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州市中心医院是三甲医院吗
不是
德州市中心医院是三级综合医院,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综合性三级医院都指的的是三级合格医院也就是三乙医院。如果是三甲医院的话不会说自己是综合三级医院的。
② 德州人民医院能做dna吗
德州人民医院需要提前咨询,一般都是司法鉴定机构才可以做。
具备司法鉴定人回职业资格的人员,经省司法行答政部门审核登记,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方可在核定的业务范围内执业。
司法鉴定人只能在一个司法鉴定机构中执业,但可以接受其他司法鉴定机构的聘请,从事特定事项的司法鉴定活动。
所以司法鉴定机构要求市非常严格的,鉴定费用是4000元左右。
③ 德州市人民医院服务台电话是多少
德卅人民医院服务太差,我腿疼去检查,髋骨处疼去作磁共振的单子上写成膝关节疼,我很不满意,大不合格"李专家"不经心问,不耐心听,这是失职
④ 德州市人民医院属于哪个街道哪个社区
德城区新湖街道柴市社区
⑤ 山东德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是什么行政级别
正科级或来者副处级。源
德州是地级市,行政级别是正厅(局)级的。事实上没有市第一人民医院,应该就是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前叫卫生局)的下属单位。市计生委是市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行政级别是正处级的。
严格来说事业单位和国企都是没有行政级别的,只有公务员编制的行政单位才有行政级别的,但现实中很多事业单位是参考《公务员法》管理的,加上领导都是政府部门任命的,又或者单位主要的领导本身就是公务员编制等其它原因,就有了对应的行政级别。
医院是典型的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医院的人员走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路线,也就是职称越高待遇也就越高,从护士、护士长、医生、医师。。。。。,等级分明,工资高低有别,这和公务员编制的行政单位很类似,行政单位是行政级别越高待遇就越高的。
所以说市人民医院的院长一定要说行政级别的话,就是正科或者副处级。又或者给予对应的行政级别待遇。需要注意的是就算院长、党委书记主要领导人有行政级别,但医院本身是事业单位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的。
⑥ 德州市人民医院和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那个好
单纯看规模和等级,德州市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规模更大等级更高。不过具体到某些科室,比如肿瘤科、结核病科、精神科,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好一些,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科。
⑦ 德州市人民医院的介绍
德州市人民医院是抄一所集医疗袭、科研、教学、预防、保健、急救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以多学科综合优势和危急重救治能力享誉全市及河北省周边地区。医院被评为国际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60余项。
⑧ 考取德州市人民医院的事业编的条件是什么啊
今年医生事业编的都已经完事了吧。几周前体检都完了。说句实在的。有个能拿得出手的文凭,剩下看的就是关系了。要真想只靠自己本事进去有点难。再说现在人民评三甲。到处乱七八糟的。
⑨ 德州人民医院哪一年建立
德州人民医院的前身是泺北医院。
1948年2月27日,德州地委、专署为解决全区地方干部的治病问题,减轻部队医院的压力,在临邑县城南邓井子村成立泺北医院,全院工作人员共18名。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医疗设备也仅仅只有2个听诊器、 2支体温计和1个小天平。
由于医院诞生于解放初期,因此院址也随着战争的进程而频繁变动。
第一次搬迁是1948年5月,医院迁到临邑城内署前街,并建立了门诊部,设有注射室和换药室,但没有大型检测设备。门诊部的医生主要靠望、触、扣、听进行诊断,常见病多是痢疾、疟疾、肠炎和结核等,每天的门诊量30—50人次。当时,医院是按照部队医院的模式编制的,院里除医疗设备外,还配有步枪24支、手枪10支以及不少手榴弹和子弹。
第二次搬迁是1948年8月,为躲避敌机轰炸,搬回邓井子村。这时医院已经初具规模,由于村子小,按上级指示,于11月迁往临邑县宿安乡。在这里,医院建立了泺北公立医院卫生训练队,壮大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
随着济南解放,形势稳定,1949年5月,医院第三次搬迁,来到陵县 (今陵城区)城里,泺北公立医院改称泺北人民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当时内科有医护人员100余人,外科、妇科及手术科有100余人,医院卫生训练队有60多人。
1950年,泺北、沧南两个专区合并,两区医院改编成为德州区中心卫生院,第四次搬迁到德州市南关街。这时医院已经能开展尿常规、血常规检测,开展了疝气、阑尾、痔漏等手术,每天门诊量达到100多人次。第二年,医院迁到南门东,增加了牙科和眼科,门诊量增加了一倍多。
1953年1月1日,医院改名为德州专区人民医院。第二年开始了第五次搬迁,迁到现今的位置,新院总建筑面积4277平米,门诊坐南向北,后面二、三排房为内、外、妇产科和手术室,院部设在路北的院子里。这年年底,医院投资25万元建设了新的院舍,医院总人数为104人。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扬着高度的救死扶伤精神。 1959年4月,吴桥一个托儿所166个孩子发生食物中毒,接到任务后,医院迅速派出了医疗小分队,奋战三昼夜,除一名患儿在未到之前死亡外,其余全部康复,天津市、吴桥县的领导同志来电致谢。
1965年9月22日,医院接收了河北省东光县何庄大队的汽油烧伤患者武全文,烧伤面积达70%,医院成立了12人的抢救小组,喂药打针、换药植皮、鼓励信心,夜以继日守在病人身边。全院掀起了支援抢救小组的活动,验血型者达130多人, 6人成功献血1150毫升。特殊药品紧张,就八方联系,最后将药品从上海空运到济南,第二天就用到了病人身上。经过60多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武全文康复出院。 1965年 12月 21日的《河北日报》以 《五湖四海阶级情》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加了编者按。河北省卫生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学习山东人民高尚革命风格》的通报。
1976年唐山地震,医院接通知后,组织了医疗小分队前往灾区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任务归来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在南郊宾馆会见了他们。
1978年1月,德州地区人民医院被正式命名。上世纪90年代,随着地改市更名为德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