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腦出血康復治療
一般在病後3天—3周(腦出血2—3周,腦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識清醒,無進行性卒中表現,生命體症穩定了便可進行康復訓練應按照人類運動發育時的歸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順序進行。運動時間由短到長,運動強度由低到高順序進行,運動方式由被動、輔助到自主運動順序進行。順序如下;
床上移動翻身→坐位→坐位平衡→雙膝立位平衡→單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樓梯。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應強調的是重建正常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軟弱肌力訓練。訓練中應包含患側恢復和健側代償。
⑴ 床上訓練: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動體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訓練,上下肢活動(例如為端正骨盆,在床上進行單側和雙側橋式運動)以及洗漱、穿衣、進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⑵ 坐起和坐位平衡訓練:
先從半坐位(30度-40度角)開始逐漸增加角度、次數和時間→從床上坐→床邊坐→椅子或輪椅坐。
因患者坐位時,不能控制,常向患側偏斜,接著應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從無依靠不能坐穩→軀干向不同方向擺動能坐穩→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動下能坐穩。
⑶ 站立和站立平衡訓練:
先作站立准備活動(如坐位提腿踏步,患側下肢肌力訓練等,有條件可利用站立床訓練),然後扶持站立→平衡杠間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訓練,要達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動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 步行訓練:
步行是偏癱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環。先作步行前准備活動(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後擺動、踏步、負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間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訓練中應強調,必須注意改善步態訓練。
扶拐步行步態有三種:
① 手拐先前伸著地,患足邁出,然後健足跟上。
② 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邁出,然後患足跟上。
③ 患足和手拐同時向前,然後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 上下台階訓練:開始應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則進行訓練。
⑹ 復雜步態訓練:如繞圈走,轉換方向走,越過障礙走等。
⑺ 上肢及手的功能對於患者生活自理和回歸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大關節活動恢復較好,手精細動作恢復較慢,需要強化訓練。
訓練內容:
① 關節活動度訓練:各關節功能活動訓練,掌指、指間關節各方向活動強化訓練,手的靈活性、協調性及精細動作訓練。
②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穿衣、洗漱、梳頭、進餐、寫字、握物等動作訓練。
③ 回歸社會職業訓練。
7、預防:
①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飲食,戒煙戒酒。
② 防治高血壓、肥胖症。
③ 保持血壓、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圍。。。。
② 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是指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的各種方法,使病、傷、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經喪失的功能盡快地、能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
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盡可能的恢復,使他們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會(WHO)。康復不僅針對疾病而且著眼於整個人、從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及經濟能力進行全面康復。
(2)康復血治療擴展閱讀:
康復治療的目的:
提高殘疾人生活素質,恢復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使殘疾人能在家庭和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為達到全面康復,不僅涉及醫學科學技術,而且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工程學等方面的技術和方法。旨在加速人體傷病後的恢復進程,預防和減輕其後遺功能障礙程度,盡最大可能使病傷殘者參與重返社會。
在只進行個體治療而無法解決出院後所面臨的回歸社會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情況下,就需要採取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對象包括許多種疾病,大體可分為身體性殘障和精神性殘障。
產生身體性殘障的疾病主要包括出現單側麻痹或吞咽障礙的腦血管障礙(腦卒中)、頭部外傷、腦腫瘤等;出現雙側麻痹或四肢麻痹的脊髓外傷、腫瘤等;骨關節障礙中的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變形性脊椎病、變形性關節病、骨折、肩周炎、腰痛症等;
外傷或血管障礙導致四肢切斷;神經系統難治性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脊髓小腦變性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等、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各種發多性神經炎;兒童的疾病包括腦癱、脊椎裂、肌營養不良症、唐氏綜合征等。
③ 如何進行腦溢血的康復治療
腦出血患者的康復,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定,對於一些處於昏迷狀態的患者內,我們首先是要進行促醒康復容,康復措施包括高壓氧治療,經顱磁刺激等方法,對於主要有肢體偏癱和言語不利的患者,我們要加強肢體的主動和被動的康復訓練,同時賦予語言功能的訓練,來促進患者肢體偏癱的這個康復,避免肌肉萎縮,盡可能地恢復患者的語言功能,所以腦出血患者,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採取合理的康復治療手段。
④ 請教腦出血的治療及康復
病情分析:腦出血,俗稱腦溢血,屬於「腦中風」的一種,是中老年高血版壓患者一種常權見的嚴重腦部並發症。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指導意見: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故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臨床上腦出血發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的損害。它起病急驟、病情凶險、死亡率非常高。
⑤ 鍾南山回應康復病人血漿治療對重症治療有效安全,為何血漿有這么大功效
在前不久,有專家表示康復病人的血漿能夠治療重症患者,而且有效又安全。而鍾南山院士也回應了這樣的治療方法,對重症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之前許多專家都在研製某種葯物對治療這種病毒是否有用,而現在康復病人的血漿能夠治療。那麼在許多人心中可能就會有一個疑惑了。為什麼血漿有這么大的功效?
血漿的功效很大,主要是因為它有大量的綜合抗體,而抗體也能殺死病毒。如果有需要,我相信康復的病人一定會捐獻出自己的血漿來治療重症患者。那你們覺得為什麼血漿有如此大的功效呢?快來評論區談談你們的看法。
⑥ 腦出血康復治療
一般在病後3天—3周(腦—3周,腦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識清醒,無進行性卒中表現,生命體症穩定了便可進行康復訓練應按照人類運動發育時的歸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順序進行。運動時間由短到長,運動強度由低到高順序進行,運動方式由被動、輔助到自主運動順序進行。順序如下;
床上移動翻身→坐位→坐位平衡→雙膝立位平衡→單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樓梯。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應強調的是重建正常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軟弱肌力訓練。訓練中應包含患側恢復和健側代償。
⑴ 床上訓練: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動體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訓練,上下肢活動(例如為端正骨盆,在床上進行單側和雙側橋式運動)以及洗漱、穿衣、進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⑵ 坐起和坐位平衡訓練:
先從半坐位(30度-40度角)開始逐漸增加角度、次數和時間→從床上坐→床邊坐→椅子或輪椅坐。
因患者坐位時,不能控制,常向患側偏斜,接著應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從無依靠不能坐穩→軀干向不同方向擺動能坐穩→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動下能坐穩。
⑶ 站立和站立平衡訓練:
先作站立准備活動(如坐位提腿踏步,患側下肢肌力訓練等,有條件可利用站立床訓練),然後扶持站立→平衡杠間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訓練,要達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動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 步行訓練:
步行是偏癱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環。先作步行前准備活動(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後擺動、踏步、負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間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訓練中應強調,必須注意改善步態訓練。
扶拐步行步態有三種:
① 手拐先前伸著地,患足邁出,然後健足跟上。
② 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邁出,然後患足跟上。
③ 患足和手拐同時向前,然後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 上下台階訓練:開始應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則進行訓練。
⑹ 復雜步態訓練:如繞圈走,轉換方向走,越過障礙走等。
⑺ 上肢及手的功能對於患者生活自理和回歸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大關節活動恢復較好,手精細動作恢復較慢,需要強化訓練。
訓練內容:
① 關節活動度訓練:各關節功能活動訓練,掌指、指間關節各方向活動強化訓練,手的靈活性、協調性及精細動作訓練。
②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穿衣、洗漱、梳頭、進餐、寫字、握物等動作訓練。
③ 回歸社會職業訓練。
7、預防:
①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飲食,戒煙戒酒。
② 防治高血壓、肥胖症。
③ 保持血壓、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圍。。。。
⑦ 康復者血漿,能否適用所有患者
沒有疫苗和葯物,是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遲遲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根本性原因,特別是患有基礎病的確診病例,自身免疫力較低成為了高病死率的群體,康復者血漿用於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便是在這樣的客觀背景下納入了議事日程,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血漿治療的方法,而是主要針對重症或者部分危重症患者,通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降低病毒的危害性,從而為對症治療提高治癒率奠定堅實的基礎,相信臨床治療方面也是基於同樣的原理。
由此作為對比可以發現,康復者血漿在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工作中還是發揮出了無可比擬的積極作用,但血漿治療只不過是在沒有疫苗和特效葯物的情況下所採用的權宜之計,只要病情有方法加以遏制並且提升治癒率,原則上來說就不會採用康復者捐獻的血漿作為治療手段,相信這在病人的實際治療過程中也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一致認可。
⑧ 什麼是血漿療法
血漿療法是人類防治傳染病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在既沒有疫苗又沒有特效葯的病毒性疾病的時候使用,包括猩紅熱、黃熱病、禽流感等。血漿療法的原理是利用康復者血漿中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以迅速識別並捕捉病毒,激活體內的補體系統清除病毒。
國際期刊《臨床研究雜志》今年3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介紹,在20世紀初,康復血漿療法曾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麻疹、腮腺炎和流感。研究人員回顧了1918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涉及1703名患者的多項研究數據,結果發現接受這種療法的人死亡率較低。
2013年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時也曾使用過這種療法,兩名轉移到美國的患者在接受這種療法後存活下來。
(8)康復血治療擴展閱讀
康復血漿療法獲美國緊急使用授權:
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23日發布一項緊急使用授權,允許美國醫療機構使用康復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血漿來治療新冠住院患者。
美國梅奧診所是這一項目的主要牽頭機構。該項目網站稱,有證據顯示,對於其他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使用康復患者血漿治療感染者能夠使他們病情更快得到改善。新冠患者如接受康復患者血漿,病情可能也會更快改善。
美葯管局將批准緊急使用這種療法稱作抗擊新冠的又一重要進展,但不少醫學專家認為該療法現有臨床試驗數據較為薄弱,不足以支持其廣泛應用。
⑨ 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存在很大風險嗎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堅戰」中,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立下了汗馬功勞。
全國各地紛紛採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截至目前,共採集血漿上千例,用於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
那麼,到底是什麼「魔力」使得康復者血漿治療在眾多治療方法中脫穎而出呢?
什麼是康復者恢復期血漿?
一般情況下,人體感染病毒後,體內免疫系統就會針對這個外來的病毒產生特異性抗體,這種抗體與病毒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在其他免疫細胞輔助下,共同完成對病毒的滅活與清除。病毒無法繼續感染人體正常細胞,疾病就痊癒了。
以新冠肺炎為例,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之所以能夠痊癒,就是因為體內產生了這種「明星物質」一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性高濃度IgG抗體,也可稱為特異性抗新冠病毒丙種球蛋白。
這些抗體勇士們隨著血液周遊全身去尋找體內的病毒並與敵人英勇作戰,當抗體打敗病毒時,患者就康復了,但康復者體內的特異性IgG抗體還將在血漿中存在一段時間。這時我們從康復者身上採集的血漿就稱為「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將這種含有高濃度IgG抗體的血漿輸給新冠肺炎患者,抗體能迅速與新冠病毒特異性結合,中和或清除病毒,改善臨床症狀,達到治療目的。這種用康復者在恢復期捐獻的含有特異性抗體的血漿治療相同感染者的方法已有上百年歷史,屬於被動免疫療法。
輸注恢復期血漿的風險、不良反應與處理
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的來源、採集方法和應用指征與普通血漿大不一樣,輸血不良反應也比普通血漿多一些。最常見的仍然是過敏反應,極個別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血漿中的抗體與病毒作斗爭的過程中,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熱、出汗甚至血壓下降等情況。因此在血漿輸注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緩慢輸注,如發生過敏性休克、寒戰、高熱等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輸注,同時實施抗休克抗過敏治療、物理降溫、對症支持等搶救治療措施。
相對於葯物和疫苗來說,恢復期血漿的成分比較復雜,它來源於傳染性疾病的康復者,有病毒殘留和細菌污染的風險,因此需要嚴格仔細篩查病原體。鑒於檢測試劑和檢測手段的限制,不能完全排除血漿含有未知病原體的可能。
應用恢復期血漿需要注意的問題
由於捐贈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等個體差異較大,血漿有效成分含量差異也就很大,這直接影響血漿的治療效果。所以對每一份血漿都需要用敏感試劑檢測新冠病毒IgG和IgM 抗體效價,篩選最優質的血漿。
血漿中的有效成分是IgG抗體,這個抗體出現在疾病恢復期,半衰期為21天,採集太早抗體滴度較低;採集太晚抗體已衰減,滴度下降。因此要抓住抗體滴度最高的時期採集,也就是出院2-3周之內,因此寶貴的恢復期血漿來源十分有限。
恢復期血漿數量有限,彌足珍貴,所以在輸注過程中不要過於考慮ABO血型及其他血型,也不需要交叉配血,同型和相容性輸注均可,也可以進行異型輸注,成年人輸注200-400mL異型血漿不會導致溶血反應。小兒則需要同型或相容性輸注。
血漿採集結束後如果不馬上輸注給患者,可以將血漿進行速凍後放置於-20℃以下保存。每一袋血漿都經過嚴格的病毒核酸檢測,基本能杜絕經血傳播病毒的風險;規范化無菌操作保證了血漿不會被細菌污染,將輸血導致的敗血症風險降至最低。由於剛剛產生的最珍貴的保護性IgG抗體理化性質不穩定,這種血漿不推薦使用光化學法病毒滅活技術,也不主張提煉成濃縮的丙種球蛋白。
為了降低恢復期血漿輸注不良反應,建議採集男性和未婚未育女性血漿,盡量不要採集有生育史的女性血漿,也不要採集有輸血史、過敏史人員的血漿。
保證恢復期血漿的安全措施
1. 恢復期血漿捐獻標准
許多新冠肺炎康復者為回饋社會曾經給予的救助,紛紛表示願意捐獻血漿。是不是所有的康復者都可以捐漿呢?其實,並非每一位康復者都符合捐獻條件。在新冠肺炎治癒出院14天以後,臨床醫師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的醫學評估,如果既往有基礎性疾病,或者心臟、肝腎功能不正常,血常規達不到要求,都是不能捐獻的。除此之外,還有下列要求:
(1)患者已經徹底康復,體內沒有新型冠狀病毒殘留,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大小便樣本經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2)康復者體內產生了高滴度的保護性抗體,即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抗體滴度≥160(≥320的血漿療效最好)。IgM抗體表示病毒新近感染、病毒復制或者病毒殘留,所以IgM強陽性或高滴度的血漿不可用於臨床輸注。
(3)康復者身體條件符合採漿標准,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體、艾滋病抗體、梅毒螺旋體抗原檢測均為陰性。
(4)康復者知情同意,願意捐獻血漿。
2. 恢復期血漿採集流程
恢復期血漿用全自動單采血漿機或全自動血細胞分離機採集,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如紅細胞、血小板等回輸給捐獻者。採集過程約30分鍾,每次採集血漿200-400mL,醫護人員全程監護確保捐獻者安全。如果同一個捐獻者願意捐獻2次,采漿間隔時間至少兩周。
3. 恢復期血漿使用方法
恢復期血漿與普通血漿的適應證完全不同,前者是用於抗病毒治療,屬於病因治療范疇;後者則用於擴容、止血、穩定機體內環境等。
恢復期血漿治療最好在患者起病2周內開始,這時患者體內還有病毒復制或者病毒殘留,用這種特異性抗體療效很好,可以殺滅病毒,遏制病情惡化,減少重症病例,大大縮短病程。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大小便等任意一項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患者,都可以用恢復期血漿治療,病毒核酸強陽性是恢復期血漿應用的金標准。
IgG抗體滴度≥160的恢復期血漿,200mL至400mL為一位患者的治療量;IgG抗體滴度達到320或者640,治療一位患者只需要150-200mL就可以了。
有些患者由於病毒感染導致機體免疫反應,產生細胞因子風暴對抗病毒,病毒血症持續時間比較短,起病2周後基本檢測不到病毒,但風暴給機體帶來嚴重損傷,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如細菌感染、凝血功能障礙、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肺泡細胞大量損害甚至全部損毀,這個時候沒有好的方法了,可以試用恢復期血漿治療,只是療效已經大打折扣。
回顧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的前世今生
早在19世紀末,就有研究者發現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對治療白喉和破傷風有效;20世紀上半葉,這種方法被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如麻疹、腮腺炎、肺炎、休克、嚴重創傷及其他重症感染。但抗生素、抗病毒葯物和疫苗的發展使其被逐漸淘汰。
20世紀70年代,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在阿根廷出血熱治療實驗中取得了成功。1991年,我國的研究者同樣運用恢復期血漿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獲得了成功;2003年在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戰斗中,我國學者經過潛心研究和臨床實踐,總結出一些恢復期血漿的治療經驗。此後,在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甲型流感、埃博拉病毒感染等疫情中,同樣有國內外研究者運用恢復期血漿治療獲得成功。因此,在沒有其他有效治療措施時,尤其是新發傳染病暴發性流行時,採用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有可能是唯一被寄予希望的選擇。
辟謠專家:李碧娟,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導,中華醫學會臨床輸血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國家級專家組成員,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專家組組長
復核專家:劉景漢,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專業技術一級教授,博導,中華醫學會臨床輸血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輸血科醫師分會會長,全軍臨床輸血中心主任
中國葯學會、中華醫學會和科學辟謠聯合出品
⑩ 康復治療是幹嘛的
題主你好,康復治療也是疾病治療的一種,康復治療可以簡單理解為治療後的治療。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康復治療是門診檢查治療或臨床治後進行的治療。康復治療和我們老百姓接觸的臨床治療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治療的目標不同。康復治療的目標是針對人體功能障礙的改善或恢復,而非臨床的疾病症狀的緩解或治癒。簡單舉例:如果一個人不幸得了腦溢血,那麼臨床治療就是腦溢血病人的搶救,降低顱內壓,清除腦內淤血。查清腦溢血的原因並進行葯物或手術治療,防止二次出血。而臨床治療過後,一般腦血管出血的病人因為損傷了腦神經,那麼這時候病人是活下來了,但癱瘓在床上,說話也說不清,吃飯吞咽也有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康復治療來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通過物理治療,吞咽康復訓練,言語治療來讓腦溢血後的病人能夠逐漸恢復身體應有的機能。
二、治療方法不同。上面已經說了康復治療大多採用的是康復訓練,康復手法,物理因子等康復儀器。而臨床治療多為葯物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三、時間長短不同。一般我們平時看門診都是一兩周,而康復治療周期較長,三個月到半年不等。
四、參與治療人員不同。一般康復治療涉及的醫務人員較多,從康復評定有康復醫師看診,做檢查有醫技人員,康復方案的確定需要康復醫生,康復治療師,家屬和患者共同參與,後期的康復治療以康復治療師實施,以康復治療師和醫師共同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