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尋求治腳氣的偏方!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
【診斷】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治療措施】
1.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病因學】
本病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或稱黴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病。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預防】
1.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Ⅱ 爛腳,脫皮有什麼好偏方
藿香正氣水,每次兩瓶,加入熱水中,燙腳,每次不低於15分鍾,15天必效。
Ⅲ 治腳氣的偏方有哪些
沒有偏方可以治療,平常的時候注意腳部衛生,注意鞋襪的衛生消毒,保持腳部乾燥,不要混穿鞋子。
可以使用甘伯宗乳霜治療,也可以到皮膚科檢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葯物治療
Ⅳ 腳底脫皮有什麼偏方可以徹底治療呢
腳氣可分為三型,當患者足部出現脫皮、裂口子的症狀時,屬於角化乾燥型,對於內此類患者,用葯應容以霜劑、膏劑為主;如果是水泡靡爛型的患者,即患處滲水,對這類患者就不能像角化乾燥型患者那樣,使用刺激性過強或軟膏等葯物,而應先將患處處理得干一點,然後再用粉劑葯物進行治療;還有一類患者屬於間插型,即有的部位乾燥、脫皮,有的部位靡爛流水,此時就應根據具體情況用葯。除了辨型用葯,患者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足療程用葯。許多腳氣患者只注重在急性期堅持用葯,一旦症狀減輕便停止用葯,殊不知,腳氣是一種極易復發的疾病,無論患者使用哪種葯物進行治療,都要堅持到足夠的療程才能徹底清除腳氣。除了葯物以外,日常的足部保健對治療腳氣也非常重要。腳氣是由一種皮膚癬菌引起的疾病,而這種癬菌在比較潮濕、高溫的環境下更容易滋生。因此,人們應注意保持足部乾燥,選擇比較吸汗的線襪和透氣、寬松的鞋子;每天堅持洗腳,並擦乾腳和腳趾縫。
腳底脫皮有什麼偏方可以徹底治療呢?生活網路
另外給你推薦兩個不錯的網站:
zxtp8.com
(在地址欄輸入訪問)
kudy8.com
(在地址欄輸入訪問)
Ⅳ 【手腳脫皮小偏方】1、把生薑切碎放白酒內泡24小時,每天1~2次塗抹到患處。2、用白醋泡蒜瓣兒治手
謝謝你了,我的手不再脫皮了
Ⅵ 腳癢脫皮起水泡偏方
腳氣犯的時候來 很癢,還有脫皮源,主要還是趕緊知了
生活上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交叉感染,但是很多病人還是反復,苦不堪言;
再次給大家獻上一小方子:
首先:10g花椒30g鹽熬成水,要熬沸半小時
其次:每天泡上兩三次,堅持泡一周,一次熬水可以泡2-3天,一般1-2周就會好
再次:花椒和鹽的比例1:3,要是傷口破潰就要注意,畢竟那樣泡會有些疼
最後:可以搭配外用的足宜舒舒竹寧一起使用,最好是堅持使用,很快腳氣就會好的。
不管是什麼方法,必須要堅持使用才有用的。
Ⅶ 腳底長期起皮什麼偏方好
一種淺部黴菌感染的皮膚病,它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乾性主要表現是腳底皮膚乾燥、粗糙、變厚、脫皮、冬季易皸裂;濕性主要表現是腳趾間有小水泡、糜爛、皮膚濕潤、發白、擦破老皮後見潮紅,滲出黃水。
▼兩者都具有奇癢,也可兩者同時存在,反復發作,春夏加重,秋冬減輕。
2、身體缺水
建議多喝水,多泡腳,泡完了可以擦點護手霜,效果不錯。
3、缺乏維生素c
腳底脫皮可能是由於缺乏維生素C,建議吃一些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4、缺乏維生素B族
腳底起皮怎麼辦
▼
腳氣起皮一般是腳氣導致腳底濕氣過重,以及維生素缺乏所致,我們需要對症下葯來做治療;
1、首先,平時多穿透氣一點的鞋,特別是夏天出汗較多的時候,讓腳底保持一定的乾燥,但腳底太過乾燥也會有角質層脫落的情況;
2、其次,多吃一些維生素含量豐富的水果蔬菜,食療效果是比較好的,如蘋果、火龍果、香蕉、白菜等;也可服用一些維生素E和維生素B等;
3、最後,在腳底塗抹凡士林,凡士林作為最為廉價同時也是效果最佳的化妝品,對腳底起皮效果較好,它既能保持腳底的清潤防止細菌污染還能夠延緩腳底角質細胞的衰亡;只需每晚洗完腳在腳底塗抹一定的凡士林,只需幾晚就能見效;
其他治療腳底起皮的偏方
▼
1、蘿卜熬水治腳底起皮
▼有腳臭病的人,可用白蘿卜半個,切成薄片,放在鍋內,然後加適量水,用旺火熬3分鍾再用文火熬5分鍾,隨後倒入盆中,待降溫適度後反復洗腳,連洗數次即可除去腳臭。
2、黃豆水治腳底起皮
▼用150克黃豆打碎煮水,用小火約煮20分鍾,水約1公斤多,待水溫能洗腳時用來泡腳,可多泡會兒。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腳不脫皮,而且皮膚滋潤。一般連洗三四天即可見效。
Ⅷ 治療足跟乾裂有哪些有效的小偏方
腳後跟乾裂是很常見的問題,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導致疼痛,甚至感染。除了皮專膚乾燥變厚屬以外,往往伴隨發紅,瘙癢,發炎和脫皮等症狀。馬上採取適當措施能防止裂口加深和出血。
導致腳跟裂口的其中一些原因包括空氣乾燥,水分不足,缺乏腳部保養,不健康飲食,衰老,長時間在堅硬地板上站立,以及穿鞋不當等。此外,濕疹、牛皮癬、雞眼和老繭,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等健康問題也會導致腳後跟乾裂。
如果腳後跟開裂非常嚴重,患有糖尿病或血液循環障礙類疾病,應看足病醫生找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