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孩得了麻疹怎麼辦
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兒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上呼回吸道炎、結膜炎及皮膚特答殊斑丘疹為主要表現。處理的原則是卧床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眼、口、鼻部的清潔,避免強光刺激,給予易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飲食,充足的水分,同時積極對症治療,防止並發症等。
② 小孩麻疹的症狀與治療
是由於蕁麻疹導致的,屬過敏引起,建議口服抗過敏葯如撲爾敏,外用激素葯膏如尤卓爾等.(激素不宜長期使用).日常生活盡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抓,不用力揩擦,不用熱水肥皂燙洗.不飲酒,不喝濃茶,咖啡.不吃酸,辣菜餚或其他刺激性食物.發作期,忌食黃魚,海蝦,海鮮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③ 嬰幼兒麻疹應該怎樣治療
麻診患兒應隔離出疹5天,合並肺炎時應隔離10天,以避免傳染其他孩子。
患兒應卧床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室溫不可太高。注意保持患兒口鼻清潔,多喂水,給少量易消化食物。體溫下降病情恢復時,應及時添加富有營養的飲食,以期早日恢復健康。
④ 兒童蕁麻疹怎麼治療
慢性蕁麻疹大多數情況下是吃一點抗過敏的葯就可以把情況控制下來了。但是它容易反復,這是蕁麻疹的特點。但是如果你不吃,馬上就又起來了,蕁麻疹如果說找不到原因的情況下,真的是反反復復。而長期吃葯應該是對身體有傷害的,是葯三分毒,所以尤其是年老體弱的,本身就有一些慢性疾病,離不開葯,如果患了蕁麻疹,還要增加很多的葯,這樣增加了很多負擔。所以你應盡可能的盡快去尋找過敏源,然後進行脫敏治療,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少的葯來進行治療。
因為蕁麻疹,大多數都是由過敏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說你體內存有過敏的因子。用傳統的方法查過敏源,各個醫院都能做。最典型的就是青黴素是不是過敏,我們可以做一個青黴素皮試,來觀察它是不是局部有反應,還有劃痕實驗等等,還有斑貼實驗,主要是更多的適合化妝品過敏。還有激發實驗,激發實驗包括了很多科,有耳鼻喉黏膜的激發,皮膚科的激發很多。還有體外實驗,我們講體內實驗是要跟人體接觸,來看人體和過敏源接觸以後發生的反應,這樣的話,勢必要給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如果說不小心碰到患者對某一種物質強烈的過敏的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過敏,甚至突發性的休克,所以說體內實驗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體外實驗就是我們把患者的血抽出來一點,然後在體外離開人體去做過敏源的檢測,這種檢測方法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也是要一天之後出結果,主要的優勢就是安全一些。
近幾年引進國外一種新的檢測手段,就是利用生物共振,進行過敏源的檢測。它檢測的速度快,不接觸人體,不抽血不打針,患者本身沒有什麼痛苦。生物共振檢測和脫敏治療結合,是目前各大醫院治療蕁麻疹的最新方法。
生物共振法檢測一次400塊。脫敏一次是50塊錢。但是這個主要還是跟病情有關系,你的病情比較輕,過敏源比較單一,療程就短一些,費用就少一些,有些比較重一些的患者,可能需要兩個療程,三個療程,這樣的話費用相對高一些,一般情況下從檢測到醫院就是1000塊錢左右。
蕁麻疹患者如何進行生活互利
1、服葯期間盡可能不從事登高、開車等工作。
2、注意休息,飲食清淡。
3、保持精神歡樂,心情舒暢。
4、預防感冒,加強體育鍛煉。
5、日光性蕁麻疹要注意避光。
6、避免頻繁地搔抓。
7、不要用過熱的水及刺激性強的浴液。
8、熱性蕁麻疹避免劇烈運動,減少出汗。
9、寒冷性蕁麻疹注意保溫。
10、小兒患者家長要密切注意病情變化。
蕁麻疹治療的小誤區:就是疙瘩起的快下的快,如果起疙瘩就吃葯,不起就不吃,這也是個誤區,蕁麻疹是個脫敏治療,跟感冒發燒不一樣,蕁麻疹的治療一定要規范,脫敏的治療是循序漸進的,要慢慢的進行,所以要達到一定到療程,這樣才能鞏固病情。
⑤ 小孩出麻疹,應該怎麼辦
預防:知道了發病原因也就能更好的預防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經呼吸道傳染而引起,麻疹病人是麻疹的主要傳染源。 麻疹病毒存在於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氣管的分泌物中,當麻疹病人打噴嚏、說話或哭叫時,病毒可隨著唾液飛沫噴射出來,飄浮在空氣中,如果這種含有病毒的飛沫被易感者吸進呼吸道,就會被傳染上麻疹。同一家庭、同一幼兒園、同—班級的小兒,因為接觸多,最容易受到傳染而患病。在電影院、公共汽車、娛樂場所與麻疹病人短時間接觸,也能造成傳染。如果接觸了病人剛剛用過的手巾、玩具等,也有傳染上麻疹的可能。在照顧了麻疹病孩後,不注意消毒又去照顧別的孩子,也會造成傳染。 生活調理 (1)對麻疹患兒應早發現、及時隔離、及早治療。隔離患兒不要出門,易感小兒不串門。 (2)良好的護理有助於本病的恢復,並可減少並發症。有的患兒護理得當,可不治而愈。如果護理不當,就會發生嚴重的並發症,此時要及時採取其他治療措施。 (3)室內溫度要適宜,不可忽冷忽熱。保持空氣新鮮。燈光要柔和,避免強光刺激眼睛。 (4)給患兒勤翻身和擦洗皮膚,注意清潔口鼻,如果眼眵過多者,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輕輕擦洗。 (5)供給患兒足夠飲水,在出疹期給於清淡易消化食物,進入恢復期應及時適量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
⑥ 小孩麻疹要怎麼治療呢
無並發症的麻疹患兒不必住院治療,但因患兒在出疹的5天內傳染力很強,必須嚴格隔離。回若患兒答高燒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並發了肺炎,如果在出疹過程中患兒聲音嘶啞,喝水即嗆咳,這是並發喉炎的前兆,這些並發症都要及時就醫。
⑦ 小孩子出麻疹怎麼辦
小兒麻疹的護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毒存在於患兒的鼻咽、眼分泌物及血、尿中。臨床以發熱3-4天後皮膚出現紅斑丘疹和口腔頰粘膜貼近第二臼齒處麻疹粘膜斑為其特徵。此斑持續僅1-2天即消失,但粘膜粗糙充血可持續數日。麻疹最先見於耳後,發際及頰部;漸及頭面、胸背、四肢;最後見於手足。麻疹傳染性大,易感性強,並發症多,其中以麻疹合並肺炎喘嗽最多。嚴重者危及生命。
因目前無特殊治療方法,所以護理尤為重要,良好的護理有助於康復,減少並發症。在護理麻疹患兒時,應注意哪些環節呢?
1.卧床休息,室內宜安靜、溫暖、空氣新鮮。患兒應注意保暖,但又不可過熱,室內溫度18-20℃左右。室內應經常通風,但避免空氣對流,以免再感風寒。空氣不宜過於乾燥,保持一定的濕度。光線宜柔和,窗前應掛有色窗簾,白熾燈泡應罩燈罩,避免強光刺激。
2.隔離。禁止患兒與其它兒童接觸。家庭成員接觸患兒後,需在戶外停留20分鍾方可再接觸其它兒童。出疹後6天即無傳染性,不必再行隔離,如並發肺炎,應延長隔離期至疹後第10天。
3.五官護理:
①眼。因炎性分泌物多而形成眼痂,甚至封眼。可用溫水、生理鹽水洗凈,滴於0.25%氯黴素眼葯水,每日3次,睡前用金黴素眼膏塗入眼內。
②鼻。鼻腔分泌物多時,容易形成鼻痂,可用生理鹽水將棉簽濕潤後,輕輕試除後塗少量石蠟油潤滑。鼻孔周圍糜爛,可塗以抗生素軟膏。
③耳。應逐日觀察耳內,如有炎症發生,可用3%雙氧水清洗後再滴入氯黴素甘油或酚甘油,每次1-2滴,每日3次。
④口腔。每日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溶液漱口。如有惡臭,應警惕是否口腔內有厭氧菌繁殖,此時應用3%雙氧水清洗。口腔潰瘍處可搽錫類散、青岱散等。
⑤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勤換內衣,有利於皮膚體表散熱與排泄。腹瀉患兒每次便後,應用溫熱水清洗肛門及會陰部。勤剪指甲,防止患兒指甲抓癢引起繼發感染。
5.飲食護理。飲食以易消化富有營養為原則,可用流質飲食,如牛奶、藕粉、米湯等。應少食多餐,最好是平常吃過的食物。不宜食用干硬、油膩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如果患兒有腹瀉,應禁食含纖維多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
⑧ 小孩出麻疹有些什麼症狀,該如何治療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約90%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結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為特徵;傳染性極強,在人群密集的小學及幼兒園容易發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通常要直接與患者接觸才被感染,通過第三者或衣物間接傳染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出疹前後5天內為本病的傳染期。沒有患過麻疹的,不論男女老幼皆易受到傳染。6個月以下的小兒從母體獲得免疫力可暫不受傳染。如果母親沒有患過麻疹,新生兒也能發病。患病後大多能獲得終身免疫,個別人可能兩次患麻疹。 麻疹潛伏期一般在8~14天左右,少者可短到6天,接受過免疫注射者可延長至3~4周。起病有發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咽喉痛、眼結膜充血、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精神不振、煩燥啼哭、食慾減退,有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至第2、3天口腔粘膜充血、粗糙。在頰粘膜出現如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周圍繞以紅暈,有時在齒齦及唇粘膜上也有發現,醫學上稱為「麻疹粘膜斑」,是診斷麻疹最早而可靠的依據。 一般第4天出現鮮紅色或玫瑰色的細小斑丘疹,皮疹先在耳後、頸部、發際出現,逐漸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額、面部、軀干四肢、手掌及足底。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皮疹2~5天出全,在出疹時體溫上升可達40℃左右,中毒症狀加重,精神委靡、咳嗽加重、兩眼紅腫、聲音嘶啞,有時出現腹瀉。肺部呼吸音增粗、頸淋巴結和肝脾腫大。隨著體溫逐漸恢復,皮疹依出疹順序消退,附有糠秕樣細屑並留下淺褐色色素沉著。民間歸納為三齊、四透、五退、七凈。 麻疹患者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易出現並發症,較常見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腦炎、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其中麻疹肺炎若再合並心力衰竭、敗血症、腹瀉引起脫水和酸中毒等情況,不及時救治,會發生生命危險。
⑨ 小孩出麻疹該怎麼治療好
建議:蕁麻疹是一種變態反映性疾病,致病因素有食物,葯物,腸道寄生蟲,植物等原因,回病症有答皮膚突然發癢,迅速出現大小不一的紅色風團,然後因水腫顯著而呈蒼白色,周圍有紅暈,形狀數量不一,葯物可用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