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脑出血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 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 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 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 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 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 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 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 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⑺ 上肢及手的功能对于患者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大关节活动恢复较好,手精细动作恢复较慢,需要强化训练。
训练内容:
① 关节活动度训练:各关节功能活动训练,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活动强化训练,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及精细动作训练。
②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
③ 回归社会职业训练。
7、预防:
①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
② 防治高血压、肥胖症。
③ 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
② 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
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
(2)康复血治疗扩展阅读:
康复治疗的目的:
提高残疾人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残疾人能在家庭和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为达到全面康复,不仅涉及医学科学技术,而且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尽最大可能使病伤残者参与重返社会。
在只进行个体治疗而无法解决出院后所面临的回归社会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采取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对象包括许多种疾病,大体可分为身体性残障和精神性残障。
产生身体性残障的疾病主要包括出现单侧麻痹或吞咽障碍的脑血管障碍(脑卒中)、头部外伤、脑肿瘤等;出现双侧麻痹或四肢麻痹的脊髓外伤、肿瘤等;骨关节障碍中的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脊椎病、变形性关节病、骨折、肩周炎、腰痛症等;
外伤或血管障碍导致四肢切断;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脊髓小脑变性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各种发多性神经炎;儿童的疾病包括脑瘫、脊椎裂、肌营养不良症、唐氏综合征等。
③ 如何进行脑溢血的康复治疗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对于一些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内,我们首先是要进行促醒康复容,康复措施包括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等方法,对于主要有肢体偏瘫和言语不利的患者,我们要加强肢体的主动和被动的康复训练,同时赋予语言功能的训练,来促进患者肢体偏瘫的这个康复,避免肌肉萎缩,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所以脑出血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手段。
④ 请教脑出血的治疗及康复
病情分析: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版压患者一种常权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指导意见: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⑤ 钟南山回应康复病人血浆治疗对重症治疗有效安全,为何血浆有这么大功效
在前不久,有专家表示康复病人的血浆能够治疗重症患者,而且有效又安全。而钟南山院士也回应了这样的治疗方法,对重症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之前许多专家都在研制某种药物对治疗这种病毒是否有用,而现在康复病人的血浆能够治疗。那么在许多人心中可能就会有一个疑惑了。为什么血浆有这么大的功效?
血浆的功效很大,主要是因为它有大量的综合抗体,而抗体也能杀死病毒。如果有需要,我相信康复的病人一定会捐献出自己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那你们觉得为什么血浆有如此大的功效呢?快来评论区谈谈你们的看法。
⑥ 脑出血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 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 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 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 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 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 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 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 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⑺ 上肢及手的功能对于患者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大关节活动恢复较好,手精细动作恢复较慢,需要强化训练。
训练内容:
① 关节活动度训练:各关节功能活动训练,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活动强化训练,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及精细动作训练。
②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穿衣、洗漱、梳头、进餐、写字、握物等动作训练。
③ 回归社会职业训练。
7、预防:
①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
② 防治高血压、肥胖症。
③ 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
⑦ 康复者血浆,能否适用所有患者
没有疫苗和药物,是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根本性原因,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确诊病例,自身免疫力较低成为了高病死率的群体,康复者血浆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便是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纳入了议事日程,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血浆治疗的方法,而是主要针对重症或者部分危重症患者,通过康复者捐献的血浆降低病毒的危害性,从而为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临床治疗方面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由此作为对比可以发现,康复者血浆在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还是发挥出了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但血浆治疗只不过是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权宜之计,只要病情有方法加以遏制并且提升治愈率,原则上来说就不会采用康复者捐献的血浆作为治疗手段,相信这在病人的实际治疗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⑧ 什么是血浆疗法
血浆疗法是人类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既没有疫苗又没有特效药的病毒性疾病的时候使用,包括猩红热、黄热病、禽流感等。血浆疗法的原理是利用康复者血浆中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以迅速识别并捕捉病毒,激活体内的补体系统清除病毒。
国际期刊《临床研究杂志》今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在20世纪初,康复血浆疗法曾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麻疹、腮腺炎和流感。研究人员回顾了1918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涉及1703名患者的多项研究数据,结果发现接受这种疗法的人死亡率较低。
2013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也曾使用过这种疗法,两名转移到美国的患者在接受这种疗法后存活下来。
(8)康复血治疗扩展阅读
康复血浆疗法获美国紧急使用授权: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3日发布一项紧急使用授权,允许美国医疗机构使用康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血浆来治疗新冠住院患者。
美国梅奥诊所是这一项目的主要牵头机构。该项目网站称,有证据显示,对于其他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使用康复患者血浆治疗感染者能够使他们病情更快得到改善。新冠患者如接受康复患者血浆,病情可能也会更快改善。
美药管局将批准紧急使用这种疗法称作抗击新冠的又一重要进展,但不少医学专家认为该疗法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较为薄弱,不足以支持其广泛应用。
⑨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存在很大风险吗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攻坚战”中,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立下了汗马功劳。
全国各地纷纷采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截至目前,共采集血浆上千例,用于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
那么,到底是什么“魔力”使得康复者血浆治疗在众多治疗方法中脱颖而出呢?
什么是康复者恢复期血浆?
一般情况下,人体感染病毒后,体内免疫系统就会针对这个外来的病毒产生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其他免疫细胞辅助下,共同完成对病毒的灭活与清除。病毒无法继续感染人体正常细胞,疾病就痊愈了。
以新冠肺炎为例,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之所以能够痊愈,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这种“明星物质”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高浓度IgG抗体,也可称为特异性抗新冠病毒丙种球蛋白。
这些抗体勇士们随着血液周游全身去寻找体内的病毒并与敌人英勇作战,当抗体打败病毒时,患者就康复了,但康复者体内的特异性IgG抗体还将在血浆中存在一段时间。这时我们从康复者身上采集的血浆就称为“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将这种含有高浓度IgG抗体的血浆输给新冠肺炎患者,抗体能迅速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中和或清除病毒,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这种用康复者在恢复期捐献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浆治疗相同感染者的方法已有上百年历史,属于被动免疫疗法。
输注恢复期血浆的风险、不良反应与处理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来源、采集方法和应用指征与普通血浆大不一样,输血不良反应也比普通血浆多一些。最常见的仍然是过敏反应,极个别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血浆中的抗体与病毒作斗争的过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出汗甚至血压下降等情况。因此在血浆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缓慢输注,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寒战、高热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同时实施抗休克抗过敏治疗、物理降温、对症支持等抢救治疗措施。
相对于药物和疫苗来说,恢复期血浆的成分比较复杂,它来源于传染性疾病的康复者,有病毒残留和细菌污染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仔细筛查病原体。鉴于检测试剂和检测手段的限制,不能完全排除血浆含有未知病原体的可能。
应用恢复期血浆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捐赠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个体差异较大,血浆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也就很大,这直接影响血浆的治疗效果。所以对每一份血浆都需要用敏感试剂检测新冠病毒IgG和IgM 抗体效价,筛选最优质的血浆。
血浆中的有效成分是IgG抗体,这个抗体出现在疾病恢复期,半衰期为21天,采集太早抗体滴度较低;采集太晚抗体已衰减,滴度下降。因此要抓住抗体滴度最高的时期采集,也就是出院2-3周之内,因此宝贵的恢复期血浆来源十分有限。
恢复期血浆数量有限,弥足珍贵,所以在输注过程中不要过于考虑ABO血型及其他血型,也不需要交叉配血,同型和相容性输注均可,也可以进行异型输注,成年人输注200-400mL异型血浆不会导致溶血反应。小儿则需要同型或相容性输注。
血浆采集结束后如果不马上输注给患者,可以将血浆进行速冻后放置于-20℃以下保存。每一袋血浆都经过严格的病毒核酸检测,基本能杜绝经血传播病毒的风险;规范化无菌操作保证了血浆不会被细菌污染,将输血导致的败血症风险降至最低。由于刚刚产生的最珍贵的保护性IgG抗体理化性质不稳定,这种血浆不推荐使用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技术,也不主张提炼成浓缩的丙种球蛋白。
为了降低恢复期血浆输注不良反应,建议采集男性和未婚未育女性血浆,尽量不要采集有生育史的女性血浆,也不要采集有输血史、过敏史人员的血浆。
保证恢复期血浆的安全措施
1. 恢复期血浆捐献标准
许多新冠肺炎康复者为回馈社会曾经给予的救助,纷纷表示愿意捐献血浆。是不是所有的康复者都可以捐浆呢?其实,并非每一位康复者都符合捐献条件。在新冠肺炎治愈出院14天以后,临床医师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医学评估,如果既往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心脏、肝肾功能不正常,血常规达不到要求,都是不能捐献的。除此之外,还有下列要求:
(1)患者已经彻底康复,体内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残留,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大小便样本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2)康复者体内产生了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即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抗体滴度≥160(≥320的血浆疗效最好)。IgM抗体表示病毒新近感染、病毒复制或者病毒残留,所以IgM强阳性或高滴度的血浆不可用于临床输注。
(3)康复者身体条件符合采浆标准,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均为阴性。
(4)康复者知情同意,愿意捐献血浆。
2. 恢复期血浆采集流程
恢复期血浆用全自动单采血浆机或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回输给捐献者。采集过程约30分钟,每次采集血浆200-400mL,医护人员全程监护确保捐献者安全。如果同一个捐献者愿意捐献2次,采浆间隔时间至少两周。
3. 恢复期血浆使用方法
恢复期血浆与普通血浆的适应证完全不同,前者是用于抗病毒治疗,属于病因治疗范畴;后者则用于扩容、止血、稳定机体内环境等。
恢复期血浆治疗最好在患者起病2周内开始,这时患者体内还有病毒复制或者病毒残留,用这种特异性抗体疗效很好,可以杀灭病毒,遏制病情恶化,减少重症病例,大大缩短病程。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大小便等任意一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患者,都可以用恢复期血浆治疗,病毒核酸强阳性是恢复期血浆应用的金标准。
IgG抗体滴度≥160的恢复期血浆,200mL至400mL为一位患者的治疗量;IgG抗体滴度达到320或者640,治疗一位患者只需要150-200mL就可以了。
有些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对抗病毒,病毒血症持续时间比较短,起病2周后基本检测不到病毒,但风暴给机体带来严重损伤,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细菌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肺泡细胞大量损害甚至全部损毁,这个时候没有好的方法了,可以试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只是疗效已经大打折扣。
回顾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前世今生
早在19世纪末,就有研究者发现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对治疗白喉和破伤风有效;20世纪上半叶,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麻疹、腮腺炎、肺炎、休克、严重创伤及其他重症感染。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发展使其被逐渐淘汰。
20世纪70年代,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在阿根廷出血热治疗实验中取得了成功。1991年,我国的研究者同样运用恢复期血浆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获得了成功;2003年在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战斗中,我国学者经过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出一些恢复期血浆的治疗经验。此后,在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流感、埃博拉病毒感染等疫情中,同样有国内外研究者运用恢复期血浆治疗获得成功。因此,在没有其他有效治疗措施时,尤其是新发传染病暴发性流行时,采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有可能是唯一被寄予希望的选择。
辟谣专家:李碧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国家级专家组成员,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专家组组长
复核专家:刘景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一级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会长,全军临床输血中心主任
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和科学辟谣联合出品
⑩ 康复治疗是干嘛的
题主你好,康复治疗也是疾病治疗的一种,康复治疗可以简单理解为治疗后的治疗。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康复治疗是门诊检查治疗或临床治后进行的治疗。康复治疗和我们老百姓接触的临床治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治疗的目标不同。康复治疗的目标是针对人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或恢复,而非临床的疾病症状的缓解或治愈。简单举例:如果一个人不幸得了脑溢血,那么临床治疗就是脑溢血病人的抢救,降低颅内压,清除脑内淤血。查清脑溢血的原因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防止二次出血。而临床治疗过后,一般脑血管出血的病人因为损伤了脑神经,那么这时候病人是活下来了,但瘫痪在床上,说话也说不清,吃饭吞咽也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康复治疗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通过物理治疗,吞咽康复训练,言语治疗来让脑溢血后的病人能够逐渐恢复身体应有的机能。
二、治疗方法不同。上面已经说了康复治疗大多采用的是康复训练,康复手法,物理因子等康复仪器。而临床治疗多为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三、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我们平时看门诊都是一两周,而康复治疗周期较长,三个月到半年不等。
四、参与治疗人员不同。一般康复治疗涉及的医务人员较多,从康复评定有康复医师看诊,做检查有医技人员,康复方案的确定需要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家属和患者共同参与,后期的康复治疗以康复治疗师实施,以康复治疗师和医师共同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