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氣滯血瘀症有哪些中葯處方
(1)益氣活血湯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黃芪40克,黃精克,姜黃15克,山楂15克,澤瀉25克,丹參20克,首烏20克,桑寄生20克,澤蘭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空腹服。停用其他葯物。
(2)活血調脂顆粒聯用水蛭膠囊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人參6克,白術10克,枸杞子15克,制首烏30克,黃精15克,鬱金15克,澤瀉15克,昆布15克,山楂15克,決明子15克,黃芩10克,大黃6克。
[用法]製成顆粒劑。每次4克,每日3次,口服。並用水蛭粉膠囊(每粒含生葯0.5克)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6周為1個療程。停用其他一切治療術症葯物6周以上。
(3)柴黃參楂湯
[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柴胡12克,黃芪、生出楂、澤瀉、丹參各30克,玄參、赤芍葯、陳皮、半夏各15克,大黃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4)融脂消積湯
[主治]疏肝解郁,理氣行瘀。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柴胡、鬱金、川芎、澤瀉各10克,當歸、決明子、白芍葯各15克,藏紅花5克,生山楂30克,雞內金20克,五味子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5)化痰祛瘀湯
[主治]理氣活血,化痰去瘀。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陳皮12克,枳殼、萊菔子(包煎)、澤瀉、澤蘭、雞內金、穿山甲各15克,丹參20克,生山楂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6)大黃柴胡湯
[主治]舒肝解郁,活血去瘀。適用於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脂肪肝。
[處方]大黃12克,柴胡12克,半夏9克,赤芍葯、丹參、山楂各15克,決明子2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7)桃紅四物湯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
[處方]桃仁9克,紅花6克,熟地黃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
(8)丹參山楂消脂湯
[主治]行氣化痰,化瘀消脂。適用於高脂血症。
[處方]制首烏15克,丹參15克,山楂15克,黃芪12克,地龍12克,陳皮6克,蒼術6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痰郁中焦(註:中焦為三焦之一。三焦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兩臟;中焦上腹部,從解剖部位來說,應包括脾、胃、肝、膽;下焦下腹部,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腰膝酸軟者,加杞菊地黃芪;胸悶肢麻,加半夏白術天麻湯;痰郁阻絡者,加夏陳六君湯及僵蠶、紅花等;痰郁胸痹者,加栝蔞桂枝湯及降香、鬱金;痰郁阻竅者,加溫膽湯及菖蒲、鬱金、熟地等。
(9)降脂化濁湯
[主治]祛痰化濁,活血通絡。適用於痰瘀互結型高脂血症。
[處方]澤瀉、荷葉、決明子、紫丹參各15克,淡海藻、生山楂各20克,法半夏10克,陳皮6克,廣鬱金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10)行氣活血方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當歸、桃仁、紅花、赤芍、桔梗、牛膝各12克,川芎、枳殼、柴胡各10克,甘草6克,生地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個月為1療程。
(11)蒼術枳殼方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炒蒼術60克,炒枳殼60克,何首烏60克,決明子180克,炒山楂180克,澤瀉120克,紅花60克,刺蒺藜60克,杭菊花60克,茺蔚子60克,白茯苓90克,陳皮40克,石菖蒲40克,制膽星40克,川鬱金60克,遠志60克。
[用法]諸葯粉碎為細末,過篩,水泛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復查。可連服2~3個療程。
(12)參麥湯
[主治]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
[處方]人參10克,麥冬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Ⅱ 氣滯血瘀吃什麼中成葯
你好,臨床上常用血府逐瘀膠囊,但個人覺得逐瘀通脈膠囊效果更好,葯效更專強,適用屬於多年性,陳舊性的氣滯血瘀證。
【成份】虻蟲、水蛭、桃仁、大黃。 【功能主治】 破血逐瘀,通經活絡。主治血瘀型眩暈證,症見眩暈、頭痛耳鳴、舌質暗紅、脈沉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每日3次,4周為一療程。
Ⅲ 氣滯血瘀吃什麼中葯
你好。血腑血瘀,可見胸悶氣短,四肢無力,頭痛背痛,失眠等症。
氣滯不通血淤方內面可以進行中葯活血行氣化瘀容調理,另外是平時不要經常久坐不動。
中葯建議:
中葯推薦當歸,川穹,丹參,桃仁,紅花,雞血藤,淮牛膝,陳皮,木香,制香附等。建議服用中葯湯劑治療.中成葯可以服用消遙丸治療.
治癒多方面配合.例如要忌房事,注意衛生,保持心情舒暢等.
Ⅳ 氣滯血瘀的女人吃什麼中葯最好
「氣滯血瘀大多是因患者憂思過度,或者久坐少動,致肝脾失調,氣機淤滯,不能暢達,氣滯而血瘀,通降失常,氣血瘀滯,氣滯日久,血行不暢,瘀血內生,或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傷及脾胃,濕熱阻滯脾胃氣機,氣滯而血瘀,或因外感風寒,暑熱濕邪,寒凝氣滯,經絡受阻,不通則痛,寒邪不解氣滯血瘀指氣機郁滯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機。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若氣行不暢,無法行血,則血停而瘀生矣。 「……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 「氣結則血凝。」氣滯、血瘀互為因果,氣滯導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氣滯。多由情志郁結或跌仆閃挫而致。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湯類。病機,因氣機郁滯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機。
氣滯血瘀,是指因氣的運行郁滯不暢,導致血液運行障礙,出現血瘀的病理狀態。
氣滯血瘀多因情志內傷,抑鬱不遂,氣機阻滯,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氣的疏泄作用在氣機調暢中起著關鍵作用,因而氣滯血瘀多與肝失疏泄密切相關。臨床上多見胸脅脹滿疼痛,瘕聚、症積等病證。肺主氣,調節全身氣機,輔心運血,若邪阻肺氣,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氣滯血瘀,而見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現。
氣滯可導致血瘀,血瘀必兼氣滯。由於氣滯和血瘀互為因果,多同時並存,常難以明確區分孰先孰後。如閃挫外傷等因素,就是氣滯和血瘀同時形成。但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氣滯血瘀,辨別氣滯與血瘀的主次則是必要的。
中醫 刺痛拒按,痛處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鬱;或譫語,或發狂;或脅下痞塊,堅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膚甲錯;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膚紫斑,或肌表有絲狀血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脹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經,閉經、惡露不盡,血色紫暗夾有血塊。
舌脈: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沉澀,或結代。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血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復元活血湯、少腹逐瘀湯、通竅活血湯、膈下逐瘀湯等。
Ⅳ 氣滯血瘀有沒有特效葯
氣滯血瘀證,中醫病證詞,指氣滯與血瘀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一般多先由人體氣的運行不通暢,然後引起血液的運行瘀滯。多與情志刺激、飲食失節、年老久病有關。表現為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或有明顯刺痛,痛處固定且不可碰觸,碰觸時疼痛加重,或有堅硬腫塊,局部青紫腫脹。常見於現代醫學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淤血、皮下腫塊、靜脈曲張、胃潰瘍、腸梗阻、多種腫瘤、子宮出血、排卵障礙等多種疾病。治療方針
以行氣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若突然月經不來者,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做妊娠試驗,排除懷孕的可能,以免使用活血化瘀葯物導致流產。
葯物治療
血府逐瘀湯加減,常見中葯有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枳殼、桔梗、柴胡等。
治療周期
受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案、治療時機、個人體質等因素影響,氣滯血瘀證的治療周期可存在個體差異。
治療費用
治療費用可存在明顯個體差異,具體費用與所選的醫院、治療方案、醫保政策等有關。
預後情況
一般預後:
本證的預後通常與病因、患者體質強弱、是否及時干預等有關。
復發性:
治療後,若患者仍長期存在飲食不節、情緒失調等情況,則可能再次出現氣滯血瘀證。
治癒率
多數輕症患者經及時有效地治療後,可獲得治癒。
日常護理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緩解或控制症狀,以促進康復。具體的生活管理有
1、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避免緊張、焦慮、抑鬱、大怒等情緒波動。
2、心態放鬆,適度用腦,學會自我調節,多與朋友聚會,參加社交活動。
3、生活應有規律,避免寒冷刺激,以免症狀加重。
4、注意勞逸結合,重視體育鍛煉,可通過靜坐、瑜伽等運動配合其呼吸方式放鬆身心。
Ⅵ 氣滯血瘀吃什麼中葯
要看什麼症狀而定吧。
田七、紅花對通經活絡還可以。
Ⅶ 氣血不和,氣滯血瘀可以通過服用什麼葯物來調理呢有...
您好!請問您能說一下您的不適的症狀嗎?您這個月經情況怎麼樣?
就您說的氣滯血瘀這個病理機制的話中葯可用活血化瘀來治療,桃核承氣湯,血府逐瘀湯等方劑。如果氣血不和則需要調和氣血
Ⅷ 氣滯血瘀怎麼調理而且吃什麼中成葯好
你好,氣結血瘀 1、主證 積塊增大,按之覺硬,痛而不移,或時有寒熱專,形體日漸消瘦,體倦乏力,或飲食屬減少,大便溏薄,女子或見月事不下,面色不華,舌青紫,脈弦滑。 2/question/15273924.html?si=3
Ⅸ 氣滯血瘀吃什麼葯
氣滯血瘀體質宜選用有行氣、活血功能的飲食,例如: 白蘿卜、柑橘、大蒜、生薑、茴香、桂皮、丁香、桃仁、韭菜、黃酒、紅葡萄酒、洋蔥、銀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據報導,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積;適量的紅葡萄酒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氣滯血瘀體質宜少吃鹽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蠶豆、栗子等容易脹氣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鰻魚、蟹黃、蛋黃、魚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響氣血運行;不宜吃冷飲,避免影響氣血運行 氣滯血瘀體質的葯物調理
氣滯瘀血體質宜用行氣、活血葯疏通氣血,達到「以通為補」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鬱金、當歸、川芎、紅花、薤白、枳殼、桃仁、參三七、銀杏葉等行氣、活血葯,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體質。著名的理氣、活血化瘀方劑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湯、失笑散,應根據氣滯血瘀部位不同靈活選用。
中成葯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可用於心血管瘀阻初起,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時服用。 胃腹脹痛、噯氣、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陳皮、砂仁、檳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萊菔子、大黃、神曲、山楂、谷麥芽、雞內金等,或用保和丸、木香檳榔丸行氣、止痛、消食、通便。
氣滯血瘀體質如有情緒抑鬱,應以心理疏導為主,配合疏肝理氣解郁葯物,如柴胡、鬱金、青皮、香附、川芎、綠萼梅、八月札等。中成葯逍遙丸、越鞠丸等,均有較好的解郁作用。
Ⅹ 氣滯血瘀吃什麼葯調理有效果
建議去葯店買
血府逐瘀片
主治:活血祛瘀,行氣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