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臟衰竭的護理方法
心衰病人保健
1.休息是減輕心臟負荷的一個重要措施。應根據病情適當安排生活、勞動和休息。保障適當的腦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安眠葯。心功能改善後,盡早下地活動,可以防止靜脈血栓的形成。
2.飲食的調理。通常食物應選擇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如牛奶、淡水魚等,熱量勿過高。避免飲用刺激性的飲料,如濃茶、咖啡、汽水等,同時限煙戒酒。勿暴飲暴食,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勿過飽,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控制鈉和水的攝入:心衰病人過多的鈉鹽攝入,會加重心衰症狀,因此對鈉的攝入量應適當限制。一般食鹽攝入量為每天2克,多攝食含鉀、鎂的食物。低鈉膳食的病人水的限制不必太嚴,一般每天允許攝入量為1000—1500毫升。
3.強調動靜結合。對於2-3級心功能不全治療緩解的患者應進行康復治療。當患者症狀有所好轉時,可以從極輕量的運動開始康復,直到患者能夠自理簡單的生活。體育鍛煉前,最好經醫生全面體檢,了解情況,以便合理選擇運動項目和掌握適度的運動量。
鍛煉要循序漸進,隨時調整運動量。開始運動量要小,適應後,逐步增加強度,要量力而行。運動過程中,應了解自己的心率情況,根據個人特點及運動中出現的問題(如胸悶,呼吸困難等),控制運動量的大小,並隨時調整。
4.保持室內溫度與濕度相對恆定。適宜的溫度既有益於病人休息和治療,又使病人感到舒適、安寧,還可以減少能量消耗、利於散熱。心力衰竭病人所在房間冬季的溫度以22-24℃為佳。病人適宜的濕度是50%-60%。
5.室內通風。為保持室內和居室內空氣新鮮,減少空氣之中微生物的密度及異味,每日至少通風兩次,每次通風半小時。通風時要避免空氣對流,防止病人著涼。
6.預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可誘發心力衰竭,外出時應根據季節增減衣服,同時要注意口腔衛生。
7.心衰的患者首先表現在雙下肢或骶尾部的水腫。要注意皮膚的護理,避免長時間壓迫一個位置。應用熱水袋時,水溫不超過50℃,並且要觀察皮膚變化,避免皮膚燙傷。
8.學會記錄每日出入量。在急性期出量大於入量,出入量的基本平衡,有利於防止或控制心衰。出量:每日全部尿量,大便量,引流量,同時加入呼吸及皮膚蒸發量。入量:飲食、飲水、水果、輸液等,每日總入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
9.自身監測。心衰者平時注意觀察自己脈搏、血壓、面色、尿量、體重的變化。最好每天(排尿後)同一時間稱體重,穿類似重量的衣服。夜晚睡覺前應觀察踝部是否腫脹,夜間睡眠是否有被憋醒感。
10.規范治療。隨便停葯、減葯危害大,應嚴格按醫囑用葯,切忌自作主張更改或停用葯物,以免發生嚴重後果。並應熟悉常用葯的毒副作用,這樣有利於不良反應的早發現、早就醫、早處理。
11.定期隨訪。心衰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病情穩定時每隔2-3周必須到心衰門診或者心血管科的專家門診就診,應定期抽血復查地高辛濃度和血押、鈉、鎂及尿素氮、肌酐等。並定期復查心電圖,心功能測定可每3個月檢查一次。
⑵ 心衰的最佳治療方法,哪些方式可以緩解心衰
心衰是指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導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損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其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乏力以及雙下肢水腫等症狀體征。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對身體危害很大。根據AHA(美國心臟聯合會)新近發布的數據表明2030年心衰的患病率預計將會進一步升高。
作為廣泛性的治療手段,葯物治療在心衰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慢性心衰的葯物治療從最初的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改善短期血流動力學,轉變為[調節][好的]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為主,以延緩心室重構、提高生活質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
神經內分泌調節葯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其中ARNI是我國2018年心衰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新加入的葯物,可以降低心衰的危害[3]。除了神經內分泌調節葯物,治療心衰的葯物還有利尿劑、強心劑[不建議出現具體的化學名][好的。]等,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應用。
目前心衰治療葯物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指南也對心衰葯物進行了相應的推薦。葯物治療在控制症狀的基礎上還可以改善心衰的預後,應用葯物時應該遵從醫生的指導,以使心衰患者取得最大的好處。
⑶ 心臟衰竭怎樣治療
不要擔心 早期心臟衰竭是可以治好的 但是你以後一定要有生活規律 不然對心臟非常不好 你還要積極鍛煉身體 早睡早起 不要長時間玩電腦 多吃蔬菜水果 不抽煙喝酒 好好保養就會好的!
祝你身體健康!
⑷ 心衰的最佳治療方法
一、病因治療:
1、基本病因的治療:對所有有可能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的常見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臟器質性改變前即應早期進行有效的治療。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目前已不困難;葯物、介入及手術治療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慢性心瓣膜病以及先天畸形的介入或換瓣、糾治手術等,均應在出現臨床心衰症狀前進行。對於少數病因未明的疾病如原發性擴張型心肌病等亦應早期干預,從病理生理層面延緩心室重塑過程。病因治療的最大障礙是發現和治療過晚,很多患者常滿足於短期治療緩解症狀,拖延時日終至發展為嚴重的心力衰竭不能耐受手術,而失去了治療的時機。
2、消除誘因:常見的誘因為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特別是心房顫動)是誘發心力衰竭的常見原因,應積極治療。潛在的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等也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應注意檢查並予以糾正。
二、一般治療:
1、休息:控制體力活動,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臟的負荷,有利於新功能的恢復,但長期卧床易發生靜脈血栓形成升值肺栓塞,同時也使消化功能減低,即溶萎縮,因此,應鼓勵心衰患者主動運動,根據病情不同,從床邊小坐開始逐步增加症狀限制性有氧運動,如散步等。
2、控制鈉鹽攝入: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體內鈉瀦留,因此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利於減輕水腫症狀 。
三、葯物治療:
北京寶仁中醫院的寶命十二丹在治療心臟疾病這方面效果不錯,此葯是根據患者得病的原因,還有年齡大小等多重原因來制定合適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的,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雖然不能夠很快就有效果,但是配合醫生慢慢的治療的話,康復的日子也是指日可待的。
⑸ 心力衰竭怎麼治療
心力衰竭的復治療首先要增強心臟制收縮力,增加心臟射血,同時要擴張外周血管、減少機體淤血,從而減輕心臟負擔。總結為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1、強心:通過增加心臟收縮力,可以提高心臟射血分數,改善機體各臟器缺氧狀況,常用的有洋地黃類葯物,如地高辛。2、利尿:是治療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可緩解機體淤血狀態,減輕心臟前、後負荷,使心臟射血量增多。3、擴血管葯物,如鈣通道阻滯劑,也可減輕心臟負荷,從而改善心力衰竭時的缺氧症狀。此外,心力衰竭治療要重視延緩疾病進展,常使用β受體阻滯劑、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AR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類葯物等,可以延緩心力衰竭進程。
⑹ 心力衰竭怎麼治療
目前治療心功能不全的葯物主要有強心劑、利尿劑、擴張血管劑、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腎上腺能阻滯劑幾類,其功能各有不同。
先說強心劑
強心劑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增加心肌的收縮力,來保證足夠的血液排出量。
洋地黃是常用的強心葯物,可使心率明顯減慢,使心室舒張壓降低,因而有利於心肌代謝的恢復與心功能的改善。強心劑對左室功能異常及多種心律失常有效。但在應用洋地黃時應嚴格控制劑量,以免引起中毒。
至於利尿劑
顧名思義,利尿劑是增加尿量以促進體內水份和電解質的排出,從而減輕心臟工作負擔,消除全身組織和器官如肺、足踝部水腫的葯品。
值得注意的是,用有些利尿劑會過多的排出身體所必需的鉀,引起血液中鉀離子的濃度過低和電解質紊亂,因此許多利尿葯必須間歇使用,並需要根據病情調整劑量。
患者應多吃一些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特別是橘子汁),或根據醫生的指示補充鉀鹽。
服用利尿葯的時間不要太晚,以免夜間多次起來上廁所而影響休息。另外,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測量體重,以監測體重減輕的程度(因為滯留在體內的體液被排出),並做記錄,等下次復診時提供給醫生作評估葯效的參考。
血管擴張劑
血管擴張劑主要是通過鬆弛血管平滑肌來降低血壓,使血液流動更通暢,並可減少心臟泵血時的阻力,以泵出足夠的血液來滿足人身體的需要。
這類葯物的常見副作用有過敏反應,如出現皮疹、顏面腫脹;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頭暈、以及低血壓。因此,要特別注意用葯期間必須定時(如每天1次)測量血壓,並做記錄。另外,每次站起來時動作要慢,以免出現頭暈眼花,甚至昏到。有些葯物可減慢患者的反應靈敏度,如果服葯後出現頭暈或反應不靈活,就不要駕車或操作機器,以免發生意外。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這類葯物作用比較復雜,主要作用在神經內分泌系統。由於在心功能不全的發病原理中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過度激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鑒於以上葯物的副作用都很明顯,現代醫學研究已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我國傳統的中醫中葯上。
中醫的葯物作用一般比較溫和,長期效果很好。目前我國首創的"中葯強心劑"參桂膠囊是最典型的代表,該葯無毒副作用、療效穩定持久,其益氣通陽、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心衰病人各個階段的治療,特別是填補了心衰病人慢性病程階段治療的空白和盲區。
但是對於急性症狀比較明顯的患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西葯同時使用。
⑺ 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急性心力衰竭
一旦確診,應按規范治療。
(1)初始治療為經面罩或鼻導管吸氧;嗎啡、袢利尿劑、強心劑等經靜脈給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兩腿下垂,減少下肢靜脈迴流。
(2)病情仍不緩解者應根據收縮壓和肺淤血狀況選擇應用血管活性葯物,如正性肌力葯、血管擴張葯和血管收縮葯等。
(3)病情嚴重、血壓持續降低(<90mmHg)甚至心源性休克者,應監測血流動力學,並採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機械通氣支持、血液凈化、心室機械輔助裝置以及外科手術等各種非葯物治療方法。
(4)動態測定BNP/NT-proBNP有助於指導急性心衰的治療,治療後其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預後差,應加強治療;治療後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療有效,預後好。
(5)控制和消除各種誘因,及時矯正基礎心血管疾病。
2.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的治療已從利尿、強心、擴血管等短期血流動力學/葯理學措施,轉為以神經內分泌抑制劑為主的長期的、修復性的策略,目的是改變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
(1)病因治療 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葯物和他汀類調脂葯物進行冠心病二級預防。消除心力衰竭誘因,控制感染,治療心律失常,糾正貧血、電解質紊亂。
(2)改善症狀 根據病情調整利尿劑、硝酸酯和強心劑的用法用量。
(3)正確使用神經內分泌抑制劑 從小劑量增至目標劑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劑量。
(4)監測葯物反應 ①水鈉瀦留減退者,可逐漸減少利尿劑劑量或小劑量維持治療,早期很難完全停葯。每日體重變化情況是檢測利尿劑效果和調整劑量的可靠指標,可早期發現體液瀦留。在利尿劑治療時,應限制鈉鹽攝入量(<3g/d)。②使用正性肌力葯物的患者,出院後可改為地高辛,反復出現心衰症狀者停用地高辛,易導致心衰加重。如出現厭食、惡心、嘔吐時,應測地高辛濃度或試探性停葯。③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每1~2周增加一次劑量,同時監測血壓、血肌酐和血鉀水平,若血肌酐顯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鉀血症(>5.5mmol/L)或有症狀性低血壓(收縮壓<90mmHg)時應停用ACEI(或ARB)。④病情穩定、無體液瀦留且心率≥60次/分鍾的患者,可以逐漸增加β受體阻滯劑的劑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暈等症狀時,應減量。
(5)監測頻率 患者應每天自測體重、血壓、心率並登記。出院後每兩周復診一次,觀察症狀、體征並復查血液生化,調整葯物種類和劑量。病情穩定3個月且葯物達到最佳劑量後,每月復診一次。
⑻ 心臟衰竭有什麼好的方法去治療嘛
充血性
心臟衰竭
之居家照護
一、何謂充血性心臟衰竭:心臟血輸出量無法滿足身體新陳代謝所需的血液與氧氣的一種狀況,並非一種疾病,而是指心臟功能不足所造成的一種徵象。
二、症狀:
1.
左心衰竭
:
嗜睡、易疲勞、
注意力不集中
、
失眠、呼吸困難、
少尿
、
無尿
、
皮膚濕冷
。
2.
右心衰竭
:周邊與下肢部位水腫、
頸靜脈怒張
、肝充血、腹水、消化不良、厭食。
三、居家照護事宜:
1.
限制與減少個案的活動,鼓勵卧床休息。
2.
保持
大便通暢
,避免便秘,多攝取蔬果。
3.
限制食物中鹽分及液體攝取量。
4.
出院後有以下症狀應立即就診或通知醫師:(1)
呼吸困難情形加重。
(2)
下肢部位或腹部水腫情形加重。
(3)
體重在兩天內即增加兩公斤。
(4)
胸部持續心悸。
(5)
咳嗽,持續心悸。
四、居家服用治療劑(
毛地黃
)的注意事項:
1.
依醫囑服用劑量,若忘記服用,只要在下一次應服葯的時間,准時服葯即可,不可自行加葯服用。
2.
每天測量脈搏,若有脈搏不規則,或每分鍾少於60次,應停止服葯,立即就診。
3.
若出現毛地黃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瀉、頭痛、嗜睡、易受刺激、心搏過慢,應立即就診。
4.
依醫囑服用鉀制劑,或增加含鉀食物,如:香蕉、
柳丁
汁,四季豆,以預防
低血鉀
。
⑼ 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正性肌力葯物
(1)洋地黃類葯物
速給法:多採用靜注速效洋地黃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