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治療癰、疽、疔、癤有哪些偏方
白酒枸杞汁飲 [用料]鮮嫩枸杞子60克,白酒100毫升。
[制用法]將枸把子洗凈,搗爛,取汁。白酒燒熱,沖入枸杞汁中,趁熱飲用。每天1劑,2次分服。
[功效]清熱,排膿,生肌。可治療已化膿的瘡癤。本方有清除膿毒,使瘡收口更快的作用。
銀花蜜飲 [用料]盒銀花30克,蜂蜜50克。
[制用法]先將金銀花水煎取汁,兌入蜂蜜即成。每天1劑,2~3次分服。
[功效]清熱解毒。可治療小兒暑癤、膿皰瘡及痱子合並感染。
糯米粽子方 [用料]糯米粽子適量。
[制用法]將糯米粽去皮,搗爛如泥,敷於患處。
[功效]行血散腫。可治療腋下癤、癰毒等瘡癤發炎紅腫。
芙蓉花湯 [用料]鮮芙蓉花30克,冰糖15克。
[制用法]將芙蓉花水煎取汁,加入冰糖令溶即成。每天2劑。
[功效]清熱解糨,消腫止痛。可治療癰疽、瘡癤、腫毒等。
醋墨汁治療癤腫 [用料]墨1塊,醋適量。
[制用法]以醋研墨,至極濃,用毛筆蘸墨汁,塗於癰腫周圍,幹了再塗,1夜可消腫。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止痛。可治療癰腫初起及背癰症。
巴豆治療癰疽 [用料]巴豆適量。
[制用法]在瓦上炙存性,研末外用。
[功效]祛寒、解毒、消炎。可治療癰潰後腐肉不脫。
芙蓉葉醋糊治療癤腫 [用料]芙蓉葉粉、醋、蜂蜜各等份。
[制用法]將三味原料調成糊狀,敷於患處,每天2次。
[功效]清熱解毒。可治療癤腫及膿頭痱子。
生番薯治瘡毒 [用料]生番薯適量。
[制用法]洗凈,搗爛。敷患處,每天更換2次。
[功效]消炎擊毒。可治療瘡毒腫痛、乳癰。
赤小豆黑豆治瘡癤 [用料]黑豆、赤小豆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湯。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可治療小兒瘡癤、膿皰瘡。
芝麻油治毛囊炎 [用料]芝麻油、大蔥白(根部以上)各適量。
[制用法]將麻油加熱,待起泡冒煙後倒出晾涼,用蔥白蘸芝麻油塗患處。每次塗20~30分鍾,連塗3天,有奇效。
[功效]解毒涼肌,消炎散腫。可治療毛裹炎。
654-2治療早期癤腫 [用料]654-2(山茛菪鹼)注射液1支。
[制用法]先用酒精棉球將患處擦凈,再用山茛菪鹼注射液浸濕紗布(以不滴為度)外敷患處,每天2次,也可用棉球蘸葯液塗於患處,每天6~8次。
[功效]治癒率84.4%,化膿率15.6%,明顯優於外塗魚石脂軟膏對照組的治癒率。
絲瓜汁治癰疽久不收口 [用料]鮮絲瓜1個。
[制用法]將絲瓜切碎,搗爛絞汁。頻頻塗於患處。
[功效]散淤、止血、消腫。可治療癰疽瘡口太深不斂。
葵花葉解毒療癰 [用料]鮮葵花葉、蜂蜜各適量。
[制用法]將葵花葉洗凈,搗爛如泥,加蜂蜜調勻備用。取適量攤在紗布上,敷患處包紮固定,每天換葯1次。
[功效] 涼血解毒,達邪外出。主治疔瘡癤腫。初起敷後可消散,膿腫者可消炎排膿,潰破者可去淤斂瘡。
柳葉膏療諸腫毒 [用料]鮮柳樹葉或嫩芽。
[制用法]將採集的鮮柳樹葉或嫩芽用水洗凈,加水適量浸煮,2~4小時後過濾,如此浸煮2次,合並2次濾液,濃縮成膏狀,即可裝入瓶中密封備用。使用時將患處用壓用酒精消毒,塗敷柳葉膏,然後用紗布包紮固定,每天換葯1次。
[功效]退熱,殺菌,消腫,止痛,提膿,生肌。外敷療疔瘡癤腫及外傷感染諸疾。
生芋頭治指頭疔 [用料]生事艿(芋頭),食鹽少許。
[制用法]將芋頭洗凈,加食鹽搗爛。敷於患部,每天更換2次。
[功效]消炎,消腫,鎮痛。可治療無名腫毒、指頭疔(瘭疽),對小兒頭部毛囊炎也有較好療效。
蒲公英糊劑治蛇頭疔 [用料]干蒲公英適量,甘油、75%酒精(比例為1:3)適量。
[制用法]干蒲公英研為細末與甘油、75%酒精調成糊狀,裝瓶密封備用,使用時將葯糊攤於紗布上,敷於患處固定。每天換葯1次。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蛇頭疔。
鯽魚肉治惡瘡乳癌 [用料]大活鯽魚。
[制用法] 將魚宰殺後,去取鮮魚肉加鹽少許,搗成爛泥。敷於患處,每3~4 小時更換1次。
[功效]解毒生肌。可治療一切惡瘡、乳癌及臁瘡等。
外用頭發灰治黃水瘡 [用料]頭發灰9克。枯礬6克,冰片1.5克。
[制用法]頭發燒灰存性。將三味共研細末,裝瓶備用。用前先將瘡面用溫鹽水洗凈,再用少許香油將葯調成糊狀,塗於瘡面上,不必包紮。每天塗2或3次。
[功效]清熱解毒,散淤生肌。可治療黃水瘡。
馬勃療褥瘡有效 [用料]馬勃數枚。
[制用法]馬勃去外皮,切成薄片,經高壓滅菌。置於瘡面上,再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葯1次。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止血。可治療褥瘡、臁瘡等。
酒浸黑芝麻治小兒熱癤 [用料]黃酒、黑芝麻各適量。
[制用法]酒浸芝麻2日後,蒸熟,搗爛,塗於布上。敷貼患處,每天換1次。
[功效]清熱,消腫。可治療小兒頭面熱癤、皰瘡。
仙鶴糯米粥療膿腫瘡瘍 [用料]鮮仙鶴草根250克,糯米適量。
[制用法]將仙鶴草根洗凈,加水同糯米共煮成粥。粥熟,揀去草根,加少許糖。每天服1次,連服3~5天。
[功效]行血、消腫。可治療腫毒,對小兒頭部腫癤療效更佳。
蜜糖銀花露治小兒癤瘡 [用料]蜜糖50克,金銀花50克。
[制用法]用砂鍋加水煎金銀花,煎至只剩兩碗汁,放涼去渣。飲用前分次加入適量蜂蜜,攪勻。
[功效]清熱解毒。可治療小兒夏天長暑癤、膿皰瘡及痱子合並感染。
首烏酒治諸癰疽腫毒 [用料]生何首烏或夜交藤、白酒各適量。
[制用法]將首烏切細,以60度的白酒浸泡於瓶中,密封,隔水燉3~5小時。隨時通量飲用。
[功效]可治療一切癰疽腫毒。
羊肉片治嬰兒肛後潰瘍 [用料]鮮羊肉1塊。
[制用法]將羊肉洗凈,切成薄片(比潰瘍面積要大些)。用溫水洗凈患處,把肉片貼上,用橡皮膏粘住,或用紗布包紮。每天更換1次,五六天即愈。
[功效]可治療初生嬰兒肛門後潰瘍。 野菊花治癰疽潰爛久不收口 [用料]野菊花30克。
[制用法]水煎服。另用鮮野菊花葉適量,煎水洗傷口。
[功效]癰疽潰爛久不收口。
❷ 癰治療方法有哪些
(1)西醫葯治療。
①早期局部可行50%硫酸鎂濕熱敷治療。
②炎症范圍擴大,中央已形成壞死組織,全身症狀逐漸加重者,應採用十字或雙十字切開術,要深達筋膜,切斷皮下纖維小梁,節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排膿。
③抗生素治療:輕症,可口服復方新諾明或泰利必妥,或萬古黴素。重症,肌注或靜滴青黴素類葯物。滅滴靈對厭氧菌效果較好。
④卧床休息,疼痛發燒者,可給予解熱鎮痛劑。
(2)中醫葯治療。
①熱毒蘊結(初期):皮膚鮮紅、灼熱疼痛,漸成高腫堅硬,伴見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紅苔黃膩,脈洪數。輕者可無伴見症狀。治宜清熱解毒消腫。
方葯:金銀花20克,連翹、赤芍各15克,黃芩、山梔、荊芥、黃柏、夏枯草各10克,生石膏(先煎)、蒲公英、蘆根各30克。
服上述方劑的同時,取煎後葯渣用布包,濕敷癰腫部位。
②熱毒壅滯(成膿期):結塊局部疼痛加劇,痛如雞啄,腫勢高突,可伴見發熱,口乾苦,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解毒、透膿。
方葯:丹參、生石膏(先煎)各20克,黃連、山梔、當歸尾、川芎、皂刺、炮甲片、黃芩、連翹各10克,蒲公英、金銀花各30克。
③余邪留滯(潰膿期):潰出黃白稠厚膿液,可夾雜有紫色血塊,局部腫痛及全身症狀亦逐漸消失。如膿瘡口周圍堅硬,膿水稀少,多為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治宜清熱解毒、退腫。
中成葯:六應丸或銀黃片。體虛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②外治法:初期外敷金黃散、玉露散。潰膿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葯線引流,膿未盡時外蓋金黃膏,膿盡時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蓋。如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後再用葯。
❸ 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西醫葯治療。
①早期可用熱敷或理療,以促進炎症消散。也可外敷魚石脂軟膏,成膿未潰時可在頂部點塗石炭酸,或採用針挑、切開排膿,膿頭排出即可癒合。
②抗生素治療:一般無需應用抗生素。對有全身症狀或復發性癤病,需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
(2)中醫葯治療。
①熱毒壅滯:周身散發,發無定處,局部紅腫熱痛,伴見小便黃,大便干結,舌偏紅、苔薄黃根微膩,脈弦滑或微數。治宜清熱解毒、消癤。
方葯:金銀花、蒲公英各30克,地丁20克,黃芩、黃連、山梔、生地各10克,赤芍、連翹、蘆根各15克,酒軍4克。
②暑熱郁阻(暑癤):發於夏暑之季,輕者以頭面及上半身多發,重者遍身可見。少則幾個,多則數十個,成簇生狀,破後流膿水,局部潮紅脹痛。重者伴見頭痛、發熱、周身困重,心胸煩悶,舌偏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或滑數。治宜清暑化濕、消癤。
方葯:藿香、佩蘭、淡竹葉、蒼術、黃芩、龍膽草各10克,連翹、滑石(包)各15克,蒲公英、地丁、金銀花各30克。
高熱者加生石膏(先煎)、魚腥草各30克。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6克。
②中成葯治療:初期可用防風通聖丸、連翹敗毒丸、三黃丸、清解片。紅腫疼痛者用六應丸、六神丸。
③外治法:初期可外敷金黃散、千捶膏,或用仙人掌搗爛外敷。潰膿期可外敷太乙膏摻九一丹,膿盡可改用生肌玉紅膏。
❹ 癰有哪些中醫療法
1.熱毒蘊結(初期來):皮膚鮮自紅、灼熱疼痛,漸成高腫堅硬,伴見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紅苔黃膩,脈洪數。輕者可無伴見症狀。治宜清熱解毒消腫。
方葯:金銀花20克,連翹、赤芍各15克,黃芩、山梔、荊芥、黃柏、夏枯草各10克,生石膏(先煎)、蒲公英、蘆根各30克。
服上述方劑的同時,取煎後葯渣用布包,濕敷癰腫部位。
2.熱毒壅滯(成膿期):結塊局部疼痛加劇,痛如雞啄,腫勢高突,可伴見發熱,口乾苦,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解毒、透膿。
方葯:丹參、生石膏(先煎)各20克,黃連、山梔、當歸尾、川芎、皂刺、炮甲片、黃芩、連翹各10克,蒲公英、金銀花各30克。
3.余邪留滯(潰膿期):潰出黃白稠厚膿液,可夾雜有紫色血塊,局部腫痛及全身症狀亦逐漸消失。如膿瘡口周圍堅硬,膿水稀少,多為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治宜清熱解毒、退腫。
中成葯:六應丸或銀黃片。體虛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4.外治法:初期外敷金黃散、玉露散。潰膿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葯線引流,膿未盡時外蓋金黃膏,膿盡時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蓋。如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後再用葯。
❺ 癰的治療葯物有什麼
【癰的治療措施】 1.癰的全身治療 病人應適當休息和加強營養。必要時用鎮痛劑。可選用版磺胺甲硝唑加甲氧嘧啶權或青黴素、紅黴素等抗菌葯物。如有糖尿病,應根據病情同時給予胰島素及控制飲食等治療。 2.癰的局部處理 初期紅腫階段,治療與同。已有破潰者,可用八二丹摻入傷口中,外敷太乙膏。如紅腫范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症狀嚴重,應作手術治療,但唇癰不宜採用。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有時亦可作「|||」形。切口的長度要超出炎症范圍少許,深達筋膜,盡量剪去所有壞死組織,傷口內用紗布或碘仿紗布填塞止血。以後每日換葯,並注意將紗條填入傷口內每個角落,掀起邊緣的皮瓣,以利引流。傷口內用生肌散,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如分曉面過大,待肉芽組織健康時,可考慮植皮。亦有直接作癰切除術,肉芽組織長出後即植皮,可縮短療程。
❻ 癰的西醫葯治療法有哪些
①早期局部可來行50%硫酸鎂濕熱源敷治療。
②炎症范圍擴大,中央已形成壞死組織,全身症狀逐漸加重者,應採用十字或雙十字切開術,要深達筋膜,切斷皮下纖維小梁,節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排膿。
③抗生素治療:輕症,可口服復方新諾明或泰利必妥,或萬古黴素。重症,肌注或靜滴青黴素類葯物。滅滴靈對厭氧菌效果較好。
④卧床休息,疼痛發燒者,可給予解熱鎮痛劑。
❼ 治療癰有幾種方法
1.西醫葯治療
<1>早期局部可行50%硫酸鎂濕熱敷治療。
<2>炎症范圍擴大,中央已形成壞死組織,全身症狀逐漸加重者,應採用十字或雙十字切開術,要深達筋膜,切斷皮下纖維小梁,節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排膿。
<3>抗生素治療:輕症,可口服復方新諾明或泰利必妥,或萬古黴素。重症,肌注或靜滴青黴素類葯物。滅滴靈對厭氧菌效果較好。
<4>卧床休息,疼痛發燒者,可給予解熱鎮痛劑。
2.中醫葯治療
<1>內治法
熱毒蘊結(初期):皮膚鮮紅、灼熱疼痛,漸成高腫堅硬,伴見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紅苔黃膩,脈洪數。輕者可無伴見症狀。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輕者宜疏風清熱,活血化瘀。
方葯:金銀花20克、連翹15克、黃連10克、赤芍15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荊芥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黃柏10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0克、蘆根30克。
服上述方劑的同時,取煎後葯渣用布包,濕敷癰腫部位。
熱毒壅滯(成膿期):結塊局部疼痛加劇,痛如雞啄,腫勢高突,可伴見發熱,口乾苦,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方葯:金銀花30克、連翹10克、黃芩10克、丹參20克、生石膏(先煎)20克、黃連10克、山梔10克、當歸尾10克、川芎10克、皂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余邪留滯(潰膿期):潰出黃白稠厚膿液,可夾雜有紫色血塊,局部腫痛及全身症狀亦逐漸消失。如膿瘡口周圍堅硬,膿水稀少,多為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
治法:清熱解毒,退腫。
方葯:內服中成葯六應丸或銀黃片。體虛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2>外治法
中醫治療癰以外治法為主,根據全身症狀配合服用中葯。
初期:外敷金黃散、玉露散。
潰膿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葯線引流,膿未盡時外蓋金黃膏,膿盡時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蓋。如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後再用葯。
❽ 癰的治療
皮膚軟組織感染:包括毛囊炎、癤、癰、淋巴管炎、急性蜂窩組織炎、燒傷創面感染、手術內後切口感染容及褥瘡感染等。皮膚軟組織化膿性感染是由於細菌侵入人體皮膚而發生的炎症反應,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嚴重時細菌及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可引起毒血症或敗血症,傷口感染是細菌在體內大量繁殖的結果,膿是機體組織炎症過程中形成的濃稠或稀薄的滲出物,其中包含變性、壞死的白細胞、細菌、壞死組織碎片和滲出的組織液。膏葯外敷,可拔膿排膿清除異物,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對久治不愈的傷口及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感染潰爛、褥瘡等疾病療效奇特.無副作用 。
❾ 癰怎麼能用最快的辦法治好
您好,最好的最快的方法就是切開癰,把里邊的膿排出,最好去醫院去做,防止感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❿ 癰病的西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癰的西醫葯治療:①早期局部可行50%硫酸鎂濕熱敷治療。②炎症范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