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本古书讲养生食疗最好
《黄帝内经》《清碑内抄》
② 我想要找一些关于人体经络的古书,要有现代文的,谢谢拉!
教科书《经络腧穴学》或是《针灸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古书,《黄帝内经·灵枢》《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貌似现在都有现代文的翻译
神农百草经 是一部药书 都很好的说
③ 先秦时期哪些古书记载了中医养生
《周礼》载有“食医”
④ 求一本关于中医养生养颜的书籍
我推荐你看《五色营养》 ,这本书阐述的都是我们日常的食物,中医本身就是药食同源 。所以这本书既能帮你养生养颜 ,又是从生活点滴入手 简单方便。
⑤ 蕴含中医养生之道的古籍有哪些
中医古籍网 全文检索 在线阅读 注:站长是个中医养生高手
⑥ 中医古书中的经络代表什么呢
经络就相当于我们地球上的交通公路。桥梁。血管相当于大自然中的江河湖海。骨头相当于大自然的山岭。土壤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肌肉。所以经络是连结五脏六腑的交通枢纽。
⑦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及古书籍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网络搜索 (中医古书 历代名著选),里面有很多书。
⑧ 你最推荐的养生书籍是哪一本
相对于古书译本还有养生书籍,我更加偏向于古书译本。但是并不是说现代的版养生书没有作用,只是权个人喜好。
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黄帝内经》这本书因为成书过程还有其他种种原因,导致我们对于其中的有些词语无法用现代的词义去解释。只有通过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自己去思考感悟其中的道理,并且结合名家讲解来加深自己的理解。
⑨ 描写中国烹饪的古书
调鼎集 (酒茶点心编) (清)童岳荐编撰 张延年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1
调鼎集(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清)佚名编 邢渤涛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元)佚名编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2
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王利器疏证
王贞泯整理 邱庞同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4
齐民要术(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北魏)贾思勰撰 石声汉今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10
能改斋漫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吴曾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6
清异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陶谷撰 李益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4
醒园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化楠撰 侯汉初、
熊四智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9
食宪鸿秘(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朱彝尊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6
食宪鸿秘(气功.养生丛书) (清)朱彝尊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
群芳谱诠释(增补订正)(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 (明)王象晋纂辑 伊钦恒诠释 农业出版社 1985.11
山家清供(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林洪撰 乌克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4
随息居饮食谱(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王士雄撰 周三金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8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小丛书) (清)王士雄撰 窦国祥校注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4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清)王士雄撰 聂伯纯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8
随园食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袁枚撰 周三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6
宋氏养生部(饮食部分) (明)宋诩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0
素食说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薛宝辰撰 王子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10
吴氏中馈录
本心斋疏食谱(外四种)(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7
闲情偶寄
(饮馔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渔撰 叶定国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2
先秦烹饪史料选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0
养小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顾仲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5
致富全书 孙芝斋校点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8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倪瓒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8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农史专题资料汇编) 陈祖槼、朱自振编 农业出版社 1981.11
中馈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曾懿撰 陈光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6
易牙遗意(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韩奕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9
饮馔服食笺
(《遵生八笺》之四)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巴蜀书社 1985.12
饮馔服食笺(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5
饮食须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元)贾铭撰 程绍恩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1
饮膳正要(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忽思慧撰 李春方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8.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5.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刘玉书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6
饮膳正要(气功.养生丛书) (元)忽思慧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
菽园杂记(饮食部分) (明)陆容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升庵外集(饮食部分) (明)杨慎撰 曹竑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饮食绅言 (明)龙遵叙撰 陈光文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⑩ 如何用中医养生
我以前介绍过中医养生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这些内容中,第五项比较可行。其他几项在生活中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