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葯物治療 > 抗病毒葯物治療是什麼葯啊

抗病毒葯物治療是什麼葯啊

發布時間:2021-02-09 11:28:08

1. 抗病毒治療目前採用的較好的葯物是什麼,謝謝!

參考答案 曾在生活的夜裡,苦惱迷失,你點燃的光亮,指引著方向;曾在河裡泛濫失意,不經意你的帆船,開滿了晶瑩的漣漪,就那麼溫暖的語言,讓我靠岸。

2. 抗病毒葯的葯物分類

核苷由鹼基和糖兩部分組成。由五種天然鹼基(A,,T,U,G)中的一種與核糖或脫氧核糖所形成的各種核糖核苷或脫氧核糖核苷稱天然核苷,若通過化學修飾改變天然鹼基或糖基中的基團後形成的核苷稱為人工合成核苷,則這些人工合成核苷就有可能成為天然核苷的抑制劑,抑制病毒或宿主細胞的DNA或RNA聚合酶活性,阻止DNA或RNA的合成,殺滅病毒。
核苷其類似物類抗病毒葯物依據其結構可以分為非開環類和開環類。
1.非開環核苷類
核苷類抗病毒葯物通常需要在體內轉變成三磷酸酯的形式而發揮作用,這是此類葯物共有的作用機制。
齊多夫定(Zidovudine)為胸苷的類似物,在其脫氧核糖部分的3位上以疊氮基取代,它可以對能引起艾滋病的HⅣ和T細胞白血病的RNA腫瘤病毒有抑製作用,為抗逆轉錄酶病毒葯物。
齊多夫定進入HⅣ感染的細胞內,先由宿主細胞內的胸苷激酶、胸苷酸激酶及核苷二磷酸激酶磷:酸化,生成5′-三磷酸化齊多夫定而發揮作用。
齊多夫定對光、熱敏感,所以齊多夫定應在15~25℃以下避光保管。
齊多夫定胃腸道吸收較好,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0%~70%,半衰期約為1 h,在機體組織和腦脊液中較高。齊多夫定進人體內後,經肝臟首過代謝後,快速與葡糖醛酸結合生成5′-氧葡糖醛酸苷代謝物,此代謝物血漿清除半衰期與齊多夫定相似,但沒有抗HⅣ作用。另一個代謝產物為3′-氨基-3′-脫氧胸苷,其血漿中濃度很低,可能與骨髓抑制毒性有關。
齊多夫定主要毒性為骨髓抑制,表現為貧血,因此用葯後的患者有30%~40%出現嚴重貧血和粒細胞減少,需定期進行輸血。
司他夫定(Stavudine)為脫氧胸苷的脫水產物,引入2′,3′-雙鍵,是不飽和的胸苷衍生物。司他夫定對酸穩定,口服吸收良好,血漿半衰期比較短,為1-2h,大量的葯物以原型從尿中排泄。
司他夫定作用機制和齊多夫定相似,進人細胞後,在5′位逐步磷酸化,生成三磷酸酯,從而達到抑制逆轉錄酶活性,使DNA鍵斷裂的作用。司他夫定對HⅣ-1和HⅣ-2有同等抑製作用,對齊多夫定產生耐葯性的HⅣ-病毒株有抑製作用,但骨髓毒性是齊多夫定的1/10以上。司他夫定適用於對齊多夫定、扎西他濱等不能耐受或治療無效的艾滋病及其相關綜合征。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雙脫氧硫代胞苷化合物,有β-D-(+)及β-L二(-)兩種異構體,兩種異構體都具有較強的抗HⅣ-1的作用。但其β-L-(-)的異構體對胞苷-脫氧胞苷脫氨酶的脫氨基作用有拮抗作用。
拉米夫定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可達72%~95%,血漿半衰期為2~4h.
拉米夫定對逆轉錄酶的親和力大於人DNA聚合酶的親和力,因而具有選擇性作用。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強而持久,且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還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臨床上可單用或與齊多夫定合用治療病情惡化的晚期HⅣ感染患者。
拉米夫定的骨髓抑制及周圍神經毒|生比其他幾個核苷衍生物都要小,這可能與其對線粒體DNA聚合酶抑製作用很小有關,但拉米夫定的β-D-(+)異構體的骨髓毒性高出β-L-(-)異構體10倍。
扎西他濱(Zalcitabine)作用機制與齊多夫定相同,在細胞內轉化為有活性的三磷酸代謝物,從而競爭性抑制逆轉錄酶活性,並可能中止病毒DNA的延長。扎西他濱和齊多夫定聯用時,有加合和協同的抗病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和疾病的發展。
扎西他濱口服可經胃腸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為87%~100%,口服後1-2h血葯濃度達峰值。扎西他濱較易通過血腦屏障,75%的葯物以原型經腎排出。血漿半衰期為1.2h.
扎西他濱臨床主要用於不能耐受拉米夫定治療的艾滋病及艾滋病相關綜合征患者,與拉米夫定合用對HⅣ有相加或協同作用,並可阻止耐葯病毒株的出現及減少毒性反應。
2.開環核苷類
開環核苷類抗病毒葯物有阿昔洛韋(Aciclovir)等。
阿昔洛韋(Aciclovir)是開環的鳥苷類似物,可以看成是在糖環中失去C-2 7和C-3,的嘌呤核菩類似物。阿昔洛韋是第一個上市的開環核苷類抗病毒葯物,系廣譜抗病毒葯物,現已作為抗皰疹病毒的首選葯物。
阿昔洛韋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微溶於水,5%溶液的pH為11.1位氮上的氫因具有酸性可製成鋼鹽,易溶於水,可供注射用。
阿昔洛韋作用機制獨特,只在感染的細胞中被病毒的胸苷激酶專一性地在相應於C-5,羥基的位置上磷酸化成單磷酸或二磷酸核苷(在未感染的細胞中不被細胞胸苷激酶磷酸化),而後在細胞酶系中轉化為三磷酸形式,摻人到病毒的DNA中,才能發揮其干擾病毒DNA合成的作用。由於該化合物不含有相當的C-3′羥基,為鏈中止劑,從而使病毒的DNA合成中斷。
阿昔洛韋被廣泛用於治療皰疹性角膜炎、生殖器皰疹、全身性帶狀皰疹和皰疹性腦炎及病毒性乙性肝炎。阿昔洛韋使用不當時,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鹽酸伐昔洛韋(Valaciclovir Hydrochloride) 是阿昔洛韋與纈氨酸形成的酯類前體葯物,口服居吸收迅速並在體內很快轉化為阿昔洛韋,其抗病毒作用為阿昔洛韋所發揮,抗病毒的機制和過程與阿昔洛韋一樣。
鹽酸伐昔洛韋口服後迅速吸收轉化為阿昔洛韋,血中阿昔洛韋達峰時間為O.88~1.75h,口服生物利用度為67%,是阿昔洛韋的3-5倍。該品進入體內後廣泛分布,可分布至多種組織中,其中胃小腸、腎、肝、淋巴結和皮膚組織中濃度最高,腦組織中的濃度最低。鹽酸伐昔洛韋在體內全部轉化為阿昔洛韋。
該品體內的抗病毒活性優於阿昔洛韋,對單純性皰疹病毒1型和2型的治療指數分別比阿昔洛辛高42.91%和30.13%,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也有很高的療效,對哺乳動物宿主細胞的毒性很低。
更昔洛韋(Ganciclovir)的側鏈比阿昔洛韋多一個羥甲基,可以看成是具有C-3′羥基和C-5′羥基的開環脫氧鳥苷衍生物,對巨細胞病毒的作用比阿昔洛韋強,對耐阿昔洛韋的單純皰疹病毒仍然有效。
更昔洛韋進入細胞內後迅速被磷酸化形成單磷酸化合物,然後經細胞激酶的作用轉化為三磷酸化合物。在感染巨細胞病毒的細胞內,更昔洛韋磷酸化的過程較正常細胞中更快。更昔洛韋三磷酸化合物可競爭性抑制DNA聚合酶,並摻人病毒及宿主細胞的DNA中,從而抑制DNA的合成。化合物對病毒DNA聚合酶的抑製作用比對宿主細胞的DNA聚合酶強。
更昔洛韋毒性比較大,最常見的是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臨床上更昔洛韋主要用於預防及治療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巨細胞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器官移植患者。
噴昔洛韋(Penciclovir)是更昔洛韋的生物電子等排衍生物,是更昔洛韋側鏈上的氧原子被碳原子取代,與阿昔洛韋有相同的抗病毒譜,但生物利用度較低。
在病毒感染的細胞中,噴昔洛韋被脫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為三磷酸噴昔洛韋。三磷酸化物能抑制痕毒DNA聚合酶,從而影響病毒在細胞內的復制。噴昔洛韋的選擇性可能來自於兩個原因。首先是在正常細胞中,噴昔洛韋磷酸化速度顯著低於病毒感染細胞,所以在病毒感染細胞內,三磷酸化產物含量顯著高於未感染細胞。三磷酸化產物與病毒DNA聚合酶的親和性顯著高於人DNA聚合酶。噴昔洛辛的結構和作用機制與其他核苷酸類似物相似。噴昔洛韋與阿昔洛韋的不同在於,噴昔洛韋的三磷酸活化產物在細胞內存在時間更長,所以噴昔洛韋細胞內濃度更高。
噴昔洛韋體外對I型和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有抑製作用,臨床用於口唇或面部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
泛昔洛韋(Famciclovir)是噴昔洛韋6-脫氧衍生物的二乙酸酯,是噴昔洛韋的前體葯物,口服後在腸壁吸收後迅速去乙醯化和氧化為有活性的噴昔洛韋,故替代噴昔洛韋。
泛昔洛韋口服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為77%,在體內很快轉變為噴昔洛韋,半衰期約為2h,60%~65%經腎排出。在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內有一個較長的半衰期(9-1Oh),單純皰疹病毒I型和Ⅱ型感染的細胞內半衰期分別為10h和20h.
泛昔洛韋臨床用於治療帶狀皰疹和原發性生殖器皰疹。
阿德福韋酯(Adefovir Dipivoxil)是阿德福韋的前體,阿德福韋是5′-單磷酸脫氧阿糖腺苷的無環類似物,阿德福韋酯是阿德福韋的雙新特戊醯氧基甲醇酯。阿德福韋酯在體內水解為阿德福韋後發揮抗病毒作用。
阿德福韋酯口服生物利用度約59%,達峰時間為O.58-4.OOh,消除半衰期為7.84h.阿德福韋酯口服後45%迅速代謝為阿德福韋,多經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主動分泌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腎臟由尿以原型排泄。
阿德福韋酯對嗜肝病毒、逆轉錄病毒及痤瘡病毒都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對晚期艾滋病患者能延長其存活時間,且無致畸、誘變、致癌及胚胎毒性。阿德福韋酯已獲中國S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其適應證為肝功能代償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本葯尤其適合於需長期用葯或已發生拉米夫定耐葯者。 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的作用機制與齊多夫定等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不同。它們不需要磷酸化活化,直接與病毒逆轉錄酶催化活性部位的P酯疏水區結合,使酶蛋白構象改變而失活,從而抑制HⅣ-1的復制。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不抑制細胞DNA聚合酶,因而毒性小,但同時容易產生耐
葯性。臨床上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通常不單獨使用,而是和核苷類葯物一起使用,可產生增效作用。已經上市的主要品種有奈韋拉平、依發韋侖等。
1.奈韋拉平(Nevirapine)
是專一性HⅣ-1逆轉錄酶抑制劑,進入細胞後,不需通過磷酸化來激活。奈韋拉平通過與HⅣ-1的逆轉錄酶直接連接及通過使此酶的催化端破裂來阻斷RNA依賴和DNA依賴的DNA聚合酶活性,但奈韋拉平僅可抑制HⅣ病毒的逆轉錄酶活性,對其他的逆轉錄酶無作用。
奈韋拉平和核苷類抑制劑合用時有相加作用,對齊多夫定耐葯HⅣ病毒株也有效,但奈韋拉平在使用中最大的問題是快速誘導的抗葯性。體外試驗表明,奈韋拉平一旦和病毒接觸後,很快就誘導抗葯性,抗葯病毒株對奈韋拉平的敏感性是其1/400.臨床試驗也證實,奈韋拉平在用葯1-2周內即失去抗病毒作用。
奈韋拉平只能與核苷類抑制劑聯合使用治療成年晚期HⅣ感染患者。
2.依發韋侖(Efavirenz)
是HⅣ-1的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可非競爭性地抑制HⅣ-1的逆轉錄酶,而對HⅣ-2逆轉錄酶和人細胞DNA的α、β、γ、δ聚合酶沒有抑製作用。依發韋侖具有強效抗病毒活性,對耐葯病毒也有效。
依發韋侖口服吸收較好,達峰時間3-5h,易於透過血腦屏障而達到腦髓液,濃度可達到HⅣ-1大多數野生型和臨床常見株的IC90以上,包括K103N突變株。
臨床上,依發韋侖與其他抗病毒葯聯合應用,用於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1感染的艾滋病成人、青少年和兒童的抗病毒聯合治療。 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蛋白酶抑制劑是治療艾滋病的另一類葯物。有兩種HⅣ蛋白產物是裂解成熟蛋白的前體,裂解過程受HⅣ蛋白酶的催化,所釋放出的蛋白質對病毒的復制起決定性作用,這些蛋白質包括蛋白酶本身及逆轉錄酶、整合酶和結構蛋白。其中蛋白酶系門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Proteinase),其特點之一是能水解斷裂苯丙氨酸-脯氨酸和酪氨酸-脯氨酸的肽鍵。而哺乳類動物的蛋白酶難以水解它們。此類葯物有沙奎那韋、利托那韋、茚地那韋和奈非那韋。
1.沙奎那韋(Saquinavir)
是一多肽衍生物,為高效、高選擇性的HⅣ蛋白酶抑制劑乞沙奎那韋能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蛋白酶,從而阻斷了病毒蛋白酶轉錄後的修飾,是此類葯物第一個用於治療HⅣ感染的葯物。
沙奎那韋作用於HⅣ繁殖的後期,該品與HⅣ蛋白酶的激活點結合,使之失去結合和水解斷裂多肽的功能。沙奎那韋抑制HⅣ蛋白酶與其他抗HⅣ病毒葯如疊氮胸苷,抑制HⅣ逆轉錄酶的作用靶酶系不同,無交叉耐葯病毒產生。
沙奎那韋的作用是競爭性和可逆性的,選擇性較高,在高於對HⅣ-1和HⅣ-2產生抑製作用濃度近萬倍的濃度下,對人體胃蛋白酶,組織蛋白酶D、E及人白細胞彈性硬蛋白酶等幾無抑製作用,對二肽酶和脯肽酶無作用。
沙奎那韋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較低,食物能顯著增加該品AUC,空腹服用該品血中葯物濃度極低,須餐後2h內服用。
臨床上,沙奎那韋與其他葯物合用治療嚴重的HⅣ感染,能增加CD4計數,降低血中HⅣ總量。
2.茚地那韋(Indinavir)
是一種新型特異性蛋白酶抑制劑,通過破壞HⅣ病毒復制順序而抑制病毒復制,抑制率約為99%,對HⅣ-1的選擇性大約是對HⅣ-2的10倍。
茚地那韋是蛋白酶的競爭性抑制劑,它能與蛋白酶的活性部位直接結合,阻礙病毒顆粒成熟過程中病毒前體多蛋白的裂解過程,由此產生的不成熟的病毒顆粒不具有感染性,無法啟動新一輪感染。
茚地那韋臨床使用硫酸鹽,口服被快速吸收,達峰時間為0.8h,相對生物利用度約為65%,消除半衰期為1.8h.硫酸茚地那韋經腎臟原型排泄不到20%,由於半衰期短,很快從體內清除。
茚地那韋主要用於成人HⅣ-1.感染,單獨使用適用於治療臨床中不適宜使用核苷類或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治療的成年患者。茚地那韋合用齊多夫定治療組患者CD4細胞水平有顯著增長,病毒載量減少,延長進展至艾滋病的患者的存活期,故臨床中茚地那韋與齊多夫定聯合使用治療HⅣ-1型感染患者。該品不得與特非那定、阿司咪唑、三唑侖、咪達唑侖等葯物合用,此外CYP3A4強誘導劑利福平由於可降低該品血葯濃度也不可與該品合用。
3.奈非那韋(Nelfinavir)
為非肽類蛋白酶抑制劑,通過與HⅣ蛋白酶的活性位點可逆性鍵合而起作用。HⅣ蛋白酶是HⅣ復制環節中的關鍵酶,能打亂病毒的成熟過程,繼而釋放出未成熟的不具有傳染性的病毒分子。
奈非那韋與抗病毒核苷類似物合用治療晚期或進展性免疫缺陷患者的HⅣ-1感染。奈非那韋能抑制細胞色素P450,主要經由此途徑代謝的葯物與奈非那韋同時使用會增加副作用的出現;不能同時應用的葯物包括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利福平、咪達唑侖、三唑侖和西沙必利。 臨床上使用的其他主要抗病毒葯物還有利巴韋林(Ribavirin)、鹽酸金剛烷胺(Amantadine Hydrochloride)、鹽酸金剛乙胺(Rimantadine Hydrochloride)、膦甲酸鈉和磷酸奧司他韋(Oseltamivir Phos.phate)。
1.利巴韋林(Ribavirin)
為廣譜抗病毒葯,體內和體外的實驗表明對RNA和DNA病毒都有活性,對多種病毒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有抑製作用。對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腺病毒肺炎、甲型肝炎、皰疹、麻疹等有防治作用。從化學結構看,利巴韋林可視為磷酸腺苷(AMP)和磷酸鳥苷(GMP)生物合成前體氨基咪唑醯氨核苷(AICAR)的類似物。利巴韋林易被細胞內的嘌呤核苷激酶-磷酸化,繼之三磷酸化。所得利巴韋林-磷酸酯可以抑制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IMP)脫氫酶,從而抑制了GMP的生物合成。利巴韋林三磷酸酯抑制mRNA的5′端鳥嘌呤化和末端鳥嘌呤殘基的N7甲基化,並且與GTP和ATP競爭抑制RNA聚合酶。
利巴韋林可用於治療麻疹、水痘、腮腺炎等,也可用噴霧、滴鼻治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靜脈注射治療小兒腮腺病毒肺炎,均取得較好療效。對流行性出血熱能明顯縮短退熱時間,使尿蛋白轉陰,血小板恢復正常。該葯在體內磷酸化,並且能抑制病毒的聚合酶和mRNA,也可以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Ⅳ)感染者出現艾滋病的前期症狀。
利巴韋林在使用過程中有較強的致畸作用,故禁用於孕婦和預期要懷孕的婦女(該品在體內消除很慢,停葯後4周尚不能完全自體內清除)。大劑量使用時,可致心臟損害。
2.鹽酸金剛烷胺(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為一種對稱的三環狀胺,它可以抑制病毒顆粒穿人宿主細胞,也可以抑制病毒早期復制和阻斷病毒基因的脫殼及核酸向宿主細胞的侵入。
鹽酸金剛烷胺在低濃度(0.03-1.0mg/ml)時,對A型流感病毒具有特定的抑製作用,作為流感流行期人群的預防用葯,保護率可達50%-79%,對已發病者,如在48h內給葯,能有效地治療由於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狀,24h內用葯,體溫可明顯下降,36h內用葯其餘症狀也顯著減輕。
鹽酸金剛烷胺口服有很好的吸收,能穿透血腦屏障,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毒副反應,如頭痛、失眠、興奮、震顫。但在治療劑量下毒性較低,由於這-特點,該品也用於抗震顫麻痹。鹽酸金剛烷胺並可分泌於唾液、鼻腔分泌物和乳汁中,約90%的葯物以原型排泄,主要從腎小管排泄,至今尚未見鹽酸金剛烷胺代謝物的有關報道。
鹽酸金剛烷胺能有效預防和治療所有A型流感毒株,尤其是亞洲流感病毒A2毒株。
鹽酸金剛烷胺抗病毒譜較窄,除用於亞洲A型流感的預防外,對B型流感病毒、風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均無效。
3.鹽酸金剛乙胺
是鹽酸金剛烷胺的衍生物。抗A型流感病毒的活性
比鹽酸金剛烷胺強4-10倍,而對中樞神經的副作用也比較低。
鹽酸金剛乙胺口服吸收較快而且完全。在給葯後3~8 h血葯濃度達到峰值,約於5 d後達到穩態。
鹽酸金剛乙胺在肝內廣泛發生代謝,尿中排泄的原型葯物僅占劑量的25%.尿中排出的羥基代謝物約占劑量的18%,糞中排泄量小於劑量的1%.該品平均消除半衰期約25h.
鹽酸金剛乙胺主要對A型流感病毒具有活性。在體外抑制A型流感病毒的增殖,包括自人體分離到的H1N1、H2N2及H3N2亞型。對A型流感黏病毒感染的動物,鹽酸金剛乙胺既有預防作用又有治療作用。
膦甲酸鈉(Foscarnet Sodium)是無機焦磷酸鹽的有機類似物,在體外試驗中可抑制包括巨細胞病毒(CMV)、人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2型(HSV-1和HSV-2)等皰疹病毒的復制。在不影響細胞DNA聚合酶的濃度下,膦甲酸鈉在病毒特異性DNA聚合酶的焦磷酸鹽結合位點產生選擇性抑製作用,從而表現出抗病毒活性。
膦甲酸鈉不需要被胸腺嘧啶激酶或其他激酶激活(磷酸化),因此在體外對HSVTK缺失突變株和CMVUL97突變株有活性。所以,耐阿昔洛韋的HSV株或耐更昔洛韋的CMV株可能會對膦甲酸鈉敏感。但是,伴有DNA聚合酶改變的耐阿昔洛韋和更昔洛韋突變株可能也耐膦甲酸鈉。在體外試驗中,將膦甲酸鈉和更昔洛韋聯用可見活性增強。
膦甲酸鈉現主要外用於皰疹病毒的皮膚、黏膜感染。該品尚有抑制HⅣ逆轉錄酶的作用,曾試用於並發鼻炎、肺炎、結腸炎或食管炎的艾滋病患者。
4.磷酸奧司他韋(Oseltamivir Phosphate)
是全碳六元環類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乙酯型前葯,口服後很容易經腸胃道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達80%,口服後經體內酯酶的代謝產生活性物質,從而產生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奧司他韋對於禽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療效。
磷酸奧司他韋為口服制劑,主要通過干擾病毒從被感染宿主細胞表面的釋放來減少病毒傳播。臨床上用於預防和治療A型和8型流感病毒導致的流行性感冒,是預防和治療流感最有效的葯物。

3. 抗病毒什麼葯好

總體而言,抗病毒葯還比較少,目前主要是用於對抗艾滋病毒、皰疹病毒、乙肝版和權丙肝病毒以及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葯物,一般都還是有副作用的,需經醫生處方。多數不太嚴重的情況下還是靠自身免疫系統產生相應抗體自愈,如皰疹、流感之類,醫院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

4. 已開發的抗病毒葯物有哪些種類

1:干擾素(普通干擾素、長效干擾素):療效與麻煩同在的「富人葯」
有人將干擾素的出現譽為乙肝抗病毒葯物的第一個里程碑,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干擾素廣泛應用於乙肝治療,也標志著歷史推進到「干擾素時代」。剛剛出道的干擾素便帶給人們不小的驚喜,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療效。經過干擾素正規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大約有35%以上能達到預定療效,若在此基礎上再聯合使用胸腺肽,療效還可更上一層樓。干擾素是一種注射用2葯,葯物半衰期短,要維持葯效須隔天注射一次,這給病人帶來不小的痛苦和不便。2005年,羅氏公司的長效干擾素派羅欣通過美國FDA批准,被正式用於乙肝治療,使這個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因為它只需每周注射一次。
醫生們發現,治療前轉氨酶高(但低於正常值的10倍)、DNA指標小於2×108者以及女性患者使用干擾素治療效果相當的好,此外,病程短、非母嬰傳播、肝纖維化程度輕且無合並其他
肝炎
病毒感染者使用效果也相當不錯。
另外,據高志良教授透露,干擾素還有一項特別的能耐,它居然能使一部分人的乙肝表面抗原轉陰,不過這個數量不大,只有3%,而這是拉米夫定等核苷類葯物所不能做到的。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隨著干擾素劑量的不斷加大,以及療程的不斷延長,干擾素的缺點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在使用干擾素的開始幾天,醫生們發現很多病人都像得了重感冒一般:發熱、頭痛、乏力、全身肌肉和關節疼痛……不過,這種症狀在注射三五次後便可消失。
有些病人用完干擾素後,發現脫發開始增多,有時拿起梳子一梳,頭發便一縷縷往下掉。很多使用者的骨髓受到抑制,血小板和白細胞都會降低,病人感覺很難受。有少部分病人可能出現精神方面的損害,如
抑鬱
、妄想症、重度焦慮。不過,這些不良反應只是在部分病人身上出現,而且其損傷是一過性的,停用後幾天到幾個月,上述不良反應便可煙消雲散。所以,在用葯過程中,病人需要密切留意這些不良反應的出現,有異常情況馬上告訴醫生,這樣醫生便可根據不良反應的程度來調整劑量和給葯頻率。肝功能失代償(轉氨酶高於正常值的10倍以上)的病人要特別小心,因為他們一旦用了干擾素,肝功能將發生急劇的損害,出現嚴重黃疸。
高志良教授特別強調,使用干擾素者應密切監測副反應,要每3個月檢測1次甲狀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規等指標。如治療前就已存在甲亢,最好先用葯物控制好,再開始干擾素治療。另外,應定期評估精神狀態,尤其是對出現明顯
抑鬱症
和有自殺傾向的患者,應立即停葯並密切監護。
不良反應較多,是限制干擾素廣泛使用的一大瓶頸。價格昂貴,則是干擾素的另一大缺點。普通干擾素70塊錢左右一支,隔天打一支,一個月下來就耗去一千多塊錢。長效干擾素貴得更是驚人,一支的價格在1000~1400元之間,這樣一個月下來也要5000多塊,優勢是一個星期打一次就行了,效果優於普通干擾素。干擾素的療程至少半年,這半年下來普通干擾素大約要六七千元,長效干擾素大約要三萬五。這還僅僅是抗病毒花掉的錢,算上保肝降酶葯等其他葯物,還有一系列的檢查費用,這不是一個普通收入的病人可以輕易承受的。何況,有些病人療程還不止半年。
2:拉米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被全世界普遍認可的乙肝抗病毒葯物,除了干擾素之外,還有另一大門派——核苷類葯物,這類葯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廣泛用於治療乙肝。這一門派的大師兄便是赫赫有名的拉米夫定(商品名「賀普丁」)。拉米夫定被譽為乙肝抗病毒第二個里程碑性的葯物。
當年,拉米夫定剛出道時風光無限,呼聲很高,在很多乙肝病友的記憶中也許還依稀能記起當時的媒體給了拉米夫定怎樣的評價——「(拉米夫定)的面世為無數乙肝患者帶來了希望與福音」。
拉米夫定進入肝細胞內通過抑制HBV過程中必需的酶――HBV聚合酶,有效阻止病毒的合成和復制,適用於HBV活動性復制的慢乙肝成年病人(16歲以上)。拉米夫定起效非常快,很多病人用葯大約1周後就後顯現療效,HBV-DNA平均陰轉時間比干擾素治療提前2個月。拉米夫定第二個優點是HBV-DNA下降幅度大,陰轉率高,在使用的頭2~3個月,DNA一般能下降2~3個對數級,如從107下降到105~104,用到半年左右有超過一半的人DNA都能陰轉。拉米夫定第三個優點是適應范圍廣,由於其毒副作用低,一些病情危重不宜使用干擾素的病例在使用拉米夫定後能夠獲得較好療效,加上拉米夫定只需每天口服一粒,較干擾素大為方便。
然而,拉米夫定好是好,可是用久了容易使乙肝病毒產生「審美疲勞」,居然可以在拉米夫定的眼皮底下,不屈不撓茁壯成長。是什麼讓病毒不再懼怕拉米夫定?科學家們仔細分析後發現,原來病毒的基因已出現變異,對拉米夫定已不再「感冒」。
隨著用葯時間的延長,乙肝患者發生病毒變異的比例增高,第一年為14%,也就是說使用拉米夫定滿一年的病人中,有14%的人再用拉米夫定已經無效;第二年這個數字變為38%;第三年變為49%;第四年變為66%。高變異率限制了拉米夫定的長期應用。有些乙肝病人在發生病毒耐葯變異後會出現病情加重,少數甚至發生肝功能失代償。
3:阿德福韋:拉米耐葯後的新希望
拉米夫定的病毒耐葯變異問題一直讓醫生和病人們非常頭疼。拉米夫定耐葯後該怎麼辦,人們迫切期待著新的葯物出現,阿德福韋(有兩種產品,包括國產的「代丁」和進口的「賀維力」)的上市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讓對拉米夫定耐葯的病毒株重新低頭。
其實,阿德福韋在抗病毒能力方面並不比拉米夫定強,甚至可以說弱於後者。這體現在其抗病毒速度沒有拉米夫定快,起效時間慢,而且抗病毒的強度不夠高。阿德福韋一般使用3個月後才起效,很少在1~2個月DNA就能陰轉的。所以阿德福韋一度被列為二線葯物,只有在拉米夫定耐葯時才替補登場。然而,專家們認為,阿德福韋同樣可作為一線葯物使用,只不過患者需要有更久的耐心,等待療效的出現。
阿德福韋同樣會產生耐葯,但出現的機會比拉米夫定更小,出現耐葯病毒變異的時間也更晚一些。由於「代丁」和「賀維力」都是2005年才剛剛在國內上市,大多數病人用葯尚不滿一年,所以關於阿德福韋的耐葯問題,國產還缺乏相關資料。賀維力在國外使用較早,參考國外的研究資料,阿德福韋耐葯發生率數據是第1、2、3年分別為0%、1.6%、3.1%。
阿德福韋還個缺點,就是可能會導致腎功能的損害。阿德福韋上市之前做臨床試驗時,曾經有4種不同的規格和劑量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有些用量較大的病人(30mg/天)中有部分出現腎功能損害。為此,醫生們現在將每天應用的劑量減少到10mg,這個劑量被認為是比較安全的。盡管如此,對於長期應用阿德福韋治療者,在治療過程中應當定期監測腎功能。
在葯店的隨訪過程中,記者留意到,在拉米夫定的葯盒中有這樣一句警示性文字:「請遵醫囑用葯和停葯。」這樣一句話,與一般葯品的說明有所區別:一般葯品只強調了「請遵醫囑用葯」,而拉米夫定,則特別地強調了「停葯也需遵醫囑」。
拉米夫定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停葯指征之前不能隨便停葯,否則一停葯就容易反跳,輕重程度不一。有的人反跳症狀比較輕,只是表現為一過性的轉氨酶升高。但是有大約8%的人反跳症狀比較嚴重,出現黃疸和肝功能失代償,拉米夫定近年來惹出的糾紛和官司基本上都是出在這些病人身上。高志良教授也指出,由於病人依從性較差,經常吃吃停停,停停吃吃,這也是加速拉米夫定耐葯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維也要遵醫囑停葯。
4:恩替卡韋:令人驚喜的一匹黑馬
乙肝新葯上市的步伐,並不是到阿德福韋便嘎然而止,如果說2006年乙肝抗病毒葯物帶給人們最大的驚喜是什麼,那非恩替卡韋(商品名「博路定」)莫屬。
恩替卡韋於2005年底通過中國食品與葯品監督管理局(SFDA)審批,並於2006年初在中國上市。高志良教授說:「恩替卡韋的抗病毒效力是拉米夫定的300倍。」。
據介紹,恩替卡韋的生產廠商、制葯界巨頭施貴寶公司做了一項世界多中心的臨床試驗,即對比恩替卡韋與拉米夫定,結果無論是肝組織學、e抗原轉陰還是病毒DNA數量轉陰,恩替卡韋均優於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抑制病毒速度快,亦不反彈,組織學改善顯著。當然,抗病毒效力是否真有宣傳的那麼強,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恩替卡韋抗病毒效力既然如此之強,那醫生們豈不是都「情不自禁」用上恩替卡韋,那拉米夫定、阿德福韋……豈不是通通成了過眼雲煙?
「恩替卡韋價格太高,根據中國國民的經濟情況,它近幾年都不會取代拉米夫定。」高志良教授分析道。
是的,恩替卡韋的價格的確高得令人咋舌——39.2元/片(每天口服一片),足足是拉米夫定的2.5倍。他們的差價太大,對於國內多數老百姓來說,這個差別是難以接受的。雖然恩替卡韋DNA轉陰的速度較快,一般是一周左右,而拉米夫定大約要三四周,為了省錢,很多人還是不在乎拉米夫定的抗病毒作用較恩替卡韋緩的事實。況且對於很多初治乙肝病人,拉米夫定還是有效的,而且很多醫生習慣用拉米夫定,並且積累了相當的用葯經驗。
也許很多人要問,難道中葯就不能用於抗病毒嗎?這也正是目前中葯抗病毒所面臨的尷尬局面。中葯抗病毒的效果,在臨床上已經被很多醫生和病人所接受。如從中葯苦豆子中提取的苦參素,已製成靜脈內和肌肉內注射及口服制劑,對於改善肝臟生化學指標及抗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高志良教授委婉而客觀地指出:「這些中葯里的多數葯物缺乏嚴格的隨機對照研究,其抗病毒療效尚需進一步驗證。」
目前,世界各大葯廠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其他乙肝葯物的研製和各期臨床試驗,不要過多久,市場上還會出現更多的乙肝新葯,如韓國的克拉夫定,等等。到時,醫生和病人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
五種葯物,有沒有絕對「大腕」?
也許很多人要問:「乙肝抗病毒葯物現在有這么多,我該如何選擇呢?」
實際上,抗病毒葯物並沒有誰是真正絕對的「大腕」,它們各有利弊和優劣,使用的適應症、劑量、療程以及不良反應各不相同,所以正確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療的葯物選擇、治療時機以及療程格外重要。
「治療前應做肝穿。患者在進行抗病毒之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檢查,明確肝組織內病毒分布及數量、肝臟組織炎症和纖維化程度,以決定使用哪種抗病毒葯物和抗病毒治療方案。」
如果是首次使用抗病毒治療,以上幾種抗病毒葯物,選擇其中一種進行治療都可以。但是需要和病人密切協商,醫生應充分了解根據病人的經濟、身體、工作、生活、婚姻、生育等等情況,選定最為合適的治療方案和葯物,由於抗病毒治療時間長、投入精力、物力、財力巨大,治療方案一定要切實可行、實事求是。「具體選用,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有明確家族乙肝背景(垂直傳播,即母親在妊娠分娩時傳給孩子)者,干擾素效果不佳;如肝功能失代償階段(晚期肝硬化)、高黃疸者不能使用干擾素;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於兒童;阿德福韋最好用於拉米夫定治療發生病毒變異者。拉米夫定可用於肝功能失代償的病人。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如果乙肝病毒復制指標為陽性,可以選擇拉米夫定和恩替卡維。」
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前,最好和醫生探討病情,包括病毒復制指標,肝臟功能狀態,肝臟組織病理表現,的確需要抗病毒治療,不要輕易錯過抗病毒治療的時機。同時患者也因清楚利害輕重:第一,抗病毒治療要冒一些風險,如有些患者抗病毒治療的錢可能會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第二,有一部分即使做了抗病毒治療,病情還是不能很好地控制。
擔憂的聲音
對「真正的」抗病毒葯物有一定了解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著種種的疑慮,主要是以下三種,這使得他們在抗病毒治療大門外徘徊不定,擔憂不已。
「應用拉米夫定最可怕的就是產生乙肝病毒變異,一旦變異病情將加重甚至死亡。」
變異卻並非洪水猛獸,專家們研究發現,發生變異後可有如下幾種情況:①已獲療效(DNA轉陰),病人沒有不適感,轉氨酶也不升高。這時可繼續用葯,不必停。②轉氨酶輕度升高,但低於用葯前水平,病人沒有症狀。也可繼續用葯。③除轉氨酶輕度升高外,病毒指標如HBV DNA也有輕度升高,但仍低於用葯前水平。還可繼續用葯,不必停。前3種情況多見,占變異病例的70%。④轉氨酶明顯升高,HBV DNA也明顯升高,這時需要停葯或更換其他葯物。
許多乙肝病人長期服用拉米夫定,多年後出現了乙肝病毒變異,這時乙肝病毒復制指標再次轉陽,肝功出現異常,此時不要輕易停用拉米夫定,防止野生毒株的反跳,此時可以加用阿德福韋,與拉米夫定並用一個月,之後停用拉米夫定,長期使用阿德福韋抗病毒治療,阿德福韋出現病毒變異的概率很小。
「拉米夫定用了就停不掉,停了就復發」。
這不是事實。所有抗病毒葯物都是有療程的,不會一輩子用下去,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可以如期停葯。停葯後有可能復發,但不是必然復發。乙肝復發問題的確沒有解決,復發率可達到30%~50%。不過,復發後再度應用抗病毒葯繼續有良效,這就是抗病毒葯物應用的反復性。怎樣看待乙肝的復發?復發是指康復階段後病情又反復了,你不能小看這個「康復階段」,有了這一階段,就阻止或推遲了向肝硬化的進展,為防止發生肝癌立了功。因為目前還沒有「一勞永逸」的葯物,不用抗病毒葯物,真正的「康復階段」都沒有,況且,並非人人都會復發。實際上,不少復發者存在用葯不規范、濫用葯、過多用葯、飲酒、生活不規律等問題,如注意到這些問題,復發是可能減少和預防的,有許多慢性乙肝病人就沒有經受「復發」的挫折。
「用了拉米夫定耐葯,再上阿德福韋,阿德福韋不行就上恩替卡韋,以後抗病毒葯真的就不能停嗎?那豈不是陷入到一個無底洞之中去了嗎?」
這個顧慮反映了乙肝病人的普遍心聲,很多人擔心現在的抗病毒葯物「能上不能下」,不能隨便停葯,要求長期甚至終生服葯,可能永遠沒有終點。等哪天病毒變異了,還得上下一個。這悲慘的場景就好像沒抗病毒的時候,屬於老老實實呆在岸上的安全者,抗了病毒則就是上了抗病毒葯物的「賊船」:上得去,下不來,以後不得不抗……於是,各種稱呼就出來了:拉米夫定那陣就叫「上了拉米夫定的賊船」,以後可能還有「上了阿德福韋的賊船」,或是「上了恩替卡韋的賊船」……
高志良教授對「無底洞」一說亦不完全否認,的確有相當多的乙肝病人在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之間不停輪換,抗病毒治療始終停不下來。迄今為止,還沒有抗病毒葯物能夠理想地清除乙肝病毒,所以就必須換葯,我們只能慢慢等待更好的抗病毒葯物的出現。但他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核心:將這么多錢砸向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是為了為抑制病毒、保護肝臟、延緩肝硬化肝癌爭取更多的時間。有部分病人吃完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韋,或恩替卡韋等)已經成功地抑制了病毒;另一部分病人不幸出現耐葯情況,這些人就不得不一直治療下去,用更先進更高級的葯物繼續維持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與否,其重症肝炎發生率、死亡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並非所有的病人都會掉到無底洞中去。」高志良教授如是說。而這,相比於將錢砸向那些毫無保障,未被證實效果的保健品、亂七八糟的葯品上面,要明智得多。
那麼,抗病毒,抗到什麼時候才到頭?高教授告訴記者,這其實就是治療終點的問題。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都有停葯的指標。「大三陽」要轉到「小三陽」,「小三陽」要治療到乙肝病毒DNA連續兩年陰性,達到這個目的後還是有一部分病人可以停葯的。
有治療指征的大三陽病人變為小三陽後,再連續使用半年抗病毒葯就可以把葯停掉,如果其病毒DNA觀察一年都是陰性的,這種病人今後復發的機會較少。不管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還是恩替卡韋,如果沒轉到小三陽,那就得一直吃下去,否則停葯後病情就可能反跳。若已轉成小三陽,一般不反跳。
對於有治療指征的小三陽病人,DNA轉陰後至少還要服用兩年的抗病毒葯。
高教授最後指出,抗病毒雖是乙肝治療中最重要的環節,但並非治療的全部,一般在抗病毒的同時也要結合1~2種護肝降酶葯,以求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5. 抗病毒葯和抗生素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

1、抗病毒葯:抗病毒葯是一類用於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葯物。在體外可抑制病毒復制酶,在感染細胞或動物體抑制病毒復制或繁殖,在臨床上治療病毒病有效的葯物。

2、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幹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

二、特點

1、抗病毒葯: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種,核心含有核酸(核糖核酸RNA或脫氧核糖核酸DNA)和復制酶,其外包有蛋白質的外殼和膜,本身無細胞結構,缺乏完整的酶系統,必須依賴寄主的細胞和酶而繁殖。

2、抗生素:直接作用於菌體細胞,抗生素能選擇性地作用於菌體細胞DNA、RNA和蛋白質合成系統的特定環節,干擾細胞的代謝作用;具有選擇性抗生譜;有效作用濃度,抗生素是一種生理活性物質。

三、作用

1、抗病毒葯:用於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

2、抗生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與細胞膜相互作用、干擾蛋白質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轉錄和復制抑制。

6. 治療病毒性肺炎常用的抗病毒葯物是什麼

病毒性肺炎由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抗生素治療無效。

目前,尚無理想的抗病毒葯物,故病毒性肺炎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同時,應注意防治並發症,當不合並細菌感染時無須使用抗生素。現臨床常用的抗病毒制劑有下列幾種。

(1)利巴韋林:可抑制多種DNA 及RNA 病毒,為廣譜抗病毒葯物,毒性小。給葯途徑有滴鼻,含服,霧化吸入,肌內注射,靜脈滴注等。

滴鼻液:5% 利巴韋林溶液5mg/ml,每2 小時滴鼻1 次。片劑:每片含利巴韋林2mg,每2 小時含服1 片,每日6 次。肌內注射或靜脈點滴:

10 ~ 15mg/kg?d。對腺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均有效。

(2)干擾素:可抑制細胞內病毒的復制,中斷炎症蔓延,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人α 干擾素是用人血白細胞或類淋巴母細胞制備而成,治療病毒性肺炎效果較好。3 歲以下每日肌內注射2 萬U;5 歲以上劑量加倍,3 天為1 療程。由於有高度種屬特異性,人用干擾素必須從人的組織細胞制備,所以很難大量生產,限制了臨床應用,且價格較貴。

(3)聚肌胞:為干擾素誘生劑,注射後2 ~ 12 小時就能使人體血液中出現大量干擾素。用法:2 歲以下每隔一日肌內注射1mg,2歲以上每隔一日肌內注射2mg,共3 ~ 6 次。

(4)雙黃連粉針劑:為中葯提取而成,具有抗病毒之功效。

60mg/kg?d,加入液體內靜脈點滴,5 天為1 療程。

另外,現代葯理研究證實,許多中葯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如大青葉、板藍根、銀花、連翹、射干、黃芩、黃連、魚腥草、青黛、野菊花、柴胡、牛蒡子、貫眾、紫草、紫菀、赤芍、丹皮、夏枯草、生甘草、黃精、胖大海、胡黃連等。所以,在治療病毒性肺炎時,服用湯葯,也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7. 最好的抗病毒葯物是什麼

當今沒有,因為病毒是寄生在細胞內的,而葯物只能做用於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例如:有時你感冒了,醫生卻只讓你喝開水,14天後自己會好,這就是病毒引起的,只有靠自己的免疫細胞,如T淋巴細胞.

8. 乙肝抗病毒治療的主要葯物分幾種

乙肝抗病毒治療葯物是指在治療乙肝患者疾病的過程中,通過葯物制劑來抑制病毒復制,並最終清除乙肝病毒,能夠控制病情進展的一類葯物的統稱。
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療方法,對於符合抗病毒治療的乙肝患者採用乙肝抗病毒葯物進行治療,才能實現疾病的康復。
治療原則
一是HBv復制活躍,HBeAg陽性、HBv DNA陽性;
二是肝臟組織有炎症改變。
對第一條,乙肝帶毒者都可掌握,化驗單上是一目瞭然的。對於第二條,乙肝帶毒者自己就難於掌握,沒有症狀,轉氨酶不升高,也只有通過肝穿刺來證明了
1、干擾素(普通干擾素、長效干擾素)
該類葯物的優點是有固定療程、不產生病毒耐葯、HBeAg,HBsAg血清轉換率高且應答持久、具有調節免疫和抗病毒雙重功效;缺點:需皮下注射、價格較高、不良反應較多等(流感樣癥候群、骨髓抑制、精神異常等)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償期肝硬化、甲狀腺疾病等禁忌症。
採用干擾素治療病情階段:病毒載量低於109、高ALT水平、HBeAg低滴度、女性、非母嬰傳播、病程短
2、核苷(酸)類似物
這類葯物的優點是:三性「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但是也有療程不固定、易發生病毒耐葯、停葯後易復發等的缺點。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克拉夫定等。
拉米夫定(賀普丁)優點:上市時間最長,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且進入醫保;缺點:持久應答率低、病毒耐葯率高(14%,38%,49%,66%)。
阿德福韋(賀維力、名正、代丁等)優點:耐葯變異率低(0、3%、11%、18%、29%),對拉米夫定耐葯者仍有效;缺點:抗病毒作用較弱,起效慢,有潛在的腎毒性。
恩替卡韋(博路定)優點:作用強,耐葯率低(5年累計耐葯率1.2%);缺點: 價格較貴。
替比夫定(素比伏)優點:作用強,HBeAg轉換率高(22%);缺點:變異率較高,有肌酸激酶升高等副作用,上市時間短,抗病毒作用,長期療效和安全性都有待證實。
拉米夫定耐葯患者優先選擇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不推薦交替使用阿德福韋酯和換用高劑量的恩替卡韋治療。阿德福韋酯耐葯患者可改用或聯合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韋治療。臨床研究顯示,核苷類似物耐葯患者改用干擾素治療可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3、中醫中葯
中醫中葯優點是作用機理全面,具有抗病毒、調節免疫、抗炎抗肝纖維化等多重作用,但是卻起效慢,抗病毒的速度難以和西葯相比。
中葯治療乙肝主要適用症狀明顯的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慢性輕度乙型肝炎、聯合西醫抗病毒葯物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乙肝後肝硬化、合並肝癌的患者

9. 抗病毒葯物和治療病毒葯物有何不同

這....又不是讓你說繞口令,你說的這本身就是同一類的葯物好不好?目前人類還沒有發明可以直接殺死體內病毒的化學葯物,所以都被稱為抗病毒葯物。

10. 抗病毒葯物治療

你好,沒有專門的抗病毒葯物,清開靈可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你可以加用利巴韋林或者炎琥寧。

閱讀全文

與抗病毒葯物治療是什麼葯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