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养生三宝

中医养生三宝

发布时间:2021-02-11 08:31:56

⑴ 人体三宝 是什么

精、气、神本是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含有元素的意思。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在古代讲究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尤其是当精、气、神逐渐衰退变化,人已步人老年的时候就更应该珍惜此“三宝”,古人对这点非常重视。苟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里说明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二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

什么是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强。精的来源,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说.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即《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得谷者昌,失谷亡”;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赖饮食以自气血”。故注意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才是保证后天养先天的重要手段。《干金方》就说过:“饮食当令节俭,若贪昧伤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享短气”,这样反不利于健康。怎样才算“饮食有方”呢?归纳前人经验,不外乎定时、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药物滋补的问题。服用补益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补”,不然也可能会适得其反。总之,合理的食补和药补对于身体的保养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气?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有两个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书中还归纳出古人养气的一些经验:“一者,少语言,养气血;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此七者强调了“慎养”:但由于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所以人体也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会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之极(过度)。”我国流传下来的多种健身运动及气功,就是以动养气的宝贵遗产。

什么是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古人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也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从中医学讲,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就是“神”的活动。所以说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反过来说.神旺说明气足,气足说明精充。中医评定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或是疾病的顺逆,都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因此.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以此也不难看出“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⑵ 人有三宝精气神、有有三忍、一忍、二忍、三忍

天有三宝日月星
人有三宝精气神
神是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行动等一切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它主要通过眼神、面色、表情、动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来。中医学家认为,精、气、神为养生“三宝”。故民间有“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之说。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神表现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面色红润、语言清晰、两目灵活、精力充沛、目光有神、反应敏捷、活动自如、呼吸平稳、头发黑亮、肌肉丰满、四肢有力、腰腿灵活、胖瘦适中、思维敏捷、记忆清晰。相反,如果精气不足,血脉虚弱或正气不足,病情深重,则表现为失神,即无神。无神者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语言无力、双目无光、瞳仁呆滞、表情冷漠、反应迟钝、呼吸异常、身体瘦弱、记忆减退、头发萎软、步履艰难、四肢无力、过度肥胖、思维迟缓。
养生学认为,德靠自修,神靠自养。养神以得神,得神能延年。但是,养神并非易事。因为人常受七情六欲侵扰而导致伤神。伤神后则气机紊乱,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正气减弱,易生疾病。而人得神后,则恰恰相反,正气旺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看到那些心胸宽阔、精神愉快、无忧无虑的人,大多数都具有得神者的特征。而那些贪婪、嫉妒、忧虑、猜疑、争名夺利及经常生气、发怒、畏惧的人,则多数为失神染疾者。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经常发怒或情绪不佳的人,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正常人高。
为了防治疾病,保证健康,人们应该积极养神。养神的关键是要避免七情的刺激,因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甚都会伤神。

⑶ 详述体育养生六原则

传统的运动保健,除具有系统的理论外,还有切实可行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1.强调动静结合

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合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2.提倡持之以恒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说明,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常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广播操、太极拳也可以。无论如何不能高兴时练的累死累活,兴奋过去多少天都不练。

3.运动适度,不宜过量

若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诫人们:“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有。”那么,运动量怎样掌握才算合适呢?一般来说,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有人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而对于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

4.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即“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的方式下进行。”这是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的结论。在健身方面,疲劳和痛苦都是不必要的,要轻轻松松地渐次增加活动量,“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正确的锻炼方法是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5.运动时间,因时制宜

一般来说,早晨运动较好,因为早晨的空气较新鲜,而室内的氧气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增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运动锻炼,即可把积聚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吸进更多的氧气,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觉前也可进行运动,以消除一天的紧张,轻松地进入梦乡,但运动不要太激烈,以免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影响睡眠。总之,许多健身运动,随时都可以做,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但稍微剧烈的运动,不要在吃饭前后进行,因为在饭前呈现饥饿状态,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易发生低血糖症;饭后剧烈运动,大部分血液到肌肉里去,胃肠的血液相对减少,不仅影响消化,还可引起胃下垂、慢性胃肠炎等疾病。

6.运动项目,因人制宜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肌肉力量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运动,像步行、太极拳、慢跑等。而对于年轻力壮、身体又好的人,可选择运动量大的锻炼项目,如长跑、打篮球、踢足球等。此外,每个人工作性质不同,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亦应有差别,如售货员、理发员、厨师要长时间站立,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在运动时不要多跑多跳,应仰卧抬腿;经常伏案工作者,要选择一些扩胸、伸腰、仰头的运动项目,又由于用眼较多,还应开展望远活动。总之,体育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适合身体条件,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宜少参加一些使精神紧张的活动

中医养生学是 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 的科学,是 历代劳动人民智慧 的结晶,它经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比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与发展,进而形成 一门独立 的学科. 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健康.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 多学科领域 的综合,是 当代生命科学中 的实用学科.

一.独特 的理论体系 【关注焦点:内科疾病的肝脏表现双下肢浮肿、腹水、黄疸】

中医养生学以其博大精深 的理论与丰富多彩 的方法而闻名于世. 它 的形成与发展与数千年光辉灿烂 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具有独特 的东方色彩与民族风格. 自古以来,东方人.西方人对养生健康,都进行长期 的很多 的实践与探讨. 但由于各自 的文化背景不同,其养生 的观点也有差异. 中医养生学是 [在]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背景下发生发展起来 的,故此有它自身特点,现略述其概要. 【健康导读:脊膜瘤骨瘤样变1例报告】

二.与谐适度 的宗旨 【扩展阅读: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中医养生理论,都是 以"天人相应"."形神合 一" 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 的关系. 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 的协调 一致. 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 的规律. 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健康 的核心,进而确定指导养生实践 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与于术数"."起居有常". 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 的规律,使生命过程 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 的移易与四时气候 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养生健康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 其中 一个突出特点,就是 与谐适度. 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与,则可健康长寿. 例比如,情绪健康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与适度. 又比如,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

第一章.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而不倦等,都体现这种思想. 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 的观点,不伤 的关键即[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 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意调节.

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 一朝 一夕. 一功 一法 的摄养就能实现 的,而是 要针对人体 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 的. 因此,中医养生学 一方面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健康等,进行较为全面 的.综合 的防病健康. 另 一方面又十分重视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 一律. 一个模式,而是 针对各自 的不同特点有 的放矢,体现中医养生 的动态整体平衡与审因施养 的思想.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 例比如,因年龄而异,注意分阶段养生;顺乎自然变化,四时养生;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 的关系,注意环境养生等. 又比如传统健身术 的运用原则,提倡根据各自 的需要,可分别选用动功.静功或者动静结合之功,又可配合导引.按摩等法. 这样,不但可补偏救弊.导气归经,有益寿延年之效,又有开发潜能与智慧之功,从而收到最佳摄生健康效果. 【关注焦点:内科疾病的肝脏表现双下肢浮肿、腹水、黄疸】

三.综合.辨证 的调摄 【健康导读:脊膜瘤骨瘤样变1例报告】

四.适应范围广泛

养生健康实可与平均每个人 的 一生相始终. 人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老年,平均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 的内容. 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 的必要. 不仅比如此,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 的人也都有相应 的养生措施. 因此,养生学 的适应范围是 很广泛 的. 它应引起人们 的高度重视,进行全面普及,提高养生健康 的自觉性,把养生健康活动看作是 人生活动 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⑷ 农村老话‘’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是什么意思

精足以鹿为代表,鹿一年只交配一次。 气足以乌龟为代表,乌龟整年不吃仍可生存。 神足以鹤为代表,鹤飞千里后,只稍为一休息又可翱翔千里。 鹿因精足,所以从幼鹿到成鹿样貌都很年轻可爱。乌龟因气足,生命力特强,所以为长寿之表征。鹤自古至今似乎不曾有人发现其尸体。故有“千年龟,万年鹤”之一说。

如何养足精气神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

⑸ 吃桃胶对身体真的有好处吗

桃胶主要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资组成,具有清热止渴,缓解压力,养颜抗衰老,润肠道等功效。桃胶在古代是一味中药,用于治疗石淋,血淋,痢疾。如今桃胶因具有保养颜功效,与燕窝类似,为嫩肤养颜保健之佳品。
桃胶是南方常见的中药材,它是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每年夏季采集,经水浸,洗去杂质,晒干而成。桃胶味甘苦,平,无毒。入大肠膀胱经。桃胶的功效主要是治疗石淋,血淋,痢疾等。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桃胶还有美容养颜之功效。
1、桃胶可养颜
桃胶可减少皱纹,嫩肤,治疗痘疮黑陷,具有养颜,护肤的功效。
2、桃胶可生津止渴
桃胶能生津液,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具有止渴的功效。
3、桃胶能止痛镇痛
桃胶主要成分为半乳糖、α-葡萄糖醛酸等,能够缓解产后痢疾里急后的疼痛症状。
桃胶是一种养生功效很大的桶脂,桃胶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帮助的元素,在中医桃胶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良药,由其是对于治疗石淋,痢疾,等疾病具有很大的疗效,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把桃胶当成一种增稠剂,乳化剂也都是很不错的选择的。

⑹ 太原"三宝"是什么

晋祠 难老泉 宁华福 陈醋 太原独有的头脑 这三能算不
“头脑”为明清时山西人傅山创制,颇具传奇色彩。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名医,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深得中医以治病、祛病、防病和养生的精髓,悟出食物的药用价值,善于运用食物制作药膳。傅山是个大孝子,他的母亲由于年迈体弱,经常生病,每日进食尚少。根据老母亲的具体情况,傅山拟就“八珍汤”一方,以羊肉、山药、莲菜(莲藕)为原料,先将羊肉切方块,入锅用大火烧沸,加花椒、黄芪等,改用小火煮熟后捞出;另将酒糟汁入锅煮沸,加料酒、煨面,煮成面糊汤;再把羊肉块、熟山药片、莲菜片放入碗里,加羊尾油丁,浇上面糊汤即成。 傅山每天黎明前用“八珍汤”给老母亲调治后,老太太的病情果见好转,很快康复了。从此“八珍汤”之名不胫而走,人们称此方为“名医孝母剂”,纷纷登门求此食方。为了能让更多的人食用此药膳,傅山便将此方传与阳曲一家饭店的厨师。在傅山的建议下,这家饭店改名为“清和元”,将八珍汤易名为“头脑”,寓意反清复明要用“头脑”,傅山在行医时,遇到需要滋补的病人,介绍他们去“清和元”食用“头脑”;有些缺奶的产妇,食用“清和元”的“头脑”后,奶水也充足了。当地许多身体赢弱的病人,亲身受惠,吃了“清和元”的“头脑”,身子骨硬朗起来了。

⑺ 很多中医典故中都有关于“急救三宝”养生保健的介绍,那么“急救三宝”到底是什么

在中医里,有一些关于急救的方子,其实,“急救三宝”最为出名。在很多中医典故中,都有关于“急救三宝”的介绍。究竟,什么是“急救三宝”?我们该如何用“急救三宝”养生保健?

也有不少家庭自备安宫牛黄丸作为急救药,尤其是中风后,不问症状、不经医生指导,就自行服用,觉得它能起死回生。然而,姚卫海强调,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对证用药,否则救命药可能变成"毒药";"温病三宝"都是大凉之药,体虚的人服用可能救命不成反丧命,所以不可擅自使用。其次,这些药价格偏高,也不适合长期保存。最后,三宝服用时有很多禁忌,如只能短期用,服药期间不宜食用辛辣、油腻、荤腥之物,孕妇应忌用等;对体虚但必须用的患者来说,则要注意送服方法,如服安宫牛黄丸时辅以参汤等,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以上就是关于“急救三宝”的解读了。可见,“急救三宝”是中医急救药,在关键时刻可以救你一命。中医提示,“急救三宝”的使用是有讲究的,如果你不了解“急救三宝”,那就千万不要乱用药。

阅读全文

与中医养生三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