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方法,治療腦卒中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患者可以採用物理加中醫中葯的科學方法來治療,使局部腦血管擴張專增加支流,以有效供應大屬腦組織細胞血氧加流,直接改善大細胞缺血缺氧現象。治療期利用益智康腦丸促進大腦分泌更多化學物質,逐步取代西葯以免產生依賴性對患者脾腎胃等臟器也可以起到保護作用標本兼治,具體的治療方案要根據當前的病情及體制機能來決定,越早治療康復的效果越好。
『貳』 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的目錄
第一章 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
第一節 我國腦血管病的流行現狀與發展趨勢
第二節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及其干預管理
第三節 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腦卒中的二級預防
第一節 腦卒中復發的危險因素
第二節 腦卒中復發的二級預防措施
第三章 卒中單元
第四章 腦卒中的院前處理
第五章 急診診斷及處理
第六章 常見腦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
第一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第二節 腦梗死
第三節 腦出血
第四節 蛛網膜下腔出血
第五節 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
第七章 腦血管病的外科治療
第一節 出血性腦血管病
第二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
第八章 腦血管病的血管內介入治療
第一節 顱內動脈瘤
第二節 腦動靜脈畸形
第三節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管病
第九章 主要並發症的處理
第一節 顱內壓增高
第二節 肺炎及肺水腫
第三節 血糖改變
第四節 吞咽困難
第五節 上消化道出血
第六節 尿失禁與尿路感染
第七節 腦卒中後抑鬱與焦慮狀態
第八節 心臟損害
第九節 急性腎功能衰竭
第十節 水、電解質紊亂
第十一節 深部靜脈血栓形成與肺栓塞
第十二節 腦卒中繼發癲癇
第十三節 褥瘡
第十四節 體溫異常
第十章 腦血管病的康復
第一節 腦卒中康復的基本條件
第二節 主要神經功能障礙的康復
附錄Ⅰ 腦血管疾病分類(1995年)
附錄Ⅱ 常用腦卒中量表
附錄Ⅲ 相關疾病臨床常用葯物參考
『叄』 腦卒中康復治療有哪些
早期康復 (1)正確體位;(2)翻身練習;(3)床上自我輔助練習;(4)床邊被動運動;(5)促進肌肉收縮的方法;(6)排痰;(7)床頭抬高座位訓練;(8)面、舌、唇肌刺激;(9)呼吸控制練習;(10)卧坐訓練;(11)坐位平衡;(12)坐位操;(13)床到輪椅的轉移;(14)坐站練習;(15)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動;(16)應用電刺激;(17)應用機電反饋技術;(18)應用針灸治療;(19)應用推拿治療;(20)應用腦循環治療促進腦血液循環;(21)言語治療;(22)心理治療。此期指導患者和家屬每日若干次完成(1)(2)(3)(6)(7)(8)(9)(15)等項,(4)(5)(10)(11)(12)(13)由治療師完成1次/d,45 min/次,其餘各項可選擇性進行。
2.2.2 中期康復 抑制協同運動模式,盡可能訓練肌肉關節能夠隨意的獨立運動,提高各關節的協調性,逐步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中期康復方法,卧位:從被動――助動――主動抑制上肢痙攣模式。伸展軀干促進和改善軀幹活動,抑制軀干緊張、痙攣。雙手抱膝左右輕搖身體以控制上下肢痙攣。肩關節屈曲下用患手觸摸治療者手再觸摸自己的前額,然後再觸摸自己對側肩以訓練肘關節隨意屈伸功能。肢體放置與保持活動。肩關節各項自主活動,肘關節各項自主活動,腕指的自主活動,肩胛帶的活動。橋式運動訓練髖關節伸展控制,髖內收,外展控制訓練,膝關節屈曲,伸展控制訓練,髖伸展位膝關節的屈曲伸展控制訓練。患肢懸垂位訓練下肢准備負重運動,俯卧位屈患膝訓練。坐位:患側上肢支撐訓練。患側上肢支撐下做小范圍屈伸肘關節,患手向前推物或雙手交叉拾物,手背推移物體,前臂旋轉壓橡皮泥,患側下肢屈髖運動,手指夾拾小物體,健側下肢肌力訓練,患側下肢屈伸膝運動。站立位:站位平衡訓練。站立平衡操,坐站控制訓練,及分解練習。雙手支撐牆面做肘關節屈曲伸展運動以促進肘關節伸展或者患手獨立支撐,雙腿前後站立,重心移動以小范圍屈伸患膝,髖伸展位屈膝,屈髖屈膝准備邁步,患側下肢內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訓練。扶持下單腿分別站立。低邁步訓練以控制骨盆上提下進行邁步。足跟著地訓練、雙杠內步行訓練、持拐步行訓練、上下樓梯、床邊ADL訓練,此期需治療師幫助與指導完成,一般每天需1次~2次45 min/次,每周練習4 d~5 d。
2.2.3 後期康復 繼續前一階段的訓練,進一步鞏固,提高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手指的精細動作加強訓練,側方行走訓練,先向健側後向患側。改善步態訓練,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做站立位兩足輪流前交叉運動,家庭ADL指導,居室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