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练习书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吗
古今书法家多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颜真卿寿至76岁,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寿至89岁,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寿至92岁,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100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
缘何书法家长寿?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情绪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陶冶情操
汉文化源远流长。古籍记载仓颉造字,虽是传说,但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唐·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它们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节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无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得到升华。当你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的回报,种种美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形神共养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神为形之主”,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练气功、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B. 郭世平的书法养生
书法是一种自我心身整体锻炼的方法。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共同作用,改善全身机能,从而使病变局部好转或恢复正常,达到强身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医学认为,人体之所以患病,是由于正气虚而邪气侵入,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书法锻炼不仅仅是为了调整某脏某腑,或针对某种疾病,而是协调脏腑机能,来达到保健治病作用。同时在调身、调息、调神三要素中,以调心最为重要。俗话说“全凭心意练功夫”。这里,“心意”是人的精神活动,也特指与书法有关的意念活动。通过调心,使人进入恬淡虚无,轻松舒适的入静状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并进一步通过神经内分泌过程来调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改善了全身的机能。此外,书法还要求在练习的同时,注意精神修养,陶冶性情。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不仅能防止紧张、抑郁等各种情志活动对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而且能消除伴随疾病出现的心理障碍,有助于身心的协调一致。机体的病理状态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书法锻炼所产生的效应并不单纯体现在身体的一部分、一个内脏、一个系统,也不单纯体现在有形的身体,而是对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以及心理等同时都有调整作用,即是通过对全身机能的整体调节,从心身两方面起到防止疾病的作用。
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着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隶书: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的情绪有帮助。
篆书: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草书: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的兴奋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其主要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如易激动,易伤感,感觉器官对机体内部及外界刺激过敏,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脑力体力均易疲劳,工作学习效率低,植物神经机能障碍,焦虑不安及多疑等。
人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通常整日紧张的脑力活动以后,虽产生疲劳,但通过适当的休息或睡眠即可恢复。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冲突的一些因素,如亲人亡故,学习负担过重,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不和或长期思想矛盾等,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而脑力劳动过于紧张繁重并伴有情绪性的持续紧张,或者工作按排不当,忙乱而无秩序,缺乏劳逸结合,经常改变生活与睡眠规律,从而引起大脑机能的过度紧张,也能导致神经衰弱。从性格上讲,那些偏于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或过于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的人易患神经衰弱。
对神经衰弱的治疗,主要原则是消除引起紧张的原因,调整紧张引起的大脑机能失调。在这方面,书法有其独特之处。首先,书法要求书写人在书写时要做到松静自然。松是指精神和形体共同的放松。静是指精神的宁静,是精神在主动放松的基础上,意识进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使大脑皮层功能主动性地休息调整,有益于缓解和消除大脑的持续紧张状态,起到治疗神经衰弱的作用。其次,练书法达到入静状态时,机体不仅在客观上发生各种有益的调整变化,而且在主观上也可感受到心情极其舒畅、心胸非常开阔。从而处在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中。这对消除神经衰弱常伴有的负性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长期书法锻炼,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气质性格,也是书法能预防和治疗神经衰弱的重要因素。
在通过书法治疗神经衰弱的同时,应认清病因并认识到本病是可以治愈的。树立信心,消除紧张和疑虑,保持心情愉快舒畅,用心理卫生的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书法对神经衰弱的作用和疗效,持之以恒,坚持练功,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致病的环境因素,为练好书法创造条件。 1、诚心 诚其心,待天下之人。
2、容心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3、虚心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4、平心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5、潜心 潜其心,观天下之势。
6、定心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7、仁心 仁其心,爱天下之生。
8、忍心 忍其心,忍天下之辱。 1、志存高远则目标远大,习书一生,弘传不朽。
2、情志淡泊则自感寂寞,乐于清贫,心志高洁。
3、志趣高雅则自无俗态,赏心悦目,风格高雅。
4、意志坚韧则百折不回,不屈不挠,无坚不摧。
以上心志的薰陶、培养,则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心身运动。只有通过心志的薰陶、培养和锻炼,养生书法才能由清秀走向拙朴,由俊美走向深厚,由严谨走向蕻逸自由,由清晰具体走向抽象意念。洗尽铅华,清雅肼俗,大气磅礴,独领风骚。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它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居多。
冠心病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古代医生所记载的人类主要疾病中,提到有关冠心病的病历并不多,冠心病在美国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增长的。在我国,发病也呈增多的趋势。
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人们普遍认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少、家族史等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但根据现代的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在人生和事业上有过重大挫折的人比常人患病率高 4倍。此外,冠心病的发生还与病前性格有一定关系,紧张好胜与被动依赖者均易罹患此病。
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脑力过度疲劳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练习书法能通过书写入静调节大脑皮质功能,使植物神经机能活动和各系统器官机能的协调得到改善,能在心静体松、不增加心脏负荷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发挥调和气血,改善循环状况的功效。
九、书法养生多长寿:古今书法家多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颜真卿寿至76岁,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寿至89岁,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寿至92岁,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100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
C. 中药房挂啥书法条幅好,
对联条幅,
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惜架上药生尘
D. 养生馆里挂啥书法作品
内容可以是养生名言、医道名句之类的。
E. 求几首关于 养生 的诗词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曹操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 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5、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苏沈良方》苏轼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这首诗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6、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龚廷《摄养诗》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F. 养生馆内挂一幅什么书法内容好
孙思邈卫生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为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实知三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去火兮不成灾,人能戒性方延命。
贪欲无穷亡欲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复何能得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行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春嘘名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三焦喜嘻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犹胜保身丹。
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减欲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滋味偏多病相连。
若能全减身康健,自然五脏保平安。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日汗多无病难。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时才服药。
太饱伤神饿伤胃,太渴伤血并伤气。
饿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胀伤心肺。
醉后强饮勿太过,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磨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太过饮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实咎。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G. 书法养生吗
古今书法家多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颜真卿寿至76岁,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寿至89岁,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寿至92岁,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100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
缘何书法家长寿?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情绪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陶冶情操
汉文化源远流长。古籍记载仓颉造字,虽是传说,但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唐·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它们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节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无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得到升华。当你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的回报,种种美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形神共养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神为形之主”,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练气功、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H. 名中医邱健行三十二字养生秘诀
养 心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重在养心。
邱健行说:“百岁健康老人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可说是五花八门,但共同特点都是心胸开阔、心地善良。”
”
邱健行认为,调养精神是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想要长寿就应心胸开阔、勿恼勿火、少私寡欲、养心敛私。如果不懂得调养精神,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养心具体的做法
清静养心
清静养心,多一点兴趣爱好。静心能使人长寿,可通过各种“入静保健法”来做到。另外,也可以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等方法,让自己静下来,控制情绪。
兴趣爱好助于静心
据了解,邱老从1962年开始就喜欢上太极剑,一练就是50年,曾师从霍元甲的儿子,曾获1965年广州地区武术队锦标大赛太极剑冠军和太极拳亚军。邱老说,练习太极剑强身健体的同时还有利于陶冶性情、驱除烦恼与忧虑,能使自己达到静心的目的。为了放松心情,邱健行还在居室顶层培植上百种中药品种,自称“百草园”。
良好心态
“七情太过生百病”,七情是怒、喜、思、忧、悲、恐、惊,若七情反应过于强烈持久,也会引起疾病,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呢?邱健行说,良好的心态最重要的一条为知足常乐、童心未泯。跟孩子一样最容易满足与快乐。
推迟五秒再发火
人说六十耳顺,到了一定的年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凡事顺其自然,无论听到什么,收得起放得下,别太敏感。邱老还指出,火爆脾气易伤肝。要发火时不妨用理智控制一下,试一试推迟5秒钟再发火,很多火就发不起来了。
养脾胃
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所以脾胃是后天之本。
邱健行认为,养生要注意养脾胃,欲想脾胃健旺,关键在于重视饮食习惯与适量运动。
”
养脾胃具体的做法
饮食有节
PAGE1
过饥过饱、食无定时均易损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每天一日三餐,七八分饱即可。
杂食不偏
PAGE2
进食五谷杂粮、有精有粗。邱老提倡饮食清淡,但无需素食。因为他认为,如果长期吃素,蛋白质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易引起血浆蛋白降低、体重减轻、贫血、水肿、免疫力下降等,易患感染性疾病、骨折不愈合等。邱老还认为,饮食养生关键是食物宜多元化、合理搭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不过咸甜
PAGE3
不要吃太多甜食,也不要吃得太咸口味过重,过甜过咸都会损害健康。邱健行说,自己以前特别爱吃甜食,喝杯咖啡要放4块方糖,广东人爱吃甜食,这一点要值得注意,吃得太甜,容易生痰生火。
动以养脾
PAGE4
邱健行说,适当锻炼则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邱教授认为,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很好的运动,但运动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个星期至少要有三次运动。自己每天晚上差不多花上一个小时去做运动,先是练习太极剑,然后再去浇花,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养 肾
肾为先天之本,肾与人的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肾强是生命旺盛的表现,历代医家认为养肾可令人长寿,而且能更耐疲劳。
1
---选择平和的补肾养阴食疗方
人过四十,就应着重补肾养阴。邱老说,养肾药物宜选择药性平和的,最好是食疗的药物有枸杞子、何首乌、杜仲、肉苁蓉、山萸肉、女贞子、蜂王浆、灵芝等。用这些药材做药膳食用,可以起到养肾、抗衰老的作用。
2
---清心寡欲,珍惜精气。
常言说“精血同源”。中医认为,精血的盈亏决定人体的健康与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节制房事,精充则体健长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享天年。
3
---揉耳养肾
当人体有病时候会在耳廓上出现反应点,因为耳朵上穴位密布,且通四肢,揉按耳廓对固肾气不足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有一定的疗效。邱健行教授每天都按摩耳廓,他认为,这个养生方法简单易学,而且养肾的效果明显。
4
---按摩腰养肾
腰部是脊柱左右凹陷处,按摩腰部能防治腰腿痛、慢性痔疮、脱肛等。
05
独家贴士
神仙水—— 一杯龙井茶
邱老喜品龙井茶,每次出诊,都要从家里带上一瓶约500毫升的龙井茶,口渴就喝杯茶。邱老认为龙井茶有抗疲劳、降血脂、凝神静气之功。邱老看病从不疲倦,而且越看越精神,因病人多,常常超过午餐时间,就靠喝龙井茶,所以邱老喜称其为“神仙水”。
I. 书法真的可以陶冶情操吗
学习书法确实可以陶冶情操,并且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书法是我们国家进行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而且书写书法时可以表达一个人在写字时的心情以及他的文化底蕴。我们每每看到有人写得一手好字,都会情不自禁发出赞叹。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书法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还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字好坏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气质与性格,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就是字如其人,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字中观察出这个人是怎样的个性。
所以,如果不是真心喜爱书法的人,是绝对坚持不下去的,因为他们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而坚持每天练习书法的人绝对是性格非常坚忍不拔的,因为他们可以将一件普通的事做的十分细致到位,并且一直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