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耳炎治疗方法是什么
中耳炎治疗
(一来)治疗原则:源
1、急性中耳炎
(1)中西结合;(2)内服抗生素和外用抗生素结合;(3)联合用两种抗生素;(4)交替应用抗生素防止形成耐药性;(5)自觉症状体征好了再坚持用5~8天;(6)中药应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如五味消毒饮等;(7)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冒,鼻炎,鼻窦炎,鼻咽炎,扁桃体炎等;(8)保持引流脓渡通畅。
2、慢性中耳炎
(1)单纯型和骨疡型中西药结合治疗,胆脂瘤型手术治疗后再服中西药治疗。
(2)关键增强自身抗病功能和自身体质,如服用扶正固本正气中药方是治好慢性中耳炎关键。
(3)应用内服和外用抗生素,联全应用,交替应用,建议每5~7天换一种抗生素。
(4)、应用清热排毒,滋阴降火的中药,如五味消毒饮加减等。
(5)、中医认为肾开窍开耳,应用补肾中药方
(6)、积极治疗反复感冒,鼻炎,鼻窦炎,鼻咽炎,咽喉炎,扁桃体炎。
(7)、加强营养,饮食清淡,劳逸结合,防止精神创伤,或烟酒,治疗全身其它慢性病,少吃油炸煎炒辛辣食品。
按上述综合治疗普遍能治好,获得干耳,可以进一步做耳膜修补术,重建听力
2.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中耳炎的治疗是以局部用药为主的,但是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病情,终究不是根治的办法专。目前市场上没属有治疗中耳炎的特效药,一些患者盲目吃药只是治标不治本;
2、得了中耳炎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什么情况,以及药物对耳朵的敏感性等等,根据病因再对耳朵部位进行彻底的治疗;
3、中耳炎的患者要全身治疗,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
4、中耳炎还可以用食疗来进行调理:用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天都坚持吃一段时间就能好。
3. 中耳炎要怎么治疗
中耳炎
引起中耳炎的原因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1.咽鼓管功能障碍
基本病因: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也易患本病。
2.感染
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有耳朵流脓,听力下降,首先考虑是化脓性中耳炎。多和上呼吸感染或者耳朵内进入污水感染等有关。急性期应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慢性期主要是耳内滴药冲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的话,则需要点鼻治疗。
意见建议:建议到医院检查,如果是化脓性中耳炎,耳屎味道很大,是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是否有胆脂瘤的情况,对于长期发作者,可以考虑行听力重建术+鼓室成形术。
4. 治疗方法中耳炎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专,不能同属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分。
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5. 中耳炎治疗的方法
如果耳朵痛,在看医生前,可先用止痛药缓解疼痛。2.热敷,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专,或用热敷属垫,皆可缓解耳朵痛。3.你若经常发生中耳炎或经常与水为伍,应记得在每次弄湿耳朵后,使用干燥剂。消毒酒精、白醋、矿物油都是很好的干燥剂。将头偏一边,使耳朵朝上。将耳朵向后上方拉,使耳道伸直。滴入数滴干燥剂,晃动头部,使酒精抵达耳道的底部,再将头偏向另一边,使酒精排出来。4。使用抗生素,严重时,则需要开刀处理,并使用抗生素。
6. 中耳炎治疗最佳方法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中耳炎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咽鼓管阻塞导致中耳发炎,导致中耳产生积液及听力下降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建议:到当地医院耳鼻喉科详细检查治疗.发现异常及早带孩子到耳鼻喉医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7. 如何治中耳炎
中耳炎好不好治,这个是依照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所决定的。如果及时的治疗,还是比较好治的,可以用西医的治疗方法。
第一,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
第二,就是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
第三,就是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两个月左右可进行鼓膜修补术和鼓室成形术。
中耳炎还可以中医治疗。
风邪至窍。可以用银翘散和通气散,主要是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芦根、川穹、柴胡、香附。鼻塞严重者可以加些辛夷、苍耳子。耳障闷蔽加藿香。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若为风寒、痈疖、肺津、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肺散寒通窍。
8.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
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
单纯型内以局部用药为容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 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2)脓量多时 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9. 中耳炎有什么方法治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回。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答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5、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6.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