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前面已經詳細講過,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就是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那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用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虛實「辨證」也是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診斷上。
㈡ 上火最快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上火是中醫的理論,西醫一直沒有明確支持
中醫專家談上火
上火有著更深層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廣義的症狀,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乾等症狀,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黃痰等症狀,肝火會有一些煩躁、失眠、女性會有乳房脹痛等。
人體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沒有火那麼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火。當然火也應該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比如體溫應該在37度左右,如果火過亢人就會不舒服,會出現很多紅、腫、熱、痛、煩等具體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正常意義上說來火在一定的范圍內是必須的,超過正常范圍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為虛火和實火,正常人體陰陽是平衡的,對於實火來說陰是正常的但是陽過亢,這樣就顯為實火。另一種情況陽是正常的陰偏少,顯得陽過亢,這樣就顯示為虛火。
上火還有什麼含義?
上火中的「上」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表現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個動詞也就是產生火了。一般人認為上火的具體表現一般在頭面部居多,實際上中醫認為人體是聯系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應該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那麼人體的邪火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是自身引發的還是外界因素導致的?
中醫認為邪火大部分還是由內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種誘因。總的說來還是身體的陰陽失調引起的。
外感火熱最典型的表現是什麼?
最常見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溫度過高、缺水、悶熱的環境下呆的時間過長,然後體溫也會升高。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外感火熱症。一般來說內生的火熱情況比外感火熱多。比如現在人壓力變大、經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內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
很多人認為上火是小毛病,吃點葯或者自我調節一下就可以了。實際上上火有的情況下比較輕,是可以自己調節的。但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礎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還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解決上火的方法
常用滋陰中葯
天冬、麥冬、玄參等
常用的清熱瀉火葯
大黃、黃連、黃柏等
常用的解毒消腫葯
連翹、金銀花、大青葉等
另外中醫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對於治療上火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飲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上火和心理狀態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人們最好的滅火劑。
這些用於降火的葯物所有人都能吃嗎?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火分為虛火和實火,還要看病人是肝火旺還是肺火旺或者別的類型,所以葯物不要隨便吃,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屬於熱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蘿、桂圓、石榴等。食品中的蔥、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燙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夏天喝牛奶容易上火,是這樣嗎?
中醫認為牛奶是牛血所化的,因此是有營養的,但是牛奶喝多了確實也是會上火的,尤其是夏天。牛奶的營養成分很高,含有很多蛋白質、礦物質.
什麼辦法可以使胃火過盛的症狀有所緩解?
患者一般除了嘴裡有味以外還有大便乾燥、口苦、打嗝等問題。現在西醫研究認為這種病人很多都是屬於幽門螺桿菌感染,中醫認為一般都是胃火過盛,但是有時候也表現為肝火過盛。調理主要還是飲食調理,要多飲水,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是胃火可以吃一些三黃片等葯,如果出現肝火可以用丹參逍遙等。
上火了喝涼茶是否有用?
茶一般都是喝綠茶和紅茶。綠茶是涼的,有清火的作用。紅茶是溫的,不主張有上火體質的人飲用。另外除了茶以外還有很多簡便易行的祛火方法比如喝綠豆湯就很好。具體喝哪一種茶要根據自身的體質來決定,如果是虛寒體質的人一般不容易上火,喝紅茶就會起到保健作用。如果特別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一些綠茶
㈢ 病態心理及治療方法是什麼
一、病態心理的定義
病態心理是指個體在生活中出現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動。若某人的某些心理活動與正常人相比,出現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過於亢奮,或過於低沉的行為反應,我們就可定義為病態心理。
病態社會心理是指由社會病態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動。
病態社會心理與病態心理相比較,區別有以下兩點:
第一,病態心理只是個體現象,常常隨著個人的生活經歷。身體狀況、人格特徵而轉移,例如戀鞋癖、辯論狂,它不具有普遍性,只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的特殊反應;而病態社會心理則是群體現象,是某一社會或群體中所共有的不正常的心理特徵、狀態的總和。
例如,相互攀比、迷信、偏見、自私、自我封閉、浮躁等等。病態社會心理常常發生在一定數量的社會成員身上,社會成員之間的交往、溝通、暗示、從眾、順從等行為,又進一步強化了社會病態心理的擴展與鞏固。
第二,病態心理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可能是由人的身體病態,如腦損傷、腦膜炎、內分泌失調所引起,也可能是由社會生活刺激,或人自身的人格特徵所引起,而病態社會心理主要是由於病態社會文化的不良刺激,導致某些意志薄弱者接受某些病態文化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在認知、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出現了偏離正常社會心理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動,病態社會心理所產生的病態行為往往會給社會、群體及其本人帶來危害。
二、病態心理的根源
病態心理的根源在於病態文化的存在。
文化是一個動態系統,病態文化是大文化中的一部分,凡是偏離社會主體文化,以不健康的社會生活方式和錯誤價值觀念作指導的文化都可以稱為病態文化。
具體說來,我國現階段的病態文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封建病態文化。例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自利思想,「光宗耀祖」的虛榮主義,「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的面子觀念。
這些思想始終很深蒂固地影響著許多中國人。
第二,境外病態文化。主要是指西方社會的病態文化,例如個人名利至上、性泛濫、家庭解體、崇尚金錢與暴力等。
第三,變革時期的病態文化。例如拜金主義、以權謀私、行為不正之風。
第四,人口素質差所產生的病態文化。例如經濟上「向金錢看齊」
的發跡主義;道德方面的利己主義;文化方面的作家媚俗現象;教育方面的「讀書無用論」。
三、病態心理與病態人格的關系
病態心理與病態人格有共同之處,即二者都不屬於精神病與神經症,是正常人腦對於客觀現實的歪曲反映,其產生都與社會病態文化的不良刺激有關,都可能出現相似的病態行為。二者又有嚴格的區別,病態社會心理是一種異常的心理活動,常與特殊情況有關,經心理感染,存在於一定數量的群體中,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可塑性較大,可通過自我調適得以糾正;病態人格則是一種異常的個性,是個體固定的持續的行為習慣,不管情境怎樣,他人的反應怎樣,仍我行我素,需要通過心理治療方能恢復正常。
個體的病態社會心理若持續時間過長,未能及時得到糾正,就可能轉變為病態人格,而個體的病態人格一旦形成,就可能會出現病態社會心理及病態行為。
四、病態心理的特性
1.危害性
病態心理所導致的社會行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會違背社會公認的行為規范、道德標准或損害集體及個人的利益。
2.群體性
病態社會心理是一種群體心理現象,它必然具有一定數量的社會成員(或是某一階層的人們,或是跨越幾個階層的人們,或者是全社會的人們)。由於社會病態文化傳播手段多,影響范圍廣,因此有相當數量的意志薄弱者便產生了相似的「社會症狀」。
3.流行性
病態社會心理具有易感性、流行性和廣泛性,當某種病態社會心理出現時,極易引起人們的從眾心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或環境的變化;這種病態社會心理通常會自動消失。
4.無意識性
病態社會心理發生在一定數量的人群中,在病態文化的沖擊之下,觀念、感情、行為都發生的錯位,於是見怪不驚,思維的邏輯出現反常。
5.普遍性
由於病態文化作為社會的一種惡文化,一種丑惡現象,還將在社會中長期存在,病態社會心理因而也會長期存在。
五、調治病態心理的原則
病態心理是一種因外界不良刺激所引發的病態心理與病態行為,是正常人對客觀現象的歪曲反映。有病態社會心理的人可以經心理治療得到糾正。當然,若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其危害,並運用正確的方法,也是能夠自我調治的。其調治原則主要有:
1.內省反思原則
可藉助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恪訓,經常用一些社會規范與道德標準的模範人物的言行省察自己,進行自我調適。
2.情境轉移的原則
改變環境隔離不良刺激,對於意志薄弱者和心理不成熟的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多與正直、開朗和大方的人交朋友,多接觸代表社會發展潮流的主導文化,最終學會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自己的言行。
3.人格完善的原則
有完善人格的人,是不會被環境所左右的。因此,建立堅定的信念、塑造完善的人格是抵制病態文化,避免病態社會心理產生的根本要求,但人格完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人只有善於學習,勤於思考、勇於不斷剖析自己的人,才能達到這一目標。
4.行為矯正的原則
病態社會心理通常由病態行為表現出來。病態社會心理是無意識的,但病態行為的是消極後果,患者本人能夠覺察,為了矯正相應的病態行為,患者也可藉助心理治療的一些方法進行自我調適,如厭惡療法進行自我懲罰;系統脫敏法,即不迴避接觸病態文化,不過接觸的范圍應由小到大,數量由少到多,逐漸增加對病態文化的免疫力與抵抗力。行為矯正的原則很適合於有病態行為的患者。
六、病態心理及其自我調適
1.自我封閉心理
自我封閉是指個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裡,不與他人來往。
自我封閉者都很孤獨,沒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動,因而是一種環境不適的病態心理現象。
(1)特點
自我封閉心理具有如下特點:
①普遍性。即不同年齡層次都可能產生。比如,兒童有電視幽閉症,青少年有恐人症、社交恐懼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厭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家在外)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閉心態等。
②非溝通性。有封閉心態的人不願與人溝通,很少與人講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害怕或討厭與人交談,前者屬於被動型,後者屬於主動型。
③逃避性。有些人在生活、事業上遭到挫折與打擊後,精神上受到壓抑,對周圍環境逐漸變得敏感,變得不可接受,於是出現迴避社交的行為。
④有孤獨感。
(2)自我封閉心理的成因
自我封閉心理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與個人在生活及成長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挫折有關,因為挫折引起個人的焦慮。當人們抗挫折的能力較差,使得焦慮越積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迴避環境,降低挫折感時,便行了自閉症。
自我封閉心理與人格發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關系。從兒童來講,倘若父母管教太嚴,或沒有時間管教,兒童缺乏自信心,寧願在家看電視,也不願外出活動。青少年時期,同一性危機是產生自我封閉心理的重要原因。該危機是指青年企圖重新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產生的自我意識的混亂,即指青年人向各種社會角色學習技能與為人處世策略。倘若青年人沒有掌握這些技能與策略,就意味著他沒有獲得生活自信心以進入某種社會角色,他不認識自己是誰,該做些什麼,怎樣與他人相處。於是,他就沒有發展出與別人共同勞動和與他人親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願與別人有密切的往來,這樣就出現了孤單與孤立。對中年人來講,不能關心和愛護下一代,為下一代提供物質與精神財富(還應包括整個家庭成員),那他就是一個「自我關注」的人。這種人只關心自己,不與他人來往,或者自我評價低而懶於與人交往。對老年人來講,喪偶喪子的打擊,很易使他心灰意懶,精神恍惚,對生活失去信心,不能容納自己,常常表現為十分戀家。
(3)自我封閉心理的表現
①不願結婚。其中大男不成家,多是不願意承擔建立家庭、養育子女的責任;大齡女人不出嫁,是在期待出現理想中的佳偶。他們或者迴避現實,或者期望過高也因此自我封閉。
②社會恐懼。多發生在那些性格內向者的身上,由於幼年時期受到過多的保護或欺辱,他們內心比較脆弱,缺乏自信心,他們最怕到公開場合去,在生人面前常顯得束手無策。
③自責心理。有些人因生活中曾經犯過一些「小錯誤」,自責自貶,就看不起自己,甚至辱罵討厭摒棄自己,總覺得別人在責怪自己。
於是深居簡出,與世隔絕。
④消極的自我暗示。有些人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的好壞,總是希望自己長相出眾卻又覺得自己長得丑。這種自我暗示,使他們非常注意別人的評價,甚至別人的目光,最後乾脆拒絕與人來往。
由於自我封閉阻隔了個人與社會的正常交往,便會使人認知狹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終可能導致人格異常與變態。
(4)自我封閉心理的自我調適
①樂於接受自己。學會將成功歸因於自己,把失敗歸結於外部因素,不在乎別人說三道四,「走自己的路」,樂於接受自己。
②提高對社會交往與開放自我的認識。交往能使人的思維能力和生活機能逐步提高並得到完善;並往能使人的思想觀念保持新陳代謝;交往能豐富人的情感,維護人的心理健康。一個人的發展高度,決定於自我開放、自我表現的程度。克服孤獨感,就要把自己向交往對象開放。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讓他人了解自己,在社會交往中確認自己的價值,實現人生的目標,成為生活的強者。
③精神轉移法。將過分關注自我的精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減輕心理壓力,如練字、作畫、唱歌、練琴等。
④系統脫敏法。自我封閉者要敢於正視現實,勇敢地介入社會生活,找機會多接觸和了解外人,擴大與外界的交往。這可以從最易的做起,逐步完成難度動作。
2.吝嗇心理
吝嗇,俗稱小氣。是一種有能力資助或幫助他人卻不肯付諸於行動的行為。
(1)特點。
吝嗇行為具有以下特點:
①自私性。吝嗇的人都很計較個人的得失,總怕自己吃虧,貪小便易,守財小氣,又很貪心。
②冷漠性。這種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財產,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親不認,對別人的苦楚更是顯得冷漠無情,沒有一點憐憫之情。
③封閉性。這種人很少參與社會活動,也不關心周圍的事物,他們不願幫助別人,因此很少有知心朋友,他們多數有自閉傾向。
(2)吝嗇心理的成因
①從外界因素來看:
社會資源的分配與佔有是不均衡的;社會存在欺詐行為;社會價值觀念的導向,社會價值觀念就是社會風氣;社會隔絕的影響。現代民居的鄰里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有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也滋生了人的吝嗇、冷漠之心。
②從主觀方面看:
吝嗇是一種消極的自我防禦體制。精神分析學家們認為:焦慮是人的行為的基本能力。有些人將現實生活風險估計過高,對自己的能力與實力估價過低,為了應付焦慮,就建立起這種自我防禦機制。冷漠、吝嗇、無責任感就是這種機制的表現。
吝嗇是個體早期人際關系的產物。這種人從小很少甚至從未從父母那裡得到愛與關懷,他們也就不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他們很少與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對他人的艱難處境不會引起心理共鳴。
個人缺乏社會責任感。這種人自私、冷漠,對社會、他人乃至親屬不負責任,或者只站在狹隘立場來看待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3)吝嗇行為的表現
①不願借錢借物給人;
②不贍養老人;
③遺棄女嬰;
④重衣食不重教化;
⑤不關心周圍的事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
(4)吝嗇行為的危害
吝嗇作為一種自私、冷漠的病態行為有很大的危害性。
①它破壞了人類所固有的仁愛之心、同情之心。
吝嗇的人極度自私,不給別人任何幫助,將人的本性降格為動物般的本性。吝嗇破壞了人類美好的社會關系、倫理關系和道德關系。
②物質與精神上的吝嗇心理將會對一些社會成員造成精神及肉體上的傷害。
(5)吝嗇心理的自我調整
①領悟法。從思想上、領悟吝嗇的錯誤。應記住,人活在世上,需要錢,但更需要親情與友誼。
②皈依宗教法。幾乎所有宗教提倡揚善除惡。宗教是一種信仰,具有助人的暗示作用,能消除人的吝嗇心理。
3.貪婪心理
「貪婪」指貪得無厭,意思指對與自己的力量不相稱的某一目標過分的欲求。
(1)貪婪心理有以下特點:無滿足性、公開性、僥幸性、意志薄弱性。
(2)貪婪心理的成因
①客觀原因:一是社會病態文化的消極影響。「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的思想,反映了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它宣揚的不是勤勞致富而是謀取不義之財;二是社會輿論的誤導。改革開放初期,輿論媒介詳盡地報道「萬元戶」的收入與成果,卻沒有報道萬元戶是怎樣通過艱辛的勞動致富,以致激發了社會各階層人員致富攀比心理;三是社會控制不嚴。目前在一些地區最先致富的人,不乏有靠不法手段的,客觀地刺激了附近地區人們的貪婪之心。
②主觀原因:一是錯誤的價值觀念。認為社會是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為自己擁有;二是行為的強化作用。有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時,多有懼怕心理。一旦得手,便喜上心頭,每一次僥幸過關對他都是一種強化,不斷刺激著那顆貪婪的心;三是攀比心理,由於心理不平衡而產生的不良心態;四是補償心理。有些人原來較窮,或者生活中有段坎坷的經歷,就覺得社會對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利瘋狂而無原則地索取錢財,以補償以往的不足。
(3)貪婪行為的表現
貪婪是一種過分的慾望。其表現有以下幾種:
①不擇手段的財欲:惟利是圖,見利忘義,利用一切手段索取錢財;
②難以滿足的貪欲;
③難以填補的權力欲;
③欺世盜名的名欲;
⑤膽大包天的色慾。
(4)貪婪的心理治療
①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紙上隨機寫出數個「我喜歡……」這個問題。回答時應不假思索,限時一個問題1秒鍾內,全部寫下後,再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慾望,哪些是過分的慾望,這樣就可明確貪婪的對象與范圍,最後對造成貪婪心理的原因與危害,進行較深層的分析。
②知足常樂法。一個人不能生活在過高期望中。心理調適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到知足常樂,「知足」就不會有非分之想,「常樂」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4.自私心理
自私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心理現象。自私之心是萬惡之源,貪婪、嫉妒、報復、吝嗇、虛榮等病態社會心理從根本上講都是自私的表現。
(1)特點
深層次性。自私是一種本能的慾望,處於一個人的內心深處。不考慮社會歷史條件的要求,只想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慾的心態就是自私心理。
下意識性。自私心理潛藏較深,它的存在與表現常常不為個人所意識到,有自私行為的人不認為他在干一種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佔別人利益時卻感到理所當然,心安理得。
隱秘性。自私是一種羞於見人的病態行為,自私的人常常會以各種手段掩飾自己,以維護自己的合作形。
(2)自私心理的形成原因
從客觀方面看,資源的數量,分配方式的不平衡,導致一方面以權謀私,另一方面以錢謀私,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另外,病態文化的積沉和法制不健全,也是客觀原因。
從主觀方面看,當個人的需求變成脫離了社會規范的不合理的需求時,就會導致自私心理。
另外,個人的自我敏感性、價值取向與社會行為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自我敏感性,是指一個人關心他自己的問題,感到需要別人的幫助,以及的確得到別人的幫助後的心理感受;價值取向,是指在社會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評價事物的標准和態度;所謂社會行為,是指包括助人行為在內的一切有益於社會的個體行為;高度的自我敏感性可以外化為對他人的敏感性,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但也可能成為一種只顧自己的傾向。自私自利的人通常都是自我敏感性極高,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對他人極度依賴與索取,而不具備社會價值取向(對他人與社會缺乏責任感)的人。
(3)表現形式
自私作為一種病態社會心理,有很強的滲透性。大多數社會公民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私心雜念。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①不講公德;
②嫉妒他人;
③感情自私;
④技術壟斷或剽竊;
⑤以錢謀私;
⑥以權謀私。
(4)自私的心理調試
①內省法。這是構造心理學派主張的方法,是指通過內省,即用自我觀察的陳述方法來研究自身的心理現象。依據社會公德與社會規范的客觀標准,經常對自己的心態與行為進行自我觀察,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強化社會價值取向,總結改正錯誤的方式方法。
②多做利他行為。平時,多為他人想一想,凡事從正反兩個方面考慮問題,關心他人,除去病態想法。
③迴避性訓練。從心理學而言,以操作性反射原理為基礎,以負強化為手段對患者進行的一種訓練方法。凡堅決改正自私心態的人,一旦有自私的念頭或行為,就用縛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彈環彈擊自己,提醒自己先克制並糾正不良心態和行為。
5.病態懷舊心理
社會中有一些人認定今不如昔,生活在今天,而志趣卻滯留在過去。其言行總是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如堂·吉訶德生活在當代,要以古代武士自居,行俠於天下,結果處處碰壁。這種懷舊稱之為病態懷舊心理現象。
(1)特點
①不合時宜,不合潮流。
②對社會報有偏見。認識上極端保守,崇尚傳統,尤其反對任何形式的變革。
③迴避現實。病態懷舊者,不滿現狀,又無能為力,常常是社會變革的反對者,也是社會生活的不適應者。
④普遍性與差異性。病態懷舊存在於各個年齡階段,但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兒童的懷舊,多見於人格發展滯後,雖說已到了上學的年齡,但仍依戀母親的懷抱和搖籃,渴望處處得到父母的保護,缺乏主動性與獨立性;青少年的懷舊大多是因為生活環境急劇變化,他們本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又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自由感到恐懼與不安;中老年懷舊是迴避現實,對社會存有偏見、不合時宜。
(2)產生的原因
①從社會原因來看,由於社會結構與階層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資源與利益重新分配組合,社會地位與經濟利益受到沖擊的那一部分人,極易產生失落感,但又無能為力,只能通過懷舊的方式來表達對現實的遺憾。
隨著現代文明和大都市的大規模崛起,原有的生活環境在無情地解體,人們的心靈彼此疏遠。
②從主觀方面來看,懷舊實質上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躲避和遁逃,是一種特殊的機制。它把我們所不想回憶的痛苦和壓抑隱藏了、忘卻了,以至於我們自己永遠不會再想起。而另一方面,它又把我們過去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大大強化了、美化了,以至於人們在幾次類似的回憶後把自己營造的回憶當作真實。
懷舊起源於個人的失落感。
(3)病態懷舊心理的表現
①依戀過去的事物。保存大量的舊照片、舊服裝、舊書、舊報紙;給孩子取舊時代的名字;有些飯館酒樓仍取的是知青時期「向陽屯食村」、「黑土地酒家」。「老三屆飯館」、「北大荒火鍋城」之類的舊名稱;流行歌曲的歌詞也越來越「土」,什麼「籬笆牆」、「牛鈴搖春光」、「向你借半塊橡皮」,歌曲創作向童年、鄉村延伸。
②戀過去的友人。現在有人十分熱衷搞同鄉會、同學聯誼會。
③依戀過去的經歷。有的人非常看重過去所取得的功績,時常追憶當年輝煌的經歷。相比之下,現在這榮譽的光環正逐漸在消失,心理時常有失落感,一些幼年受溺愛或早年生活豐厚的人也有同樣感覺。
在懷舊中尋找童稚與寧靜本無可厚非,但因懷舊而導致今不如昔的感受就有危害了。病態的懷舊行為阻礙個體適應環境,對社會變革產生阻力,在人際交往中能做到「不忘老朋友」,但難以做到「結識新朋友」,個人的交際圈也大大縮小。有病態懷舊行為的人很難與時代同步,這有礙於他們自身的進步與發展。
(4)病態懷舊心理的自我調適
①要積極參與現實生活。
②要學會在過去與現實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
③充分發揮正常懷舊心理的積極功能。正常的懷舊有一種尋找寧靜,維持心靈平和,返樸歸真的積極功能。這方面的功能多一些,病態的、消極的心態就會減少。
6.壓抑心理壓抑專指個人受到挫折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來,而是將其抑制在心頭,不願承認煩惱的存在。壓抑能起到減輕暫時焦慮的作用,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變成一種潛意識,從而使人的心態和行為變得消極和古怪起來。
(1)特點心理壓抑有如下特點:
①內向性:過於自我剋制、忍耐,以求得安寧;
②消沉性:總是逃避矛盾,凡事逆來順受,時間久了,就會使整個心理消沉下去;
③潛意識性:挫折感與自卑感常困惑自己時,這種情感就會轉換潛意識,支配自己的動機。
(2)成因
①從外部環境來講,倘若個體與環境不協調,有過多的挫折感,就可能產生壓抑心理,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行為規范的影響。倘若行為規范大多,過於嚴厲,或者規范與個體的接受程度差距甚遠,個體極易產生壓抑感。
二是工作學習與生活上的壓力。
三是緊張的人際關系。
②從主觀原因來看,易產生壓抑心理有以下情況:
一是個體的某些身心條件較差。比如,相貌醜陋,生理有缺陷等。
二是某些氣質與性格更可能產生壓抑感。根據氣質的特點屬抑鬱質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點,對同一事物,他們的壓抑感可能要比其他氣質的人更明顯。內向性格的人常常把感情壓抑在內心,其中消極的情感會轉化為壓抑感。
(3)壓抑心理的行為表現壓抑心理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社會心理現象。它存在於社會各年齡階段的人群中,它與個體的挫折、失意有關,繼而產生自卑、沮喪、自我封閉、焦慮、孤僻等病態心理與行為。通常而言,壓抑心理的行為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憂郁。主要表現為:失眠、神經衰弱,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自我封閉、不合群,個人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大,對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外部壓力太大,情緒低落,自慚形穢、手足無措等。
②厭倦。對任何人和事都失去興趣,表示出極不耐煩。
③優柔寡斷。凡事缺乏主見和自信,對未來感到失望。
④社交障礙。與人交往缺乏自信、呆板,卻又多疑、敏感。
⑤軀體化焦慮。焦慮感會明顯增強,自我感覺不好,焦慮又常以軀體不適表現出來。如頭痛、腸胃不適、疲倦等。
⑥改向行為。越被壓抑的情緒、思想,越可能在適當的時候以改頭換面的方式表現出來。
精神壓抑使人感到有心理上的壓力,可能導致個體人格畸變。
(4)壓抑心理的自我調適
①要正確面對社會現實;
②要正確看待自己;
③多讀些聖賢哲理與名人傳記;
④積極做些富有建設性的工作;⑤主動幫助別人,樂於助人,使人精神健康;⑥讓快樂進入你的生活。讓微笑常寫在你的臉上;⑦堅持鍛煉身體;⑧回歸自然,有益於身心健康。
7.空虛心理空虛心理指一
㈣ 最佳治療方式是哪種
您好,患者抄的情況,三尖瓣襲少量反流,這個情況治療上建議結合下自身的臨床表現和身體狀況綜合考慮治療,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如果患者並沒有很明顯的不適情況可以通過飲食,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調整心態,情緒等來改善。適當的配合些軟化血脂的葯物或者食物支持治療。患者如果有明顯的心前區不適表現,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些營養心肌,活血化瘀,軟化血管支持治療,家中並自備些硝酸甘油等應急葯物,有什麼不適症狀並及時隨診。
㈤ 現代醫學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
現在正值今年最後一次健康管理師考試報名的高峰期,很多成功報名的小夥伴已經進入緊張的復習備考之中了,今天醫學教育網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健康管理師核心考點:現代醫學主要治療方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主要治療方法:葯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和物理治療,其他治療方法, 如生活方式干預治療、心理治療。
葯物治療
(一)葯物治療是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二)葯品的概念:
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調節人的生理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化學原料葯及其抗生素、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葯品。
(三)葯物選擇原則:
1、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選擇用葯;
2、葯動學和葯效學的特點選擇;
3、患者的個體差異選擇;
4、葯物的價格或效應。
(四)葯源性疾病分類:
甲型(量效關系密切)、乙型(量效關系不密切)、長期用葯致病型、葯後效應型。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應遵循的原則:
合理選葯和合理給葯。選擇抗生素時首先應分析可能的致病菌並據此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應用葯物敏感試驗來篩選。當病情危重時則應根據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來選用抗菌譜較廣的葯物。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健康管理師核心考點:現代醫學主要治療方法,還請大家多多關注醫學教育網,我們會隨時更新更多更好的有關醫學知識、健康管理師考試輔導等相關信息。敬請期待!
㈥ 這是什麼 以及 治療方法
這是什麼?以及治療方法,這種情況估計你得需要醫生的
㈦ 中醫的治療方法是怎樣的
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即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以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的虛實「辨證」也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在診斷上。
㈧ 血糖高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上高血糖的人真不少,高血糖屬於三高之一,帶來的危害比較大,往往會引起多種並發症。很多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高血糖的情況,對此,患者們一定要對症治療,不僅僅需要從飲食方面做起,還需要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建議喝偌麥青之茶,促進血糖代謝,可以輔助降血糖,降低風險。
1、控制飲食
治療高血糖,要注意飲食,如果發現餐後血糖高,就要記住下頓飯少吃點兒、去掉一次零食或改吃血糖生成指數(GI)較低的食物。只要適當地減少熱量攝入,就可以獲得 更好的血糖控制。糖尿病飲食控糖是極為重要的,治療高血糖一定要注意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