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治療耳朵上的濕疹
外耳濕疹多見於小兒,好發於耳甲腔,耳廓後溝。也可發生於耳周皮膚。可出現外耳皮膚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等。按病程長短分急性、慢性兩類。
原因
1.風熱濕邪浸漬
此病多因膿耳之膿液浸漬或鄰近部位之黃水瘡漫延至耳部,亦有接觸某些刺激物而誘發,以致濕熱邪毒積聚,引動肝膽之熱循經上犯,風熱與濕邪蒸灼耳部肌膚而為病。
2.血虛生風化燥
本證因循日久,以致脾失健運,陰血耗傷,更以滲液淋漓不幹,津液損耗,導致血虛生風,風勝化燥,耳部肌膚失於滋潤,兼之餘邪滯留,故皮膚粗糙、皸裂、蓋覆鱗屑。
治療
一、尋找病因,予以排除或治療。
二、改善全身情況:末發現局部病因者尤應注意此點,如避免過敏物質、改換乳品、加強營養及保持胃腸道機能正常等。
三、局部治療:以清潔、乾燥、消炎為主。可分為三種情況進行處理:
1.比較乾燥,無滲出液者:可用1—2%龍膽紫塗布,使其結痂,保護傷處,或用10—15氧化鋅軟膏、白降汞軟膏、抗菌素與可的松軟膏等,也可撒用甘汞粉或硼酸粉劑等。
2.有少量滲出液者:可用龍膽紫糊劑或氧化鋅糊劑等塗布。
3.滲出液較多者:可先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濕敷1—2天,也可用龍葵、蒼耳、小飛楊、律草等任選一種或兩種,適量煎水清冼或濕敷;或用0.1---0.5%枯礬水清冼濕敷。有繼發感染時可用黃連(或黃柏)煎劑濕敷。待滲出液減少後,再用上述葯物治療。
若分泌物過多,可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水皰破後忌用水冼,可用1%醋酸鋁液拭擦,有利消炎與吸水。如有膿泡,則排膿或去痂皮後,塗擦上述糊劑或軟膏。對慢性濕疹除可採用上述各種葯物外,尚可用10%黑豆溜油軟膏(內含15%氧化鋅)單獨塗布,或與強的松10MG混合後塗布。必要時可用電吹風(熱烘)、紫外線照射或X線治療。對皮膚增厚者也可試用1—5%水楊酸軟膏,以期變薄。
❷ 耳朵濕疹用什麼葯
耳朵長濕疹,是慢性濕疹的特殊類型之一。治療上可以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外塗以緩解症狀,則建議看中醫配中葯調理,平時要注意不要熬夜,忌酒,多吃青菜。
❸ 耳朵濕疹用什麼葯治癒
病情分析:
你好,濕疹是過敏引起的。是過敏性的皮膚病。
指導意見:
如果確診是濕疹抗過敏葯物治療,如口服西替利嗪,外用地奈德乳膏等。注意飲食忌辛辣刺激,不要接觸有刺激性的東西。
❹ 耳朵濕疹怎麼治療……
濕疹有好多年的了抄,現在皮膚自己感襲覺都和正常的不一樣了,還有大量的留黃水,粘性的。濕疹是不是就沒有治療好的不?現在濕疹癢就撓!忍不住。原來用的派瑞松和什麼膏很多的,都沒有搞好!最近我在網上看有個百膚樂濕克的中葯聽說好,很多的人在用,也在用,效果很好!可以試一下?還有濕疹聽說用內服和外用連起來是最好的治療手段?飲食方面多注意!
❺ 治療耳朵濕疹的土辦法
外耳濕疹復的治療以明確並祛制除過敏性物質為主,如果病因不明確,則考慮對症治療,並避免接觸具有強致敏
性可能的食物。雖然瘙癢感明顯,但不可自行抓撓外耳或進行清洗,以避免繼發感染或加重症狀。因中耳炎
症導致的外耳濕疹需同時治療中耳及外耳疾病。如能明確病因,停止接觸可引發自身發生過敏反應的食物、葯物等。
適度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及精神過度緊張;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全身治療
常用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葯,以減輕過敏反應。
若過敏反應嚴重,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甲潑尼龍、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控制症狀。局部治療
洗劑:用於局部皮膚滲出分泌物較多時,如爐甘石洗劑、硼酸溶液、醋酸鋁溶液、乳酸依沙吖啶溶液
(0.1%雷夫諾爾)等。
糊劑:在耳部皮膚較乾燥時用於局部塗擦,如氧化鋅糊劑、硼酸氧化鋅糊劑等。
軟膏制劑:多用於局部皮膚乾燥時,常見有10%氧化鋅軟膏、含抗生素成分或者激素成分的軟膏如丁酸氫
化可的松乳膏;慢性外耳濕疹患者局部皮膚明顯增厚時,可選用3%水楊酸軟膏進行塗抹。
❻ 外耳濕疹怎樣治療
【概述】外耳濕疹是指發生在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的多形性皮疹,以小兒多見。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主要特徵為瘙癢、多形性皮疹,易反復發作。外耳濕疹以外耳皮膚潮紅、瘙癢、黃水淋漓或脫屑、皸裂為特徵,好發於耳後溝及耳廓皺折上下,也可蔓延到外耳道內或耳周皮膚。西醫學認為外耳濕疹多因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受外用葯物或其它過敏葯物刺激所致,濕、熱、化妝品、噴發染發劑、耳環以及魚、蝦、牛奶等均可成為致敏因素,外耳道長期膿液刺激也可引發。
中醫將本病稱之為旋耳瘡,古代文獻中又有黃水瘡、月蝕瘡、耳爛、浸淫瘡等名稱。將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為風熱濕邪浸漬,慢性期多為血虛生風化燥。風熱濕邪犯耳:膿耳之膿液、汗水、淚液等浸漬,或接觸刺激性物質,濕熱邪毒積聚,引動肝經之火,內外合邪循經上犯,蒸灼耳廓肌膚而發病。血虛生風化燥:患病日久,營血耗傷,耳竅失養,加之血虛生風化燥,不能滋潤耳竅肌膚,以致耳部瘙癢,纏綿難愈。
【治療】本病按其病程有急、慢性之不同,急性期多為風熱濕邪浸漬,治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為主;慢性期多為血虛生風化燥,治以養血熄風潤燥。
1.風熱濕邪證【症狀】耳部皮膚瘙癢、灼熱感,數日後出現小水泡,潰破後流出黃色脂水,糜爛,甚至可波及整個耳廓及其周圍皮膚。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方一】消風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當歸10克,生地10克,防風10克,蟬蛻10克,知母12克,苦參6克,胡麻10克,荊芥10克,蒼術10克,牛蒡子10克,石膏30克,木通6克,甘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以荊芥、牛子、防風、蟬衣祛風止癢;蒼術、苦參、木通以祛濕;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生地、當歸涼血散血。全方合用,可清熱祛濕,疏風止癢。
【按語】本方用於風重者。【方二】萆薢滲濕湯【來源】《瘍科心得集》【組成】萆薢10克,薏苡仁30克,黃柏10克,赤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澤瀉10克,滑石20克,夏枯草15克。
【功效】清熱燥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黃柏、萆薢、滑石、澤瀉、通草清熱祛濕而解毒;茯苓、薏苡仁除濕和中;丹皮清熱涼血。
【按語】本方用於濕重者。
2.血虛生風化燥證【症狀】耳部瘙癢,纏綿難愈,可伴有面色萎黃、納差,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緩等。檢查:外耳道、耳廓皮膚增厚、粗糙、結痂、皸裂。【方一】地黃飲【來源】《醫宗金鑒》【組成】生地黃20克,熟地黃20克,首烏10克,當歸10克,丹皮10克,玄參10克,白蒺藜10克,僵蠶10克,紅花15克,甘草6克。
【功效】養血熄風潤燥。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以熟地、當歸、首烏養血;生地、丹皮、玄參、紅花涼血活血;白蒺藜、僵蠶祛風;甘草調和諸葯。全方以治血為主,而達治風的目的。
【按語】癢甚者,加蟬衣、地膚子、苦參等。【方二】①參苓白術散合②四物湯【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①炒扁豆30克,人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懷山葯15克,蓮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②當歸10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
【功效】健脾養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參苓白術散健脾益氣,四物湯滋陰養血。
【按語】本方適用於脾虛發病者。
❼ 耳朵濕疹該如何治療
耳濕抄疹指發生於耳輪,外耳襲道、耳後皺褶部位的濕疹。多見於嬰幼兒。脂溢性皮炎和異位性皮炎均可表現為耳濕疹,外耳道濕疹可由中耳炎或耳挖傷引起,感染的細菌多為葡萄球菌或鏈球菌。鍍鎳的眼鏡架、耳環也
發病部位:皮膚,耳患病比例:1-2%
發病季節:春季是否傳染: 無傳染性
易感人群:多見於嬰幼兒可引起耳濕疹。
耳濕疹的症狀:斑疹膿皰皰疹斑丘疹紅斑樣皮疹劇癢慢性濕疹樣變丹毒樣外觀皮膚濕毒鱗屑樣痂皮耳漏濕疹。
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對食物或是環境中的某樣東西過敏,有時也會加重耳濕疹的症狀。故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如果有粘膜破損應進行消毒處理,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❽ 耳朵得了濕疹用什麼偏方可以治好
你好,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
指導意見:
建議,濕疹可用糠餾油軟膏外擦.內服葯有苯海拉明,非那更,塞庚啶等.中葯治療濕疹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