抗力下降,可繼發細菌感染。從感冒的病原體可見,病毒性感冒是占絕大多數。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級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對的,小兒尤其上小嬰兒,上感的幾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連續感冒,連續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級,結果造成小兒耐葯菌生長,一旦有細菌感染,使用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許多副作用,如殺傷白細胞,使白細胞下降,進一步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出現葯物性胃炎,腸道菌群失調,長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級抗菌素,廣譜或聯合使用抗菌素。使腸道內一些非致病菌被殺滅,出現菌群失調,破壞腸道內微生物平衡,而出現腸道疾病。甚至出現偽膜性腸炎,機會菌--黴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於失去了相互制約,而成為致病菌。 在我國,特別是給兒童濫用抗菌素現象非常嚴重。據有關報道,我國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國。約佔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當於發達國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幾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細菌感染的證據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為怕細菌感染而預防性給葯,這是錯誤觀點。抗菌素是殺滅細菌的。沒有細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殺滅白細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長不過幾小時。沒有長期作用.
⑦ 瘟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鼠疫
免疫接種:目前我國選用菌苗是EV76鼠疫凍幹活菌苗,由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所生產,免疫有效期為6個月,在鼠疫流行期前1~2個月以皮上劃痕法進行預防接種。預防接種的范圍:
a.在發現人間或動物間鼠疫的地區,人群進行普遍接種。
b.進入鼠疫動物病疫區工作或捕獵的人員,在工作之前兩個月內完成預防接種。
c.從事鼠疫強毒實驗室工作人員。
禁忌症:
a.體溫37℃以上,周身不適者。
b.患急性傳染病者。
c.嚴重心、肝、腎及結核病患者。
d.妊娠前6個月及哺乳期、月經期。
e.體質極度衰弱者。
f.懷疑感染鼠疫或潛伏期內者。
1.人間疫區處理;有鼠疫流行病學指征和較典型的鼠疫臨床症狀,不能排除鼠疫者,可確定為疑似鼠疫病人,其所在地為鼠疫區,在當地黨政領導、衛生防疫、公安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疫情指揮部的領導下,劃定大小隔離圈,封鎖隔離,並對在9日內與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實行健康隔離和預防性投葯治療,如有離開本地者,應通報追蹤,就地隔離留驗。在大小隔離圈內對鼠疫患者所用的各種物品均應進行徹底消毒和最後的處理(化學、高溫、高壓),屍體經消毒,焚燒後深埋,並對周圍環境進行徹底的衛生清掃和滅鼠滅蚤。以切斷再傳播的途徑,當最後一例病人經疫區處理後九天,再無新發病人,可解除隔離。
2.動物間疫區處理:在動物鼠疫流行區包括血清學陽性的現疫流行區進
行投葯,徹底的滅鼠滅蚤,尤其是流行區內的居民點和交通要道周圍,根據可能污染的范圍,對直接接觸者限制外出,監視九天。在當年有鼠疫動物病流行的地區,禁止私自獵獺和剝食,作好人群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強人群的自我保護意識,防止人間鼠疫的發生。
登革熱
降低體溫
對高熱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溫,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熱葯物。對高熱不退及毒血症狀嚴重者,可短期應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潑尼松。
2.補液
對出汗多、腹瀉者,先作口服補液,注意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必要時應採用靜脈補液,糾正脫水、低血鉀和代謝性酸中毒,但應時刻警惕誘發腦水腫、顱內高壓症、腦疝的可能性。
3.降低顱內壓
對劇烈頭痛、出現顱內高壓症的病例應及時應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靜脈滴注。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有助於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對呼吸中樞受抑制的患者,應及時應用人工呼吸機治療。
登革熱是一種具自限性傾向的傳染病,無並發症患者的病程約為10天。本病通常預後良好。死亡病例多為重型患者。
⑧ 乙肝抗病毒治療那種方法好
心態要保持良好,飲食要清淡,不要過於勞累,不吸煙喝酒等帶刺激性的東西。可以用青蒿泡水喝,每天保持攝水量。
⑨ 流感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怎麼治好的快呢
引發流感的元兇主要流感病毒,其主要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四種類型,每一類版型又可以細分權為多種亞型。所以,防治流感的關鍵是抗流感病毒。
流感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怎麼治好的快呢?首先,不要驚慌,目前流感已有很好的治療方案。近期,衛健委和中醫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建議流感患者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科學用葯,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葯物。在其推薦常用抗流感葯物中,推薦了中葯連花清瘟膠囊。
連花清瘟膠囊是治療流感和感冒的中成葯,該葯的廣譜抗病毒作用得到了中醫科學院、廣州醫學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驗證,它對引發流感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引發感冒的鼻病毒、腺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臨床研究證實服用連花清瘟膠囊的甲流患者病毒核酸轉陰時間與西葯奧司他韋無差異,有效退熱及緩解咳嗽、頭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症狀。連花清瘟膠囊於2011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後列入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公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修訂版)》等17項國家級診療方案,進入美國FDA二期臨床,得到了醫學界與廣大患者的好評。
⑩ 抗病毒治療的目的
臨床目標: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病毒學目標:最大限度並且盡可能長期地降低病毒載量,以延緩病程的進展,預防並減少病毒耐葯性的產生。病毒受抑制時通常有較好的CD4+T 細胞反應,並且當病毒載量< 5000 拷貝/_ 時較少發生機會性感染。對病毒抑制不完全的治療方案有效時間短,且易導致耐葯性的出現。
免疫學目標:高質(病原特異的免疫反應)並且高量(CD4+T細胞計數恢復至正常范圍)的免疫重建。
治療學目標:採取適當的用葯方案及順序達到病毒學目標的同時,還要保存可使用的候選方案,減少副反應,提高治療依從性。
流行病學目標:減少艾滋病病毒的傳播。
總之,抗病毒治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患者體內的艾滋病病毒復制,從而使患者的免疫系統避免遭受艾滋病病毒的進行性破壞。免疫系統,特別是CD4+T 淋巴細胞水平的恢復,即免疫重建後,患者發生機會性疾病的危險顯著下降,從而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並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在治療的同時可以進行基本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抗病毒治療的發展歷史:抗病毒治療經歷了多個階段,第一個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疊氮胸苷在1987 年用於臨床治療艾滋病,雖然能夠抑制病毒的復制,但100% 的患者會迅速出現耐葯和病毒反彈,導致治療失敗。之後同時使用兩個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聯合治療,但仍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隨著兩類新葯蛋白酶抑制劑和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在1995、1996 年的臨床使用,高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已成為目前最有效治療艾滋病的方法。新近研究的抗病毒治療包括融合酶抑制劑和整合酶抑制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