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些中药可以治疗多汗
可以治疗多汗症的中来医药有自很多,首先可以服用这第一款中药方那就是益气止汗汤,是要准备炙黄芪,党参,茯苓,还有浮小麦,大枣,炒白术,炙甘草,跟煅龙骨、煅牡蛎等,然后用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分两次服,七天为一个疗程。 第二款中药是加味玉屏风散,是要准备炙黄芪,炒白术,防风、黄精,麻黄根,然后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第三款中药是熟附片汤,是要准备熟附片,肉苁蓉、生地黄、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党参、还有黄芪、桂圆肉,鸡血藤,桂枝,生白芍,金樱子,然后将熟附片汤先煎,再将这些材料都一起用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早晚服用。 第四款中药是绵黄芪丸,是要准备棉黄芪,陈皮,然后将这些都搓为细末,每次服九克,用温水送服。 第五款是经霜桑叶粥,是要准备经霜桑叶还有大米,然后将经爽桑叶给研磨好,再煮成粥就可以了。 第六款是浮小麦茶,是要准备浮小麦,糯稻草,然后一起泡作茶饮,随时饮用。
B. 自汗的治疗方法
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用法:
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营卫不和证
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用法:
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
风湿犯表证
证候: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用法:
加减:恶心欲呕,加藿香、佩兰、苏叶;身重体痛,加羌活、防风、白芷。
暑伤津气证
证候:发热,口渴引饮,神志躁扰不宁,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用法:
加减:发热甚,加银花、生石膏;口渴甚,加生地、花粉;汗出过多,加五味子、煅牡蛎。
湿热蕴蒸证
证候: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用法:
加减:腹胀、便溏不爽,加苍术、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黄卷。
阳脱证
证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
用法:
加减:口渴舌燥,加麦冬、五味子。
对精神紧张伴失眠等症者,可给镇静剂,如安定等。心率加快者,可给心得安等。
单方及成药:
★麻黄根10g,牡蛎、浮小麦各20g,水煎服。
★黄芪、浮小麦各15g,大枣5枚,水煎服。
★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2次。 夹脊穴(颈3-5)、间使、三阴交为主穴,配阴郄、复溜、太冲、内关等穴,交替使用。
常用止自汗中药:黄芪、牡蛎、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五倍子等,可辨病、辩证基本上选用。 1.黑大豆15克,浮麦30克,乌梅3克,煎服。
2.玉米芯60克,孩子参30克,煎服。
3.金雀根60克,麦麦天30克(布包),野毛豆30克,煎汁去渣连服数天,适用于病后自汗。
4.沙参兔肉汤:本汤养阴益气敛汗。沙参20克、玉竹20克、广陈皮4克、兔肉200克(微炙),煲汤。
5.桑葚茶:本茶养阴止汗。桑葚子20克、五味子15克、糯稻根45克,煎水代茶。
婴儿自汗中医食疗法
1.黄芪生鱼汤:本汤健脾益气,收敛固液,用于气虚、表虚及阴虚。
黄芪10~15克、茯苓10~15克、红萝卜60~100克、生鱼200克(微煎),煲汤。
2.糯根乌豆汤:本汤固表养血,用于虚症自汗。
糯稻根60克(洗净)、黑豆30克、煲水代茶。
C. 治疗自汗的中成药有什么
虚汗停
D. 自汗怎么治疗
你好,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主的一种证候。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精气也”,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须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乌梅、黑豆、桃干等。中成药建议服用玉屏风散(口服液,颗粒)健脾、固表、止汗。
常用的食疗验方:
1、生黄芪20克,大枣1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频频下咽,用于气虚多汗;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于阴虚盗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两克混匀,置脐窝处,外盖纱布,对盗汗也有一定的疗效;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乌梅、桃干适量,白糖调好口味,吃豆喝汤。
2、黄芪羊肉汤滋养敛汗
[方 剂] 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怀山药15克。
[制用法] 将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捞出后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三味中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饮汤吃肉。如小儿无咀嚼能力,可煮成浓汤饮用。
[功 效] 健脾补虚,滋养敛汗。主病后体虚自汗、盗汗。
3、燕麦米糠治虚汗不止
[方 剂] 燕麦50克,米糠25克,饴糖15克。
[制用法] 将前二味水煎,去渣。分2次服,服时加饴糖调味。
[功 效] 补虚敛汗。用治自汗、盗汗、虚汗不止。
[验 证] 屡用神效。
4、肉麸汤圆有止汗功效
[方 剂] 小麦麸100克,猪肉末250克,水磨糯米粉250克,葱末、姜末、盐、酱油各少许。
[制用法] 将小麦麸与肉末、葱末、姜末等调料调成肉馅,水磨糯米粉加水适量,拌成软料,再与肉馅包成汤圆。煮熟后可随量食用。
[功 效] 用治虚汗、自汗、盗汗等。上方2剂好转。6剂痊愈。
E. 多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朋友实话告诉你,虽然现在中医什么的说什么什么药能治疗手汗,但专是……但是这也只是理论的,属不过现在很多医生也都说了现在的手足多汗几乎是不治的,理由也不明。西医你也晓得了后遗症大,还不一样全好,我也吃过中医的药,几乎就没啥用,最理想的也就是能缓和一点点,不过你遇到你出汗的情况它还是照样的给你出汗,要是看中医的话不要去医院找那些一般的医生看给你的药就是上面的人说的那些了,根本没用,要是你能找到一个那种正正的有名的中医不妨去试试,也许能帮你缓和下。
要说想到中医根治我可以说那是不可能的(据我目前还没发现有人吃中药好的)
所以建议楼主的话吃中药调调身体,把内分泌什么的身体调好了应该出汗能少点,诶生到这种病也没办法,我也一样目前还是老样子出汗,只能慢慢跳身子,等到医学的发达了(貌似这病你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没有的,就是很漫长)
再补充下我是中医学的大学的,中医所说的自汗和手足多汗症是有区别的,并不是一回事,盗汗直接就是2回事,你可以去网上搜搜看看多了解下
F. 自汗,怎么医治,最好是中药
1,气虚自汗,乏力,易感冒。方:玉屏风散。
2,阴虚有火,有内热,心烦,口干,尿黄,自汗,微盗汗。方:当归10,生地10,熟地10,黄芩10,黄连10,黄柏10,黄芪25,。
G. 治疗汗症(自汗、盗汗)的常用中药有哪些
生黄芪,党参,防风,白术,浮小麦,人参,牡蛎,麻黄根,五味子,山萸肉,五倍子,桂枝,白芍,龙骨,黄柏,生地,丹皮,酸枣仁,
H. 请问有什么中药方剂能够有效治疗自汗或盗汗。谢谢!
问题分析:
你好,复根据您所说制的情况,自汗多为气虚,多在白天无缘故出汗,伴有气短、食欲不振等,盗汗多为阴虚,可伴有腰膝酸软、口燥咽干等。
意见建议:
自汗可选用玉屏风散加减固表止汗;盗汗可用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同时注意不要过于劳累,不要熬夜。
I. 自汗吃什么中药比较好
白天不由自主出汗称为自汗,伴乏力、精神不振,活动后症状加重。在排除一些固有疾病外(例如结核病、贫血等),可使用玉屏风颗粒,一次5克,一日三次,如服用一周无效就要看医生!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J. 中医是怎样治疗自汗的
中医理论认为:阳虚自汗。从症状表现来说,自汗就是白天人处于清醒状态出汗,如手心汗,脚心汗,头汗,不能控制。原因在于脏腑不纳精液。
所以,中医治自汗,着力在补脾胃、补肺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