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外傷病人康復治療中的溝通

外傷病人康復治療中的溝通

發布時間:2021-02-23 22:09:32

❶ 怎麼治療腦外傷相關交流障礙

治療的首要目標是要告知患者及其陪護人員關於預後和後遺症腦外傷患者會顯示知覺損傷,與所處階段是輕度(後期),中度(中期)還是重度(早期)直接相關語言的組成受所處障礙的階段所影響早期(重度損傷)開始於從初步對環境有普遍的反應(對疼痛觸摸聲音和光線有非協調的反應),結束於對明確刺激物有反應(如追視音源定位),對一些常見物體的認知,以及對簡單命令的聽理解中期(中度損傷)開始於警覺的提高和活動的增加,伴隨著混亂和躁動,結束於對一般的直接事物的適應性和行為能力的提高,並且能夠持續理解簡單的間接事物後期(輕度損傷)開始於有足夠的適應性(盡管洞察力判斷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好),能夠在非常熟悉的環境中完成日常任務(經常以一種無意識的機械的行為去完成),結束於病人在大多數場合能恰當地回答並且在多數情況下能概括學習新的東西(一些抽象回答的能力可能仍然受損)

病人不需要日常監督,但可能對壓力的耐受力較差治療的第二個目標是准備恰當的治療步驟和手段一與腦外傷相關的交流障礙治療的有效性當前,Coelho,DeRuyter和Stein(1996年)回顧了關於認知康復治療有效性的研究他們發現有大量的治療技術對各種腦外傷患者的注意力記憶行為能力障礙有成功的應用對嚴重認知交流障礙的患者的治療,其注意力主要放在發展補償能力的策略上,例如記憶幫助的使用(如約會的手冊帶鬧鈴的手錶一份詳細的日程表);有深度損傷的病人,治療最好著重於環境的改善以及提供持久的支持系統(如訓練看護者能准時地對病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還發現單主題多基線設計是非常適合研究這些認知康復治療的有效性的

強調了社會能力的再訓練,恢復階段治療的時間地點(如醫院家學校工作的地方)及其有效性,同時,還強調了早期干預的益處Coelho等(1996年)指出腦外傷患者接受語言治療有助於語言的理解和表達,會話,閱讀和認知功能的提高住院病人較輕損傷組接受認知訓練與未接受治療較輕損傷組比較,恢復日常生活能力的比率相似在嚴重的患者進行比較時,接受認知康復訓練的患者比沒有接受康復訓練的患者的平均恢復程度要好二認知康復對由腦外傷引起的認知交流障礙的治療被稱為認知康復認知康復體現了一種旨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治療方案它主要是改善病人處理和解釋所收信息的能力認知康復的這兩種方法被稱為恢復性方法和代償性方法恢復性方法的基礎是通過對神經元迴路的重復性練習和演練而促進神經元生長而代償性方法的基礎則是盡量避開受損的功能通常情況下,先使用恢復性方法,如果不起作用,再使用代償性方法一段時間之後,這兩種方法可以同時使用,以達到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目的

1.重度損傷的治療

由於問題主要在於喚醒,注意力,定向力,預處理和創傷後失憶症,交流功能是很有限的所以相應地治療就是在一個基本的功能水平上,針對性地刺激這些問題點對於早期或者恢復緩慢的病人,可採取以下感覺刺激:(1)給予視覺刺激

引起病人的關注並促進視覺跟蹤例如,當一個內有雪花或者五彩碎紙的玻璃球翻轉的時候,裡面的雪花或者五彩碎紙就會飄動,或者是一個五彩的紙風車,當有風吹的時候,風車會轉動

(2)向病人提供定位信息包括通過說名字向他們打招呼;通過名字和頭銜來確認他們的臨床醫生;告訴病人日期,病人所居住機構的名稱,已住時間的長短,以及他/她居住於該機構的原因

(3)給予多感官刺激以促進聽覺理解 例如,把一個軟球放在病人的手裡,當說「擠壓這個球」的時候,幫助其擠壓這個球

(4)用帶味道的冰棒對嘴唇進行觸覺/味覺刺激 促進有意義的口腔活動以及對味道和溫度的知覺和識別嗅覺刺激(例如香水香料肥皂醋等)和附加的味覺刺激(例如提取物檸檬)也被推薦使用,來觀察病人是否為一致的反應以及評估反應的性質如果病人正逐漸康復,臨床醫師可以開始進行環境改造的早期應用Ylvisaker和Szekeres(1994年)提出了一些環境改造的形式這些活動包括形成並實踐病人的日常生活來組建病人的一天(如起床淋浴穿衣吃早餐安排治療的時間);視覺線索,如人員日歷期刊符號等的圖片以及即將舉行的活動的海報,可以幫助患者獲得並且保持對其所處環境的控制2.中度損傷的治療 這個階段的治療包括繼續進行精心的環境改造以及改善患者的認知障礙Adamovich提出了以下活動來加強認知

(1)知覺

視覺和聽覺感知任務:追蹤和掃描;聲音,文字和實物的感知(例如使用大字體,使用手指或者卡片來維持位置,在最佳的視野內放置物品,通過聽覺模式要求重復要求減速要求分解信息的較小單位);追蹤或復制;遵從簡單的指令;命名實物

(2)分辨力

首先為對顏色形狀和尺寸的視覺分辨,然後是對圖片單詞句子和情境的分辨(例如,顏色匹配,分辨明與暗,分辨圓形或者長形,分辨大和小,把單詞句子和情境進行范疇主題和功能的分類),看看患者可以立即處理多少刺激項目這是從一到二三四,甚至同時多個項目的漸進的過程

(3)組織

組織能力包括對事物的分類或者分組,其依據為事物的物理屬性,有意義的單位,功能,相似點和差異性(例如,根據圓形或長形,大或小對物體進行分組;依據水果,蔬菜或者城市對單詞進行分組)終止活動包括對圖片,字母,單詞,句子,故事,對話和情境的缺失元素的識別排序活動包括視覺信息排序(例如,從小到大,從明到暗);拼音字母排序(例如從b到l),單詞排序和句子排序(例如,把一封信的幾個部分———日期稱謂信的主體結束語簽名,按正確順序排列出來);功能性活動的排序(例如洗澡沏茶煎雞蛋購物)

(4)記憶

記憶障礙的治療包括內部的補救方法和外部的記憶輔助內部方法包括復述,關聯和記憶方法外部的記憶輔助包括日歷表,安排表,便條,每日記錄/日記,備忘錄,列表,結構化的日常生活,提醒警報,錄音機和鬧鈴

(5)推理/問題解決

闡述一下推理的幾種類型,首先是最具體的(例如,您的車適合這個停車位嗎),然後延伸到更抽象推理(例如,在一個大型購物商場,你忘記了你把車停在哪裡,通過思考你從哪個商場入口進來,首先在哪家商店買東西,首先進入百貨商店的哪個區段等等這些問題來推理出它在哪裡)其他的活動可以包括簡單的算術問題,簡單的迷宮設計,類比,異同點(例如醫生和律師)等

3.輕度損傷的治療

(1)執行和行為問題

由於額葉損傷,腦外傷病人往往會在執行功能和行為方面存在問題Lezak(1982年)把執行功能描述為思考目標的能力(例如,一名畢業生把學期論文的題目當作能帶來畢業學位的課程要求的一部分),形成計劃的能力(例如,這個畢業生思考論文的格式是否應該為一個實驗設計,病例研究,文獻的回顧和分析等,以及是否應該涵蓋症狀病因診斷治療或者這些方面的任意組合),成功地執行計劃的能力(例如,這個畢業生去圖書館,測試題目是否適用,收集和分析數據,把它們分類並及時完成後交給導師)腦外傷病人的行為問題包括焦慮,抑鬱,退縮,攻擊行為,易怒,反應低下,自我控制不良,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支配行為的大腦特定區域(如額葉和顳葉)的損傷可以直接導致這些行為問題,而支配認知(如注意力感知記憶定向力)的區域的損傷也可以間接導致這些行為問題,當患者盡力應對這種損傷的時候就會產生行為異常

當病人試圖應對合並傷時(如截肢),或者由於存在某些促使患者產生非正常反應和對抗(例如,適應一個嘈雜或悶熱的房間,習慣於人事部門)的環境因素時,也可能發生行為問題很多時候,當患者恢復了認知能力執行能力和語言能力並且適應了環境時,行為問題就會減少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額外的治療(比如咨詢葯物治療)在執行功能和行為方面的問題可以出現在恢復的前兩個階段,但是在最後一個階段最明顯也正是在這一階段,腦外傷病人計劃重返社會承擔並完成日常活動(如穿衣吃早餐准備去上學或工作)是與大量的社交活動相互交織的,當然,這種社交活動涉及到語言的使用

(2)執行功能缺陷

①反應的靈活性:向患者提出問題,並且讓他們得出多種解決方案如果患者只能得出一種或者兩種解決方案,你可以提供選擇項,患者必須找出最佳選項並且解釋為什麼這些選項要優於其他項②推理,解釋:讓患者解釋一些現象,回答「為什麼」這類問題給出選項並且讓他解釋自己的答案讓患者安排事件的順序,以圖片或者故事線的形式,並解釋自己的選擇在一個相關的活動中,給患者提供一個荒謬的情節,然後讓他們解釋為什麼它是不符合邏輯的如果患者對口頭推理和解釋有困難,那麼為患者提供選項並且協助患者找出要點,以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這對患者是有幫助的③解決問題:患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因為他們採用其他觀點或者考慮替代方案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會錯過有關的細節或者從不太重要的因素里挑選出最重要的因素時遇到困難有兩種方案:A.實時的:在活動中,當問題浮現時,觀察患者識別並解決它的能力另外,設定一個患者一定會遇到問題的情境,並觀察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B.假設的:在交談中,詢問患者,如果出現某些問題,他們會怎麼做例如問患者:「如果你家的房子著火了,你會怎麼做?」一個有認知—交流障礙的患者可能無法考慮假設的場景,因為他們是具體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另外,他們口頭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會超過他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抽象思維A.推理:讓患者解釋注釋中隱含的意義給患者講一個故事,然後讓他們找出關鍵要素,解釋彼此相關的因素以及為什麼,解釋接下來將來發生的故事如果患者需要幫助,給予文字和抽象的選擇當他們提供了答案,讓他們解釋做出這種反應的推理過程

B.幽默:讓患者聽一個笑話並且解釋幽默點,再讓患者講一個笑話讓患者解釋為什麼一個卡通片或者一個笑話那麼有趣如果患者需要幫助,提供可供選擇的選項提供選項或者提供誤解的例子對患者是有幫助的

C.不同意義的任務:讓患者解釋一個給定單詞或者短語的所有含義並且使用這個詞讓患者用同樣的單詞的不同意思造句如果他們需要幫助,則提供選項或者提問有關這些意義的是/非題

D.形象化的語言:讓患者解釋俚語或者修辭法呈現一些有多種意義的單詞,讓患者解釋他們的意義呈現一個意思不明確的句子,或者包含兩層含義的短語,讓患者從上下文中找出正確的含義另外,給出錯誤使用俚語的例子,讓患者做出更正

E.精神任務理論:讓患者解釋在一個即定的情形下,每個人的感覺是多麼不同讓患者辨認圖片中人物的情感,這些人物有著各種不同的面部表情;讓患者從謊言中區分笑話;從文字化中區分形象化;從消極中區分積極談論面部特徵和他們所傳達的情感(它是一種讓患者做好識別情感的准備手段)是很有幫助的提供選項,要求患者解釋他們的答案⑤發散性思維:在一個給定的時間段,讓患者盡可能多地命名一個類別的物品讓患者提出一種以上解決問題的方法把與其他項不同類的項目挑選出來,並解釋為什麼寫下清單,為患者提供回答子范疇問題的方法,並把它作為一種改善能力的方式⑥執行功能問題的治療還可以包括以下內容:A.把復雜和艱巨的任務分解為較小的部分B.請求別人寫下復雜的指令和時間表C.為日常活動制定慣例和定期時間表D.從家人朋友和同事那裡獲得幫助,從而促使患者從容地進入日常生活活動E.在指定的地方保存財產F.布置工作間並且為處理復雜的工作任務預留特定的時間(即患者何時休息,何時保持清醒)G.為處理復雜的工作任務設定時間限制(使用警報器和定時器)H.使用一個日常活動和安排的書面時間表,以便完成它們的時候進行核對I.用一個鬧鍾或者計時器來提示約會和其他預定任務或事務J.使用工作日誌,以便患者和(或)他人記錄當天的活動K.在重要的地方設置標記或者說明,來提醒某些活動(如「你有鑰匙嗎?」)三語言和談話問題語言范疇中最有可能在社交活動中被影響的就是談話社會交往需要將認知力,社會行為,執行力和語言技能進行混合腦外傷病人的語言被認為是不切題的,混亂的,並且在內容和長度上是不恰當的腦外傷後敘述性語言問題包括連接詞的使用減少,信息的傳遞量減少,使用模糊代詞,語速減慢,過度不流利和使用短句子聽理解受損是腦外傷的一個常見的問題對主題信息的理解較好,但對細節信息的理解較差針對語言方面,尤其是交談方面存在的問題,可採取如下治療建議:1.使用原稿(如去一個餐廳,在超市購物)來產生真實的或者想像的經歷描述

2.記錄任一對話的主題

3.自查有關的要點

4.在轉換主題之前提醒他人

5.復述重要的評論並自查6.對別人的話很困惑時,請求解釋或者重復

7.注視他人,以確定對方是否已明確你的觀點

8.觀察對方的面部表情,或者詢問對方是否已明確你的觀點

9.練習復述一個故事(例如,瀏覽一個圖片故事,然後進行口頭表達)

10.練習自編一個故事(例如,看一張單一動作的圖片,然後為它編一個故事)治療的第三個目標就是鼓勵患者和護理者在院外環境下繼續進行康復治療

四注意力不足的治療提高注意力的技巧包括以下幾點:1.減少干擾

例如,關閉收音機,電視或者刺耳的機器設備,拉上窗簾,閉上眼睛,使用耳塞

2.避開人多的地方

例如,下班時間在小商店和街道驅車購物,和少數人聊天,如果是不可避免的人群,必要的話可以帶上一個可以協助或者做向導的人

3.注意疲勞

例如,讓患者在不知所措或者接近信息超載的時候,要經常休息

4.避免中斷

例如,讓患者拔掉電話線或者使用電話答錄機,使用「請勿打擾」的牌子,要求別人不要打擾,一次只做一件事

5.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運動

小睡和體育運動都有助於睡眠和注意力

6.尋求幫助

例如,讓患者將問題告訴他(她)信賴的人,並且請求幫助,必要的話,請求對上述項目進行幫助

❷ 護理工作中怎樣與病人溝通

選擇恰當的稱呼:恰當的稱呼是護士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的起點,且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護士與患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要以開放式詢問進行溝通,不要稱病號、姓名。對患者恰當的尊稱,使其感到被關懷並解除緊張心理,主動配合治療。

優質的護理服務

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提高護患溝通技巧是現代護理所必需的,只有用現代護理理論和方法實踐護理才能滿足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

優質的護理服務,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更能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及對醫院的信任,密切了護患關系。有研究表明,護士的服務態度欠佳或溝通技巧不當是被投訴的重要原因。由於護士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欠佳,被動服務不能及時,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延緩疾病的恢復,增加患者的不滿意及投訴甚至會增加護理差錯的發生率,導致護理服務缺陷的發生及護理質量下降。可見護患溝通,誠信服務需要持續不斷的改進,以提高護理質量,從而變被動服務為根據患者所需提供增值服務。

微笑可以增進護患溝通

微笑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情緒語言」,是人際交往中解決生疏緊張的第一要素,患者可以從護士的微笑中獲得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增強堅持治療的信念。患者入院時護士愉快積極的情緒可以感染患者,使其恐懼心理逐漸減輕,護士與患者交往過程中,微笑是容易被接受的具有親切感的行為,患者的情緒受疾病的影響波動很大,護士用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樂觀豁達的情緒感染患者,給患者留下良好的「首印效應」,使患者擺脫困擾,勇敢面對現實,產生積極的心態,為以後的護患交往打下良好基礎,加速疾病的治癒。

培養溝通能力

由於市場經濟的影響和醫療體制改革,帶來了患者價值、護理科學技術價值、道德價值及經濟價值間的諸多沖突,要最大限度減少上述沖突所致的護患糾紛,必需要求護士有較高的溝通技巧〔1〕。充分發揮高年資護士溝通能力的特長,對年輕護士進行交流技巧培訓,提出她們溝通中存在的問題,指導他們說話時注意語速放緩,語調放低,遇到問題要採取理智的方式使患者情緒穩定,遇到患者情緒波動時,要加強巡視和安慰,及時解決患者的問題,做到患者床前多停留1分鍾,緩解患者緊張心理,逐步改變年輕護士僅以完成工作數量為目的的工作態度,提高護患溝通技巧。

加強護士的業務和素質培訓

在提倡整體護理的今天,要求護理專業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更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人際交往

❸ 腦外傷康復治療

腦外傷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從根抓起應該會有辦法的。

❹ 什麼是治療性溝通

治療性溝通是心理學常用的一種治療工具,它是一種溝通技巧,目的是幫助病人應對與適應改變的環境和現狀,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學會如何有效的與人相處。有效地人際溝通有可能達到治療性溝通的作用。因此,當護士認識到主動與病人溝通可增進與病人的關系,對病人的病情有治療作用時,她們就應該積極關注病人面對的困難。當病人切實感受到這份關懷時,他們就會向護士傾訴他們的處境和內心感受,大部分病人願意接受護士的建議和幫助,這樣,護士就與病人建立了治療性的關系。這種關系對於促進病人的康復是有積極作用的。在治療性溝通過程中,真摯、尊重和同感心是其中的三個要素[1]。1.1 真摯 指溝通者在溝通過程中是一個真實的人,他以自己與病人相處,是表裡如一的,他會誠實地向病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自內心地想幫助人,他不會為了自我保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不會只是在扮演角色,將自己的真面目隱藏在一個專業的假面具後面。病人只有體驗到溝通者的真摯,才會向其表露和傾訴自己的心理問題。1.2 尊重 尊重病人是溝通的基礎,溝通者不僅需要從心理上尊重病人,更需要從溝通的過程中表現出對病人的尊重,表達尊重主要體現在對病人的關注、傾聽和適當的反饋,在護患交流中護士應以關注、真誠和尊重的態度與溝通對象建立良好和諧的溝通關系,根據病人特點,採取合適的稱謂同他們交談,精神病人大多無自知力,思維內容零亂,講話無中心主題,有些病人思想隱蔽,不願暴露內心體驗,護患之間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這就需要每位護士耐心地去體貼、關心患者並與之交流溝通,護士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高尚的品德修養是護理好病人的前提。1.3 同感心 即溝通者對病人內心世界的了解如同自己親身體驗了病人的經歷一樣。即護士不要憑借自己具有專業經驗就自以為了解病人的心理感受而對病人的心理反應進行揣測或評判,認為病人應當怎樣想或不應怎樣想,而應用換位思維的方法耐心地與病人去交談,無條件地接受和肯定病人的心理感受。2 如何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當病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都受到威脅時,本能地會出現恐懼,焦慮的感覺,這時病人將承受因患病帶來生活和心理的雙重摺磨。如果我們能更好的同情病人,以病人為中心,從病人的角度思考,從病人的利益出發,努力理解病人的態度的合理性,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是溝通成功的基礎。2.1 注意減少環境中的不良刺激對病人造成的影響,接觸病人時態度要熱情和藹,交談時語言要親切、文明,對年長者有禮貌,年青者要關心、體貼,為避免病人情緒激動,對病人敏感的話題盡量少提,多與病人講解疾病的危害性和住院治療的必要性。對病人擔心的問題,要耐心細致的解釋,並給予積極樂觀的答復,要積極引導病人與醫護人員合作,病區工作人員要熱情服務,安排整潔,舒適的床位,教育同室病友互相關心和幫助,有什麼心理需求多與責任護士溝通,並向病人介紹經管醫生、責任護士、住院規則以及病區的生活設施等,使病人盡快熟悉住院生活和病房環境。

❺ 腦外傷後如何康復

腦外傷後遺症復又叫腦外傷制後綜合症,是指腦外傷患者在恢復期以後,長期存在的一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或精神狀態性症狀。包括頭痛、神經過敏、易怒、注意力集中障礙、記憶力障礙、頭暈、失眠、疲勞等症狀,多吃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糧等,建議盡早轉到專科康復醫院,這樣對減少並發症,並對一些功能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醫院的話可以去成都顧連,整個醫院都是一個專科

❻ 對康復的認識和理解

康復

康復包括康復對象、康復的領域、康復的措施、康復的目的以及康復的提供者。

康復醫學的對象主要是損傷與急慢性疾病和老年帶來的功能障礙者、先天性功能障礙者。

現代康復醫學發展簡史分為四個時期,初創期在古羅馬、古希臘時期;建立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熟期在1950之後;發展期在20世紀80年代後。而中國康復醫學從先秦時期就開始康復醫療活動經過漢魏.六朝時期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現代康復醫學。

二.殘疾學

殘疾是指因外傷、疾病、發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顯的身心功能障礙,不同程度地喪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一種狀態。廣義的殘疾包括病損.殘障等,成為人體身心功能障礙的總稱。殘疾者是指無論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由於身體或精神上的不健全,自己完全或部分地不能保證通常的個人或社會需要的人。

殘疾原因分為先天性致殘原因和後天性致殘原因。先天性致殘原因有遺傳因素和孕產因素,如出生時缺氧、21-3體綜合症染色體異常。後天性致殘原因如感染與疾病、意外傷害和營養失調等。因此,殘疾分類有多種,而國際使用的分類法分為國際病損、殘疾和殘障分類以及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國際病損、殘疾和殘障分類分為病損、殘疾、殘障。

殘疾預防有三種。一級預防是指預防控制可能致殘的各種損傷和疾病,避免發生原發性的殘疾過程。二級預防是指損傷和疾病發生後防止傷病發展而導致殘疾,可降低殘疾發生率的10%到20%。三級預防是指防止早期殘疾發展為嚴重殘障。

三.康復醫學的工作內容與組織形式

康復醫學的工作內容包括:康復評定、康復治療與康復預防三方面。

康復評定是對病傷殘者的功能狀況進行定性描述和定量測量的過程。通過收集病史與相關信息,通過觀察.檢查與測量,對功能障礙的種類、性質、部位、范圍、程度、預後等進行描述與解釋,為制定康復治療目標與方案和評估康復療效提供依據。康復評定分為初期.中期以及末期,因此康復評定具有有助於客觀准確地描述與判斷功能障礙的性質、部位、范圍等,確定尚存在的功能與代償能力等特點。評定內容包括主客觀資料、功能評定和制定康復計劃。

康復治療分為物理療法、作業療法和言語治療。物理療法又分運動療法、物理因子療法。作業療法按作業名稱分為木工作業、文書類作業、黏土作業等,按作業的性質和活動對象分為功能性、心理性、精神疾患、兒童和老年人作業療法。

康復治療組由組領導康復醫師、成員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矯治師、心理治療師、義肢與矯形器師、文體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組成。其工作方式有學科內合作和學科間合作。

康復過程是康復工作從急性期和早期病房床邊康復,到恢復期康復專科病房或康復門診康復,一直到後遺症期社區及家庭康復。康復病房康復流程是患者在經歷了急診科、神經內外科和骨科等早期康復後的腦卒中、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和各種骨關節疾患等穩定期和恢復期患者,處於疾病後功能障礙的關鍵康復時期。康復門診工作流程是先有門診康復醫師接診、評定和制定康復方案和開具康復處方然後患者按照康復方案分別到功能訓練、頸腰牽引、中低高頻等。

康復結局的預測是康復醫療工作之一,是在康復評定之後,通過對康復評定的結果(包括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對患者功能可能的預後轉歸進行預測。預測康復結局的主要目的不是解決患者和家屬對功能預後的疑惑,而是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康復目標與治療計劃。

❼ 護患溝通的技巧及對病人康復的重要性

只要抓住病人的心理活動即可! 可以說一些讓他對生活充滿希望的話語,多講一些故事給他版聽,講一權些現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不管事是小還是大,只要能打動他即可.
當病人對生活有信心的時候,那也就是病人即將出醫之時.
對病人而言,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會是他人生的別一個轉折點哦!

❽ 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是指綜合地、協調地應用醫學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的各種方法,使病、傷、殘者(包括先天性殘)已經喪失的功能盡快地、能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

使他們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和經濟上的能力得到盡可能的恢復,使他們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會(WHO)。康復不僅針對疾病而且著眼於整個人、從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及經濟能力進行全面康復。

(8)外傷病人康復治療中的溝通擴展閱讀:

康復治療的目的:

提高殘疾人生活素質,恢復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使殘疾人能在家庭和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為達到全面康復,不僅涉及醫學科學技術,而且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工程學等方面的技術和方法。旨在加速人體傷病後的恢復進程,預防和減輕其後遺功能障礙程度,盡最大可能使病傷殘者參與重返社會。

在只進行個體治療而無法解決出院後所面臨的回歸社會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情況下,就需要採取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對象包括許多種疾病,大體可分為身體性殘障和精神性殘障。

產生身體性殘障的疾病主要包括出現單側麻痹或吞咽障礙的腦血管障礙(腦卒中)、頭部外傷、腦腫瘤等;出現雙側麻痹或四肢麻痹的脊髓外傷、腫瘤等;骨關節障礙中的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變形性脊椎病、變形性關節病、骨折、肩周炎、腰痛症等;

外傷或血管障礙導致四肢切斷;神經系統難治性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脊髓小腦變性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等、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各種發多性神經炎;兒童的疾病包括腦癱、脊椎裂、肌營養不良症、唐氏綜合征等。

❾ 手外傷患者的職業康復是怎樣的

1.職業康復的目標職業康復目標的確定,取決於外傷患者手功能的康復情況,一般概括可分為三類:

(1)沒有永久殘障的情況:臨床上此類患者比較多見,一般的治療目的是將患者的功能恢復至正常的情況,並能盡快重返工作崗位如骨折肌腱斷裂等患者

(2)有若干程度永久殘障的情況:康復目標會集中於發展現階段的功能及工作能力方面,盡可能使患者重新就業,必要時可提供不同的輔助器具

(3)難以恢復的創傷,甚至完全喪失功能:康復目標不僅僅局限於提高病人殘余的能力,還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需要提供不同的輔助器具,盡可能達到獨立自我照顧的目的,為提高就職能力和重新就業創造有利條件

2.職業強化是職業康復療程內,訓練就職能力的治療性訓練計劃按其工作上的需要,設計整個訓練療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1)職業條件化:是重新就業的第一步,因為患者長期住院,體能及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肌肉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萎縮,應根據患者本身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意向,利用有氧運動不同程度的強化體能增強肌力耐力和心肺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身體功能和自信心

(2)模擬工作:通過不同的模擬工作樣本,模擬工作訓練器工廠作業評估等模擬出工作上不同的環境及所需的工作姿勢動作工作平面高度力量及耐力等作系統性的訓練通過反復模擬工序練習,治療師可以糾正患者錯誤姿勢,提升病人的適應能力,當耐力和表現均達到安全標准時,可嘗試性重返工作崗位

(3)工作態度訓練:融合於整個治療過程中,治療師針對患者的弱點給予提醒,並規范行為,使患者專注工作,提高效率治療師應及時糾正出現的鬆散的工作態度,讓患者在實踐中理解工作狀況,積極面對工作上的挑戰及考驗,循序漸進達到重返工作崗位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外傷病人康復治療中的溝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