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治疗胃痛

中药治疗胃痛

发布时间:2021-02-12 18:07:27

A. 喝中药胃疼怎么办

一直喝着没疼,昨天才疼,一般不是药物的问题了,不知道你用来治疗什么,有时候胆囊、胰腺还有肾区疼的时候,人有一种错误的感觉,感觉胃痛,尤其像你所说的,你观察一下,腰疼不?

B. 胃痛有什么中药治疗方法吗

胃痛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又称溃疡病,中医称“胃痛”、版“心痛”、“胃脘痛”范畴权。
民间治疗本病不乏奇方妙药,疗程短,见效快,费用低,即能消除病症,促使溃疡愈合,又可不动手术,愈后不再复发。
1:中成药疗法
药名:锡类散
用法:每晚睡前用温开水送服1-1.5克
疗效:连服1个月,溃疡愈合率优于西米替丁,有效率达91.7%
2:药物疗法
处方:生麦芽30克,白芍、茯苓各15克,海螵蛸12克,苍术、陈皮、厚朴、神曲、鸡内金、生姜各10克,桂枝、延胡各6克。吴茱萸4克,龙胆草3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日1剂,日服3次,15剂为1疗程
疗效:用药1-2疗程,有效率达100%。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C. 胃痛中药怎么治疗

胃痛有好几种分型,要舌、脉、症状结合,辨证论治

D. 中医治疗胃痛

烟酒全戒,按时吃饭,定时睡觉,定时起床锻炼身体 楼主最好能坚就下来,因为半途而废是没效果的。

E. 胃痛有那些中药根治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藿香冲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西沙比利试试,而且好转后一内定要巩容固一定的时间啊.一定要禁烟,酒,咖啡,茶,生冷,辛辣食物.少吃含淀粉内的食物如:土豆芋头粉丝粉条红薯等凉粉,不要吃苏打饼干等,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食物.

F. 胃疼 求中药治理

你好:
引起胃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1、外感寒邪 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回凉,寒凉伤中答,致使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致使用权中气机阻滞,胃报失和而疼痛。
3、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脾胃虚弱,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
建议:到医院中医那里诊断是什么原因所引起的,然后咨询医生.进行对症治疗.其实:每天坚持饮用200毫升西红柿汁,对胃黏膜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果空腹时感到胃痛,或吃完油腻食物后感觉烧心,可以喝上一杯鲜榨的西红柿汁来缓解这些症状。也可以直接饮用市场上销售的西红柿汁
祝:早日康复!

G. 什么中药治胃痛好

方药:半夏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陈皮10克,川连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每日1剂,水煎服,7剂。
本方治疗中焦虚寒,气机不利型胃痛,见于胃脘胀满,饭后加重,恶心,嗳气,口淡无味,平素寐安,便溏,次数正常,舌苔白厚,脉沉。
处方:黄芪30克、苍术15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党参20克、木香15克、元胡15克、川楝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吞酸灼热加黄连6克、吴茱萸2克、海螵蛸20克、瓦楞子20克,有体乏无力、动则汗出者加淮山药30克、仙鹤草30克。
肝胃郁热型胃痛
【症状】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郁化热,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方剂】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处方】 柴胡10 g,白芍15 g,当归10 g,牡丹皮10 g,栀子10 g,白术10 g,茯苓10 g,黄连3g,吴茱萸6g,甘草6g。
如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见吐血,并出现脘腹灼痛痞满、心烦、便秘、面红、舌质红、脉弦数有力等症,这是由于肝胃郁热,迫血妄行,可用《金匮要略》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以苦寒泄热降火。对肝胃郁热型胃痛,还可根据病情选用化肝煎(青皮、陈皮、丹皮、芍药、栀子、泽泻、土贝母)和滋水清肝饮(熟地、山茱萸、茯苓、当归、山药、丹皮、泽泻、柴胡、白芍、栀子、酸枣仁)等方。

H. 中医胃痛怎么才能治好

胃痛的治疗可选择体针、腹针、平衡针、艾灸、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拔罐及中药穴位敷贴。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证型进行饮食指导、情绪调节和健康教育。另外,根据辩证法,可以选择适当的中药汤剂进行口服,疗效很好。当然上腹部疼痛不仅要治疗,还要配合饮食调理,才能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I. 用中药治胃疼怎么治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得的到底是什么胃病,胃痛是所有胃病都可以有的症状,要不痛很简单,用点抑酸药或胃粘膜保护药就可以,但这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会拖延病情,还有光靠食疗是好不了的,所以最好最直接的方法是做胃镜,如果怕辛苦可以做无痛胃镜,对于你这种情况的胃痛最常见原因有胃炎,消化道溃疡,但也要敬惕息肉,肿瘤可能,还有就是有没有HP感染,如果有一定要用三联疗法根治,否则病情会反复发作甚至癌变,饮食上主要原则是消淡为主,少食肉类,粗糙,剌激性的食物,戒烟酒,每餐不要食太饱,少喝浓茶,咖啡,不要食夜宵,但一定要食早餐,要养成定时食饭的习惯,目前的话可以先用点奥美拉唑1粒,1天两次,但最好不要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真正的病情 最好是食疗,药物只是辅助性的,不能根治,只能应急,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穿暖,不要受凉。 凡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称为胃疼。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均以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胃疼的食疗方常用的有: (1)老姜250克、红糖250克,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散寒。 (2)蜂蜜、红糖适量、红花5克。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 功效: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3)干姜60克、炙附子40克。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温中散寒。 (4)干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口 。把淘洗净的粳米和布代加清水同煮,30分钟后取出姜袋,共煮成粥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中止痛。 (5)佛手柑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佛手柑洗净,煎煮,去渣留汁,再与淘洗净的粳米,冰糖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理气止疼。 (6)鲫鱼1条(约250克),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生姜30克洗净,切片,桔皮10克、胡椒3克,共包扎在纱布内填入鲫鱼肚中,加水适量,文火煨熟,加食盐少许,空腹吃鱼喝汤,几次即愈。 功效:治胃寒痛

希望采纳

J. 胃痛怎么治疗用什么中草药

治疗胃痛,首应辨其疼痛的虚、实、寒、热性质及病在气在血,然后审证求因,给予恰当的治疗。大抵新病暴痛,痛势急迫 而痛处拒按者多属实证;久病痛缓,病势绵绵而痛处喜按者,多属虚证;寒证疼痛,喜温熨热饮,遇寒则疼增;热症疼痛,喜凉熨冷饮,遇热则痛剧;以胀痛为主,或痛引胸胁,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此多为气滞;痛处固定不移,多为刺痛者,常属久病血瘀;若烦热似饥,舌红无苔或少津者,多属胃阴不足之证。
胃痛的治法,古虽有“通则不痛”的原则,但决不限于“通”之一法,临证之时,应运用四诊八纲,详加审察,根据病者的不同情况,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
1.肝气犯胃
本证按其不同情况,可分为气滞、火郁、血瘀三种类型。
(1)气滞
主证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
治则疏肝、泄热和胃。
选穴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梁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
(3)血瘀
主证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
分析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梁丘、内庭。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梁丘、内庭)。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
2.病邪阻滞
(1)饮食阻滞
主证胃脘胀痛,嗳腐,厌食或呕吐,吐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实。
分析食停胃中,传化失常,故胃脘痛胀;饮食停滞,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嗳腐或呕吐;吐后积滞去而痛减;食浊熏蒸故苔厚腻;胃气与宿食相搏,故脉滑实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
选穴脾俞、三焦俞、梁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拿揉抖颤导滞法,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
(2)寒伤胃阳
主证因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
分析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
治则温胃散寒止痛。
选穴胃俞、脾俞、中脘、梁丘、内庭。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捏拿背肌利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配用提拿捏背健运法与擦摩上腹三寒法。
3.脾胃虚弱
(1)脾胃虚寒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分析脾胃虚弱,寒气凝滞,故胃痛隐隐;中阳不运,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珐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阳虚故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无力。
治则温脾健胃。
选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梁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
(2)胃阴不足
主证胃痛隐隐,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苔少或剥脱,舌光红少津,脉细微数。
分析胃阴不足,胃络失养故胃痛隐隐;阴虚生内热,故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微数皆为胃阴不足之征象。
治法养阴益胃。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复施术十次。
食欲不振者,重用开三门、运三脘、大便隐血,腹部手法慎用。
胃痛一证,除用按摩等法治疗外,注意饮食调节,心情舒畅,亦属必要。

阅读全文

与中药治疗胃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博动物医院在线电话 浏览:380
临淄爱佳宠物医院 浏览:582
苏泊尔养生壶怎么样打开 浏览:104
肝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845
养生壶如何做现磨咖啡 浏览:787
中医治疗失眠能根治吗 浏览:391
望京附近看妇科好的医院 浏览:773
治疗药物依赖的医院 浏览:100
闵行区中医院地址 浏览:543
治疗顽固性失眠的药物 浏览:489
石龙人民医院体检 浏览:507
盛京医院妇科哪个医生好 浏览:613
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 浏览:724
老年痴呆严重送康复医院好吗 浏览:185
治疗糖尿病阳痿的中药方 浏览:565
汕头潮阳哪里有宠物医院 浏览:984
医院妇科治疗仪 浏览:758
兴义博爱医院妇科 浏览:749
湖北武汉儿童医院电话 浏览:190
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