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段时间看了北京卫视-养生堂的一期节目,是个男主持与一位老中医讲养生,其中老中医说了这样一句话是:人
请问、你要、你可以打电视台节目电话问下!看来我在网上发的帖很有成效~-~
『贰』 为什么中医特别适合养生
中医是我国从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时至今日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医学治疗手段。普通百姓也时常会使用中医的方法保健养生和治病,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现在大家都懂得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过中医调理。但是,现今的养生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大众存在误导。对于现今存在的养生现象,一位老中医给出了他的建议,一共有6句话。1、养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养生类节目,一些中老年人会按照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症状对号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诊断”。且不说有很多冒充的“养生专家”,真正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内容没错,但其提出的建议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况且,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一套严谨的诊断程序才能断定患者的体质和病因,以此来对症用药。所以,中老年人群体通过观看养生节目就自行断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况与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之后,再选择适合的养生或治疗的药方。
2、养生有时要顺其自然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把人看成形、气、神的统一,这表达了中医讲究适时而动,顺应自然的理念。从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应了养生要顺其自然,人的生活习惯也要有一定的规律。生活规律即是养生的基础。3、治病主要还是需要自我保重,医生不是万能的部分人认为,平时生活可以肆意而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着就熬夜、想减肥就节食,抽烟喝酒样样精通,身体出现问题了就想到找医生开药治疗。这种完全把健康交给医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时就需要养成养生保健的想法和习惯,这其实并不难,只要饮食有时,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养生主要先从自我调节开始,乱吃补品不可取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开始购买许多的补品,希望以此达到延年益寿、身强体健的目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搞错了这点,首先如果饮食不规律、经常不运动、作息混乱、有不良嗜好,无论再如何进补也是无用的。而且,进补也分要分证型,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进补方,还有的人虚不受补,盲目进补反而会给身体造成负担。5、不要自寻烦恼,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开,保持精神愉悦是非常重要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6、不贪食,懂节制现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管不住嘴,而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说“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各种营养均衡摄入才可以预防疾病。
『叁』 请问如何健康长寿 老中医王嘉麟讲述养生奇方
国家级的老中医王嘉麟老人在88岁的时候还在出诊工作,他是如何健康长寿的呢?一起去跟小编探究一下老中医的养生之道吧! 怎么才能长寿 耄耋之年,一头鹤发,耳聪目明,面色红润;单腿站立,双臂上举,身不晃腿不抖,一站就是三五分钟;每周两三次从北海公园后门进前门出,观景散步两个多小时。他就是国家级名老中医——88岁的王嘉麟老人。 如今,王老退而不休,仍然坚持每周在北京中医医院出门诊,并亲自为患者做手术,且眼不花、耳不聋、手不抖,这都要归于他多年来坚持的调养之功,以致“今日受用,明日得益”。 88岁高龄仍在出诊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王老又来到他熟悉的诊室。作为北京中医医院的肛肠病专家,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近60年。虽然王老早已退休,但仍然坚持每周来医院出诊两天,每次他来的时候,诊室门口都早已排满慕名而来的患者。王老出身于中医世家,17岁便随父学医,之后又师从名医学艺,医技日渐成熟。1956年北京中医医院建院时,他第一拨进院参加工作,成为医院肛肠科的创始人之一。现在他还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选认定的国家级百名老中医之一。而与他前后脚参加工作的同龄人,有不少已相继去世,可王老除了坚持出诊、带徒、查房、手术外,还担负着肛肠学科带头人的重任,为祖国医学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坚持几十年的养生之道 王老在十多年前患了冠心病,三天两头住院,74岁时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他仅用了两个月就恢复如常,坐诊桌旁,着实令人赞叹。问起王老的调养秘诀,老人家笑着讲出了自己的养生之道。 心境恬淡虚无。王老推崇“恬淡虚无”,认为养神要保持情绪稳定,不奢望荣华,不贪图享乐,对人以宽容为怀,多做善事,使身心接受良性刺激,有利于健康。王老说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和人生过气,并将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四个字:惠、气、和、畅,即做到“对同事帮、对朋友好、对家人疼、对病人爱”。 在徒弟眼中,王老在对待荣誉、地位、家庭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上都尊崇着“恬淡虚无”观,不因外物而劳心,不因私念而劳神。早年间,同事之间为评先进、涨工资、晋职称产生争议,王老总是站出来“和稀泥”,劝大家退一步,凡事“和为贵”,是医院里有名的“和事佬”。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不恃能、不恃老、不恃强;遇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乱;面对变化,不愠不怒、不惊不惧。 王老在生活中气定神宁,总是乐呵呵的,举手投足间,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悲悯仁爱。每当在街上碰见熟人,无论是老领导还是老病号,他都会停下脚步颔首抱拳,对于熟人的问好,总是笑着回一句“托您的福!” 王老说,人生不可能处处顺心、万事如意,千万别和自己较劲伤神,健康是最大的事。“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的恬淡虚无精神,也让王老显得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坚持气功“六字诀”。王老在实施了心脏搭桥手术后,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力,制订了一套调养计划:在控制饮食、降低体重来减轻心脏负担的同时,自编了一套“六字诀”气功,持之以恒练习,以调顺体内气血。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通过呬(音si)、呵、呼、嘘、吹、嘻六种吐字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来牵动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并配合肢体动作来调整呼吸。六字分别与脏腑对应,嘘对应肝,呵对应心,呼对应脾,呬对应肺,吹对应肾,嘻对应少阳三焦。动作在注重呼吸吐纳、吐气发声的同时,配合了科学合理的动作导引,内调脏腑,外练筋骨,共同达到养生康复作用。每日晨起,王老都会推开窗户,对窗静心练习。同时,选择“金鸡独立”站功进行肢体锻炼。
『肆』 选择中医方式养生,老中医们经常说的“气”是什么意思
气虚是什么,是身体疲惫,是尿频尿急,是阳痿早泄。气虚的人,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泄了气,无精打采。单来说,气是人体最基本无形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人体是靠着气在脏腑。
“气血同源”往往相互影响,彼此传变。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 所以,气顺,则体安;气在,则人在。
『伍』 在线求指导: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
C |
『陆』 老中医来 如何养生好 纠结
老中医都没办法!
求万能网络了!
木来克土!脾失健运!
脾又克水!肾阳不充!
水不涵木!体阳不足!
百病从生!难以调和!
『柒』 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这是古代哪位医学家创编的。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作了一套医学体操,模仿虎、熊、鹿、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叫做五禽戏.
故选C.
『捌』 前几天BTV有个节目,一位男性老中医讲养生,当时他推荐了“黄帝内经”,是哪个版本的我想买
其实讲黄帝内经有个人很出名,曲黎敏
他对国学也很有研究。我买了她的一套书,感觉很不错
『玖』 名老中医谈养生 教你如何长寿
曾任甘肃省中医院院长、甘肃省针灸学会会长等职。著名针灸专家、主任医师,有陇原神针之称。张老年已八旬,却鹤发童颜、思维敏捷、耳聪目明、步履稳健,至今仍坚持带徒传艺、治病救人。张老曾患过数次重病,并经历过三次手术创伤,但身心依然健康。张老养生讲究调摄心神、运动肢体、生活规律、无病预防、节欲养神,他的养生方法颇值得我们借鉴。 一、调节心神,保养正气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外界因素的刺激可以导致七情变化而发生疾病。人不可能与世隔绝,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我认为只有注重精神调摄,才能保持人体正常协调的生理活动,这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所以心理上保持平衡、精神上保持乐观,节制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祛除不正常的欲望和名利思想,使真气充盈内守,就可减少疾病。 遇事不怒,笑口常开,是大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我性格暴躁,对看不惯的事易发火动怒,但多采取节怒的办法,以免怒而伤肝。为了将往昔的忧愁变得淡漠,拟在早晚做太极气功,以使意守丹田,排除杂念,保持心神宁静,真气内存。茶余饭后看电视、听广播、欣赏音乐、京剧等,以消除精神紧张,驱散愁闷。 二、运动肢体,疏通筋脉 我自幼形瘦体弱多病,14岁拜师学医,17岁练气功和拳术。后因体质虚弱,根据老师指点,除坚持练气功外,主要是练太极拳、太极剑。为保持功力,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早晚各练半至1小时的气功、太极拳、太极剑。这就是我延年益寿的原因。 运动保健就是经常活动,但要保持劳而不倦、动而有节。我的保健格言是勤动身康健,常乐寿自高。我除了早晚坚持锻炼外,平时经常外出活动,如上街买菜、饭后散步等,就是在病中或手术后体弱眩晕不能户外活动时,也采用练气功、室内活动、用手按摩腹部的办法来促进胃肠的活动,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我一日三餐很有规律,饥而食、渴而饮,进食细嚼慢咽,细心品尝食物滋味。饭前不生气,饭时少说话,不暴饮暴食、恣纵口腹。饮茶是我的嗜好,喜欢茉莉花茶。我认为清晨饮茶可醒、提神,饭后饮茶可除油腻助消化。我反对食后睡卧的不良习惯,饭后当漱口、散步,用手按摩腹部。 四、无病预防,有病早治 我主张安不忘危、无病先治、患病早治。初生小病当及时治疗,切勿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生大病更应积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而增加思想负担,加重病情。有病早治要合用药,切勿无病用药、小病大治和滥用补药。素日无病,只要注意养生保健就可以了,不必妄用药物。 五、节制性欲,养精益寿 性欲无度是养生之大戒。只有节欲远房帏,才能保精固肾,利于健康长寿。节欲并非违背生理需要而独房。夫妻恩爱,和睦相处,相互关照,少生优育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老年丧偶,生活不便而孤独,再婚是很有必要的,既有益于精神上的寄托,又有益于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