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制剂系指一类能使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且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靶向给药系统,为第四代药物剂型,且被认为是抗癌药的适宜剂型。 1 靶向制剂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靶向制剂最初意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从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和持效性等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故还应广义地包括所有具靶向性的药物制剂。 1.1 靶向制剂的分类 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及眼用给药系统等; 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等。 1.2 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 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因以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为膜材,具有类细胞膜结构,故能作为药物的载体,并能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增加药物对淋巴组织的指向性和靶组织的滞留性。 毫微粒、毫微球系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脂蛋白、白蛋白、糖蛋白及纤维素等制成的包囊药物的微粒。毫微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许多优点,现已成为药剂学界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 靶向制剂应具有以下作用特点:使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专一性,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性和滞留性,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贰』 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哪些,各举一例
1、作用于受体 (沙坦类、很多……)。
2、酶(卡托普利,ACEI)。
3、细胞膜离子通道。
现有药物中
超过内50%的药物以受容体为作用靶点,受体成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作用靶点;
超过20%的药物以酶为作用靶点,特别是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特殊地位;
6%左右的药物以离子通道为作用靶点;
3%的药物以核酸为作用靶点;
『叁』 靶点注射中成药结合中医角度辩证施治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探讨骨坏死区内靶抄点注射中成药结合中药理疗辩证施治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96例股骨头坏死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单双分成2组,对照组48例,常规西药处理,观察组48例,骨坏死区内靶点注射中成药结合中药理疗治疗,观察两组在疗效、生活质量等方面影响性。结果:疗效上,观察组痊愈率43.75%、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痊愈率27.08%、总有效率77.08%,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上,治疗2周后、4周后对照组较治疗前仍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2周后、4周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髋关节痛、间歇性跛行、活动受限、叩击痛、下肢酸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坏死区内靶点注射中成药结合中药理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功能恢复。
『肆』 什么是靶向治疗,是打针还是吃药有什么副作用没有它和化疗有什么不同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可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外,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与传统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
『伍』 三氧靶点注射疗法原理
三氧即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是专一种由三个氧属原子组成的强氧化剂,常温下半衰期为20min,易分解和溶于水,所以只能现场生产,立刻应用。该气体成淡蓝色,有臭味,与氧气相比臭氧比重大,该作用在瞬间完成,没有永久残留。臭氧因其具有氧化、抗炎、镇痛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尤其在治疗疼痛类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陆』 名词解释:药物靶点
药物靶点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结合位点,包括基因位点、受体、酶、离子回通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选择确答定新颖的有效药靶是新药开发的首要任务。迄今已发现作为治疗药物靶点的总数约500个,其中受体尤其是G-蛋白偶联的受体(GPCR)靶点占绝大多数,另还有酶、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药的作用靶点。合理化药物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可以依据生命科学研究中所揭示的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等潜在的药物作用靶位,或其内源性配体以及天然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来设计药物分子,以发现选择性作用于靶点的新药。
『柒』 为什么新药开发研究要从"靶点"入手
当前,国际上药物研究的竞争,主要集中体现在药物靶点的研究上。一般而言,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一旦被发现,往往会成为一系列新药发现的突破口。新的药物靶点对于药物研究、制药企业至关重要,甚至有“一个靶点成就一个产业”的说法。日前,中国科协第23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围绕“药物发现——新模式和新策略”问题,展开了一场关于药物靶点的纷争。
“国际上新药研究领域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与药物研究的交叉结合日益密切,且以发现和验证新型药物靶点作为主要目标。”“从目前来看,对药物靶点的研究可在基因和蛋白质两个层面进行。”在中国科协第23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专家们的发言围绕着靶点这个术语展开。
中国药理学会会长杜冠华表示,药物靶点的研究最近几年非常火热,但目前还没有取得突出成果。研究的对象、策略都围绕已有药物靶点进行,新的药物观点没有出现。杜冠华认为,“药物靶点的定义还没有说明,药物靶点的作用也还没有突出。”
杜冠华这样给出药物靶点的定义:药物靶点是能够与特定药物特异性结合并产生治疗疾病作用或调节生理功能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或生物分子结构;对物质的结构产生生物效应,在复杂调节过程或作为通路中具有主导作用;病理条件下对物质的表达、活性、结构或特性可以发生改变。
杜冠华说,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靶点停滞在500个左右,新靶点发现和确认的周期动辄就是三五年。作为一个年轻领域,靶点药物开发还需要更多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介入。
杜冠华在会上表示,作为药物在人体内发生作用的具体“靶标”,国内药物靶点的发现、确认研究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以致新靶点的发现较为稀少。
“并不是每一种药都找到了其药物靶点。”在学术沙龙上,有专家提出,很多药物到目前并没有发现相应的靶点,但却是很好的药。比如现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都是先发现作用,再找到靶点。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廖明阳对此表示,有些药物可能有一些靶点性,但有些药物没有靶点性。比如有些中药用了几千年也不知道靶点,却依然是药物,所以说药物不一定都有靶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金肆则持不同观点:是药物就一定有靶点。“这个靶点没有找到并不代表没有靶点,如果将靶点的外延扩大就可以找到靶点。”金肆说,“很多药找不到靶点,可能是由于它们是在无机盐等小分子上起作用的。”他从自己的研究中推测,小分子也可能是一类被忽视的靶点,不应将搜索靶点的范围局限在生物大分子上。他表示,尽管确定小分子靶点的技术还较少得到开发,但如果改变思路,加强这方面研究,可能会给开发植物药类靶点药物打开另一扇广阔的大门。
与通常的人工合成药相比,中药的作用机制更为复杂,多名与会专家也表示,在寻找中药靶点的研究中进展困难,甚至连最常见的板蓝根,其靶点至今也没有明确。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王玉强教授表示,现在很多中药是多成分、多靶点。现在,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姑息”的说法,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它有效的成分和靶点。
更具启发性的观点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文霞带来的组合靶标的观点。组合靶标其实就是多靶点。她指出,针对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病等一些成因复杂疾病,单一靶点的药物难以见效。因此,可建立多靶标的体系,让多个“药靶”构成“靶场”。这些“靶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谱,再用来筛选药物。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复方由于原料构成复杂、具备多种药用成分,用于应对多个靶点时比人工合成药物具有天然优势。
一些与会专家称,治疗成因复杂的疾病需要从多个靶点多管齐下,而中药复方可作用于多个靶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反对意见则指出,中药复方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疗效可控性,阻碍其进入临床使用,理想的多靶点药物应该是用同一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
药物靶点研究应用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可能应用的所有技术方法,但它的发现和确证研究还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有效的技术方法和途径。在沙龙上,很多专家都表示,“药物靶点研究将对药物的发现和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们对药物靶点的研究将长期进行。随着对药物靶点认识的不断提高,技术方法不断成熟,新的药物靶点将不断发现,具有新型作用靶点、治疗疾病效果更好的药物也将不断出现。”
『捌』 现在用的靶向治疗法,注射的药物,可以根治吗
是问肿瘤吗?暂时还不行的,但是如果患者运气比较好基因型刚好合适那么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活10多年,好像慢性病一样。毕竟是少数。现在的免疫疗法对大部分患者有效,也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玖』 靶向治疗的技术简介
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外,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与传统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开创了肿瘤化疗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