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药物治疗 > 临床药物治疗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临床药物治疗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发布时间:2021-02-13 00:31:00

⑴ 有临床药物治疗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等相关规定与程序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定
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
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规定回
血液制剂、抗肿瘤答药物、糖皮质激素临床使用规范
血液制剂、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高危药品等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药品等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流程图

⑵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该尽量认清病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适当的用药方案。在诊断明确以前常常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症治疗,但应注意不要因用药而妨碍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
要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扬长避短,仔细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并认真执行之。
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以求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包括在必要时采取新的措施。
4、少而精和个体化
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既可能提高疗效,对病人有利,也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病人造成损害。不同病人可因其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就使情况更为复杂。因此,用药方案要强调个体化。除去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必要的联合用药外,原则上应抱“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的态度,争取能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少用药”并非考虑节约或经济问题,主要的是要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

⑶ 药品使用遵循什么原则

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大原则
从理论上来说,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但这一要求还不够具体,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时要做到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用药原则。
安全性 用药的安全性是指要求使用的药品质量合格、毒性低、副作用小、风险小。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到合理的用药。安全用药的目的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为保证用药安全性,可以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及各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进行选择,慎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较多、临床毒副作用较大的品种。
如小儿用中成药中的小儿化毒散(含有雄黄)和一捻金(含有朱砂),可能引起患儿砷中毒或汞中毒,因此儿童使用时应该注意其毒性。如果长期或过量服用影响其安全性,就属于不合理用药了。 此外,在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联合用药时的配伍禁忌,避免毒、副作用的叠加,如两类都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
有效性 用药的有效性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做到辨明病症、对症下药、因病施治。药物的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关键。临床上,药物的有效性可分为:消除致病原,治愈疾病;延缓疾病的进程;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的发生;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判断药物有效性包括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等。
目前,由于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过多,用药后疗效不突出或不确切的情况不在少数,应注意避免由此引起的临床药物滥用问题,不能只凭自我感觉、经验或医药代表的宣传。如选择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遵循什么原则

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 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16 、如遇两种抗生素对同一种细菌敏感时,则选其中便宜的。
17 、一般急性感染。抗生素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 2~3 天。急性感染病程不易迁延者(如急性肠炎),病情基本控制后 1~3 即可停药。 G + 球菌肺炎;退热后 3~5 天,金葡菌肺炎疗程需要稍长可停药。 G - 杆菌肺炎;退热后 5~7 天可停药。尿路感染;疗程 3~5 天,反复发作者稍延长。败血症;病情好转,体温正常 7~10 天后再停药。
18 、急性感染,应用抗生素后临床疗效不显著,一般在 72 小时应考虑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19 、外科预防性用药:一般而言可在手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给药。
20 、对新药、高档药的商品名、化学名与现有的抗生素对照,是否原有的抗生素改变了商品名。必须熟悉新药、高档药的抗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
21 、抗生素配伍要合理:两种抗生素同时应用,尤其要考虑有无理化、药理等配伍禁忌。

⑸ 临床用药应注意什么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临床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从整体上来说,临床用药有其基本原则,临床医生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遵循和掌握这些基本原则。 ㈠科学原则 用药的科学原则,主要是指在药物治疗时,应按药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办事。选用药物应以药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针对病因、病种、病情、机体功能状态以及个体特点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合理用药。它与临床上滥用、错用药物是根本对立的。 ㈡个体化原则 临床用药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努力做到一般原则的个体化,既要注意药的个体化,又要注意人的个体化,尤其是考虑人的个体特点极为重要。根据病因、病种、病情,针对患者年龄、体质状况和精神状况等个体差异,区别用药,称之为临床用药的个体化。 总之,由于以上原因,加之书本不可能将所有的情况一一列举,这要求临床治疗用药时遵循科学化原则的同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按个体化原则进行选择药物,以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 ㈢最佳原则 临床用药,不仅要治病救人,安全可靠,而要求疗效高,副作用小。一方面要考虑其近期远期疗效和副作用,同时要考虑病人的病情、经济负担、药源供应、医疗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把有利因素发挥到最大极限,把不利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围,这就是药物治疗的最佳原则。 最佳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一是经济合算。 从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这一方面出发,首先要求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尽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一种药物能够达到疗效,就不用第二种药物,非药物治疗有效的,就不用药物治疗。当病人生命危急,而疗效与副作用发生矛盾时,应权衡利弊,果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利大于弊,有一定的副作用是允许的。 从经济合算这一方面来说,临床用药不仅要着眼于疗效,而且要有经济观点,以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因此,能用廉价易得的药品解决问题,就不用价值昂贵的药物。何况药物贵重,不等于疗效好,药物便宜也不等于没有好的疗效,关键是看能否对症下药。 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原则、个体化原则、最佳性原则,是临床选用药物的出发点,或者说是药物治疗时的思维原则,要落实这些原则,还必须具体掌握药物的二重性。 二、药物的二重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药物作用于人体,可以出现有利于防治疾病的作用,也可以出现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凡有利于防治疾病以及在医疗卫生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作用统称防治作用;凡不利于防治作用,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统称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与继发反应。因此,对于药物的作用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既看到药物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药物对人体有害的一面。这就是药物的二重性,了解药物的二重性,对于临床药物治疗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它可以克服用药的片面性,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促进合理和安全用药,杜绝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 药物用于治疗,可以产生有利于机体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可以产生与治疗无关的或有害机体的副作用。然而,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用药得当,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毒药可以成为良药;用药不当,药物就会起副作用,可以引起中毒。了解和掌握药物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的相互转化规律,有利与临床医生恰当而又灵活地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疾病的治疗作用,减免造成损害的副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的,没有一定的条件,转化就无法实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药与毒的相互转化,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种转化条件临床上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总之,药物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治疗作用和副作用,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治疗作用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还是副作用占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取决于治疗过程中的条件,把握这些转化条件,是临床正确用药,安全用药的保障。 三、联合用药,统筹兼顾 联合用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并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目的。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趋势。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充分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避免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例如,在抗菌素应用时,应将杀菌类的药物联合应用,而不应将抑菌药与杀菌联合应用,否则,将适得其反。反而降低了抗菌效果。所以,在联合用药中,必须分析药物的相互作用,要按药物的作用规律和性质进行合理选配,才能真正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⑹ 药物临床试验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在科研设计中,随机化方法包括两种形式。

第一随机抽样:指被研究的对象从被研究的目标人群中选出,借助于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有同样的机会被选择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随机分组:将随机抽样的样本(或连续的非随机抽样的样本)应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使其都有同等机会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接受相应的试验处理。

这样就能使组间的若干已知的或未知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使能被测量和不能被测量的因素基本相等,平衡了混杂因素,减少了偏倚的干扰,增强组间的可比性。

二、对照组设立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措施的疗效,必须设立对照组。因为临床治疗中所获得的疗效可能由药物引起,也可能是非药物的因素如休息、疾病或症状自愈等。

三、盲法原则

在临床试验中,如果试验的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分配所在组,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试验。盲法还用于对研究资料的分析与报告盲法是为了有效地避免研究者或者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

(6)临床药物治疗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扩展阅读:

药物临床试验是确证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步骤。进行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一个好的临床研究队伍不仅应包括医学、药学、药理学、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专业人员,还应包括非医学专业的但富有经验的文档管理人员。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作用,他们应当充分了解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过程和有关的法规、标准和原则。

⑺ 问答题: 合理用药的原则(5条)

1、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应该尽量认清病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严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当前用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制订适当的用药方案。在诊断明确以前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症治疗,但应注意不要因用药而妨碍对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要根据初步选定拟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全面考虑可能影响该药作用的一切因素,扬长避短,仔细制订包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投药时间、疗程长短,以及是否联合用药等内容的用药方案,并认真执行之。

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用药过程中既要认真执行已定的用药方案,又要随时仔细观察必要的指标和试验数据。以求判定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包括在必要时采取新的措施。

4、少而精和个体化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既可能提高疗效,对病人有利,也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病人造成损害。不同病人可因其病情不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这就使情况更为复杂。因此,用药方案要强调个体化。除去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必要的联合用药外,原则上应抱“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的态度,争取能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少用药”并非考虑节约或经济问题,主要的是要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
对不起 我就找到4点

⑻ 简述合理用药的原则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概括地讲就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地使用药物,首先在安全的专前提下确保用药属有效,其次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要经济和方便地使用药物。具体包括以下9条:
(1)正确的诊断:只有诊断正确,用药才能有的放矢,特别对急症和重症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一旦误诊误治,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如感染性疾病,首先应鉴别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就是细菌感染亦应分清是何种致病菌,否则,选用抗菌谱与致病菌不符的再新再好的抗菌药亦难奏效,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⑼ 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需遵循哪三个合理用药原则

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需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三个合理用药原则。

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 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16 、如遇两种抗生素对同一种细菌敏感时,则选其中便宜的。
17 、一般急性感染。抗生素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 2~3 天。急性感染病程不易迁延者(如急性肠炎),病情基本控制后 1~3 即可停药。 G + 球菌肺炎;退热后 3~5 天,金葡菌肺炎疗程需要稍长可停药。 G - 杆菌肺炎;退热后 5~7 天可停药。尿路感染;疗程 3~5 天,反复发作者稍延长。败血症;病情好转,体温正常 7~10 天后再停药。
18 、急性感染,应用抗生素后临床疗效不显著,一般在 72 小时应考虑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19 、外科预防性用药:一般而言可在手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给药。
20 、对新药、高档药的商品名、化学名与现有的抗生素对照,是否原有的抗生素改变了商品名。必须熟悉新药、高档药的抗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
21 、抗生素配伍要合理:两种抗生素同时应用,尤其要考虑有无理化、药理等配伍禁忌。

阅读全文

与临床药物治疗遵循合理用药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