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治療凍瘡最有效的偏方
體育鍛煉法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溫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鍾,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服、擦葯物法
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煙醯胺片0.1克,日3次,鈣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也可在凍瘡好發部位塗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閉浸泡於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後可用),每日擦2-3次。也可取中葯三七、紅花、赤芍、雞血藤等各適量,水煎取液,局部擦洗。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若能在夏季提前預防,冬季就可免卻凍瘡之苦,現介紹幾則凍瘡夏治方,供選用。
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鍾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鍾,每日1次,連續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葯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
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葯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1日1劑,連續1周。
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x
㈡ 凍瘡的治療葯方有哪些
凍瘡是指、趾、耳、鼻等暴露部位受低溫影響,出現紫斑水腫炎症反應等病變,凍瘡部位初起皮膚呈蒼白色,有麻木冷感,繼而水腫或青紫。形成瘀斑,自覺灼熱癢痛,局部有水泡,如無感染,則病變部位逐漸乾枯,形成黑痂,不久脫落而愈。易在寒冷季節發病,溫暖季節好轉,每屆冬寒,老疤處易於復發。
【方一】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芫花15克,甘草15克。
【主治】各期凍瘡。
【用法】水煎外洗,每日2次。
【方二】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精製樟腦9克,海螵蛸6克,凡士林105克。
【主治】凍瘡。
【用法】調成軟膏攤紗布上外敷。
【方三】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黃柏21克,白蘞9克。
【主治】凍瘡未潰。
【用法】水煎外洗。
【方四】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黃柏21克,白蘞9克。
【主治】凍瘡已潰。
【用法】上葯研細末,擦患處。
【方五】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白芨9克,桔子皮9克。
【主治】凍瘡已潰不收口。
【用法】上葯共為末,桐油調敷。
【方六】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瓦楞子。
【主治】凍瘡。
【用法】煅研極細,用麻油調搽,濕則干摻。
【方七】民間驗方
【出處】《常見皮膚病中醫治療簡編》
【組成】辣椒30克,川木瓜30克,蔥白60克。
【主治】凍瘡紅斑期。
【用法】水煎溫浴。
【方八】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黃柏30克。
【功用】消炎止痛。
【主治】凍瘡。
【用法】黃柏研細摩撒患處。
【方九】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鮮姜適量。
【主治】凍瘡。
【用法】將姜搗爛如泥膏狀,敷於患處,紗布包紮固定。
【方十】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豬板油120毫升,桂枝9克,秦艽2.1克。
【主治】凍瘡。
【用法】三為共炸成枯黑色,去渣,將油抹紙上,貼患處。
【方十一】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鮮山葯50克,白糖25克。
【主治】輕度凍瘡且無潰破。
【用法】上葯搗爛成泥,加溫外塗患處。
【方十二】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龍骨、蜂窩各30克,蛇床子15克。
【主治】凍瘡。
【用法】共研細末,以生油調塗患處。
【方十三】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白蘿卜1個,生薑15克,白附子1.5克,桂枝15克。
【主治】凍瘡未潰。
【用法】水煎,趁熱外洗,早晚各1次。
【方十四】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冬瓜皮30克,川椒、艾葉、桂皮各5克。
【功用】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凍瘡未潰。
【用法】水煎溫洗患處。
【方十五】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熟石膏8份,升丹2份。
【功用】提膿祛腐。
【主治】重症凍瘡有潰爛。
【用法】研極細末,撒於瘡面,外用膏葯或油膏蓋貼。
【方十六】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丁香15克,黃酒150克。
【功用】活血祛瘀,散寒止痛。
【主治】凍瘡。
【用法】上2味煎煮外敷患處。
【方十七】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鮮山楂適量。
【功用】活血祛瘀,散寒止痛。
【主治】凍瘡。
【用法】去核搗成泥狀,敷患處,紗布包紮,保留3天。
【方十八】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乾薑、紅花、甘草各15克。
【功用】活血祛瘀,散寒止痛。
【主治】凍瘡。
【用法】水煎外洗。
【方十九】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艾葉10克,蔥白、花椒各7個。
【功用】活血祛瘀,散寒止痛。
【主治】凍瘡。
【用法】水煎外洗。
【方二十】
【出處】民間驗方
【組成】大黃適量。
【功用】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凍瘡。
【用法】研為極細末,以冷開水調成糊膏狀。敷於患處,紗布包紮。
㈢ 治療凍瘡有哪些偏方
茄子方治凍瘡方一 [用料]茄梗、蒜梗各適量。
[制用法] 切碎,煎水。洗燙,每晚1次。
[功效]清熱,消腫。可治療凍瘡紅腫、發癢。
茄子方治凍瘡方二 [用料] 茄子秧1千克,辣椒500克。
[制用法] 上葯放鐵鍋內加水熬5小時,取3次濾液合並濃縮成膏。塗患處,或將膏溶於水中熏洗,每天1次。
[功效]清熱消腫,散寒燥濕,可治療凍瘡。
老絲瓜末治凍瘡 [用料]老絲瓜,豬油。
[制用法] 將老絲瓜燒灰存性,和豬油調和。塗患處。
[功效]通絡,消腫。可治療手足凍瘡。
鮮山葯治凍瘡 [用料]鮮山葯適量,篦麻子仁3~5粒。
[制用法] 洗凈,共搗爛。敷於患部,干即更換,數次即消。
[功效] 潤膚,消腫。可治療凍瘡。
花生皮治凍瘡 [用料] 花生皮、醋、樟腦、酒精各適量。
[制用法]先將花生皮炒黃,研碎,過篩成粉末,每50克加醋100毫升調成糊狀,放入樟腦粉1克、酒精少許調勻。將厚厚一層葯敷於患處,用紗布包好固定,通常輕症2~3天可愈。
[功效]活血,消腫。可治療凍傷初起局部紅腫發癢未潰爛者。
蛋黃油治凍瘡潰爛 [用料] 雞蛋。
[制用法]將雞蛋煮熟,取出蛋黃放在鐵勺中,以文火烤熬。取析出的蛋黃油敷患處,並用紗布包紮,幾天後,潰爛處即會癒合結痂。
[功效]解熱毒,補陰血。可治療凍瘡潰爛。
獨頭大蒜解毒消腫 [用料]紫皮獨頭蒜適量。
[制用法]蒜去皮,搗爛,加溫。敷貼患處。
[功效]可治療通常凍傷及凍瘡,尤適於凍瘡已潰者。
㈣ 治療凍瘡的方法
預防凍瘡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乾燥、鞋襪不宜過緊,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熱水浸泡。易受凍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以保護皮膚。未破潰的凍瘡可用促進血液循環的葯物,如10%樟腦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間用辣椒煎水局部燙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潰瘍時應用5%硼酸軟膏、紅黴毒軟膏或豬油蜂蜜軟膏(豬油30%蜂蜜70%)等塗搽並包紮。同時內服末梢血管擴張劑如煙酸。中醫治則為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方用當歸四逆湯或陽和湯加減。
凍瘡治癒的關鍵是擺脫濕冷環境和溫冷作業,保持凍瘡局部溫暖和乾燥,否則易復發。較好的治療方法有:
(1)堅持用40℃水溫浸患處。
(2)硫酸新黴素霜劑或呋喃西林霜劑外用,有效率達85~95%。
預防凍瘡復發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濕,室內溫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對濕度50%左右。
(2)保持鞋襪、鞋墊、手套乾燥。汗腳者不宜穿膠鞋,並用止腳汗粉。
注意事項:
對於此病要防患於未然,應經常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並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盡早戴手套,鞋襪要溫暖寬松,以保持手足乾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保證身體有足夠的熱量。平時應經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進手足血液循環,每年復發凍瘡的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線照射以往患凍瘡的部位以起到預防作用。患凍瘡之後,宜及時盡早地治療。市售凍瘡膏、貂油防凍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療效。
如何治療凍瘡
在寒冷的冬季里,我們的身體,尤其是外露及其凸出部位,如鼻子、耳朵、面部、手、腳等,都極容易發生凍瘡。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食品或物品對治療凍瘡都有很好的效果。
l.將冬瓜皮、茄根用水浸泡2—4小時後,在火上加熱至50℃左右,用其熏洗患處,具有止癢,加速血液循環的作用,對治療凍瘡效果甚佳。
2.把紅辣椒置於容器內,倒入開水,將口加以封蓋,浸泡10分鍾後,趁熱氣熏患處,當水溫稍低後,將患處進行浸泡,或用水進行敷抹。然後把辣椒撕開,用內面輕輕塗患處,之後使其自然乾燥。
3.把蘿卜片烤熱後,塗抹患處,每天2—5次。
4.將仙人掌去刺洗凈,切成薄片搗爛,塗在患處,用干凈方包好,隔2—3天更換一次,一般2次即可痊癒。
5.用手摩擦患處,使皮膚變暖變柔,用溫開水浸泡15分鍾左右,選用碘酒、烈性酒、10%的樟腦酒精等的其中一種,用其塗抹患處。
6.把柑橘皮用火烤焦,研成粉狀,再用葷油拌勻,塗在患處。
7.用干紅辣椒粉、乾薑粉、大蒜等,按1:3:1的比例調制在一起,放入酒精內進行浸泡,48小時後再加入適量的樟腦,混勻塗抹在患處。
8.把大蔥、大蒜和生薑共同搗製成泥狀後,塗抹於患處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溫高時皮膚瘙癢為特徵,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患處皮膚糜爛、潰瘍等現象。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復發作,不易根治。對於一些年輕女士而言,不僅影響了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在中醫學上來說,由於凍瘡患者大多體質陽虛,故氣血運行不暢,凝滯脈絡,久而久之肌膚便會失去養分,導致陰寒久伏於脈絡,因此,凍瘡會反復發生。而在夏季治療凍瘡,正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曾提出「春夏養陽」治療法則。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消長變化論,人體陽氣春夏多生發而旺盛,秋冬多收斂而衰弱,這是人與自然相應的結果。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凍瘡得以恢復。
陽虛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使人體陽氣在夏季處於節律變化的高峰,體內凝寒之氣,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膚毛孔容易擴張,如配合活血化瘀葯物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反之,在冬季人體處於陽氣年節律變化的低谷值,即使補之,療效亦難盡如人意。李斌醫師表示,由此可見,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藉助自然界夏季陽旺陽升之勢,體內陽氣有隨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配合活血化瘀葯物乘其勢而治之,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治療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溫陽之氣內存,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治療方式:
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鍾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鍾,每日1次,連續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葯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 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葯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1日1劑,連續1周。
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辣椒
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
生薑
用新鮮的生薑片塗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薑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
蘿卜
將蘿卜切片,用電爐或
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鍾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凈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狀塗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
回答者:老鼠愛上摸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11-1 12:29
--------------------------------------------------------------------------------
凍瘡發生於嚴寒季節,一般在氣溫5℃以下發生,至春季氣候轉暖後自愈,但入冬後又易再發。許多人一旦患凍瘡後,每年一到冬季就復發。凍瘡以幼兒、小學生最多見。手足、耳廓部位最易發生。症見局部皮膚發涼,出現暗紫紅色或紫藍色斑片,按之柔軟。嚴重時出現水皰,破裂後形成糜爛或潰瘍。遇熱後自覺癢、灼熱感及疼痛。遷延不愈者有硬結。重凍瘡可遺留疤痕,對冷過敏。
凍瘡機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皮膚血管對寒冷過敏有關,也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遺傳因素有關。經常接觸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長時間生活在我國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濕環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濕可加速體表散熱,故冬季濕度大的地區,凍瘡發生率較高。此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肢端血循環不良、手足多汗、缺乏運動、營養不良、貧血及一些慢性病常為凍瘡的發病誘因。
預防凍瘡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乾燥、鞋襪不宜過緊,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熱水浸泡。易受凍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以保護皮膚。未破潰的凍瘡可用促進血液循環的葯物,如10%樟腦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間用辣椒煎水局部燙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潰瘍時應用5%硼酸軟膏、紅黴毒軟膏或豬油蜂蜜軟膏(豬油30%蜂蜜70%)等塗搽並包紮。同時內服末梢血管擴張劑如煙酸。中醫治則為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方用當歸四逆湯或陽和湯加減。
凍瘡治癒的關鍵是擺脫濕冷環境和溫冷作業,保持凍瘡局部溫暖和乾燥,否則易復發。較好的治療方法有:
(1)堅持用40℃水溫浸患處。
(2)硫酸新黴素霜劑或呋喃西林霜劑外用,有效率達85~95%。
預防凍瘡復發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濕,室內溫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對濕度50%左右。
(2)保持鞋襪、鞋墊、手套乾燥。汗腳者不宜穿膠鞋,並用止腳汗粉。
注意事項:
對於此病要防患於未然,應經常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並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盡早戴手套,鞋襪要溫暖寬松,以保持手足乾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保證身體有足夠的熱量。平時應經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進手足血液循環,每年復發凍瘡的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線照射以往患凍瘡的部位以起到預防作用。患凍瘡之後,宜及時盡早地治療。市售凍瘡膏、貂油防凍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療效。
參考資料:http://www.fx120.net/jbzt/pifuxing-1/pifu-1/dong-1/yfzsl/200502231312116590.htm
㈤ 有什麼土偏方可以有效治療凍瘡
發生凍瘡後,輕度、皮膚未破者,可外塗凍瘡膏;局部溫浴,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葉等其中一種,加入水10—15倍煮沸過濾,待水溫至不燙手時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鍾;
也可用豬油蜂蜜軟膏(比例3:7)外敷。凍瘡若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軟膏、紅黴素軟膏外塗,並用無菌沙布包紮;
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桿2兩、茄子桿4兩、辣椒3個用水濃煎,熏洗患處,每日1次,並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凍傷。在凍瘡患處塗蛋黃油,效果更佳。
對於易生凍瘡及以往患過凍瘡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運動,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適當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
此外,還可用生薑片塗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時反復搓擦雙手、雙耳及面部,並堅持用熱水洗手、洗腳,以增強手、腳血液循環。
。。。
㈥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治凍瘡
凍瘡是冬季好發的疾病。得了凍瘡,輕者奇癢難忍,重者還會潰爛,給人帶來很大痛苦。但一般人都把它當成小毛病,不願去醫院治療。其實,廚房裡就有很多治療凍瘡的良葯,有凍瘡的患者不妨一試。
辣椒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搽於未破的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止癢。
生薑用新鮮的生薑片塗搽易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薑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3天,即可見效。
蘿卜將蘿卜切片,用電爐或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並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以感覺舒適為宜。幾分鍾後凍瘡處可有發癢的感覺,每日1~2次,直至消腫。
白菜、茄子根取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凈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烤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糊狀塗於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山楂泥變干,洗去山楂泥即可,每日3~5次。
蜂蜜豬油膏按4∶1的比例將蜂蜜和熱豬油調成油膏,治療凍瘡有良效。
蛋黃油用蛋黃油外敷治療已潰爛的凍瘡效果很好。治療時先用3%過氧化氫(雙氧水)溶液清洗傷口,再敷上蛋黃油,然後用紗布包紮,一般3~5天傷口即可癒合結痂。蛋黃油的製作方法:將新鮮雞蛋煮熟,剝去殼和蛋白,留下蛋黃放在鐵勺上,置於文火中慢慢烤,即有蛋黃油析出,冷卻後裝瓶備用。
㈦ 尋找治凍瘡的偏方或者秘方
用蛇油膏止癢很快,我一個朋友推薦的,說前幾年好了,一直沒膚發了,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用了幾天,手開始不癢了,我就繼續使用,腫了的手腳開始消腫了
㈧ 治療凍瘡方法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溫高時皮膚瘙癢為特徵,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患處皮膚糜爛、潰瘍等現象。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復發作,不易根治。對於一些年輕女士而言,不僅影響了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在中醫學上來說,由於凍瘡患者大多體質陽虛,故氣血運行不暢,凝滯脈絡,久而久之肌膚便會失去養分,導致陰寒久伏於脈絡,因此,凍瘡會反復發生。而在夏季治療凍瘡,正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曾提出「春夏養陽」治療法則。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消長變化論,人體陽氣春夏多生發而旺盛,秋冬多收斂而衰弱,這是人與自然相應的結果。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凍瘡得以恢復。
陽虛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使人體陽氣在夏季處於節律變化的高峰,體內凝寒之氣,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膚毛孔容易擴張,如配合活血化瘀葯物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反之,在冬季人體處於陽氣年節律變化的低谷值,即使補之,療效亦難盡如人意。李斌醫師表示,由此可見,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藉助自然界夏季陽旺陽升之勢,體內陽氣有隨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配合活血化瘀葯物乘其勢而治之,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治療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溫陽之氣內存,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治療方式:
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鍾左右,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鍾,每日1次,連續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葯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 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葯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1日1劑,連續1周。
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辣椒
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
生薑
用新鮮的生薑片塗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薑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
蘿卜
將蘿卜切片,用電爐或
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鍾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凈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狀塗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
■防治凍瘡六法
1、茄辣蒜洗法:取干茄子梗莖100克,辣椒莖60克(缺時可用干辣椒30克),大蒜一把(約150克),共煎水趁熱浸泡患處,每日1次,連用三次。
2、桂蘇陳洗法:取桂枝、蘇葉各50克,陳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鍾,去除葯渣,待葯液涼至40度左右,將患處浸入葯液約15-20分鍾,每日3次。適於凍瘡初起,紅腫瘙癢,瘡面未潰者。
3、柏硝敷法:取芒硝、黃柏各適量。凍瘡未潰者,芒硝用量大於黃柏一倍;已潰破者,黃柏用量大於芒硝一倍。兩葯共為極細末,用時以冰水或雪水調敷患處,每日換葯1次。局部症狀輕微者,可按未潰破用葯比例,將黃柏煎水溶化芒硝,外洗患處。未潰破者5-6日為一療程,潰破者10-11日為一療程。
4、芫花萸酊:取芫花6克,紅花3克,吳茱萸10克,浸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50毫升內1-2周後,過濾去渣備用。用時取葯液外搽患處。連用2-3天。
5、紅靈酒:取當歸、桂枝各60克,紅花、川椒、生薑各15-30克,細辛15克,冰片5-10克。上葯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7天,紗布過濾,裝瓶備用。使用時將患部洗凈拭乾,用葯棉蘸葯液塗擦局部(未潰爛者),每天4-5次,連用5-7天。
6、當歸四逆湯熏法:取當歸、芍葯各20克,桂枝15克,細辛、甘草各5克,木通、生薑各10克,大棗5枚。將葯入適宜容器內,加水500毫升,加熱煮沸(文火)後5分鍾離火。用蒸氣熏凍瘡部位,待葯液降至適當溫度,將凍傷部位浸入帶有葯渣的葯液內浸泡15-20分鍾。每天兩次。一劑葯可連續用4次。適用於學齡兒童的手足凍瘡。
■冬季寒冷防凍瘡
凍瘡是冬季的常見病之一,在氣溫10℃以下的濕冷環境中易發生。凍瘡好發於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頰等處,可單側或雙側發生。初起損害為局部性紅斑或暗紅帶紫色腫塊,觸之冰涼,有癢感,受熱後癢感加劇。重者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或白色漿液,破潰後形成糜爛或潰瘍,自覺疼痛。
凍瘡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濕或鞋襪過緊影響局部血液循環所致。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局部缺血,代謝異常,久之血管麻痹擴張、淤血,血漿滲出引起局部水腫,水皰形成,乃至組織壞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環不良、手足多汗、缺少運動、營養不良、貧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是導致凍瘡的誘因。某些慢性疾病如貧血、紅斑狼瘡、硬皮病及類風濕關節炎等,亦可引起凍瘡。
發生凍瘡後,輕度、皮膚未破者,可外塗凍瘡膏;局部溫浴,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葉等其中一種,加入水10—15倍煮沸過濾,待水溫至不燙手時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鍾;
也可用豬油蜂蜜軟膏(比例3:7)外敷。凍瘡若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軟膏、紅黴素軟膏外塗,並用無菌沙布包紮;
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桿2兩、茄子桿4兩、辣椒3個用水濃煎,熏洗患處,每日1次,並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凍傷。在凍瘡患處塗蛋黃油,效果更佳。
對於易生凍瘡及以往患過凍瘡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運動,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適當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
此外,還可用生薑片塗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時反復搓擦雙手、雙耳及面部,並堅持用熱水洗手、洗腳,以增強手、腳血液循環。
■為什麼夏治凍瘡有道理
凍瘡如果在夏天就積極防治,當年冬天即可見效。這也是冬病夏治的具體體現。
1、選用成熟的紫皮獨頭蒜,剝去外皮,搗碎成泥,在陽光下曝曬至溫熱,將蒜泥薄薄地塗在冬天易凍傷的部位。每日塗3~5次,連續5~7天。
2、取干紅辣椒5~7隻,加水煮沸成辣椒湯,待水不燙時泡洗易患凍瘡的部位,每日1次,連用5天。
3、取鮮芝麻葉在生過凍瘡的皮膚上搓擦20分鍾,讓葉汁留在皮膚上,1小時後用水洗凈。每日數次,連擦1周。
4、生薑切片磨擦常患凍瘡處,每日1~2次,連擦1周。
5、紅花10克、桂枝15克,煎汁擦洗易凍傷部位,每日1次,連用5天。
6、鮮茄根50克,水煎濃汁後待不燙時洗擦患處,每日1次.
㈨ 凍瘡有什麼偏方可以治
十滴水(一種葯):用十滴水每天擦患處3次,如有潰瘍可先用紅霉回素軟膏外擦,然後用十滴水答,均可痊癒。正紅花油:用正紅花油塗擦凍瘡患處(破潰處不能用)生薑:用生薑適量切碎浸泡在酒精內20-30天,用此液擦患處。
㈩ 有治療凍瘡的方法或偏方嗎
有,我家鄉用辣椒樹葉和梗煲熱水洗兩到三次就可以了,在睡前洗!
希望合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