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马骏是谁
山大二附小的播音员
B.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系有哪些名师
1、国内行政管理界泰斗:夏书章(政治与公共事物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马骏专:政务学院教授属、博导、副院长,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特长 公共管理、公共预算、公共财政管理、新制度经济学、财政史、行政史
3、陈永杰: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一个无比可爱的的老师。面福相,心宽体胖,善沟通。
2008年9月YORK 大学陈永杰博士加盟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担任专职研究人员,并任教《社会政策》等课程。
4、其他:牛美丽、刘亚平等
C. 马骏的中文论文
1、“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面对问题的勇气”,《中山大学学报》2006.02。
2、“公民参与预算:美国的经验及其借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02。
3、“公共预算研究:中国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马骏、於莉),《政治学研究》2005.02。
4、“尼斯堪南模型:理论争论与经验证据”,《武汉大学学报》2005.5。
5、“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来自某财力紧张省份的调研”,《中山大学学报》2005.01。
6、“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研究:逆向软预算约束的视角”,《学术研究》2005.11。
7、“中国省级预算中的政策过程与预算过程” (马骏、侯一麟),《经济与社会体制比较》2005.5。
8、“中国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3。
9、“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0。
10、“新绩效预算”,《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08。
11、“官僚组织、交易费用和区别性组合:新的思路”,《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12、“零基预算:理论和实践” (马骏、叶娟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2。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财政与税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3、“中国省级预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个交易费用理论框架” (马骏、侯一麟)《经济研究》,2004.10。
14、“包税制的兴起与衰落:交易费用与征税合同的选择”,《经济研究》2003.06。
15、“交易费用政治学:现状与前景”,《经济研究》2003.01。
16、“公共行政中的街头官僚理论” (叶娟丽、马骏),《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公共行政》2004年第1期转载),2003.05。
17、“公共预算理论:现状与未来” (马骏、叶娟丽),《武汉大学学报》2003.03。
18、“公共预算原则:挑战与重构”,《经济学家》2003.03。
19、“收入生产、交易费用与宪政体制”,《开放时代》200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政治学》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2003.04。
20、“公共管理:新的研究方向”(马骏、郭巍青),《武汉大学学报》2002.01。
21、“新西兰公共预算改革” (牛美丽、马骏),《武汉大学学报》2006.06。
22、“中国政府投资决策体制研究:一个案例研究”(马骏、周燕),马骏、侯一麟主编《公共管理研究》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中国核心预算机构研究:关于中部某省会城市的案例研究”(马骏、於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3。
24、“中国预算改革政治学:成就与困惑”,《中山大学学报》2007.03。
D. 中山大学副校长有安徽人吗
中山大自学现任领导中没有安徽人。
现任领导名单如下:
罗俊,校长,湖北仙桃人。
孙冬柏,常务副校长,生于湖南长沙。
肖海鹏,常务副校长,出生于广州。
马骏,副校长,生于贵州省毕节市。
李善民,副校长,四川巴中人。
王雪华,副校长,湖南衡阳人。
E. 中山大学副校长籍贯
颜光美,男,汉族,1957年4月出生,湖南娄底人,博士研究生学历,药理学教授,版博士生导师,中上大权学副校长。
黎孟枫,男,1964年10月出生,广州市人,198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魏明海,男,1964年3月生,江西省安远人,中大产业集团董事长、会计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9月起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善民,男,1963年2月出生,四川巴中人,中山大学副校长。
朱熹平(1962年6月-),男,中国广东省始兴县人,现为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敏斌,男,汉族,广东饶平人,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眼科学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
马骏,男,1969年4月生于贵州省毕节市。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学系行政管理专业,获法学学士;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研究所,获法学硕士;2002年毕业于美国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 公共行政学院,获公共行政学博士。2014年12月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F.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马院长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现任的领导中,姓马的就是马骏: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版院长。
马骏教授权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5年,2009 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的荣誉称号。
G.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的历任院长
姓 名 职 称 职 务 任 职 时 间 李岳生 教 授 校长兼院长 1986.06-----1991.04 李宝健 教 授 副校长兼院长 1991.04-----1995.02 张进修 教 授 副校长兼院长 1995.02-----1996.06 王珣章 教 授 校长兼院长 1996.06-----1999.08 黄达人 教 授 校长兼院长 1999.09-----2010.12 许宁生 教 授 校长兼院长 2010.12------------ 李宝健 教 授 副院长 1986.06-----1991.04 黄茂春 副研究员 副院长 1986.06-----1992.10 黄天骥 教 授 副院长 1987.09-----1996.07 邓永录 教 授 副院长 1992.10-----1999.04 胡日章 教 授 副院长 1996.01-----1997.02 徐俊忠 教 授 副院长、常务副院长 1996.01-----2009.02 周云 副 教 授 行政副院长 1999.04-----2011.06 王建华 教 授 副院长 2001.10----2005.04 刘恒 教 授 副院长 2008.10----2010.09 仇荣亮 教 授 副院长 2008.11----------- 马骏 教 授 副院长 2011.02----------- 龙波 副研究员 副院长 2011.08-----------
H.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对外交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外交流积极活跃,多年来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外一流大学或医疗研究机构(M.D.Anderson癌症中心、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建立长期学术交流和合作伙伴关系,注重优化科研环境及创新机制。高频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科在本领域的知名度,使我中心跻身为我国肿瘤发病机制与靶向药物治疗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窗口之一。
中心自成立以来,为华南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批批肿瘤防治专业人才,在教材建设方面亦作出了贡献:中心万德森教授主编的《临床肿瘤学》被列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益新教授主编的研究生教材《肿瘤学》获批卫生部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黄文林教授主编了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分子病毒学》;姜文奇、张晓实教授等主编了国内第一部《肿瘤生物治疗学》。2004年中心举办全国首届肿瘤学研究生精品课程;2005年中心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肿瘤专科医师培训,积极进行在高校附属医院中把专科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工作并轨的探索。
中心正积极筹建亚洲一流的地下放疗中心和西大楼,以便为海内外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中心确立了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的壮美蓝图,并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应的管理、信息、基建“三大工程”建设,“诚实、友爱、敬业、创新”,今天的肿瘤防治中心将继续秉承这一精神,求索于人类征服癌症的梦想征程!
医师简介
马骏医生简介
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获医学学士,199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专科培训,一直在本中心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在鼻咽癌及头颈肿瘤的诊断、临床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刘孟忠医生简介
社会兼职: 广东抗癌协会癌症止痛和康复委员会委员
主攻方向和特长: (1) 恶性肿瘤的综合放射治疗,对鼻咽癌等头颈肿瘤的早期诊断,放化疗和原发性肝癌等胸腹部肿瘤的综合放射治疗有一定经验。 (2) 恶性肿瘤的放射增敏剂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已参加和负责多种抗癌新药的临床试验。
胡伟汉医生简介
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尤其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鼻咽癌及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颇有造诣。研究方向包括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放射治疗引起眼睛视路功能的损伤、鼻腔癌临床T 新分期的研究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40余篇,并承担多项科研项
鼻咽癌放射治疗对视路功能损伤的研究.胡伟汉,黄时洲,吴德正,等.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5,4月):150-153.荣获中山医科大学96年度中青年科学论文二等奖。
管迅行医生简介
1951年出生于印尼,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放疗科党支部副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分配在本中心从事放射治疗工作近30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 本中心实行单病种诊疗规范及单病种专家负责制以来,本人负责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主持编修本科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引。已接收治疗乳癌病例逾七百。主持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一一全身照射的研究10多年,本科已拥有水箱,电离室, “中国仿真人”一非均质等效辐照体模,多通道半导体剂量测量仪等,全身照射所需的先进仪器及一批技术精湛的研究小组成员,接收病例来自含括广州地区几乎所有的大医院,本中心的全身照射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陈凯医生简介
1956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门诊部主任、放疗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委常委.
1982年12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89年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后一直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擅长于恶性的肿瘤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全军及广东省科技成果奖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1997年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部合作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恶性肿瘤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获资助,39770889课题第二负责人。中药单体对放射性骨髓损伤的防治研究、低剂量全身放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长期疗效的观察获2002年军队医院基金资助,课题第一负责人。参与申请了《人组织型纤维原激活剂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课题,获2001年广东省卫生厅基金资助。
卢泰祥医生简介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任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医院副院长、科副主任、放射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广东医学杂志评审专家,家庭医生杂志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技术咨询评审专家,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技术咨询评审专家。
主攻方向和特长与贡献:
(1)主攻方向:主要从事头颈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和科学研究。
(2)特长: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和头颈肿瘤的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3)贡献: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工作20多年来,主要从事头颈肿瘤放射治疗工作,重点是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曾参与了国家科委的七.五和八.五攻关科研课题,承担了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临床研究课题,有关改进鼻咽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建立了我科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规范。2001年1月在华南地区首次引进了“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临床,并在我国首次应用这种技术的常规分割方法治疗鼻咽癌,取得了良好效果。曾4次分别参加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放射肿瘤学学术会议并2次在大会发言,宣读和讨论有关鼻咽癌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新技术的论文。
I. 中山大学考研到底有多难
别丧失信心复,其实制中山大学的研究生不是非常难考的,我曾经咨询过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院的马骏教授,问他能不能带我的博士,他当时就跟我讲了一下中山大学的考博考研的情况,现在好像他是院长了。反正一楼说准备4年考中山大学硕士那绝对是吹牛P的,因为当时马骏教授跟我讲了一句话说,只要有实力不愁考不上。因为每年学校招考人数教育部都是有规定的,而且不可能全部都留给本校考生。如果在考研的人当中你有实力,相信会做得出色。哎,不懂了,反正我没考中大,因为不想考博,四年,不是人熬的。但是希望你能考研,搏一搏吧。
J. 马骏的英勇就义
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五卅惨案发生后,马骏等人领导的吉林“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犹如燎原之火,迅速在全省30多个县镇燃烧起来。他经常到校外进行演讲,接触青年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启发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
1925年9月,上级党组织派马骏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从此他离开了吉林,但他在此播下的星星之火却呈燎原之势。
1927年夏天,马骏在中山大学结业回国,任中共北平临时市委代理书记兼组织部长,重建北平市委。1927年12月3日,马骏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敌人以封官许愿利诱,只要他放弃信仰,放弃革命,即封他做教育次长。
马骏愤然痛斥说客:“我不能像你们那样卖国求荣,不让我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软的不行,敌人便严刑拷打,威逼他写“自首书”,但马骏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没有供出我党的机密。
1928年2月15日,马骏在北平德胜门外,英勇就义,年仅33岁。“当时他的好友王朴山闻讯,冒死赶到刑场,抢回了马骏遗体,和当地群众一起埋葬了烈士遗体,王朴山由于悲伤过度,导致旧病复发,于1930年病逝。”刘文祥介绍说,后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马骏被定为“革命烈士”。
邓颖超生前在《回忆马骏烈士》一书中写道:马骏同志是中国人民、回族人民的好儿子,他对共产主义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