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心脏衰竭的治疗方法

心脏衰竭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1-02-10 11:36:23

⑴ 心脏衰竭的护理方法

心衰病人保健
1.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一个重要措施。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保障适当的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安眠药。心功能改善后,尽早下地活动,可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2.饮食的调理。通常食物应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淡水鱼等,热量勿过高。避免饮用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汽水等,同时限烟戒酒。勿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勿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控制钠和水的摄入:心衰病人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加重心衰症状,因此对钠的摄入量应适当限制。一般食盐摄入量为每天2克,多摄食含钾、镁的食物。低钠膳食的病人水的限制不必太严,一般每天允许摄入量为1000—1500毫升。
3.强调动静结合。对于2-3级心功能不全治疗缓解的患者应进行康复治疗。当患者症状有所好转时,可以从极轻量的运动开始康复,直到患者能够自理简单的生活。体育锻炼前,最好经医生全面体检,了解情况,以便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和掌握适度的运动量。
锻炼要循序渐进,随时调整运动量。开始运动量要小,适应后,逐步增加强度,要量力而行。运动过程中,应了解自己的心率情况,根据个人特点及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如胸闷,呼吸困难等),控制运动量的大小,并随时调整。
4.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相对恒定。适宜的温度既有益于病人休息和治疗,又使病人感到舒适、安宁,还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利于散热。心力衰竭病人所在房间冬季的温度以22-24℃为佳。病人适宜的湿度是50%-60%。
5.室内通风。为保持室内和居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空气之中微生物的密度及异味,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通风半小时。通风时要避免空气对流,防止病人着凉。
6.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心力衰竭,外出时应根据季节增减衣服,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
7.心衰的患者首先表现在双下肢或骶尾部的水肿。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个位置。应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并且要观察皮肤变化,避免皮肤烫伤。
8.学会记录每日出入量。在急性期出量大于入量,出入量的基本平衡,有利于防止或控制心衰。出量:每日全部尿量,大便量,引流量,同时加入呼吸及皮肤蒸发量。入量:饮食、饮水、水果、输液等,每日总入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
9.自身监测。心衰者平时注意观察自己脉搏、血压、面色、尿量、体重的变化。最好每天(排尿后)同一时间称体重,穿类似重量的衣服。夜晚睡觉前应观察踝部是否肿胀,夜间睡眠是否有被憋醒感。
10.规范治疗。随便停药、减药危害大,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并应熟悉常用药的毒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就医、早处理。
11.定期随访。心衰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情稳定时每隔2-3周必须到心衰门诊或者心血管科的专家门诊就诊,应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押、钠、镁及尿素氮、肌酐等。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可每3个月检查一次。

⑵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哪些方式可以缓解心衰

心衰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以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体征。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对身体危害很大。根据AHA(美国心脏联合会)新近发布的数据表明2030年心衰的患病率预计将会进一步升高。
作为广泛性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在心衰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从最初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改善短期血流动力学,转变为[调节][好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为主,以延缓心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
神经内分泌调节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中ARNI是我国2018年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新加入的药物,可以降低心衰的危害[3]。除了神经内分泌调节药物,治疗心衰的药物还有利尿剂、强心剂[不建议出现具体的化学名][好的。]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应用。
目前心衰治疗药物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指南也对心衰药物进行了相应的推荐。药物治疗在控制症状的基础上还可以改善心衰的预后,应用药物时应该遵从医生的指导,以使心衰患者取得最大的好处。

⑶ 心脏衰竭怎样治疗

不要担心 早期心脏衰竭是可以治好的 但是你以后一定要有生活规律 不然对心脏非常不好 你还要积极锻炼身体 早睡早起 不要长时间玩电脑 多吃蔬菜水果 不抽烟喝酒 好好保养就会好的!

祝你身体健康!

⑷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
1、基本病因的治疗:对所有有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脏器质性改变前即应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目前已不困难;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慢性心瓣膜病以及先天畸形的介入或换瓣、纠治手术等,均应在出现临床心衰症状前进行。对于少数病因未明的疾病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等亦应早期干预,从病理生理层面延缓心室重塑过程。病因治疗的最大障碍是发现和治疗过晚,很多患者常满足于短期治疗缓解症状,拖延时日终至发展为严重的心力衰竭不能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治疗的时机。
2、消除诱因: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应积极治疗。潜在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也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应注意检查并予以纠正。
二、一般治疗:
1、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有利于新功能的恢复,但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升值肺栓塞,同时也使消化功能减低,即溶萎缩,因此,应鼓励心衰患者主动运动,根据病情不同,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如散步等。
2、控制钠盐摄入: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体内钠潴留,因此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症状 。
三、药物治疗:
北京宝仁中医院的宝命十二丹在治疗心脏疾病这方面效果不错,此药是根据患者得病的原因,还有年龄大小等多重原因来制定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虽然不能够很快就有效果,但是配合医生慢慢的治疗的话,康复的日子也是指日可待的。

⑸ 心力衰竭怎么治疗

心力衰竭的复治疗首先要增强心脏制收缩力,增加心脏射血,同时要扩张外周血管、减少机体淤血,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总结为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1、强心:通过增加心脏收缩力,可以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改善机体各脏器缺氧状况,常用的有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2、利尿: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可缓解机体淤血状态,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使心脏射血量增多。3、扩血管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也可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时的缺氧症状。此外,心力衰竭治疗要重视延缓疾病进展,常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等,可以延缓心力衰竭进程。

⑹ 心力衰竭怎么治疗

目前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主要有强心剂、利尿剂、扩张血管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肾上腺能阻滞剂几类,其功能各有不同。
先说强心剂
强心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来保证足够的血液排出量。
洋地黄是常用的强心药物,可使心率明显减慢,使心室舒张压降低,因而有利于心肌代谢的恢复与心功能的改善。强心剂对左室功能异常及多种心律失常有效。但在应用洋地黄时应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中毒。
至于利尿剂
顾名思义,利尿剂是增加尿量以促进体内水份和电解质的排出,从而减轻心脏工作负担,消除全身组织和器官如肺、足踝部水肿的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用有些利尿剂会过多的排出身体所必需的钾,引起血液中钾离子的浓度过低和电解质紊乱,因此许多利尿药必须间歇使用,并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特别是橘子汁),或根据医生的指示补充钾盐。
服用利尿药的时间不要太晚,以免夜间多次起来上厕所而影响休息。另外,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体重,以监测体重减轻的程度(因为滞留在体内的体液被排出),并做记录,等下次复诊时提供给医生作评估药效的参考。
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主要是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来降低血压,使血液流动更通畅,并可减少心脏泵血时的阻力,以泵出足够的血液来满足人身体的需要。
这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颜面肿胀;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以及低血压。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药期间必须定时(如每天1次)测量血压,并做记录。另外,每次站起来时动作要慢,以免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昏到。有些药物可减慢患者的反应灵敏度,如果服药后出现头晕或反应不灵活,就不要驾车或操作机器,以免发生意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这类药物作用比较复杂,主要作用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由于在心功能不全的发病原理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以上药物的副作用都很明显,现代医学研究已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上。
中医的药物作用一般比较温和,长期效果很好。目前我国首创的"中药强心剂"参桂胶囊是最典型的代表,该药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持久,其益气通阳、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心衰病人各个阶段的治疗,特别是填补了心衰病人慢性病程阶段治疗的空白和盲区。
但是对于急性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西药同时使用。

⑺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急性心力衰竭
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1)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90mmHg)甚至心源性休克者,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并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外科手术等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动态测定BNP/NT-proBNP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治疗后其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应加强治疗;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好。
(5)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
2.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消除心力衰竭诱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2)改善症状 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 ①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3g/d)。②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应停用ACEI(或ARB)。④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5)监测频率 患者应每天自测体重、血压、心率并登记。出院后每两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体征并复查血液生化,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病情稳定3个月且药物达到最佳剂量后,每月复诊一次。

⑻ 心脏衰竭有什么好的方法去治疗嘛

充血性
心脏衰竭
之居家照护
一、何谓充血性心脏衰竭:心脏血输出量无法满足身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血液与氧气的一种状况,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指心脏功能不足所造成的一种征象。
二、症状:
1.
左心衰竭

嗜睡、易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失眠、呼吸困难、
少尿

无尿

皮肤湿冷

2.
右心衰竭
:周边与下肢部位水肿、
颈静脉怒张
、肝充血、腹水、消化不良、厌食。
三、居家照护事宜:
1.
限制与减少个案的活动,鼓励卧床休息。
2.
保持
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多摄取蔬果。
3.
限制食物中盐分及液体摄取量。
4.
出院后有以下症状应立即就诊或通知医师:(1)
呼吸困难情形加重。
(2)
下肢部位或腹部水肿情形加重。
(3)
体重在两天内即增加两公斤。
(4)
胸部持续心悸。
(5)
咳嗽,持续心悸。
四、居家服用治疗剂(
毛地黄
)的注意事项:
1.
依医嘱服用剂量,若忘记服用,只要在下一次应服药的时间,准时服药即可,不可自行加药服用。
2.
每天测量脉搏,若有脉搏不规则,或每分钟少于60次,应停止服药,立即就诊。
3.
若出现毛地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嗜睡、易受刺激、心搏过慢,应立即就诊。
4.
依医嘱服用钾制剂,或增加含钾食物,如:香蕉、
柳丁
汁,四季豆,以预防
低血钾

⑼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正性肌力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

速给法:多采用静注速效洋地黄制剂

阅读全文

与心脏衰竭的治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