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中药怎样治疗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它为乳痈,在乳痈中尤其多见于哺乳期。哺乳期的急性版乳腺炎又称为外吹乳痈。权当产妇发生急性乳腺炎后,患者有怕冷发热,同时还有乳房结块胀痛,在局部乳头上可见破损,喂乳时风邪就可从破损的乳头由外入里,这就是中医为什么称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为“外吹乳痈”的原因。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说明“风”邪在发病学上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外吹乳痈”的初期祛风发散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这和西医在治疗原则上有一定的区别,这也是中医辨证用药的治疗特点。有的患者急性乳腺炎初期,发热可达39℃以上,经用中药治疗,如荆防风、苏梗、牛蒡子等散风药,适当配合疏通乳络的丝瓜络、路路通,和疏理气机的青皮、香附,再加用消块散结的鹿角。在急性乳腺炎初期不重用清热药,更不主张用苦寒的黄芩、黄柏、山栀,即使用,也用轻清的银花、连翘,或用带有活血功效的清热药蒲公英。过早地服用抗生素,对乳腺炎并无好处,会使局部形成僵块,而不易消散。
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不被两个火的“炎”字所框住而光用清热之剂,更不是不分病的初末而一贯到底地用抗生素,这就是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特色,在临床中屡试屡验,因而受到大众的信赖和推崇。
2. 中医怎么治疗急性乳腺炎
处方1瓜蒌30克
3. 什么是慢性迁延性乳痈慢性迁延性乳痈的成因及治疗思路是怎样的
也就是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预后。 治 疗 以消为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并内发“内陷”时 西医抗生素为主容 中医辨证论治:初宜“通”使其消;成脓应彻底排脓 辨治(初期) 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 乳汁壅滞:山甲、王不留行、漏芦、通草、木通等 肿块明显:当归、赤芍、桃仁、制乳没等。 肝郁者:郁金、夏枯草等 胃热者:知母、黄
4. 乳痈散,中药成分,软坚散结,消炎止痛
建议中医中药治疗用中医传统外科膏 药帖敷治疗,通过膏 药外敷通经活络,舒筋活血,清热解毒,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改善周围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迅速消除肿痛.
5. 中医怎样治疗乳腺癌
乳房肿瘤在中国古代称之中医理论中称之于“乳疳”、“乳痈”等,肺肿瘤称之于“食积”,肺癌称之于“结”,肝肿瘤称之于“死血”。肝癌有三种,称之于“肝痨”、“痞满”、“黄疸”等。乳房肿瘤有左右之分,左边乳房作痛是肝经受邪所产生的乳腺肿瘤,右边乳房作痛是肺经受邪所产生的乳房肿瘤,虽然两个乳房有左右之分有不同之处,但是治疗的方法是一致的。还有一种导致乳房肿瘤的原因,夫妻之间抚摸或用嘴和口舌添乳房时不卫生,特别是在早上,早上每个人的嘴是有毒,如果早上没刷牙,用牙齿咬破他人的皮肤,可将此人致于死地。所以说,早上用嘴添乳房,将毒气进入乳房,使乳房发生病变,导致乳腺肿瘤的发生。肺肿瘤称为食积,是由于吃食物时打喷啶,不小心,将食物挟到肺气管内,没有作及时的处理,食物在肺部日长月久,发生腐蚀导致肺脏发炎,形成肺肿瘤的诞生。肝肿瘤是由肝神经受得邪气所伤害,将血液排到神经系统外,无法回去,变成死血,导致肝肿瘤的发生。虽此三种肿瘤的病因和病理不同,但是治疗的方法是一致的。以下给大家说说此三种肿瘤的病理和药理。
乳腺肿瘤:乳腺肿瘤是发生于乳房里肿块,在中医文献中又称“乳疳”、“乳痈”等。现中医临床多采用乳房肿瘤和乳腺癌之名,其主要病因病机为七情太过,肝肺气郁结,肝肺经受邪,使肝肺脾虚失运,气滞痰凝,或年高体虚,冲任失调,日久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结于乳房而成。乳腺肿瘤的发生与脾胃、肺、肝、肾、冲任等脏腑经脉失调关系密切,正气不足,邪毒留滞有关。肺肝肾气不足,气虚血弱,冲任二脉空虚,气血运行失常,以致冲任失调,气滞血瘀,久则聚痰酿毒相互结于乳房中而成癌瘤。正如《医宗金签.积聚篇》: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和邪气势不两立,一胜一负。从乳腺癌形成病因来看,肝、肺脾郁怒。如《格致佘论》曰: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郁阻,肝气横逆,肺气逐成隐核。所以,肝肺郁怒是导致乳房部位凝结成核的病因。从乳癌之肿块,均在肝经,肺经循行之处生长,且伴有情绪忧郁,胃纳欠佳,胸肋闷痛不舒,时有患痛,脉沉弦等气郁之象。乳房肿瘤或癌,在各种肿瘤和癌症当中,用中药是最容易治疗,最减单,治疗时间最短的一种肿瘤。如果用药不当造成乳腺肿瘤死亡的,这是一种中医药中的遗憾。
肺肿瘤在中医理论中称之于“食积”,食积是指发生于支气粘膜、腺体,肺胞上皮的肿块。形成肺肿瘤的原因是由于饮食不主意,打喷啶时,将食物进入肺气管内膜,使肺组织细胞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不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发生病变,使肺组织异常增生肿大。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最为明显,肺肿瘤在男性肿瘤中占第四位,在女性肿瘤中占第五位,现在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故而中医药疗法在肺癌和肺肿瘤中,特别是晚期肺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发现右胁有块或作痛者,是肺肿瘤的形成或病变。肺和肝的神经是交叉的,肝脏在右,而肝的神经在于左,肺脏在左,而肺的神经在于右。所以说:左胁有块或作痛是死血(肝肿瘤),右胁有块或作痛是食积(肺肿瘤)。
肝肿瘤是指发生于肝神经细胞组织的恶性肝肿瘤。本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左胁有块或作痛者,就应考虑有肝肿块,肝瘤,如患者出现肿瘤破裂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为晚期症状。肝和肺的神经是交叉的肝肿瘤、肝癌的病灶在于左。由于肝经受邪气所伤,肝神经系统将血液排出肝神经系统外,无法回流,变成死血,导致肝肿瘤的产生,肝癌和肝肿瘤临床表现不太明显,故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中称之于“死血”既肝肿瘤也,肝炎引起的肝癌称之于“黄疸”、“癖黄”,而肝硬化肝肿引起的肝癌称之于“鼓胀”、“肥气”等,肝结核引起的肝癌,称之于“肝痨”,以此别之。如《圣济总录》:积气在腹中,以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癖也,此由寒湿失宣饮食不节,致脏气虚弱,饮食不消。肝肿瘤的发生多由饮食内伤,情志失调,或外邪侵袭,致肝脾受损,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湿热火毒蕴结,日久渐积而成,本病以肝脾为主,涉及肾,病属虚实夹杂,虚以脾气虚,肝肾虚为主,实以气滞血瘀,痰湿,热毒为患。肝气抑郁,气血瘀滞,脾虚湿聚,热毒内蕴,肝主情志,喜条达,性主疏泄,情志不随肝气抑郁,则气机不畅,气血受阻,日久而成积聚。气血,经络阻滞,蕴积不散,形成积聚肝块。
以上三种疾病,其药方药理如下:
柴胡:柴胡入心、肝、脾三经。和解表理,疏肝,升阳。《纲目》: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者,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心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下陷,则柴胡乃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用可尔。《本草经疏》:柴胡,为少阳经表药,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者,足少阳胆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其经在半表里,故法从和解。邪结则心下烦热,邪散则烦热自解。阳气下陷,则为饮食积聚,阳升则清气上行,脾胃之气行阳道,则饮食积聚自消散矣。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者,少阳实热之邪所生病也。砦胡苦平而微寒,能除热散结而解表,故能愈以上绪病。 ~~:入心、肝、肺经,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主五脏邪气,胃中热气,泻三焦火,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清少阳之热,则五脏之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 ~~:其治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若寒绦热,而所绦为瘀郁之热泪盈眶,非浮散之热,亦非坚结之热。能解郁不能坚攻,亦不能平逆,故阳之腹满有燥屎,肺病之表热咳逆,皆非其所司。心烦或懊惋结痛,黄疸或寒热不食或腹满便赤,皆郁也。心烦下濡者为虚,胸中窒者为实。 ~~:“滋阴补血,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滋肾水利血脉,补益真阴。~~治手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用之。能补肾中元气,~~性凉变温,专入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急劳神,忧患伤血,纵欲耗精,皆宜用之。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助五脏,益肾气。~~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主伤中补虚赢,既补中益气也。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恶气。《别录》所主补虚劳赢瘦,充五脏,录像片烦热”。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瘕结。~~本湿剂也,何以能通发邪,盖诸病皆系下部虚寒,用之补养肝肾,以益其源,则五脏安利,闭者通而利者之。~~大能收敛元气,振用精神,固涩滑脱。收敛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七窍,流通血脉,治肝虚汗,肝虚胁痛腰痛,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它酸敛不同,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既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依相食,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 ~~:“主治清热凉血,和血,消瘀。治热入血分,发斑,惊阐,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破血,行血,消瘕之痰,除血之热。~~,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疬,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痫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痫疮,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瘕坚瘀血留舒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营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注儿天行痘疮,血热。东亘谓心虚弱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此药为君,亦此意也。” ~~:“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胸胁遂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 ~~其味甘平,性则无毒,入手足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阳中之阴也。胸胁逆气,邪在少阴也,忧恚惊邪,皆心气不足也。恐悸者,肾志不足也,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亦手少阴受邪也。甘能补中,淡而利窍,补中则心脾实,利窍则邪热解,心脾实则忧恚惊邪自止,邪热解则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自除。中焦受湿热,则口发渴,湿在脾,脾气弱则好睡,大腹者,脾虚不能利水故腹胀大也。淋沥者,脾受湿邪,则水道不利也,隔中痰水水肿,皆缘脾虚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中焦不治,故见斯病,利水实脾,则其证自退矣。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湿,解热结之功也。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补心益脾,白优开赤。”泽泻:“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上行,天气明爽,故~~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冷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 ~~~:“滋肾生津,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酸能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吐血,咯血,虚劳,烦热。能清心益肝,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清心肺之圣药也。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但世人为知其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力量效大,盖火伏于肺中,烁中内液,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制矣,热炽于胃中熬尽其阴,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息矣。更有膀胱之火,上逆于心胸,小便点滴不能出,人以为小便火闭,由于膀胱之热也,因通水之药不效,用降火之药剂不效,此又何用乎,盖膀胱之气,必得上焦清肃清之令行,而火乃下降,而水乃下通也。
在目前的西药化疗药物中,由于疗效差及毒副作用反应大,在晚期的癌症或肿瘤中已甚少应用,而中药由于毒副作用少,适用范围广,在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果早期发现,直接用中药治疗是有一定的医术能治愈的。再说,乳腺肿瘤在各种癌症和肿瘤当中,是最容易治愈的一种肿瘤。
6. 消乳散结的中药方子
可以用蒲公英50克,王不留行25水煎服,治疗乳痈肿痛(属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专乳腺炎),王不留行具有属活血通经,下乳消痈的作用,而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作用,可以治疗臃肿疔毒,乳痈内痈,《新修本草》谓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
7. 中医里怎样利于食疗治疗外科系统疾病乳腺炎的
乳腺炎多为初产妇,病人全身发热,乳房红肿、疼痛,常引起化脓。致病菌为急性化脓性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在初产妇,乳头易被吸破,病菌就易由此侵入乳房。
病人感到畏寒,发热,患侧乳房红,肿、热、痛,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则易形成乳房脓肿。中医称之为“乳痈”,一般多由乳儿吮乳吹风,或乳儿含乳而睡感风,或因乳汁过多,乳儿少饮,或乳头破裂疼痛,而不能给乳儿吸尽,或初产妇乳络不畅,致乳汁壅塞在内,再加上情志刺激,暴怒忧郁等诱因,于是肝气郁结,胃热壅盛,宿乳积滞,互结为痈。
对乳腺炎的治疗和预防,主要是保持乳汁分泌的通畅,乳头保持清洁,乳房不宜过度饱胀。中医认为要疏肝理气,清热通乳。选用具有这方面作用的食物和药物治疗。
[饮食原则]1.宜食清淡而富于营养之食物,如西红柿、青菜、丝瓜、黄瓜、菊花脑、茼蒿、鲜藕、荸荠、赤小豆汤、绿豆汤等,水果中宜食桔子,金桔饼等。
2.忌辛辣,刺激、荤腥油腻之品。
[食疗验方]1.马兰头适量,盐、醋各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日换2次。同时饮服马兰头鲜汁,或以马兰头汁,加水及甜酒煮沸温服,日2次。
2.鲜金针菜、醋各适量,共捣烂外敷患处,日换2次。
3.鲜葱,洗净捣烂,加入冷开水少量取汁,用纱布吸取葱汁,包敷乳房。外加垫毛巾敷,经常更换。
4.葱白,蜂蜜共捣烂外敷患处,日换2次。
5.小麦浸泡水,磨取淀粉,将淀粉炒焦研成细粉,米醋调成糊,外敷。
6.白甘薯洗净去皮,切碎捣烂,敷患处,觉局部发热即换,敷几日可好转。
7.油菜叶捣烂外敷,治急性乳腺炎。同时也可绞汁温服。每次1小杯,日饮3~4杯。
8.鲜蔊菜叶,捣烂敷乳腺炎处。
9.乳腺炎初起,捣葱汁饮服,或以葱汁外搽,日5次左右。
10.马兰头鲜叶捣烂敷患处。
11.乳腺炎,乳房肿痛,研生山药外敷。
12.治乳痈疼痛寒热,蔓菁根叶,净择去土,不用洗,以盐捣敷乳上,热即换,不过三、五度。冬无叶即用根。切须避风。
13.治乳腺炎,将茄子细末撒于凡士林纱布上,外敷患处。
14.治乳痈溃烂,银杏250克,以125克研酒服之,另一半研敷。
15.妇女乳腺炎,乳房肿痛,榧子肉研细,米醋调成糊状,外敷,每日更换。也可加油菜叶、韭菜叶等一起捣敷。
16.乳痈溃烂,日久不愈,生虾壳,焙干,研细末,每日早、晚开水吞服9克,以愈为度。
17.鹿角片30克,粳米150克。制法:将鹿角片用纱布包好,和粳米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成粥。用法:取出鹿角片包,放糖调味,食粥。以上为1日量,2~3次食完,连服1周。
18.猪蹄1只,黄花菜50克:制法:将猪蹄去杂毛洗净,和黄花菜一同加水文火炖煮,至猪蹄熟后,放盐少许调味。用法:饮汤食蹄及黄花菜,分顿随意食用,不拘次数。1周为1疗程。
19.取向日葵盘,去子,晒干,切碎,炒焦,研末,用白酒或开水加糖冲服,每次9~15克,每日3次,服第1次时,必须发汗。
20.采新鲜葡萄叶(包括叶柄),洗净捣烂,敷于乳房周围,上盖纱布,再用绷带固定,4小时换药1次,治初期乳腺炎2~3次即痊愈。
21.桔核(不必去掉外皮)碾细,用25%的酒精(或白酒)调敷于炎症处,略超出炎症范围1厘米即可。毒血症严重病例,可同时内服下方:桔核30克,加白酒或甜酒30克,水2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每日服3次,每次服20毫升,治急性乳腺炎。
22.陈皮30克,甘草6克,每日1剂,煎服2次,严重者可每日2剂,煎服4次,治急性乳腺炎。
23.蜜蜂房撕碎,用炒锅焙干呈半黑样,研成粉末备用,每6小时1次,每次1~2克,以温黄酒30毫升送服。
24.白木耳与黑木耳各20克,连翘20克,青皮10克,鲜马齿苋30克,通草3克。先把中药煎取药汁。白木耳与黑木耳先用水泡发,然后与药汁一起入锅,武火烧沸,移至文火炖熬2~3小时(若药液少,可适量加水),至双耳熟烂,汁稠为度。加红糖少量调匀食用。
25.甲鱼1只,500克左右,炒山甲15克,炒皂刺10克,公英15克,连翘10克。将甲鱼去除内脏、爪尾、头颈,切块放入大汤碗内。把以上四味药碾碎入纱布袋,码在甲鱼周围,再加入葱、姜、黄酒,盐、生板油等调味品,兑入清汤没过碗内诸物为度,上笼蒸两小时。待甲鱼烂熟,拣去药袋,分顿食用。适于乳腺炎脓肿期。
26.猪蹄1只,银花30克,白芷、桔梗、漏芦、赤芍各10克,茅根15克。将药物入纱布袋与猪蹄同煮汤,食时加盐调味。亦适于脓肿期。
27.鲫鱼1条,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陈皮5克。将鱼去除鳞及内脏,药物塞在腹中,用线缝好以水炖煮。
8. 乳痈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是,乳汁不能外流,出现瘀积,使局部乳房组织活力降低,造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是本病的两在原因,预防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防止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
1、防止乳头破裂。乳头破裂既容易乳汁瘀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
(1)怀6个月以后,每天用毛巾蘸水落石出擦洗乳头塞入小儿中,避免咬破;
(2)不要让小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习惯;
(3)哺乳后,用水洗净乳头,用细软的布衬在乳头衣服之间,避免擦伤。
2、积极治疗乳头破裂,防止出现并发症。
(1)轻度乳头破裂仍可哺乳,但在哺乳后局部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酸酊,或10%鱼肝油铋剂,下次浦乳前洗洗;
(2)重度乳头破裂,哺乳时疼痛剧烈,可用乳头罩间接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后,用奶瓶哺食小儿;
(3)对乳头上的www.ruxian999.org.cn痂皮,不要强行撕去可用植物油涂,待其变软,慢慢撕掉。
(4)猪油适量,用微火化
3、防止乳汁瘀积。
(1)产后应尽早哺乳;
(2)哺乳前热敷乳房以促进乳汁通畅。如果产妇感到乳房胀痛更要及时热敷,热敷后用手按捏乳房,提拔乳头;
(3)婴儿吸吮能力不足或婴儿食量小而乳汁分泌多者,要用吸奶器吸尽乳汁;
(4)注意清洗乳头,涤除乳腺管口积垢。
4、保持乳房清洁,防止细菌感染。产前清洗乳房,去除乳头部粘垢;哺乳前要清洗乳头,尤其是乳头已有破裂者;避免对乳房的挤压,穿衣服要宽松。
5、宜常作自我按摩。产妇要养成自我按摩乳房的习惯。方法:一手用热毛巾托住乳房,另一手放在乳房的上侧,以顺时针方向转向按摩。如果乳房感到胀痛,或者乳房上有肿块时,手法可以重一些。在自我按摩的同时,可稍用力挤压乳房,把乳汁从乳头挤出,反复几次后,乳腺管就通畅了。一般每天按摩1次,每次15-20分钟。
6、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等。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内有蕴热、热毒壅结而成。因此在饮食上要少吃热性食物,以免助火生疮。
7、食物药预防。可以常吃些海带,海带有软坚散结作用,凉拌吃或炖鸡肉吃,可预防急性乳腺炎;有急性乳腺炎先期症状者,可用蒲公英30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