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能寄掉药物的依赖性
(1)患者要认识到自己的病况,明确药物成瘾对自身的危害,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内。
(2)逐渐减少依赖药的服容用剂量,原则是“逐渐”减量,切忌大幅度削减用量或完全停用,以使身体逐步适应,否则,由于身体无法耐受会出现戒断症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3)也可以非依赖性或依赖性较低的药物暂时替代,减轻由于削减依赖药物用量而出现的不适应症状。
(4)依赖戒除后,要巩固住所取得的效果。各类心理障碍和神经症患者,对于自己的焦虑或失眠等症状,不可一味地追求药物,而应设法去除病因,心理疏导、调节生活、体育锻炼、物理治疗等均大为有益。切忌重新服用依赖药物。
(5)药物依赖严重者,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偷药、骗药,挥霍大量金钱买药,置家人生活于不顾,丧失责任感和进取心,很难自行戒除,此时应在住院条件下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戒除。
(6)要避免药物依赖,首先,应该了解哪些药物是可以成瘾造成依赖的,在最初就要控制;其次,产生药物依赖后最好去专科医院就诊;另外就是有病了要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和治疗,不要自行乱用药物。
2. 药物依赖性鼻炎如何治疗
药物性鼻炎是因长期使用鼻粘膜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滴鼻剂(滴鼻净含有麻黄素)而引起的鼻粘膜慢性中毒反应,因而亦称为“中毒性鼻炎”。
其主要表现为:患者因某些原因(如感冒、过敏)而致鼻阻塞,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开始感觉鼻通气效果明显,继续用药则感到效果不佳,再继续用药,则鼻塞日益加重,称多用减效现象。
治疗药物性鼻炎的首要措施是停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可改用生理盐水或曲安缩松液滴鼻,后者属激素类药,也不可长时间使用,一般一周内可以起效(丙酸倍氯米松喷雾剂就属于此类药物)。内服三磷酸腺甘(ATP)40mg,每日3次,一般可在三日内显效。
中医治疗有条件你可以试试: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通络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g,当归12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路路通12g,辛夷12g,白芷15g,苍耳子10g,菖蒲12g。水煎内服。
外用鼻炎灵(苍耳子60g,白芷60g,辛夷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体石腊1000ml。将前三味同放锅内,浸泡24小时,加热,待药呈黑黄色捞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体石蜡,搅匀,冷却后,分装点眼瓶内),每次滴鼻2~3滴,每日1~2次。
3. 药理学药物依赖和药物滥用的诊断标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正全面推进,医疗保险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国加入放开医药服务的承诺,医药界进入了强大的竞争环境。面对新的发展与变化医院药学应如何转变职能,改变经营模式,医院的药学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应如何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将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几十年来我国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药品保障阶段、药品调配阶段和药学服务阶段。目前,国内多数综合性医院基本上处于药学服务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药品的采购、保管、贮存和发放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同时也一定程度开展了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物情报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等。药学部门多数只是保障药品供应的机构,大量的药师在窗口从事着专业技术工人就能胜任的调剂工作。90%的药师仍主要从事调剂及制剂生产、供应工作,仅有5%~10%的药师从事与临床药学有关的药学服务,其专业地位不被重视,临床药学也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同时,由于传统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将药师定位于发药、供应等商业行为,淡化了药师工作的技术内涵,其专业分科不细,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诊疗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药师对指导临床用药无所适从。这种现状在客观上造成了医院药师距离临床越来越远的局面,导致药学部门在医疗中的作用减弱,在医院中的地位下降。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经济管理为中心”、“以药养医”的时代,如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的实施,给医院药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专业发展上,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学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协作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使以药物提供为特点的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面临生存危机,以服务于患者为宗旨的临床药学工作和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成为未来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剂科开展的科技含量较高,能体现药学专业水平,提高药剂科在医疗工作中作用和地位的服务项目。临床药学所包含的旨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对于临床药物治疗中疑难问题的解释及其对给药方案设计的指导作用,都可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临床中药学的内容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中药的真伪优劣品质鉴定、传统的加工炮制评价、中药配伍的研究、中药剂型的研究及制剂制备、中药煎服方法的研究,从而减少临床药物治疗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也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其潜在的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1药品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学的发展成为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药不断开发,特别是同一药品有多个商品名,使医生对于名目繁多的药品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我国药典2000版收载的药品共计2691种,比95版增加了399种。2000年1季度化学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236亿元。销售产值完成221亿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09.6%和113.7%)增长率100%以上[1]。药品如此众多,发展速度又如此之快,不可避免地给合理用药带来困难,临床药师的需求量必然形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药学先驱者,鉴于新药品种大量增加,临床应用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用药不当引起的危害不断增加,而提出“临床药师”的概念,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与医护人员合作,负责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发挥药学专长,为患者所欢迎,为医药界所认可。药物滥用是当今时代的一大灾难性问题,临床药师应担负起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职责,向患者介绍科学用药知识,避免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临床用药配伍禁忌主要表现在理化配伍禁忌、药理拮抗作用、无关作用联合用药、合用增加不良反应、重复用药等方面。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资料,全球有1/3患者死于用药不当,全球有1/7病死者的死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据统计,我国聋哑儿童中的2/3病例由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用药者中的12%-13%存在着不合用药现象;由药源疾病致死的人数占住院死亡人数的11%[2]。某医院对8497张处方进行分析,发现257例为理化配伍禁忌,占处方总数的22.29%,其中包括庆大霉素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酸性)混合,使抑菌活性降低;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到甘露醇注射液中生成结晶等等。109例产生药理拮抗作用,占处方总数的9.45%,其中包括多潘立酮与西咪替丁同服不利吸收,西咪替丁与硫糖铝同服产生药理拮抗作用。57例无关作用联合用药,占处方总数的4.94%[3]。这是医院药师对处方事后统计总结的结果。面对这种形势,运用现代医学和药学知识和技术,围绕合理用药这个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得到社会共识。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建立一些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提供个体化的投药方案;通过连续测定中毒者的血药浓度,进行超大剂量药动学数据积累;开展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为医院临床提供药学信息服务,开展临床药物咨询,定期编辑出版药讯。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开展处方分析,应用情况报告。临床药学的这些工作的开展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可提高全院的用药水平,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打响医院品牌而产生社会效益。2为临床提供新药信息,规范新药的临床使用及评价迫在眉捷随着医药<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中药处方中的合理配伍是保证中药疗效的重要手段,配伍是现代药理学中的薄弱环节,而恰恰是中药学的重点内容,既是体现药性理论的单元,又是方剂组成的基础,不但直接牵涉到中医药学的科学发展,还要跨越中医药学而及于中西药配伍,西药配伍问题。研究药物的配伍变化,筛选处方,精简药味,结合临床辨病组方或中西医结合组方,改进剂型设计和制备工艺,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从而促进临床用药组方的改进。临床中药师既要熟悉传统配伍知识,还要根据现代药理毒理知识,深人研究中药配伍的理化变化,给临床中医师提出科学的配伍意见。如中医传统处方常将大黄和黄连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但实际上二者配伍后,大黄中的鞣质和黄连中的生物碱会相互作用而生成鞣酸小檗碱沉淀,势必降低处方的疗效,所以现代中医处方中大黄和黄连的配伍并不可取。<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除参与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的工作外,临床药师还应大规模、多中心,全面(包括老人、妇女、儿童,不同种族疾病状态等)评价新药的效应,药物配伍的研究等,为研制市场上无供应的新制剂,包括新剂型、新工艺、复方制剂的研制及各种辅料,包装材料的选择,全肠道外营养液的制备等提供新思路。<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3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TDM)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察势在必行<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个体对药物代谢有很大差异,是影响临床用药的主要问题,在考虑患者病理、生理等变化的同时,根据临床药物学的原则及公式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这样能有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且降低和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服用药品所出现不期望的有害反应,常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的B型反应及新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药师监测的重点,通过对不良反应的记录、整理,及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及时总结、反馈,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并对相关药物进行再评价。<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4实施药学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90年代Hepler及Strand提出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药学服务)又将是临床药学的进一步发展[4],1991年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把P.C.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将P.C.完整地定义为“药师对接受药物防治疾病的正常人或患者的生命质量直接负责,以用药有利于达到改善身心健康为目的,承担监督执行保护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跨入21世纪,医院药学工作要迅速完成由化学模式向生物学模式的思维方式转变和由物向人的工作重点转变。首先要确立为患者服务的宗旨,要对“药物使用的结果负责”。体现出医院药学从业人员对患者的职业关怀。药学服务对药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好为患者服务,作为今后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ip=""""行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掌握新药的相关知识,迫切需要临床药师的帮助。临床药师不仅应及时介绍新药信息,还应注意收集新药在临床上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做好新药的再评价工作,促进这方面的合理用药。总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分业制度的进一步实施,临床药学服务将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建立一支专业的临床药师队伍,才能为临床药学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药物使用应注意什么
(1)发生疾病应及时请兽医诊断治疗,不要乱用药。
(2)用药要与经济效益结版合考权虑,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等原则选用。不能滥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因为它们不能治疗一切疾病,滥用容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对以后的治疗带来不利。因此,病情不明确时不要乱用抗菌素;其它药物可治好的病不用抗菌素,能用一种抗菌素治好的病,不要同时用多种抗菌素,尤其是不能滥用广谱抗菌素。
(3)治疗用药剂量一定要准确,剂量大了则易发生中毒,剂量小了达不到疗效,反而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对今后的防治极为不利。
(4)药物作用有协同与拮抗二种,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既降低使用剂量,又可提高治疗效果和防止抗药性的形成。有拮抗作用的药物不能同时使用。用药还应注意配伍禁忌和遵守停药期规定。
(5)用药期间应密切注意鸡群的状态,看疗效怎样,有无不良反应或中毒迹象,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加以处理。
(6)给药无论饮水或混料,要求浓度均匀,混合不均匀易发生少数鸡吃药多而中毒,或少数鸡吃不到药而无效。
5. 抑郁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诊断要确切,全面考虑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并发回症,因人因药而异地个体化合答理用药。
(2)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3)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 4 ~ 6 周)。
(4)如仍无效,可考虑换药(同类另一种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应注意氟西汀需停药5 周才能换用MAOIs,其他SSRIs需停药2 周。MAOIs 停用2 周后才能换用SSRIs。
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和换药无效时可考虑2 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一般不主张联用2 种以上抗抑郁药。
治疗前了解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根据心理- 社会- 生物医学模式,心理应激因素在本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患的其他躯体疾病和物质依赖。
6.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原则
我们每天都在动,腰椎不好的话,对生活工作将造成巨大不便。应该你也知道,它的病因是因为某些外部冲突或长期坐姿不当,造成腰椎关节纤维环软骨的损伤、移位、松动,导致髓核突出,刺激了穿行在脊柱中的中枢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疼痛,严重的就造成了坐骨神经痛而累及臀部双腿甚至足部引起疼痛酸麻。 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的关键在于纤维环的恢复。
目前医院里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基本上是以缓解疼痛为目的,但疼痛一时止住了,又会复发,并且可能一次比一次更加严重,所谓治标不治本。 拔罐、电疗、按摩等方法也不错,但毕竟属于理疗手法,基本上只是作用于肌肉部分,可以暂时舒缓肌肉不适,但是对于损伤的腰椎间盘和纤维环软骨内部没有什么效果。手术治疗也是一个办法,万不得已而为之,一定要慎而又慎,毕竟脊柱上贯穿着中枢神经,风险太大。至于社会上的很多“偏方”“祖传秘方”之类的,多有不实,一定要警惕。
正是有鉴于传统治疗的局限性,从80年代到现在,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美日欧等)开始盛行摄取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取得了纤维环软骨再生的临床验证。在欧洲一些国家,已把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也选定了专门企业提供临床之用。 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除了有抑制、改善、甚至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效外,更可贵的是没有副作用,没有药物依赖性,因此被发达国家当作代替疗法的一环,开始广泛地用于临床之中,形成代替疗法的巨大潮流。而且它不像药品那样越吃越没有效果,或产生药物依赖性。相反,它随着体内的积累效果越来越明显,而且没有副作用,在中国也正在迅速普及之中,问题是可能价格稍贵,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然后根据自身的病情和经济条件调整用量,一段时间后应该可以痊愈。祝早日彻底康复!
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为达到最佳疗效,不良反应最小,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应遵循以下原则内合理应用抗容菌药物:
(1)严格掌握适应证。
(2)掌握药物动力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3)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4)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①必须明确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联合用药的目的主要在于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②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而又严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先进行联合用药,待确诊后,再调整用药;单一或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可考虑联合用药。
8. 药物依赖性的药物依赖性的预防
容易成瘾的药物,最常见的是两类。一类是麻醉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这类药物除镇痛作用外,还可引起欣快或愉快感,常用剂量连续使用1~2周后即可成瘾。另一类是催眠和抗焦虑药,如速可眠、阿米妥和各种安定类药物(安定、安宁、利眠宁、硝基安定、舒乐安定、氯硝安定等),特别是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由于医疗的需要往往服用此类药物,长期应用要特别注意。
对药物产生依赖后,轻者表现为离不开这种药物,不吃就难受,并感周身各种不适,只有服用这种药才自感舒服,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逐步戒除。
(1)患者要认识到自己的病况,明确药物成瘾对自身的危害,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2)逐渐减少依赖药的服用剂量,原则是“逐渐”减量,切忌大幅度削减用量或完全停用,以使身体逐步适应,否则,由于身体无法耐受会出现戒断症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3)也可以非依赖性或依赖性较低的药物暂时替代,减轻由于削减依赖药物用量而出现的不适应症状。
(4)依赖戒除后,要巩固住所取得的效果。各类心理障碍和神经症患者,对于自己的焦虑或失眠等症状,不可一味地追求药物,而应设法去除病因,心理疏导、调节生活、体育锻炼、物理治疗等均大为有益。切忌重新服用依赖药物。
(5)药物依赖严重者,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偷药、骗药,挥霍大量金钱买药,置家人生活于不顾,丧失责任感和进取心,很难自行戒除,此时应在住院条件下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戒除。
(6)要避免药物依赖,首先,应该了解哪些药物是可以成瘾造成依赖的,在最初就要控制;其次,产生药物依赖后最好去专科医院就诊;另外就是有病了要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和治疗,不要自行乱用药物。
9. 药物依赖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询问药物服用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血液或尿液药物检测,药物依赖的诊断不难做出。不同的药物依赖的治疗有所不同,基本相同的是药物依赖的治疗都可以分为两步,首先是脱毒治疗,这一步主要治疗药物的戒断症状。第二步是康复和预防复发治疗,其目的是彻底戒除药物依赖 。 一、概述
阿片类物质(opiates)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阿片是从罂粟果中提取的粗制脂状渗出物,含有包括吗啡和可待因在内的多种成分。
阿片类药物滥用是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饱受阿片之苦长达一个多世纪。至1949年,我国吸食阿片、海洛因的人数约2000万人,成为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吸毒问题死灰复燃。根据公安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记录在案的吸毒者在1990年约为7万,1993年为25万, 1995年为52万,2002年为100.1万,2003年超过104万,2005年为116万。
二、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临床表现
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镇静作用,能抑制呼吸、咳嗽中枢及胃肠蠕动,同时能兴奋呕吐中枢和缩瞳作用。阿片类药物能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产生强烈的快感。
阿片类药物的戒断反应:
由于所使用阿片类物质的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程度、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途径、停药的速度等不同,戒断症状强烈程度也不一致。短效药物,如吗啡、海洛因一般在停药后8~12小时出现,极期在48~72小时,持续7~10天。长效药物,如美沙酮戒断症状出现在1~3天,性质与短效药物相似,极期在3~8天,症状持续数周。
典型的戒断症状可分为两大类: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主观症状,如恶心、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腹痛、不安、食欲差、无力、疲乏、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
三、治疗
治疗分为两部分,即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疗。
(一)脱毒治疗
脱毒指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预防由于突然停药可能引起的躯体健康问题的过程。由于吸毒者的特殊性,阿片类的脱毒治疗一般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1.替代治疗 替代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利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病人能较好的耐受。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如14~21天)内将替代药物逐渐减少,最后停用。目前常用的替代药物有美沙酮(methadone)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使用剂量视病人的情况而定,美沙酮首日剂量为30mg~60mg,丁丙诺啡为0.9mg~2.1mg,然后根据病人的躯体反应逐渐减量,原则是只减不加,先快后慢、限时减完。
2.非替代治疗 ①可乐宁(clonidine):为α2受体激动剂,开始剂量为0.1mg~0.3mg,每天3次,副作用为低血压、口干和思睡,剂量必须个体化。可乐宁对于渴求、肌肉疼痛等效果较差。主要用于脱毒治疗的辅助治疗;②中草药、针灸:与替代治疗相比,中药在缓解戒药后的前三天的戒断症状方面较差,但能有效促进机体的康复、促进食欲,重要的是不存在撤药困难问题。针灸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③其他:如镇静催眠药、莨菪碱类。
(二)防止复吸、社会心理干预
1.阿片类阻滞剂 理论上,通过阻滞阿片类的欣快作用,条件反射就会消退。此类药物主要为纳洛酮和纳屈酮,后者口服有效。由于这些药物是μ受体阻滞剂,能阻滞阿片类的效应,而且毒性较低,自从1960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仅有30%的戒毒者能坚持使用此类药物。
2.社会心理治疗 多数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干预能针对某些问题如复发等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认知行为治疗:主要目的在于:①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②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③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④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病人不吸毒行为。
(2)复吸预防:基于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帮助病人增加自控能力以避免复吸。基本的方法为:讨论对吸毒、戒毒的矛盾心理;找出诱发渴求、复吸的情绪及环境因素;找出应付内外不良刺激的方法、打破重新吸毒的恶性循环循环。
(3)群体治疗:群体治疗使病人有机会发现他们之间共同的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能促进他们相互理解, 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使他们有机会共同交流戒毒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在治疗期间相互监督、相互支持,促进他们与医师保持接触,有助于预防复吸、促进康复。
(4)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强调人际间、家庭成员间的不良关系是导致吸毒成瘾、治疗后复吸的主要原因。有效的家庭治疗技术能打破否认,打破对治疗的阻抗,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交流。
(三) 美沙酮维持治疗
虽然经过上述治疗,但并非所有的吸毒者均能顺利戒毒。吸毒过程必然因吸毒问题来扰乱社会、家庭, 引起各种传染病(如HIV)的传播。基于减少危害的考虑,美沙酮维持治疗应运而生。
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使用美沙酮补充海洛因依赖者体内内源性阿片肽量的不足,使海洛因依赖者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及心理功能,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它不同于“脱毒治疗”,也不是通常所说的“戒毒”,而是一种治疗方法,如同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的治疗需要长期或终生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和维持治疗一样。
随访研究发现,虽然病人仍然处于依赖状态,但处于维持治疗的病人的毒品使用量、犯罪、因注射而致的相互传染明显减少,社会功能、就业、总体健康等得到改善,更为重要的是病人脱离治疗,有机会进行社会心理康复治疗。 一、概述
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生产量及人均消耗量均有明显增加,由饮酒造成的各种危害、酒依赖住院率也随之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国的人均饮酒量、酒相关问题发生率相对较低,而与此趋势相反,我国酒消量及与之相关的疾病却有明显的增加,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经口摄入的酒精,多数在小肠的上部吸收,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的脏器,约2%~10%的酒精经呼气、尿、汗排泄;剩余的部分在体内代谢为乙醛、乙酸,最后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
酒精的代谢场所主要在肝脏内,有两大系统参与酒精的代谢:乙醇脱氢酶系统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大部分的酒精是通过乙醇脱氢酶系统代谢的,其中乙醛脱氢酶是限速酶。
在以上的代谢中,需要一些酶及辅酶的参加,产生了一些中间产物,如氢离子、丙酮酸、嘌呤类物质,临床上,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在大量饮酒后,出现高乳酸血症、高尿酸症(痛风发作)。长期大量饮酒使体内的脂肪氧化受阻,大量的脂肪酸以及中性的脂肪积蓄、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大量酒精能损害肝细胞,导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二、酒精的药理作用
人对酒的反应个体差异很大,敏感性不一样。一般来说,饮酒量或血液内酒精浓度的不同,其抑制的程度及范围也不同。酒精首先抑制的是大脑皮层,使皮层下释放,出现松弛感,情绪释放;随着饮酒量增加,抑制也进一步加深,出现所谓醉酒状态,精神活动、语言及运动功能抑制加深,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反应性降低,感觉迟钝,判断记忆受损,自控力下降,动作不稳、构音含糊等;其后大脑处于高度抑制状态,醉倒不起,呕吐、便溺全然不知。当血液浓度超过0.40%时,则可能出现昏迷、呼吸心跳抑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酒精对身体的作用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作用。其急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急性胃、食道出血等,慢性作用指常年累月大量饮酒,引起各脏器的损害,表现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肌肉、心脏、肝脏、胰脏、消化道等。
三、饮酒与精神障碍
(一)急性酒中毒
有大量饮酒史,醉酒的严重程度与血液酒精浓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冲动性行为、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并有诸如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面色发红、呕吐等表现。如果中毒较深,可致呼吸、心跳抑制,甚至生命危险。
(二)戒断反应
1.单纯性戒断反应 长期大量饮酒后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在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并有恶心或呕吐、失眠、头痛、焦虑、情绪不稳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跳加快、出汗、血压增高等,少数病人可有短暂性幻觉或错觉。
2.震颤谵妄 长期大量饮酒者如果突然断酒,大约在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分不清东西南北,不识亲人,不知时间,有大量的知觉异常,如常见形象歪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病人极不安宁、情绪激越、大叫大喊。另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颤。尚有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部分病人因高热、衰竭、感染、外伤而死亡。
3.癫癎样发作 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后出现,多为大发作。
(三)记忆及智力障碍
长期大量饮酒者,由于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食欲不振,不能摄入足够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身体必需物质,常还伴有肝功能不良、慢性胃炎等躯体疾病,所以酒依赖者身体状况较差,贫血、营养不良者并不少见。长期的营养不良状态势必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及结构。
酒精依赖者神经系统的特有症状之一是记忆障碍,称之为Korsakoff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病人还可能有幻觉、夜间谵妄等表现。
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大量补充维生素B1可使眼球的症状很快消失,但记忆障碍的恢复较为困难,一部分病人转为Korsakoff综合征,成为不可逆的疾病。
酒精性痴呆指在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表现为短期、长期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及理解判断障碍,人格改变,部分病人有皮层功能受损表现,如失语、失认、失用等。酒精性痴呆一般不可逆。
(四)其他精神障碍
1.酒精性幻觉症 为慢性酒依赖患者所出现的持久的精神病性障碍,也可能是酒依赖者突然停饮后(一般在48小时后)出现器质性幻觉,表现在意识清晰状态出现生动、持续性的视听幻觉。
2.酒精性妄想症 主要表现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的妄想状态,特别是嫉妒妄想。
3.人格改变 病人只对饮酒有兴趣,变得自我中心,不关心他人,责任心下降,说谎等。
四、治疗
首先要克服来自病人的“否认”,取得病人的合作。其次,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如人格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分裂症样症状等。还要注意加强病人营养,补充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物质。
(一)急性期治疗(戒断症状的处理)
1. 一般治疗 长期大量饮酒患者往往躯体方面的损害,所以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酒依赖患者一般需要补充大剂量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
2.单纯戒断症状 由于酒精与安定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似,在临床上常用此类药物来缓解酒精的戒断症状。首次要足量,不要缓慢加药,这样不仅可抑制戒断症状,而且还能预防可能发生的震颤谵妄、戒断性癫癎发作。以地西泮为例,剂量一般为10mg/次,3 次/日,首次剂量可更大些,口服即可,2~3日后逐渐减量,不必加用抗精神病药物。由于酒依赖者有依赖素质,所以应特别注意用药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发生对苯氮二卓类的依赖。如果在戒断后期有焦虑、睡眠障碍,可试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3.震颤谵妄 在断酒后48小时后出现,72~96小时达到极期,其它脑、代谢、内分泌问题也可出现谵妄,应予鉴别。
一般注意事项:发生谵妄者,多有兴奋不安,需要有安静的环境,光线不宜太强。如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行为紊乱、恐怖性幻觉、错觉,需要有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如有大汗淋漓、震颤,可能有体温调节问题,应注意保温。同时,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功能受损,易致感染,应注意预防各种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
镇静:安定类药物应为首选,地西泮一次10mg,2~3次/日,如果口服困难应选择注射途径。根据病人的兴奋、自主神经症状调整剂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一般持续一周,直到谵妄消失为止。
控制精神症状:可选用氟哌啶醇,5mg/次,1~3次/日,肌肉注射,根据病人的反应增减剂量。
其它: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大剂量维生素等。
4.酒精性幻觉症、妄想症 大部分的戒断性幻觉、妄想症状持续时间不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可选用氟哌啶醇或奋乃静口服或注射,也可以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奎硫平等,剂量不宜太大,在幻觉、妄想控制后可考虑逐渐减药,不需象治疗精神分裂症那样长期维持用药。
5.酒精性癫癎 不常见,可选用丙戊酸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原有癫癎史的病人,在戒断初期就应使用大剂量的安定类药物或预防性使用抗癫癎药物。
(二)康复期治疗(防止或降低重新饮酒的治疗)
1. 酒增敏药
戒酒硫(TETD),能抑制肝细胞乙醛脱氢酶,TETD本身是一种无毒物质。但预先给予TETD,能使酒精代谢停留在乙醛阶段,出现显著的体征或症状,饮酒后约5~10分钟之后即出现面部发热,不久出现潮红,血管扩张,头、颈部感到强烈的搏动,出现搏动性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渴、低血压、直立性晕厥、极度的不适、软弱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错乱和休克。在每天早上服用,最好在医疗监护下使用,一次用量250mg,可持续应用一月至数月。少数人在应用TETD治疗中即使饮少量的酒亦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死亡的危险,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年老体弱者应禁用或慎用。在应用期间,除必要的监护措施外,应特别警告病人不要在服药期间饮酒。
2. 降低对酒渴求的药物
研究发现阿片受体阻滞剂纳屈酮能减少实验动物饮酒量,能减少酒依赖患者饮酒量和复发率,特别是当与心理治疗联合起来使用时。纳屈酮每天剂量为25~50mg。另外,GABA受体激动剂乙酰高牛磺酸钙(阿坎酸钙,acamprosate)也有一定的抗渴求作用,能减少戒酒后复发。
(四)其它治疗
许多酒依赖患者同时也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常见的有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这些精神障碍可能是导致酒依赖的原因,也可能是酒依赖的结果。改善精神症状将有助于酒依赖的治疗。
10. 老年人用药原则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有个特点:那就是普遍比较“迷信”各种保健品,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可是仍有很多老年人仍在“执迷不悟”。这里再强调一次:保健品不是药品,起不到任何的医疗作用,至于是否能起到保健作用,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基本没啥用处。问题是,起不到保健作用也就罢了,会不会起到副作用呢?这个也无法回答,因为它里面究竟放的是什么东西?是否含有了有害成分?谁也不知道。
以上是一些比较主要的用药原则,老年人要尽量遵从。药物不是其他的食物,吃不好不但治不了病痛,还容易造成新的伤害。另外,作为家属,一定要照顾好老年人,提醒、监督他们按时吃药,这样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