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腦損傷的康復護理
(一)現場急救措施 1.防治窒息 盡快掏出口腔和咽部的血塊及嘔吐物,置病人於側卧位,頭後仰托起下頜;有舌後墜者,放置口咽通氣管;必要時行氣管切開。 2.妥善處理傷口 頭皮裂傷和撕脫傷者,立即加壓包紮止血;開放性顱腦損傷者,在外露的腦組織周圍置紗布卷,再覆蓋干紗布適當包紮;遵醫囑盡早使用抗生素和TAT預防感染。 3.抗休克 一般閉合性顱腦損傷(除小兒外)不致有嚴重的休克。一旦出現休克徵象,應考慮合並其他部位損傷,如多發性骨折、內臟破裂等。立即置病人於平卧位,保暖、補充血容量,並協助查找原因。 4.做好護理記錄 記錄受傷經過、檢查所見、急救處理經過以及病人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等演變過程,供進一步處理時參考。 (二)病情觀察 1.意識狀態 是最重要的病情觀察指標,可通過對語言刺激反應、對痛刺激反應、生理反射、大小便控制和配考,試大收集整理合檢查等五個方面的過程,或通過睜眼、語言和運動三個方面的反應來判斷病人的意識狀態。意識障礙的程度可視為腦損傷的輕重;意識障礙出現的早晚和有無繼續加重,可作為區別原發性和繼發性腦損傷的重要依據。 2.生命體征 傷後可出現持續的生命體征紊亂。(1)體溫:傷後初期可有中度發熱,為吸收熱,體溫過低或中樞性高熱為間腦或腦干損傷。 (2)呼吸:注意呼吸節律、深淺,有無呼吸緩慢、嘆息樣呼吸、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 (3)脈搏:注意速率、節律,有無緩慢、宏大有力或增快、細弱不整。 (4)血壓:注意血壓波動和脈壓變化。單項指標的變化應查找原因,幾項指標同時變化應警惕繼發血腫導致的顱內壓增高。 3.神經系統體征 具有定位意義。如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應懷疑繼發性顱內血腫。 (1) 在傷後一段時間才出現神經系統體征。(2)除原有體征外又出現新的體征。 (3)原有體徵逐步加重。神經系統的體征多樣,應重點掌握瞳孔和錐體束征的觀察。 ①瞳孔變化:有重要臨床意義。常見以下變化:Ⅰ:雙側瞳孔縮小、光反射遲鈍,伴有中樞性高熱、深昏迷,為腦橋損傷表現。Ⅱ:雙側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大腦強直,多為原發性腦干損傷或臨終前徵象。Ⅲ:雙側瞳孔大小多變、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離或異位,多為中腦損傷表現。Ⅳ:傷後立即出現一側瞳孔散大,見於視神經、虹膜及動眼神經損傷。Ⅴ:傷後一側瞳孔先有縮小,繼之散大,伴意識障礙加重,位小腦幕切跡疝徵象。 ②錐體束征:對比檢查雙側的肌力、肌張力、感覺和病理反射,常見以下情況:Ⅰ:單側癱瘓,在排除骨折、脫位和軟組織損傷後,應考慮對側大腦皮質運動區損傷。Ⅱ:傷後立即出現一側上下肢癱瘓,且相對穩定,多為對側大腦皮質運動區廣泛損傷。Ⅲ:交叉性癱瘓,即一側腦神經周圍性癱瘓,對側肢體中樞性癱瘓,為腦干損傷的表現。Ⅳ:在傷後一段時間出現一側肢體癱瘓,且進行性加重,應考慮幕上血腫引起小腦幕切跡疝。
2. 腦損傷康復治療問題
二、康復治療 (一)康復目標 (二)制定康復計劃的原則 顱腦損傷引起的功能下面介紹一些推理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方法。 ①指出報紙中的消息:取一張
3. 腦卒中康復治療有哪些
早期康復 (1)正確體位;(2)翻身練習;(3)床上自我輔助練習;(4)床邊被動運動;(5)促進肌肉收縮的方法;(6)排痰;(7)床頭抬高座位訓練;(8)面、舌、唇肌刺激;(9)呼吸控制練習;(10)卧坐訓練;(11)坐位平衡;(12)坐位操;(13)床到輪椅的轉移;(14)坐站練習;(15)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動;(16)應用電刺激;(17)應用機電反饋技術;(18)應用針灸治療;(19)應用推拿治療;(20)應用腦循環治療促進腦血液循環;(21)言語治療;(22)心理治療。此期指導患者和家屬每日若干次完成(1)(2)(3)(6)(7)(8)(9)(15)等項,(4)(5)(10)(11)(12)(13)由治療師完成1次/d,45 min/次,其餘各項可選擇性進行。
2.2.2 中期康復 抑制協同運動模式,盡可能訓練肌肉關節能夠隨意的獨立運動,提高各關節的協調性,逐步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中期康復方法,卧位:從被動――助動――主動抑制上肢痙攣模式。伸展軀干促進和改善軀幹活動,抑制軀干緊張、痙攣。雙手抱膝左右輕搖身體以控制上下肢痙攣。肩關節屈曲下用患手觸摸治療者手再觸摸自己的前額,然後再觸摸自己對側肩以訓練肘關節隨意屈伸功能。肢體放置與保持活動。肩關節各項自主活動,肘關節各項自主活動,腕指的自主活動,肩胛帶的活動。橋式運動訓練髖關節伸展控制,髖內收,外展控制訓練,膝關節屈曲,伸展控制訓練,髖伸展位膝關節的屈曲伸展控制訓練。患肢懸垂位訓練下肢准備負重運動,俯卧位屈患膝訓練。坐位:患側上肢支撐訓練。患側上肢支撐下做小范圍屈伸肘關節,患手向前推物或雙手交叉拾物,手背推移物體,前臂旋轉壓橡皮泥,患側下肢屈髖運動,手指夾拾小物體,健側下肢肌力訓練,患側下肢屈伸膝運動。站立位:站位平衡訓練。站立平衡操,坐站控制訓練,及分解練習。雙手支撐牆面做肘關節屈曲伸展運動以促進肘關節伸展或者患手獨立支撐,雙腿前後站立,重心移動以小范圍屈伸患膝,髖伸展位屈膝,屈髖屈膝准備邁步,患側下肢內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訓練。扶持下單腿分別站立。低邁步訓練以控制骨盆上提下進行邁步。足跟著地訓練、雙杠內步行訓練、持拐步行訓練、上下樓梯、床邊ADL訓練,此期需治療師幫助與指導完成,一般每天需1次~2次45 min/次,每周練習4 d~5 d。
2.2.3 後期康復 繼續前一階段的訓練,進一步鞏固,提高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手指的精細動作加強訓練,側方行走訓練,先向健側後向患側。改善步態訓練,促進患側下肢支撐能力。做站立位兩足輪流前交叉運動,家庭ADL指導,居室改造。
4. 腦損傷的康復問題 急~!
體征平穩的話,可以介入高壓氧的。不過高壓氧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果的,因人而異,但是只能是有好處,不會有壞處的。建議早期介入康復治療,會很有幫助的!OTPT都可以做,尤其是床邊PT,希望對您父親有所幫助!
5. 顱腦損傷的認知康復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顱腦損傷的康復 一、概述
顱腦損傷是創傷中發病率僅次於四肢的常見創傷。損傷原因為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於頭部:平時常見於交通事故、工傷、失足墜落等;戰時見於爆炸形成的高壓氣浪沖擊,工事或建築物倒塌及火器、利器傷等。
損傷分閉合性和開放性兩種。開放性顱腦損傷:頭皮、顱骨、硬腦膜均有破裂,腦組織和外界相通;閉合性損傷顱腦:頭皮可有破裂,顱骨可有骨折,但腦組織不與外界相通。閉合性顱腦損傷又分為腦震盪和腦挫裂傷。前者為輕型損傷,傷後昏迷在半小時以內,僅有短暫腦功能障礙而無器質性改變;後者為腦器質性損傷,輕者昏迷在12小時以內,可有神經系統陽性體征;重者昏迷在12小時以上,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明顯。
本文所述的康復對象,主要為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 損傷引起的症狀是多種多樣的,主要表現在認知(記憶、注意、定向、理解判斷等)、行為、情緒、言語、知覺、運動等方面。
二、康復評定
(一)腦損傷嚴重程度的評定 在患者昏迷期間或清醒後,可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評定其腦損傷的嚴重程度。
1. 昏迷或朦朧狀態期間的評定 主要採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2. 清醒後的評定 用Russel所提出的根據傷後遺忘(post-traumatic Jennett amnessia,PTA)的期間長短進行評定,較簡單易行,有條件時可進行Halstead-Reitan神經心理學評定。
(1)PTA評定標准為:〈10min--極輕型;10min~1h--輕型;1h~1天--中型;1天~1周--重型;〉1周--極重型。
(2)Halstead-Reitan神經心理學檢查 需在專門的心理室進行,根據多項檢查結果,將劃入異常的測驗數除以測驗總數求出損傷指數(damage guotient, DQ)。
(二)認知功能的評定 可分別對記憶、注意、思維等進行評定,但常採用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認知障礙的分級通常採用Rancho los Amigos Hospital的RLA標准。
(三)行為評定 在沒有專門心理人員的情況下,可按行為障礙常見的臨床表現來評定。 1. 發作性失控(episodic dyscontrol):往往是顳葉內部損傷的結果,發作時腦電圖有陣發異常,是一種突然無誘因、無預謀、無計劃的發作,直接作用於最*近的人或物,如打破傢具,向人吐唾液、抓傷他人、放縱地進行其他狂亂行為等。發作時間短,發作後有自責感。
2. 額葉攻擊(frontal aggressive)行為:因額葉受損引起。特點是對細小的誘因或挫折發生過度的反應,其行為直接針對誘因。
3. 負性行為障礙(negative behavioural disorder):常因額葉和腦干高位受損。特點是精神運動遲滯、感情淡漠、失去主動性,即使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最常規的活動也不願完成。
(四)情緒障礙的評定
腦損傷後常表現為抑鬱或焦慮。可分別用漢米爾頓抑鬱量表(H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定。
(五)言語障礙的評定
(六)運動障礙的評定
三、康復治療
(一)康復目標
閉合性顱腦損傷隨嚴重程度的不同而可能有如表5-3-1的結局。康復目標是使重型腦損傷病人盡量達到表中第4項結局,使輕型腦損傷病人盡量達到第5項結局。
表1 格拉斯哥預後量表 1.死亡 2.植物狀態: 無意識,伴有覺醒,可有睜眼、吸吮、呵欠與局部運動反應 3.嚴重殘疾: 有意識,但認知、言語和軀體運動有嚴重障礙,患者24小時需要人照顧 4.中度殘疾: 在日常生活、家庭與社會活動上均能獨立。但仍有殘疾。患者表現為記憶或性格改變、輕偏癱、吞咽困難、共濟失調、繼發性癲癇或顱神經麻痹 5.恢復良好: 患者能重新進入正常社交生活,並能恢復工作,但可能有輕度後遺症
(二)制定康復計劃的原則
顱腦損傷引起的功能障礙是多種多樣的,各患者之間的差異很大,因此治療計劃應因人而異。顱腦損傷的康復是長期的。損傷後軀體方面的障礙在1年內大多已經穩定,但認知、行為和社會心理方面的問題往往持續很長。因此應制定長期康復的目標。如同時有行為、情緒、認知方面的障礙,必須首先處理,否則患者可能抗拒、抵制、消極對待康復治療,或因注意力、記憶力差而使許多再訓練的方法不能生效。認知的康復是長期的,必須教會患者家屬一些能長期在家進行訓練的實用方法。
(三)常見功能障礙的處理
1. 急性期的處理 必要的葯物和手術治療,加強營養;被動活動,預防關節僵硬;預防壓瘡、深靜脈血栓形成;利用反射抑制模式矯正異常姿勢。
2. 認知障礙的康復治療 在國外已廣泛應用計算機進行認知的康復,但在我國還未普及。下面介紹一些簡單實用、無論在醫院還是在患者回家後都可進行的康復方法。
⑴注意力和集中力的訓練
①猜測游戲(shell game):取兩個透明玻璃杯和一個彈球,讓患者注視術者將一個杯覆扣在彈球上,並指出有彈球的杯子,反復數次。無誤後改用兩個不透明的杯子,操作同上。反復數次,成功後改用更多的杯子或更多不同顏色的球,扣上後讓患者分別指出有各種顏色彈球的杯子,移動杯子後再問。
②刪除作業(cancellation task):在一張白紙上寫幾個大寫的漢語拼音字母如KBLRBPYO(亦可用數字、圖形),讓患者用鉛筆刪除術者指定的字母,如B。再改寫字母的順序和規定要刪的字母,反復進行數次。成功後增加字母的行數和難度。 ③時間感(time sense):要求患者按術者命令啟動秒錶,並於10秒鍾時停止秒錶,然後將時間逐漸延長至1分鍾,當誤差小於1~2秒時,改為不讓患者看錶,啟動後讓他心算到10秒時停止,然後將時間延長,到2分鍾時停止,每10秒的誤差不得超過1.5秒。達到要求後改為一邊與患者交談,一邊讓患者進行上述訓練,使患者盡量控制自己不因交談而分散注意力。
④作業療法:編織、木工、拼圖練習等。
⑵記憶的訓練
①視覺記憶(visual memory):先將3~5張繪有日常用品的圖片卡放在患者面前,告訴患者每卡可以看5秒,然後將卡收去,讓患者用筆寫下所看到的物品的名稱,反復數次,成功後增加卡的數目。
②編故事法:把要記憶的內容按自己的習慣和愛好編成一個小故事,有助於記憶。
③作業療法:木工、粘土作業、鑲嵌、投箭等。
在日常生活中應採用下述的方法:
①建立恆定的每日活動常規,讓患者不斷地重復和練習;
②耐心細聲地向患者提問和下命令;
③從簡單到復雜進行練習,將整個練習分解成若干小部,先一小部一小部地訓練,成功後再逐步聯合;
④利用視、聽、觸、嗅和運動等多種感覺輸入來配合訓練;
⑤每次訓練時間要短,記憶正確時要及時頻繁地給以獎勵;
⑥讓患者分清重點,先記住最必須的事,不去記憶一些無關的瑣事。
⑶思維的訓練
思維包括推理、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多種過程,而這些過程往往表現於人類對問題的解決中。下面介紹一些推理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方法。
①指出報紙中的消息:取一張當地的報紙,首先問患者有關報紙首頁的信息如大標題、日期、報紙的名稱名稱等,如回答無誤,再要他指出報紙中的專欄如體育、商業、分類廣告等。回答無誤後,再訓練他尋找特殊的消息,如可問他兩個球隊比賽的比分如何?某電影院上映的電影如何?回答無誤後,再訓練他尋找一些需要他作出決定的消息。 ②排列數字:給患者三張數字卡,讓他由小到大將期排列,然後每次再給他一張卡,讓他根據期數字的大小插進已排好的三張卡之間。正確無誤後,再給他幾個數字卡,問他其中有什麼共同之處,如有那些是奇數或偶數、那些可以互為倍數等?
③分類:讓患者將多項物品名稱按物品用途分類、配對等。
④作業療法:圖畫合成、木工等。 訓練是多種多樣的,也並非一天內就把某訓練中的所以步驟都完成。訓練無需特殊用品,出院後在家中還可繼續進行,因此對患者家屬亦應進行訓練,讓他們也掌握訓練方法。
(4)環境的改良
患者出院回家或重返工作崗位後,如仍遺留有認知功能障礙,環境的改良可能是最有效的康復策略。在注意力訓練方面,使患者處於安靜的環境中,如關掉收音機和電視機,減少噪音的干擾。若這點做不到,可使用耳塞。簡短而明確的指令也有助於患者。對記憶受損的最好方法,是使用能代償其記憶的輔助器具。例如可教會患者依*牆上的日歷、鬧鍾和計時器來安排工作行程。在工作場所貼上工作清單。將常用的工具放在最容易見到和拿到的地方。
3. 行為障礙的康復
對發作性失控和額葉攻擊,可用葯物治療和正懲罰法行為治療。對負性行為障礙,採用行為療法,如負懲罰法、成型法、代幣法等。也可以進行作業治療,消除攻擊性情感。 4. 言語障礙和運動障礙的康復
6. 誰知道國內腦損傷康復的醫院哪家比較好
北京天壇
7. 顱腦損傷患者有哪些其他的治療措施
顱腦損傷患者在急性期內挽救生命的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對各種合並症的內外等科的治療可參見相關的臨床教科書,在康復期的其他治療主要包括葯物治療高壓氧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葯物治療
葯物治療主要針對兩個方面:一方面,主要是促進神經細胞恢復葯物的應用;另一方面,針對合並症的處理
1.促進神經細胞恢復葯物常用到一些能改善腦血液循環,促進其代謝,從而改善腦各方面的功能,有利於CNS細胞恢復的葯物傳統的葯物有:ATP輔酶A細胞色素C谷氨酸三磷酸胞苷(CPT)胞二磷膽鹼等較新研製的葯物有:氫化麥角鹼鹽酸氟桂利嗪活血素腦活素甲磺酸雙氫麥角氨神經生長因子等
2.針對並發症的葯物主要是針對外傷後癲癇的葯物治療常用的葯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一般服用抗癲癇葯物至少兩年,完全控制後仍需再服兩年,而後逐漸減量在服葯期間有效的葯物血濃度監測,可以進一步提高療效定期檢查血象肝功能等,遇有過敏中毒症狀,應及時停葯並進行相應的治療有關預防性葯物治療,只有在外傷後癲癇危險因素多的情況下才應用,使用時葯物應達到有效劑量並長期服用
(二)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治療的主要作用為: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張力;增加血氧彌散量及有效彌散距離;減輕腦水腫,控制腦缺氧—腦水腫惡性循環的發展;有促進昏迷覺醒和改善生命功能活動的作用原則上,凡顱腦損傷無活動性顱內出血或血腫形成者,均可盡早實施高壓氧治療
(三)手術治療
在康復期,顱腦損傷患者最常涉及的手術是外傷性腦積水的分流術,以及顱骨缺損的顱骨成形術
1.外傷性腦積水的分流術外傷性腦積水一般都屬於蛛網膜腔阻塞性腦積水,約有10%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發生其臨床表現為,在顱腦損傷的急性症狀消退後,患者有逐漸加重的精神症狀,表現為淡漠呆滯易激怒語言單調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步態不穩共濟失調下肢僵硬震顫麻痹樣症狀群等患者訴說頭痛頭昏,到晚期可發生尿失禁和木僵當患者出現上述症狀,而不符合患者病情變化規律,或不能用局部腦損傷來解釋時,應考慮有外傷性腦積水的可能性,應向其主管醫師反映做進一步檢查手術後患者神經症狀一般都會改善
2.顱骨成形術開放性顱腦損傷,尤其是顱腦火器傷做清創術後,閉合性顱腦損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腦水腫做大骨瓣減壓術後,以及顱骨病變切除術後,均可遺留大小不同的顱骨缺損當其缺損超過3cm以上時,頭部由於產生了較大的軟弱區,常可合並顱骨缺損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昏怕聲響怕震動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勞焦慮抑鬱等局部有脹痛缺損邊緣疼痛以及不能忍受的局部腦搏動為此,原則上在原有傷口已經完全癒合後3個月,即可考慮行顱骨成形術
(四)文娛治療
針對顱腦損傷患者,當其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可通過球類活動撲克牌電子游戲機或者規則簡化的游戲來進行文娛治療,以進一步提高改善和鞏固患者的肌力耐久力關節活動范圍協調能力以及認知等方面的能力
8. 嬰兒腦損傷康復訓練
國內國營一般都是
人民醫院
婦幼醫院
兒童醫院
殘聯等單位在做這個工作!
比如說康復科兒童康復部,或者兒童康復中心等等!
9. 腦損傷的治療
1.腦震盪
傷後短時間密切觀察意識、肢體活動和生命體征變化。急性期卧床休息,頭痛時可回用顱痛定對症答治療。
2.彌漫性軸索損傷
①輕者同腦震盪,重者同腦挫裂傷。②脫水治療。③昏迷期間防止繼發感染。④重者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⑤高壓氧和康復治療。
3.腦挫裂傷
①輕型腦挫裂傷病人,治療同彌漫性軸索損傷。②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③伴有腦水腫病人應用脫水治療。④嚴重腦挫裂傷伴腦水腫病人,如果出現意識障礙和神經功能損害,葯物無法控制高顱壓,需急診行開顱手術。
4.腦干損傷
主要是維持機體內外環境平衡,保護腦干功能不再繼續受損,冬眠低溫療法及高壓氧療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