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中的药膳养生法的内容简介
在《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中的药膳养生法》中,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对药膳原理和实践都做了详专细的介属绍。在制作药膳方面,《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中的药膳养生法》以最完整的烹调步骤、丰富的图片、正确的观念、取材简单便利等优点,可以使读者不用担心陷入买不到材料、或者做不出来的窘境中,就算是新手也会很快作出即好吃又养生的药膳佳品来。
㈡ 中医药膳养生调理身体效果好吗
中医药来膳食疗和中医其源他临床学科相同,坚持以中医理论为运用基础,侧重整体观念辨证施膳,以烹调工艺为制造方法,达到可口、服食便当、滋养强身、促进健康的意图;重视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的运用,避免配伍忌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它以中医理论为运用基础,辨证施膳,由于中医药膳食疗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维,所以运用食疗药膳有必要杰出中医理论,中医考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食疗药膳的分配要遵从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食物性味理论,注重五味与五脏联系,以脏补脏;建议辨证用膳,因人、因时、因症施膳。同病异膳:同为感冒,风寒感冒,宜食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清淡易消化药膳,如芫荽生姜汤、姜糖饮、生姜粥、防风粥、葱白粥等;葱白粥。风热感冒,宜食清热宣肺解表、清淡易消化药膳,如薄荷粥、银花饮、桑菊薄荷饮、芦根大米粥等。
㈢ 节气养生药膳食谱
药膳是中医养生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将一些药材和食材搭配起来制作成美味食物进食,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病养生的作用,而且副作用还小,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根据不同的配方搭配,药膳各有不同的养生功效,下面这些配方,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搭配且效果不错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加尝试。
1. 韭菜炒核桃仁
食材:韭菜、核桃仁。
做法:将韭菜摘洗干净后切成小段,核桃仁用开水浸泡去皮,国内烧热油放入核桃仁翻炒至焦黄,捞出沥干,将韭菜段放入油锅中翻炒,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调味料,加适量开水将韭菜煮至八成熟后,倒入炒过的核桃仁翻炒至完全熟透即可。
功效:补肾健脑。
2. 黄芪鳝鱼汤
食材:黄芪、鳝鱼、红枣、葱姜蒜等调味料。
做法:鳝鱼宰杀干净切块备用,红枣、黄芪洗净、准备蒜末和姜丝,起锅烧热油,将鱼块和姜丝下锅翻炒至鱼半熟,放入黄芪、红枣,加适量清水煮开后转小火煲一个小时后即可调味食用。
功效:安神补血。
3. 木耳红枣汤
食材:木耳、红枣、冰糖。
做法:红枣浸泡两个小时后去核,木耳泡发洗净,将两种食材放入锅中加清水和冰糖,放入蒸笼内蒸一个小时后即可食用。
功效:养血补虚。
4. 天麻猪脑汤
食材:天麻、猪脑。
做法:天麻提前浸泡至发软,猪脑洗净,两者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隔水炖一个小时,加盐调味食用。
功效:补脑祛风。
5. 姜糖苏叶饮
食材:生姜、红糖、紫苏叶。
做法:姜切丝,鱼紫苏叶、红糖一起放入杯中,加开水冲泡,盖上盖子焖十分钟左右饮用。
功效:温经散寒。
㈣ 中医药膳养生治病的理论依据简答题
中医药原则是药物、食物,归内经。肺脏-辛味药物食物(下同),心容脏-苦味,肝脏-酸味,脾脏-甜味,肾脏-咸味。中医药膳归十二正经,然而,奇经八脉药膳不起作用,而是依靠元气,气血濡养。
也就是药膳食物具有靶向性,辛、苦、酸、甜、咸五味,非别归肺、心、肝、脾、肾。进一步说,人吃药膳之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然后,营养物质进入经络高速公路,传遍全身,不同味的营养物质,停留在不同脏腑。
比如说夏天心火上炎,服用黄连去火,治病。服用黄连羊肝丸,不仅去心火,还去肝火,清心明目。
㈤ 中医药膳养生调理身体效果怎么样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专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属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所以在调理身体在方面,效果还是不错的!
㈥ 我想知道,关于中医养生和食用药膳做法方面的知识。
春夏养阳,是顺天时,以填人寿之意。夏属火,对应心。就是如何把自身的君火养好问题,具体要结合个人体质,最好按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但最终的目的是要阴平阳秘,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
㈦ 养生药膳是如何分类的
有四种分类:
1、按形态分
一为流体类,如将作为药膳原料的药物或食物经粉碎加工制成粗末,以沸水冲泡可温浸即可的茶包;
二为半流体类,如将药材和食物加水一同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状的稠膏;
三为固体类,如以稻米、糯米、小麦面粉等为基本材料,加入具有补益且性味平和的药物制成的米饭和面食类食品。
2、按制作方法分
有炖、焖、煨、蒸、煮、熬、炒、熘、卤、烧和炸。
3、按功用分
一为养生保健延寿类,如补益气血药膳:适用于平素体质素虚或病后气血亏虚之人,如十全大补汤、八珍糕等;
二为美容美发类,如增白祛斑药膳:适用于皮肤上有黑点、黑斑、色素沉着之人,如白芷茯苓粥等,以美容增白;
三为祛邪治病类,如解表药膳:具有发汗、解肌透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以及外感病的初期。
4、按滋补形式分
平补:指用甘平和缓的补益方药治疗体虚久病、病势发展较慢者,是一种缓补法;
清补:清补是专指夏天的补养,它指选用具有一定驱暑生津功效的饮食,以补充人体的消耗;
温补: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
峻补:用强力补益药治疗气血大虚或阴阳暴脱的方法。因极度虚弱和危重证候时非大剂峻猛补药不足以挽救垂危,故此命名。
(7)中医养生药膳扩展阅读:
养生药膳的应用原则
1、因证用膳
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化瘀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4、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药膳
人民网-想用药膳来养生?注意事项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