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能寄掉葯物的依賴性
(1)患者要認識到自己的病況,明確葯物成癮對自身的危害,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內。
(2)逐漸減少依賴葯的服容用劑量,原則是「逐漸」減量,切忌大幅度削減用量或完全停用,以使身體逐步適應,否則,由於身體無法耐受會出現戒斷症狀,且有一定的危險性。
(3)也可以非依賴性或依賴性較低的葯物暫時替代,減輕由於削減依賴葯物用量而出現的不適應症狀。
(4)依賴戒除後,要鞏固住所取得的效果。各類心理障礙和神經症患者,對於自己的焦慮或失眠等症狀,不可一味地追求葯物,而應設法去除病因,心理疏導、調節生活、體育鍛煉、物理治療等均大為有益。切忌重新服用依賴葯物。
(5)葯物依賴嚴重者,會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偷葯、騙葯,揮霍大量金錢買葯,置家人生活於不顧,喪失責任感和進取心,很難自行戒除,此時應在住院條件下積極治療,爭取早日戒除。
(6)要避免葯物依賴,首先,應該了解哪些葯物是可以成癮造成依賴的,在最初就要控制;其次,產生葯物依賴後最好去專科醫院就診;另外就是有病了要及時就醫,遵醫囑用葯和治療,不要自行亂用葯物。
2. 葯物依賴性鼻炎如何治療
葯物性鼻炎是因長期使用鼻粘膜血管收縮劑如麻黃素滴鼻劑(滴鼻凈含有麻黃素)而引起的鼻粘膜慢性中毒反應,因而亦稱為「中毒性鼻炎」。
其主要表現為:患者因某些原因(如感冒、過敏)而致鼻阻塞,用血管收縮劑滴鼻,開始感覺鼻通氣效果明顯,繼續用葯則感到效果不佳,再繼續用葯,則鼻塞日益加重,稱多用減效現象。
治療葯物性鼻炎的首要措施是停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可改用生理鹽水或曲安縮松液滴鼻,後者屬激素類葯,也不可長時間使用,一般一周內可以起效(丙酸倍氯米松噴霧劑就屬於此類葯物)。內服三磷酸腺甘(ATP)40mg,每日3次,一般可在三日內顯效。
中醫治療有條件你可以試試:
中醫認為本病多屬氣虛血瘀,治宜益氣活血,通絡開竅。方用補陽還五湯加味:黃芪30g,當歸12g,桃仁10g,紅花10g,地龍10g,路路通12g,辛夷12g,白芷15g,蒼耳子10g,菖蒲12g。水煎內服。
外用鼻炎靈(蒼耳子60g,白芷60g,辛夷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體石臘1000ml。將前三味同放鍋內,浸泡24小時,加熱,待葯呈黑黃色撈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體石蠟,攪勻,冷卻後,分裝點眼瓶內),每次滴鼻2~3滴,每日1~2次。
3. 葯理學葯物依賴和葯物濫用的診斷標准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正全面推進,醫療保險業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我國加入放開醫葯服務的承諾,醫葯界進入了強大的競爭環境。面對新的發展與變化醫院葯學應如何轉變職能,改變經營模式,醫院的葯學工作者的思想觀念應如何轉變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這將是我們面臨的嚴峻課題。幾十年來我國的醫院葯學工作模式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葯品保障階段、葯品調配階段和葯學服務階段。目前,國內多數綜合性醫院基本上處於葯學服務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葯品的采購、保管、貯存和發放有了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和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同時也一定程度開展了治療葯物濃度監測,葯物情報咨詢,葯品不良反應監察等。葯學部門多數只是保障葯品供應的機構,大量的葯師在窗口從事著專業技術工人就能勝任的調劑工作。90%的葯師仍主要從事調劑及制劑生產、供應工作,僅有5%~10%的葯師從事與臨床葯學有關的葯學服務,其專業地位不被重視,臨床葯學也難有實質性的突破.同時,由於傳統的醫院葯學工作模式將葯師定位於發葯、供應等商業行為,淡化了葯師工作的技術內涵,其專業分科不細,知識結構不合理,特別是診療知識與臨床實踐經驗的缺乏,導致葯師對指導臨床用葯無所適從。這種現狀在客觀上造成了醫院葯師距離臨床越來越遠的局面,導致葯學部門在醫療中的作用減弱,在醫院中的地位下降。醫院葯學的發展經歷了「以經濟管理為中心」、「以葯養醫」的時代,如今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醫葯分開核算、分別管理制度的實施,給醫院葯學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另一方面,在專業發展上,醫院葯學與臨床葯學呈現出更為密切的協作關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保證患者用葯安全、有效、合理、經濟。使以葯物提供為特點的傳統醫院葯學工作模式面臨生存危機,以服務於患者為宗旨的臨床葯學工作和葯學服務工作模式成為未來醫院葯學的主要發展方向。臨床葯學是醫院葯劑科開展的科技含量較高,能體現葯學專業水平,提高葯劑科在醫療工作中作用和地位的服務項目。臨床葯學所包含的旨在提高臨床用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葯物動力學和葯效學的研究,對於臨床葯物治療中疑難問題的解釋及其對給葯方案設計的指導作用,都可使臨床用葯更趨合理。臨床中葯學的內容應在此基礎上加強中葯的真偽優劣品質鑒定、傳統的加工炮製評價、中葯配伍的研究、中葯劑型的研究及制劑制備、中葯煎服方法的研究,從而減少臨床葯物治療中毒副作用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也可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的滿意度。其潛在的效益和經濟效益將是不可估量的。1葯品的迅速發展,使臨床葯學的發展成為必然隨著科學的發展,新葯不斷開發,特別是同一葯品有多個商品名,使醫生對於名目繁多的葯品的選擇難度越來越大。我國葯典2000版收載的葯品共計2691種,比95版增加了399種。2000年1季度化學醫葯工業總產值完成236億元。銷售產值完成221億元(比1999年同期增長109.6%和113.7%)增長率100%以上[1]。葯品如此眾多,發展速度又如此之快,不可避免地給合理用葯帶來困難,臨床葯師的需求量必然形成。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一些葯學先驅者,鑒於新葯品種大量增加,臨床應用出現的葯物不良反應、相互作用和用葯不當引起的危害不斷增加,而提出「臨床葯師」的概念,臨床葯師,深入臨床,參與葯物治療,與醫護人員合作,負責給予患者安全、有效、經濟的治療,發揮葯學專長,為患者所歡迎,為醫葯界所認可。葯物濫用是當今時代的一大災難性問題,臨床葯師應擔負起指導患者合理用葯的職責,向患者介紹科學用葯知識,避免葯物可能產生的毒副作用。臨床用葯配伍禁忌主要表現在理化配伍禁忌、葯理拮抗作用、無關作用聯合用葯、合用增加不良反應、重復用葯等方面。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資料,全球有1/3患者死於用葯不當,全球有1/7病死者的死因不是自然固有的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葯。據統計,我國聾啞兒童中的2/3病例由不合理應用抗生素引起;用葯者中的12%-13%存在著不合用葯現象;由葯源疾病致死的人數佔住院死亡人數的11%[2]。某醫院對8497張處方進行分析,發現257例為理化配伍禁忌,占處方總數的22.29%,其中包括慶大黴素注射液與維生素C注射液(酸性)混合,使抑菌活性降低;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到甘露醇注射液中生成結晶等等。109例產生葯理拮抗作用,占處方總數的9.45%,其中包括多潘立酮與西咪替丁同服不利吸收,西咪替丁與硫糖鋁同服產生葯理拮抗作用。57例無關作用聯合用葯,占處方總數的4.94%[3]。這是醫院葯師對處方事後統計總結的結果。面對這種形勢,運用現代醫學和葯學知識和技術,圍繞合理用葯這個中心,開展臨床葯學工作得到社會共識。利用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建立一些檢測方法,對患者進行血葯濃度測定,提供個體化的投葯方案;通過連續測定中毒者的血葯濃度,進行超大劑量葯動學數據積累;開展葯動學和葯效學的研究。為醫院臨床提供葯學信息服務,開展臨床葯物咨詢,定期編輯出版葯訊。建立葯物不良反應監察制度,開展處方分析,應用情況報告。臨床葯學的這些工作的開展能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可提高全院的用葯水平,提高臨床的治療水平,打響醫院品牌而產生社會效益。2為臨床提供新葯信息,規范新葯的臨床使用及評價迫在眉捷隨著醫葯<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中葯處方中的合理配伍是保證中葯療效的重要手段,配伍是現代葯理學中的薄弱環節,而恰恰是中葯學的重點內容,既是體現葯性理論的單元,又是方劑組成的基礎,不但直接牽涉到中醫葯學的科學發展,還要跨越中醫葯學而及於中西葯配伍,西葯配伍問題。研究葯物的配伍變化,篩選處方,精簡葯味,結合臨床辨病組方或中西醫結合組方,改進劑型設計和制備工藝,提高中葯的生物利用度,從而促進臨床用葯組方的改進。臨床中葯師既要熟悉傳統配伍知識,還要根據現代葯理毒理知識,深人研究中葯配伍的理化變化,給臨床中醫師提出科學的配伍意見。如中醫傳統處方常將大黃和黃連配伍使用以提高療效,但實際上二者配伍後,大黃中的鞣質和黃連中的生物鹼會相互作用而生成鞣酸小檗鹼沉澱,勢必降低處方的療效,所以現代中醫處方中大黃和黃連的配伍並不可取。<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除參與患者的臨床葯物治療的工作外,臨床葯師還應大規模、多中心,全面(包括老人、婦女、兒童,不同種族疾病狀態等)評價新葯的效應,葯物配伍的研究等,為研製市場上無供應的新制劑,包括新劑型、新工藝、復方制劑的研製及各種輔料,包裝材料的選擇,全腸道外營養液的制備等提供新思路。<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3開展治療葯物的監測(TDM)和葯物不良反應(ADR)監察勢在必行<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個體對葯物代謝有很大差異,是影響臨床用葯的主要問題,在考慮患者病理、生理等變化的同時,根據臨床葯物學的原則及公式為患者設計個體化給葯方案,這樣能有效保證患者的用葯安全,且降低和避免毒性反應的發生。<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葯物不良反應是指為了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改變人體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況下服用葯品所出現不期望的有害反應,常分為A型和B型兩大類,與葯物常規葯理作用無關、發生率低但後果嚴重的B型反應及新上市葯物的不良反應,是臨床葯師監測的重點,通過對不良反應的記錄、整理,及時上報葯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及時總結、反饋,以減少葯源性疾病的發生,並對相關葯物進行再評價。<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4實施葯學服務,是現代醫院葯學工作的核心<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90年代Hepler及Strand提出PharmaceuticalCare,簡稱P.C.(葯學服務)又將是臨床葯學的進一步發展[4],1991年美國醫院葯師學會(ASHP)把P.C.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將P.C.完整地定義為「葯師對接受葯物防治疾病的正常人或患者的生命質量直接負責,以用葯有利於達到改善身心健康為目的,承擔監督執行保護用葯安全有效的社會責任。」<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跨入21世紀,醫院葯學工作要迅速完成由化學模式向生物學模式的思維方式轉變和由物向人的工作重點轉變。首先要確立為患者服務的宗旨,要對「葯物使用的結果負責」。體現出醫院葯學從業人員對患者的職業關懷。葯學服務對葯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好為患者服務,作為今後醫院葯學發展的方向。<ip=""""行業的迅猛發展,全面掌握新葯的相關知識,迫切需要臨床葯師的幫助。臨床葯師不僅應及時介紹新葯信息,還應注意收集新葯在臨床上的療效、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反饋,做好新葯的再評價工作,促進這方面的合理用葯。總之,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醫療保險制度和醫葯分業制度的進一步實施,臨床葯學服務將會有更大的市場需求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國情,建立一支專業的臨床葯師隊伍,才能為臨床葯學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4. 葯物使用應注意什麼
(1)發生疾病應及時請獸醫診斷治療,不要亂用葯。
(2)用葯要與經濟效益結版合考權慮,根據療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價廉等原則選用。不能濫用抗生素,如青黴素、鏈黴素、土黴素等,因為它們不能治療一切疾病,濫用容易使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葯性,對以後的治療帶來不利。因此,病情不明確時不要亂用抗菌素;其它葯物可治好的病不用抗菌素,能用一種抗菌素治好的病,不要同時用多種抗菌素,尤其是不能濫用廣譜抗菌素。
(3)治療用葯劑量一定要准確,劑量大了則易發生中毒,劑量小了達不到療效,反而使病原體產生抗葯性,對今後的防治極為不利。
(4)葯物作用有協同與拮抗二種,有協同作用的葯物聯合使用,既降低使用劑量,又可提高治療效果和防止抗葯性的形成。有拮抗作用的葯物不能同時使用。用葯還應注意配伍禁忌和遵守停葯期規定。
(5)用葯期間應密切注意雞群的狀態,看療效怎樣,有無不良反應或中毒跡象,發現異常應及時分析原因加以處理。
(6)給葯無論飲水或混料,要求濃度均勻,混合不均勻易發生少數雞吃葯多而中毒,或少數雞吃不到葯而無效。
5. 抑鬱症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1)診斷要確切,全面考慮症狀特點、年齡、軀體狀況、葯物的耐受性、有無並發回症,因人因葯而異地個體化合答理用葯。
(2)劑量逐步遞增,盡可能採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以提高服葯依從性。
(3)小劑量療效不佳時,根據不良反應和耐受情況,增至足量(有效葯物上限)和足夠長的療程(> 4 ~ 6 周)。
(4)如仍無效,可考慮換葯(同類另一種或作用機制不同的另一類葯)。應注意氟西汀需停葯5 周才能換用MAOIs,其他SSRIs需停葯2 周。MAOIs 停用2 周後才能換用SSRIs。
盡可能單一用葯,足量、足療程治療和換葯無效時可考慮2 種抗抑鬱葯聯合使用。一般不主張聯用2 種以上抗抑鬱葯。
治療前了解葯物性質、作用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對策。
根據心理- 社會- 生物醫學模式,心理應激因素在本病發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葯物治療基礎上輔以心理治療,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積極治療與抑鬱共患的其他軀體疾病和物質依賴。
6. 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原則
我們每天都在動,腰椎不好的話,對生活工作將造成巨大不便。應該你也知道,它的病因是因為某些外部沖突或長期坐姿不當,造成腰椎關節纖維環軟骨的損傷、移位、松動,導致髓核突出,刺激了穿行在脊柱中的中樞神經或馬尾神經引起疼痛,嚴重的就造成了坐骨神經痛而累及臀部雙腿甚至足部引起疼痛酸麻。 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的關鍵在於纖維環的恢復。
目前醫院里針對腰椎間盤突出基本上是以緩解疼痛為目的,但疼痛一時止住了,又會復發,並且可能一次比一次更加嚴重,所謂治標不治本。 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也不錯,但畢竟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上只是作用於肌肉部分,可以暫時舒緩肌肉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腰椎間盤和纖維環軟骨內部沒有什麼效果。手術治療也是一個辦法,萬不得已而為之,一定要慎而又慎,畢竟脊柱上貫穿著中樞神經,風險太大。至於社會上的很多「偏方」「祖傳秘方」之類的,多有不實,一定要警惕。
正是有鑒於傳統治療的局限性,從80年代到現在,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美日歐等)開始盛行攝取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並取得了纖維環軟骨再生的臨床驗證。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專門企業提供臨床之用。 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除了有抑制、改善、甚至根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功效外,更可貴的是沒有副作用,沒有葯物依賴性,因此被發達國家當作代替療法的一環,開始廣泛地用於臨床之中,形成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而且它不像葯品那樣越吃越沒有效果,或產生葯物依賴性。相反,它隨著體內的積累效果越來越明顯,而且沒有副作用,在中國也正在迅速普及之中,問題是可能價格稍貴,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然後根據自身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應該可以痊癒。祝早日徹底康復!
7. 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原則是什麼
為達到最佳療效,不良反應最小,減少或延緩耐葯性的產生,應遵循以下原則內合理應用抗容菌葯物:
(1)嚴格掌握適應證。
(2)掌握葯物動力學特徵,制定合理的給葯方案。
(3)避免耐葯性的產生。
(4)防止葯物的不良反應。
(5)抗菌葯物的聯合應用:
①必須明確抗菌葯物聯合用葯的目的聯合用葯的目的主要在於擴大抗菌譜、增強療效、減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減少或延緩耐葯菌株的產生。②聯合用葯必須有明確的指征單一葯物難以控制的嚴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而又嚴重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先進行聯合用葯,待確診後,再調整用葯;單一或長期用葯易產生耐葯性的細菌感染;葯物不易滲入的部位感染;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為防止耐葯菌株的出現,可考慮聯合用葯。
8. 葯物依賴性的葯物依賴性的預防
容易成癮的葯物,最常見的是兩類。一類是麻醉鎮痛葯,如嗎啡、杜冷丁等,這類葯物除鎮痛作用外,還可引起欣快或愉快感,常用劑量連續使用1~2周後即可成癮。另一類是催眠和抗焦慮葯,如速可眠、阿米妥和各種安定類葯物(安定、安寧、利眠寧、硝基安定、舒樂安定、氯硝安定等),特別是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患者,由於醫療的需要往往服用此類葯物,長期應用要特別注意。
對葯物產生依賴後,輕者表現為離不開這種葯物,不吃就難受,並感周身各種不適,只有服用這種葯才自感舒服,此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逐步戒除。
(1)患者要認識到自己的病況,明確葯物成癮對自身的危害,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
(2)逐漸減少依賴葯的服用劑量,原則是「逐漸」減量,切忌大幅度削減用量或完全停用,以使身體逐步適應,否則,由於身體無法耐受會出現戒斷症狀,且有一定的危險性。
(3)也可以非依賴性或依賴性較低的葯物暫時替代,減輕由於削減依賴葯物用量而出現的不適應症狀。
(4)依賴戒除後,要鞏固住所取得的效果。各類心理障礙和神經症患者,對於自己的焦慮或失眠等症狀,不可一味地追求葯物,而應設法去除病因,心理疏導、調節生活、體育鍛煉、物理治療等均大為有益。切忌重新服用依賴葯物。
(5)葯物依賴嚴重者,會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偷葯、騙葯,揮霍大量金錢買葯,置家人生活於不顧,喪失責任感和進取心,很難自行戒除,此時應在住院條件下積極治療,爭取早日戒除。
(6)要避免葯物依賴,首先,應該了解哪些葯物是可以成癮造成依賴的,在最初就要控制;其次,產生葯物依賴後最好去專科醫院就診;另外就是有病了要及時就醫,遵醫囑用葯和治療,不要自行亂用葯物。
9. 葯物依賴的診斷和治療
通過詢問葯物服用情況以及對患者進行血液或尿液葯物檢測,葯物依賴的診斷不難做出。不同的葯物依賴的治療有所不同,基本相同的是葯物依賴的治療都可以分為兩步,首先是脫毒治療,這一步主要治療葯物的戒斷症狀。第二步是康復和預防復發治療,其目的是徹底戒除葯物依賴 。 一、概述
阿片類物質(opiates)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對機體產生類似嗎啡效應的一類葯物。阿片是從罌粟果中提取的粗製脂狀滲出物,含有包括嗎啡和可待因在內的多種成分。
阿片類葯物濫用是世界范圍內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我國飽受阿片之苦長達一個多世紀。至1949年,我國吸食阿片、海洛因的人數約2000萬人,成為近代中國貧困、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進入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吸毒問題死灰復燃。根據公安部門公布的數據,我國記錄在案的吸毒者在1990年約為7萬,1993年為25萬, 1995年為52萬,2002年為100.1萬,2003年超過104萬,2005年為116萬。
二、阿片類葯物成癮的臨床表現
阿片類葯物具有鎮痛、鎮靜作用,能抑制呼吸、咳嗽中樞及胃腸蠕動,同時能興奮嘔吐中樞和縮瞳作用。阿片類葯物能作用於中腦邊緣系統,產生強烈的快感。
阿片類葯物的戒斷反應:
由於所使用阿片類物質的劑量、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的程度、使用時間的長短、使用途徑、停葯的速度等不同,戒斷症狀強烈程度也不一致。短效葯物,如嗎啡、海洛因一般在停葯後8~12小時出現,極期在48~72小時,持續7~10天。長效葯物,如美沙酮戒斷症狀出現在1~3天,性質與短效葯物相似,極期在3~8天,症狀持續數周。
典型的戒斷症狀可分為兩大類:客觀體征,如血壓升高、脈搏增加、體溫升高、雞皮疙瘩、瞳孔擴大、流涕、震顫、腹瀉、嘔吐、失眠等;主觀症狀,如惡心、肌肉疼痛、骨頭疼痛、腹痛、不安、食慾差、無力、疲乏、噴嚏、發冷、發熱、渴求葯物等。
三、治療
治療分為兩部分,即急性期的脫毒治療和脫毒後防止復吸及社會心理康復治療。
(一)脫毒治療
脫毒指通過軀體治療減輕戒斷症狀,預防由於突然停葯可能引起的軀體健康問題的過程。由於吸毒者的特殊性,阿片類的脫毒治療一般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
1.替代治療 替代治療的理論基礎是利用與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葯物來替代毒品,以減輕戒斷症狀的嚴重程度,使病人能較好的耐受。然後在一定的時間(如14~21天)內將替代葯物逐漸減少,最後停用。目前常用的替代葯物有美沙酮(methadone)和丁丙諾啡(buprenorphine),使用劑量視病人的情況而定,美沙酮首日劑量為30mg~60mg,丁丙諾啡為0.9mg~2.1mg,然後根據病人的軀體反應逐漸減量,原則是只減不加,先快後慢、限時減完。
2.非替代治療 ①可樂寧(clonidine):為α2受體激動劑,開始劑量為0.1mg~0.3mg,每天3次,副作用為低血壓、口乾和思睡,劑量必須個體化。可樂寧對於渴求、肌肉疼痛等效果較差。主要用於脫毒治療的輔助治療;②中草葯、針灸:與替代治療相比,中葯在緩解戒葯後的前三天的戒斷症狀方面較差,但能有效促進機體的康復、促進食慾,重要的是不存在撤葯困難問題。針灸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③其他:如鎮靜催眠葯、莨菪鹼類。
(二)防止復吸、社會心理干預
1.阿片類阻滯劑 理論上,通過阻滯阿片類的欣快作用,條件反射就會消退。此類葯物主要為納洛酮和納屈酮,後者口服有效。由於這些葯物是μ受體阻滯劑,能阻滯阿片類的效應,而且毒性較低,自從1960年以來,被廣泛應用於臨床,但僅有30%的戒毒者能堅持使用此類葯物。
2.社會心理治療 多數研究表明,心理社會干預能針對某些問題如復發等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1)認知行為治療:主要目的在於:①改變導致適應不良行為的認知方式;②改變導致吸毒的行為方式;③幫助病人應付急性或慢性渴求;④促進病人社會技能、強化病人不吸毒行為。
(2)復吸預防:基於認知行為治療方法,幫助病人增加自控能力以避免復吸。基本的方法為:討論對吸毒、戒毒的矛盾心理;找出誘發渴求、復吸的情緒及環境因素;找出應付內外不良刺激的方法、打破重新吸毒的惡性循環循環。
(3)群體治療:群體治療使病人有機會發現他們之間共同的問題、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能促進他們相互理解, 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意願,使他們有機會共同交流戒毒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也可以在治療期間相互監督、相互支持,促進他們與醫師保持接觸,有助於預防復吸、促進康復。
(4)家庭治療:家庭治療強調人際間、家庭成員間的不良關系是導致吸毒成癮、治療後復吸的主要原因。有效的家庭治療技術能打破否認,打破對治療的阻抗,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感情交流。
(三) 美沙酮維持治療
雖然經過上述治療,但並非所有的吸毒者均能順利戒毒。吸毒過程必然因吸毒問題來擾亂社會、家庭, 引起各種傳染病(如HIV)的傳播。基於減少危害的考慮,美沙酮維持治療應運而生。
美沙酮維持治療是使用美沙酮補充海洛因依賴者體內內源性阿片肽量的不足,使海洛因依賴者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及心理功能,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它不同於「脫毒治療」,也不是通常所說的「戒毒」,而是一種治療方法,如同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的治療需要長期或終生使用葯物控制症狀和維持治療一樣。
隨訪研究發現,雖然病人仍然處於依賴狀態,但處於維持治療的病人的毒品使用量、犯罪、因注射而致的相互傳染明顯減少,社會功能、就業、總體健康等得到改善,更為重要的是病人脫離治療,有機會進行社會心理康復治療。 一、概述
近20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酒生產量及人均消耗量均有明顯增加,由飲酒造成的各種危害、酒依賴住院率也隨之增加。與發達國家相比,盡管我國的人均飲酒量、酒相關問題發生率相對較低,而與此趨勢相反,我國酒消量及與之相關的疾病卻有明顯的增加,應引起充分的重視。
經口攝入的酒精,多數在小腸的上部吸收,經血液循環進入全身的臟器,約2%~10%的酒精經呼氣、尿、汗排泄;剩餘的部分在體內代謝為乙醛、乙酸,最後代謝成水和二氧化碳。
酒精的代謝場所主要在肝臟內,有兩大系統參與酒精的代謝:乙醇脫氫酶系統和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大部分的酒精是通過乙醇脫氫酶系統代謝的,其中乙醛脫氫酶是限速酶。
在以上的代謝中,需要一些酶及輔酶的參加,產生了一些中間產物,如氫離子、丙酮酸、嘌呤類物質,臨床上,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在大量飲酒後,出現高乳酸血症、高尿酸症(痛風發作)。長期大量飲酒使體內的脂肪氧化受阻,大量的脂肪酸以及中性的脂肪積蓄、堆積在肝臟內,形成脂肪肝、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等,大量酒精能損害肝細胞,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二、酒精的葯理作用
人對酒的反應個體差異很大,敏感性不一樣。一般來說,飲酒量或血液內酒精濃度的不同,其抑制的程度及范圍也不同。酒精首先抑制的是大腦皮層,使皮層下釋放,出現鬆弛感,情緒釋放;隨著飲酒量增加,抑制也進一步加深,出現所謂醉酒狀態,精神活動、語言及運動功能抑制加深,表現為對周圍事物反應性降低,感覺遲鈍,判斷記憶受損,自控力下降,動作不穩、構音含糊等;其後大腦處於高度抑制狀態,醉倒不起,嘔吐、便溺全然不知。當血液濃度超過0.40%時,則可能出現昏迷、呼吸心跳抑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酒精對身體的作用可分為急性及慢性作用。其急性作用主要表現為急性胃、食道出血等,慢性作用指常年累月大量飲酒,引起各臟器的損害,表現在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肌肉、心臟、肝臟、胰臟、消化道等。
三、飲酒與精神障礙
(一)急性酒中毒
有大量飲酒史,醉酒的嚴重程度與血液酒精濃度關系密切,主要表現為沖動性行為、易激惹、判斷力及社交功能受損,並有諸如口齒不清、共濟失調、步態不穩、眼球震顫、面色發紅、嘔吐等表現。如果中毒較深,可致呼吸、心跳抑制,甚至生命危險。
(二)戒斷反應
1.單純性戒斷反應 長期大量飲酒後停止或減少飲酒量,在數小時後出現手、舌或眼瞼震顫,並有惡心或嘔吐、失眠、頭痛、焦慮、情緒不穩和自主神經功能亢進,如心跳加快、出汗、血壓增高等,少數病人可有短暫性幻覺或錯覺。
2.震顫譫妄 長期大量飲酒者如果突然斷酒,大約在48小時後出現震顫譫妄,表現為意識模糊,分不清東西南北,不識親人,不知時間,有大量的知覺異常,如常見形象歪曲而恐怖的毒蛇猛獸、妖魔鬼怪,病人極不安寧、情緒激越、大叫大喊。另一重要的特徵是全身肌肉粗大震顫。尚有發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部分病人因高熱、衰竭、感染、外傷而死亡。
3.癲癎樣發作 多在停飲後12~48小時後出現,多為大發作。
(三)記憶及智力障礙
長期大量飲酒者,由於飲食結構發生變化,食慾不振,不能攝入足夠量的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身體必需物質,常還伴有肝功能不良、慢性胃炎等軀體疾病,所以酒依賴者身體狀況較差,貧血、營養不良者並不少見。長期的營養不良狀態勢必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及結構。
酒精依賴者神經系統的特有症狀之一是記憶障礙,稱之為Korsakoff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記憶障礙、虛構、定向障礙三大特徵,病人還可能有幻覺、夜間譫妄等表現。
Wernicke腦病是由於維生素B1缺乏所致,表現為眼球震顫、眼球不能外展和明顯的意識障礙,伴定向障礙、記憶障礙、震顫譫妄等,大量補充維生素B1可使眼球的症狀很快消失,但記憶障礙的恢復較為困難,一部分病人轉為Korsakoff綜合征,成為不可逆的疾病。
酒精性痴呆指在長期、大量飲酒後出現的持續性智力減退,表現為短期、長期記憶障礙,抽象思維及理解判斷障礙,人格改變,部分病人有皮層功能受損表現,如失語、失認、失用等。酒精性痴呆一般不可逆。
(四)其他精神障礙
1.酒精性幻覺症 為慢性酒依賴患者所出現的持久的精神病性障礙,也可能是酒依賴者突然停飲後(一般在48小時後)出現器質性幻覺,表現在意識清晰狀態出現生動、持續性的視聽幻覺。
2.酒精性妄想症 主要表現為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的妄想狀態,特別是嫉妒妄想。
3.人格改變 病人只對飲酒有興趣,變得自我中心,不關心他人,責任心下降,說謊等。
四、治療
首先要克服來自病人的「否認」,取得病人的合作。其次,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和合並症,如人格障礙、焦慮障礙、抑鬱障礙、分裂症樣症狀等。還要注意加強病人營養,補充機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等物質。
(一)急性期治療(戒斷症狀的處理)
1. 一般治療 長期大量飲酒患者往往軀體方面的損害,所以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酒依賴患者一般需要補充大劑量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
2.單純戒斷症狀 由於酒精與安定類葯物的葯理作用相似,在臨床上常用此類葯物來緩解酒精的戒斷症狀。首次要足量,不要緩慢加葯,這樣不僅可抑制戒斷症狀,而且還能預防可能發生的震顫譫妄、戒斷性癲癎發作。以地西泮為例,劑量一般為10mg/次,3 次/日,首次劑量可更大些,口服即可,2~3日後逐漸減量,不必加用抗精神病葯物。由於酒依賴者有依賴素質,所以應特別注意用葯時間不宜太長,以免發生對苯氮二卓類的依賴。如果在戒斷後期有焦慮、睡眠障礙,可試用三環類抗抑鬱葯物。
3.震顫譫妄 在斷酒後48小時後出現,72~96小時達到極期,其它腦、代謝、內分泌問題也可出現譫妄,應予鑒別。
一般注意事項:發生譫妄者,多有興奮不安,需要有安靜的環境,光線不宜太強。如有明顯的意識障礙、行為紊亂、恐怖性幻覺、錯覺,需要有人看護,以免發生意外。如有大汗淋漓、震顫,可能有體溫調節問題,應注意保溫。同時,由於機體處於應激狀態、免疫功能受損,易致感染,應注意預防各種感染、特別是肺部感染。
鎮靜:安定類葯物應為首選,地西泮一次10mg,2~3次/日,如果口服困難應選擇注射途徑。根據病人的興奮、自主神經症狀調整劑量,必要時可靜脈滴注,一般持續一周,直到譫妄消失為止。
控制精神症狀:可選用氟哌啶醇,5mg/次,1~3次/日,肌肉注射,根據病人的反應增減劑量。
其它:包括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補充大劑量維生素等。
4.酒精性幻覺症、妄想症 大部分的戒斷性幻覺、妄想症狀持續時間不長,用抗精神病葯物治療有效,可選用氟哌啶醇或奮乃靜口服或注射,也可以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葯物,如利培酮、奎硫平等,劑量不宜太大,在幻覺、妄想控制後可考慮逐漸減葯,不需象治療精神分裂症那樣長期維持用葯。
5.酒精性癲癎 不常見,可選用丙戊酸類或苯巴比妥類葯物,原有癲癎史的病人,在戒斷初期就應使用大劑量的安定類葯物或預防性使用抗癲癎葯物。
(二)康復期治療(防止或降低重新飲酒的治療)
1. 酒增敏葯
戒酒硫(TETD),能抑制肝細胞乙醛脫氫酶,TETD本身是一種無毒物質。但預先給予TETD,能使酒精代謝停留在乙醛階段,出現顯著的體征或症狀,飲酒後約5~10分鍾之後即出現面部發熱,不久出現潮紅,血管擴張,頭、頸部感到強烈的搏動,出現搏動性頭痛;呼吸困難、惡心、嘔吐、出汗、口渴、低血壓、直立性暈厥、極度的不適、軟弱無力等,嚴重者可出現精神錯亂和休克。在每天早上服用,最好在醫療監護下使用,一次用量250mg,可持續應用一月至數月。少數人在應用TETD治療中即使飲少量的酒亦可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有死亡的危險,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年老體弱者應禁用或慎用。在應用期間,除必要的監護措施外,應特別警告病人不要在服葯期間飲酒。
2. 降低對酒渴求的葯物
研究發現阿片受體阻滯劑納屈酮能減少實驗動物飲酒量,能減少酒依賴患者飲酒量和復發率,特別是當與心理治療聯合起來使用時。納屈酮每天劑量為25~50mg。另外,GABA受體激動劑乙醯高牛磺酸鈣(阿坎酸鈣,acamprosate)也有一定的抗渴求作用,能減少戒酒後復發。
(四)其它治療
許多酒依賴患者同時也患有其他精神障礙,常見的有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這些精神障礙可能是導致酒依賴的原因,也可能是酒依賴的結果。改善精神症狀將有助於酒依賴的治療。
10. 老年人用葯原則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普遍比較“迷信”各種保健品,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可是仍有很多老年人仍在“執迷不悟”。這里再強調一次:保健品不是葯品,起不到任何的醫療作用,至於是否能起到保健作用,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基本沒啥用處。問題是,起不到保健作用也就罷了,會不會起到副作用呢?這個也無法回答,因為它裡面究竟放的是什麼東西?是否含有了有害成分?誰也不知道。
以上是一些比較主要的用葯原則,老年人要盡量遵從。葯物不是其他的食物,吃不好不但治不了病痛,還容易造成新的傷害。另外,作為家屬,一定要照顧好老年人,提醒、監督他們按時吃葯,這樣才能更快地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