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
廣東省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原名韶關地區人民醫院,創建於1886年,迄今已有123年歷史。座落於國家優秀旅遊城市韶關,地處北江河畔、芙蓉山麓,是廣東北部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04年成為汕頭大學醫學院非直屬附屬醫院。面向粵北及湘、贛周邊地區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服務。
醫院佔地9.8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編制床位1500張,開放床位1700多張。住院大樓全方位引進數字化醫院的理念進行建設,建設水平居省內先進,為群眾提供了優雅、溫馨、人性化的休養環境。全院共設45個臨床醫技科室。李嘉誠基金會捐建的寧養院也設在該院。2007年門診量59萬多人次,年出院病人3.7萬多人次,年手術量1.5萬多人次。醫院現有職工1613人,專業技術人員1271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08人,博士後2人,博士8人,碩士73人。擔任醫學院校碩士導師8人,兼職教授、副教授人員112人。
醫院固定資產4.41億元,設備整體配置居省內同級醫院先進水平,設備包括德國西門子公司的1.5T核磁共振(MR)、美國GE公司雙層螺旋CT、日本島津1200MA C型臂數字X光機、美國GE公司數字化攝影圖像系統(DR)、法國ECT機、美國GE公司彩超、德國鷹視準分子激光治療機、美國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各種診療內窺鏡設備等。投入4000多萬元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腫瘤中心,中心配有諾力刀、中子刀、伽瑪刀等成套腫瘤放療設備,正積極引進PET-CT,腫瘤放射治療的優勢進一步擴大。
醫院綜合實力及各專科診療技術在粵北地區居領先地位。以心血管內科、腎內科、腫瘤中心、骨科、心胸外科、肝膽外科、婦產科、燒傷科等重點優勢專科為龍頭,形成較強的規模優勢。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救治、各類腫瘤的綜合防治、特大重型燒傷的救治、斷肢(指)再植術、骨與關節疾病、冠狀動脈搭橋術等復雜心胸外科手術、血液透析治療、新生兒急危重症搶救、骨髓移植、復雜肝膽手術、復雜痔瘺的治療、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高危妊娠及並發症的診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廣泛開展內窺腔鏡治療及介入治療等微創技術,如PTCA及支架術、心臟雙腔起搏器技術、惡性腫瘤的介入治療、腰椎間盤鏡下手術、腹腔鏡下各種微創手術等高新技術,有力提高了醫療技術水平。
醫院是國家葯物臨床試驗機構,居省內領先水平。設有韶關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韶關市腫瘤防治中心、韶關市老年病學研究所、醫學遺傳中心等13個科研診療機構,其中醫學動物實驗室是繼中山大學、第一軍醫大學之後第三家同時擁有清潔級、普通級、層流級三級醫學動物實驗環境合格證的實驗室,居省內先進水平。多年來,醫院堅持"科技興院"的方針,以新技術、新項目的開發利用作為醫院發展動力。近五年以來,共引進和開發利用新技術、新項目近500多項。承擔國家衛生部、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省衛生廳科研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42項目,韶關市科技計劃項目127項,是全市唯一同時獲有省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科技攻關項目(3項)的醫院,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獲韶關市科學技術進步獎50項。獲獎質量與數量自1992年以來連續17年遙居全市各行業之首。
醫院現為汕頭大學醫學院非直屬附屬醫院、廣東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國家高等醫學院校A級教學醫院,是中山大學、廣東醫學院、廣東葯學院、中南大學的教學醫院,每年接收各級醫學院校實習生280多名,承擔著韶關市六縣二市三區衛生技術人員的進修培訓任務。
醫院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卓越"的服務理念,堅守"專業、誠信、責任、進取"的醫院價值觀,不斷改進管理與服務,先後被評為"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和"廣東省行業作風建設先進集體"。老年病科是"全國青年文明號信用建設示範單位",麻醉科被全國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稱號,多個科室榮獲"廣東省青年文明號"、"廣東省巾幗文明崗","廣東省三八紅旗先進集體"等稱號。展望未來,醫院將以建設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的粵北醫療區域中心為目標,竭誠為民眾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
『貳』 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和韶關第一人民醫院哪個好些技術水平,人性化和服務方面
肯定是粵北 粵北不用說 整個粵北地區甚至是廣東地區出名的大醫院 裡面的護士都得是大專以上的 更別說那些醫生專家了
『叄』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能做腦血管照影嗎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於1939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指導基層等任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雙和醫院友好合作醫院,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廣東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南方醫科大學等6所院校教學基地。
醫院學科齊全,綜合實力精強,設有40個臨床科室,12個醫技科室,3個市立研究所。現有專業技術人員960名,其中高級職稱157人,中級職稱260人,韶關市拔尖人才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骨科、臨床護理、呼吸內科、病理科為廣東省重點專科,腹部肝膽外科、神經內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重症醫學科等為韶關市重點、特色專科,擁有「血液凈化」、「心血管疾病」、「骨科」3個市立研究所。已開展多例肝、腎移植,醫院醫療及學術水平處於先進行列,具有精深的專科特色,擁有一支「親患者、重責任、愛榮譽、守誠信」的高水平、高素質技術隊伍。
作為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各臨床科室均設有教學研究室。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5名,教授、副教授98名,講師148名,承擔著廣東醫學院研究生培養和本科生的臨床教學,成人本科醫療、護理教學及多院校臨床實習教學和下級醫院臨床進修任務。
開展的記憶合金三維內固定系統治療復雜性髖臼骨折手術達國際先進水平,心、腦血管介入診療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已開展肝、腎移植術,為韶關地區唯一開展了肝移植手術的醫院;在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等微創外科手術、頸動脈、腹主動脈置換手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婦產科的腔鏡診療技術達省內先進水平;腦血管病的治療與康復、糖尿病及並發症的多學科治療康復具有特色;小兒腦癱的評估監測和干預治療技術等在韶關地區處於領先水平。開展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腦血管畸形切除,顱底、腦膜瘤切除,脊髓、腫瘤切除,顱內動脈瘤及腦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療;胸腔鏡微創手術、乳腺癌保乳手術、甲狀腺癌根治;經皮腎穿刺取石術、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等先進技術。
醫院努力打造品牌專科,提高了技術含金量,醫療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並朝著與省內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專科同步發展的目標邁進。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創建於1982年,是廣東省地市級醫院中較早獨立建科的醫院,是廣東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點、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博士生聯合培養點,為廣東醫學院培養了首位骨科碩士研究生,現已有 8名碩士研究生畢業,5人在讀(2名博士研究生,3名碩士研究生)。
骨科是醫院的重點專科,廣東省特色專科,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經過20餘年的發展建設,現已獨立建有兩個病區,病床90張,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骨科界知名的科室,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主任醫師、教授5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8人。設備精良,配備有先進的進口骨密度檢測儀、c臂x光機、關節鏡、椎間盤鏡等一批高精醫療設備,以及功能完善的骨科功能康復中心,為專科疾病的診治及康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成立了骨病與關節外科、脊柱外科、創傷外科三個專業學組,廣泛深層次開展了各專科高難度手術,技術水平處於省內先進水平,部分手術達到全國先進及領先水平。特別是在骨盆、四肢創傷診療技術上有獨特的見解和研究。在廣東粵北地區80年代後期率先開展了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膝關節鏡檢查治療術。韶關市骨科研究所建立在該科,擁有生物力學測試儀等一批高精尖設備,對四肢創傷治療生物力學有較深入的研究,為研究生提供了較好的研究平台。學科帶頭人李文銳教授是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韶關市連續五屆科技拔尖人才,廣東省五? 一勞動勛章獲得者。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工作始終緊跟國家護理事業的發展,護理管理一直走在全省市級醫院的前列,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是韶關地區唯一的廣東省「科教興醫五個一」工程重點專科,廣東醫學院呼吸專業碩士培養點,最近又被廣東省衛生廳評為省重點專科。該科一直致力於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與研究,承擔了多項衛生部及國家課題,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參與了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流行病學的最新調查,並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在國際上首次證實室內空氣污染和生物燃料是慢阻肺的獨立危險因素,文章被國際醫學界多次引用。
科室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專業隊伍:韶關市拔尖人才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3人,碩士研究生2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6 人,主管技師1人,呼吸治療師3人,技師1人,經呼吸專業培訓護理師以上職稱人員8人。目前呼吸內科科由臨床科室和重點呼吸實驗室組成,實驗室包括纖支鏡室、肺功能室、變應原檢測室及細胞室,睡眠監測中心等,成立了慢性呼吸疾病康復中心,擁有美國生產的Alice4多導睡眠監測儀、肺功能儀、電子支氣管鏡、日本OLYMPUS纖支鏡、瑞士哈美頓和德國西門子多功能呼吸機及多台進口的無創呼吸機等,檢查及急救設備齊全。經過努力我院呼吸內科不斷發展壯大,現設為由李冬梅主任醫師任主任的呼吸內科一科,曾祥毅主任醫師任主任的呼吸內科二科。
目前能高質量地診治呼吸專業的各種疾病,以及各系統疾病所致的呼吸系統損害,呼吸危重症、呼吸介入診療技術、肺栓塞診療、慢性呼吸疾病康復在韶關地區處於領先水平。近年以來,科研工作更上一層樓,承接了國家級、衛生部、省級科研課題各1項,市級課題多項,科研成果獎碩果累累,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韶關市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同時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論文10多篇,省級雜志上發表20多篇。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病理科是粵北地區疑難病理會診中心之一。病理科室承擔著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病理診斷工作及周圍各縣區醫院病理會診工作,全科人員曾到中山醫科大學病理學系、南方醫科大學病理學系等院校進修學習,技術力量雄厚,診斷水平在粵北地區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是粵北地區製片質量最好、質控最完善、發展速度最快的病理學科,是韶關市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病理質控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受到省內及國內病理專家的好評,成為廣東省病理質控的標桿,在省內享有極高知名度。病理活檢在病例數尤其在診斷質量方面處於粵北地區的前列,且活檢量每年以 20-25% 的速度增加。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及特殊染色的質量是粵北地區最好的病理學科,對腫瘤的診斷和分型具有重要的作用。對臨床診療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同時我科成為承擔我市基層醫院病理工作人員進修和病理會診的工作,我科每年接受來自我市基層醫院的病理會診量達200多例以上,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病理科現有工作人員7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中級1人,初級5人。分診斷組及技術組。科主任主任醫師 杜日昌,為廣東省病理學會委員, 廣東省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工作委員會常委,韶關市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腹部.肝膽外科是醫院的重點學科,學科水平在韶關地區處於領先地位。設有肝膽胰脾外科、胃腸外科、肛腸外科、甲狀腺外科、疝外科、血管外科等專科學組。對肝癌、膽管癌、胰腺癌、門脈高壓症、膽石症、結直腸癌、疝外科、血管外科的診治居國內先進水平。目前在醫院開展的腹腔鏡膽道手術在省內處於先進水平。2003年率先在韶關地區開展首例肝臟移植手術。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是廣東醫學院碩士研究生點,建科以來一直是醫院重點專科。近十幾年來學科建設取得長足的進步,頗具實力的專業技術隊伍,對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現已發展為韶關地區神經內科實力最強、水平最高的專業科室。
科研成果
近年來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三等獎15項;近三年來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SCI文章3篇;出版專著共9部。
獲獎榮譽
是世界衛生組織授予的「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愛嬰醫院」,省、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全國百姓放心百佳優質示範醫院、廣東省優質護理服務示範醫院、韶關市首批醫保定點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 A級守法誠信單位」、新農村合作醫療定點單位。
先進設備
醫院擁有德國西門子全數字化高能醫用直線加速器、德國西門子多層螺旋CT系統、X線CR、DR系統、菲利浦1.5T超導磁共振系統、德國西門子大型C臂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及進口各專科內窺鏡檢查治療系統等大型現代化醫療設備。空氣凈化手術室、重症醫學科(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標准內窺鏡中心、血透中心及供應室等先進設施。
『肆』 廣東省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還我兒子,還我做女人的權利
不可能吧,編的故事吧,一胎剖宮產,二胎還建議可以順產?樓主小心,造謠誹謗,在粵北住過院,醫德醫風還是不錯的
『伍』 請問韶關粵北人民醫院的口碑怎麼樣
就一個肚子疼去了三次,最後還沒確診是什麼原因,掛號費花了幾十塊,檢查費,檢驗費花了五六百,時間花了三四天,最後找不出原因,一堆的專家,就會對著電腦問原因,連個聽診器都沒有,太不專業了,太不負責了,他這個名氣是不是用錢買出來的?
『陸』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是不是就是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
不是,粵北人民醫院在西河那邊,市一在風采樓這邊。這兩家醫院的實力是韶關最好的。
『柒』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怎麼樣
簡介: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於1939年,是一所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注冊資本:26892萬人民幣
『捌』 韶關市第三人民醫院怎麼樣
簡介:韶關市第三人民醫院,建立於1966年10月,是一所集醫療、衛生、專保健、科研、教學於一體屬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醫院地處韶關市曲江區韶鋼轄區,總佔地面積7.3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 開設心腦血管內科腎病腫瘤內科、呼吸消化內科、重症醫學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麻醉科、婦產科兒科、感染科、精神科、康復醫學科五官科口腔科、急診科、保健科(體檢中心)、老年保健中心等18個臨床科室和放射科、檢驗科、內鏡室病理室、超聲心電室、葯劑科等6個醫技科室,總開放床位600張(老年保健中心98張)。
注冊資本:2758萬人民幣
『玖』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歷史沿革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於1939年。前身是曲江縣衛生院。院址設在曲江城區九成路。
1946年2月,陳維廉回繼任院答長,發動社會上各殷商巨富募捐,連同政府資助,購得東堤路私人房屋及空地約2200多平方米(即醫院現址),進行改建病房及擴建手術室。
1947年冬搬入新址,開設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床位23張,工作人員28人。至解放前夕病床增至40張,人員增至38人。隸屬廣東省衛生處管轄。
1949年10月,韶關市解放,人民政府接管衛生院,改名為北江人民醫院。
1950年8月奉省衛生廳令改稱為北江區中心衛生院,臨床設內、外、兒、五官、皮膚、婦產6個科,醫技設有理療、手術室、葯房等,床位增至50張,職工70餘人,醫療設備和條件比以前大有改善。隸屬北江專署和省衛生廳雙重領導。
1952年6月,經北江地委和專署決定,改稱為韶關市人民醫院。行政上接受韶關市人民委員會衛生科領導。
1976年2月定名為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1978年11月,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1979年3月經市委批准,醫院成立第一屆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