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癲癇病治療葯物有哪些呢
現在我們的醫療水平是如此的發達,那對於癲癇這種難以治療的疾病,當然也有了很多可以治療的方法。那患者朋友們在治療的時候首先要把自己的病因弄清楚,然後根據自己的病因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好了。那現在可以治療癲癇疾病的葯物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吧。 癲癇病的治療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專家解答指出,治療癲癇一般有兩種常見的方法,一種是利用抗癲癇葯物進行治療,第二種是利用手術的方法。 癲癇的手術和葯物治療針對的病人的治療上有很大的區別,癲癇病專家指出,目前對癲癇的治療主要以葯物治療為主,如果患者病情非常嚴重,可以採用手術方法治療。以下為專家為您詳細介紹這兩種治療方法。 癲癇的葯物治療,根據癲癇發作類型、癲癇及癲癇綜合征類型選擇用葯癲癇類型與葯物治療關系密切,是選葯的重要依據。不同葯物治療不同類型發作有明顯差異。 癲癇病的手術治療,經長時問正規單葯治療,或先後用兩種抗癲癇葯達到最大耐受劑量,以及經過一次正規的、聯合治療仍不見教,可考慮手術治療。 常用的方法有:前顳葉切除術;顳葉以外的腦皮質切除術;癲癇病灶切除術;大腦半球切除術;胼胝體部分切除術;多處軟腦膜下橫切除術。 以上所說的這些內容,希望對患者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也希望患者朋友們能夠積極治療,早一點脫離疾病。
Ⅱ 那些葯物治療顛癇病有效
葯物治療癲癇病本身就需要長時間去驗證效果,患者是不能夠心急的,如果患者在治療中途就選擇放棄,就會給疾病的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所以治療癲癇病一定要有耐心,有恆心。
Ⅲ 癲癇病的首選葯物有哪些
針對癲癇是什麼小發作首選葯物是什麼這個問題,專家說在有效的診斷之後,應內該根據癲癇發作容類型選擇安全、有效、價廉和易購的葯物。可以使用新型抗癲癇葯物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奧卡西平等。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失神發作、癲癇持續狀態所選用的葯物都是不同的。葯物劑量從常用量低限開始,逐漸增至發作控制理想而又無嚴重毒副作用為宜。
給葯次數應根據葯物特性及發作特點而定。一般不隨意更換或間斷,癲癇發作完全控制二到三年後,且腦電圖正常,方可逐漸減量停葯。應定期葯物濃度監測,適時調整葯物劑量。在癲癇發作的治療中,抗癲癇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抗癲癇葯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渡放電;其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防止癲癇復發。
Ⅳ 癲癇葯物治療原則有哪些
任何疾病的葯物治療均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提高療效。目前有效的抗癲癇葯物可使約80% 的癲癇患者癲癇發作得到控制。臨床應用抗癲癇葯物應掌握以下原則。
(1)根據發作類型用葯。抗癲癇葯均為對某一發作類型療效最佳,對其他類型的發作療效差或無效,甚至有相反的作用。如乙琥胺對失神發作療效最佳,對其他類型發作無效。苯妥英(苯妥英鈉)對強直- 陣攣發作有效,有報道可以誘發失神發作。臨床上可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用抗癲癇葯物。
(2)用葯時機的選擇。明確癲癇診斷是用葯的前提。如1 年內有2 次或2 次以上的癲癇發作應予用葯。第一次發作後的再發率為27% ~ 82%,較高的復發率見於進行性或器質性腦病,腦電圖有明確的陣發性棘慢波或頻發的局灶性棘波的患者,亦見於部分性發作,有神經科體征,精神發育遲緩或精神障礙者。如首次發作時無上述情況,其復發的危險性較小,可推遲用葯,進行臨床觀察。患者如續表存在明確的促發因素,如葯物、酒精、疲勞、緊張、光敏等,應先去除這些因素,經過觀察,依據情況再行用葯治療。
(3)長期用葯。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發作的葯物和劑量,就應不間斷地應用。一般應於發作完全控制後如無不良反應再繼續服用3 ~ 5 年,方可考慮停葯。
還應根據病因、發作類型及發作頻率的不同作不同的處理。如有腦炎史、產傷史的症狀性癲癇用葯時間應長,復雜部分性發作停葯應慎重。發作頻繁而腦電圖異常者亦應長期用葯。停葯時應逐漸減量,從開始減量到停用,應不少於半年。
(4)規則用葯。在長期用葯的同時應規則按時服用,這樣才能保持穩態有效血濃度以達到抗癲癇的目的。
(5)單一葯物治療。由於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癲癇葯物聯合使用易致慢性中毒,中毒後易使發作加頻,所以目前多主張用一種葯物,如排除選葯有誤、劑量不足、服葯不規則等因素而確認單葯治療失敗後,方可加用第2 種葯物。如失神發作或肌陣攣發作無法用單葯控制者,可合用乙琥胺和丙戊酸鈉,或其一加用苯二氮類可有效。
但化學結構相同的葯物,如苯巴比妥和撲米酮,氯硝西泮和地西泮等不宜聯合使用。兩種以上葯物聯合使用更屬禁忌。Mattson(1990年)的多中心研究結果顯示,單葯治療無效的患者用兩種葯物治療有40% 有效。單葯治療宜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直至達到有效的控制發作而不產生不良反應的劑量,亦即達到穩態有效血濃度。
在血濃度監測下維持此劑量,不可任意減量或增加劑量。多種葯物聯合治療因有葯物間相互作用,不但不能提高療效減少中毒反應,有時反而降低療效。這已為血濃度的研究證實。對混合型癲癇,可以根據發作類型聯合用葯,但以不超過3 種葯物為宜。如一種葯物觀察2 ~ 3 個月確實無效或出現不良反應,可逐漸換用另一種葯物。
切忌突然停用。
(6)調整用葯劑量原則。一般宜從小劑量開始,然後逐漸增量,以既能控制發作,又不產生毒性反應的最小有效劑量為宜。由於存在個體差異,用葯需採取個體化原則。兒童需按體重計算葯量,嬰幼兒由於機體對葯物代謝較快,用葯劑量比年長兒童相對較大。苯巴比妥和苯妥英(苯妥英鈉)的半衰期較長,葯物濃度穩定後可改為每天1 次。發作頻繁又難以控制者不應強求完全控制發作而過分增加葯量以致產生不良反應。應考慮患者的生活質量。用葯後患者發作明顯減少,程度減輕,對日常生活及學習或工作無不良影響較為理想。
(7)換葯原則。換葯宜採取加用新葯及遞減舊葯的原則。至少有3 ~ 7 天的過渡期。不宜加用新葯後驟然停用原來的舊葯,這樣會引起癲癇發作加重或誘發癲癇持續狀態。
(8)減葯及停葯原則。目前多主張癲癇完全不發作後,再根據發作類型、發作頻率、葯物毒性反應的大小,再繼續服葯3 ~ 5 年,然後逐漸停葯。撤除抗癲癇葯的原則如下。
① GTCS 的停葯過程不少於1 年,失神發作不少於6 個月。原來用葯量較大者,停葯所需的時間也應較長。
②切忌突然停葯,突然停葯常可招致癲癇持續狀態。
③明確的器質性腦病、神經系統有陽性體征、精神障礙、持續存在的腦電圖陣發性異常、部分性或混合性發作均影響停葯時間。
④有些器質性腦病的癲癇患者可能需要終身服葯。
⑤有人主張發病年齡大於30 歲者需謹慎停葯,因其停葯後復發率在50% 以上,需長期服葯或終身服葯。據統計,約70% 的癲癇患者在經過一定的緩解期停葯後並不復發。停葯後以部分性發作復發率最高,GTCS 和失神小發作復發率最低。
Ⅳ 有效治療癲癇的葯物有哪些
癲癇病的治療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葯物治療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目前的西醫並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葯,所以才去中醫治療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證根治,這個還的看個人病情和體質了,目前癲癇病的治療主要以葯物控制為主,在治療期間需要患者有一個很好的配合,在生活、飲食起居、環境等方面配合治療,建議採用中醫中葯。
癲癇患者服用西葯多數患者需要終身服葯,只能控制病情而不能根治,長期還產生副作用和抗葯性,誘發新的疾病產生,致使眾多患者到頭來卻因苦無良方醫治而望病興嘆,對治療失去了信心。祖國醫學用傳統中葯治療癲癇有非常獨到地方,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癒後不復發,建議你用傳統中葯天麻,琥珀,羚羊角,麝香,柴胡,桂枝,石菖蒲,青陽參,白僵蠶,鉤藤,羊癇草,珍珠母,鐵膽粉,龍戟草,甘草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癒後不復發。
一般在治療癲癇病的過程中長期依賴抗癲葯物會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睏倦,嗜睡等一些副作用。對於癲癇病吃葯能不能治癒的問題,其中中醫治療是不錯的方法,採用中醫中葯進行治療癲癇效果比較好,中醫通過整體調理,可以從根本上達到標本兼治。專家建議我們在葯物治療期間要定期到醫院檢查患者血液中的葯物濃度,因為葯物濃度過低貨過高都不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服葯期間要注意定時定量的用葯。
癲癇病患者只服用中葯可以嗎?以上幾點就是專家解說的要點,希望患者能夠引以參考,最終還是提醒患者,不能夠長期服葯,因為是葯三分毒,每種葯物服用多了還是會有它的副作用的,盡量中西醫結合治療,這們癲癇才能好的更快一點,最後祝願患者能夠早日康復!
Ⅵ 癲癇首選葯物
針對癲癇是什麼小發作首選葯物是什麼這個問題,專家說在有效的診斷之後,應該根版據癲癇發作類型選擇安權全、有效、價廉和易購的葯物。可以使用新型抗癲癇葯物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奧卡西平等。大發作、復雜部分性發作、失神發作、癲癇持續狀態所選用的葯物都是不同的。葯物劑量從常用量低限開始,逐漸增至發作控制理想而又無嚴重毒副作用為宜。
給葯次數應根據葯物特性及發作特點而定。一般不隨意更換或間斷,癲癇發作完全控制二到三年後,且腦電圖正常,方可逐漸減量停葯。應定期葯物濃度監測,適時調整葯物劑量。在癲癇發作的治療中,抗癲癇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抗癲癇葯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渡放電;其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防止癲癇復發。
Ⅶ 癲癇的治療原則是有哪些
你好,目前大部分癲癇病都是用葯物治療比較多的,那癲癇病葯物治療總的原則是:用葯回早、劑量足答、服葯准、時間長。一旦癲癇病診斷確立後,應立即服葯,控制發作。劑量足夠控制癲癇小發作、且不出現葯物毒性反應為准,必要時可進行血葯濃度檢查。根據不同的癲癇病類型或綜合症,確定葯物選擇。一般停止發作2年以上,方可停葯。具體的治療方式還是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後才能知道的。如果癲癇病患者想要治療癲癇病,建議癲癇病患者到正規的專科治療癲癇病醫院就診治療,這樣才能遠離癲癇病,恢復身體健康。
Ⅷ 常用抗癲癇葯有哪些
(1)巴比妥類
最常用的是苯巴比妥。對全身性發作及部分性發作有效,對失神發作無效。成人劑量每天0.09 ~ 0.3g,分2 ~ 3 次服用;兒童開始用時每天2 ~ 3mg/kg,分2 次服用,必要時可漸增至每天5mg/kg。
有效血濃度10 ~ 30μg/ml。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睏倦,應用3 ~ 4 周後自行消失。劑量過大出現眼球震顫、吶吃、共濟失調,甚至昏迷。約1% 出現過敏性皮疹。
因其明顯影響兒童以及成人的認知功能,現已少用。
(2)乙內醯脲類
最常用的是苯妥英(苯妥英鈉)。對全身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有效,也可用於復雜部分性發作、自主神經性發作。對失神發作無效,偶可誘發失神發作。成人每天0.2 ~ 0.5g,分2 ~ 3 次服用;兒童每天3 ~ 8mg/kg,分2 ~ 3 次服用。有效血濃度10 ~ 20μg/ml。
不良反應:齒齦和毛發增生、惡心、厭食、便秘。過量時產生眼球震顫、吶吃、復視、共濟失調、眩暈、昏迷。因其明顯影響認知功能,現已少用。
(3)琥珀醯亞胺類
最常用的是乙琥胺。對典型和不典型失神發作有效,亦可用於肌陣攣發作,對其他類型發作無效。成人每天0.75 ~ 1.5g,分2 ~ 3次服用;兒童每天20 ~ 50mg/kg。有效血濃度35 ~ 50μg/ml。
不良反應:厭食、睏倦、惡心、嘔吐、頭昏、頭痛等。少數成年人有譫妄、朦朧狀態或精神分裂症樣症狀。偶見皮疹、粒細胞減少、甚至嚴重骨髓抑制。
(4)苯二氮卓類
硝西泮:適用於肌陣攣發作、失張力發作和失神發作,對復雜部分性發作亦有效。每天成人用量5 ~ 25mg,嬰兒2.5 ~ 7.5mg,幼兒5 ~ 15mg,兒童5 ~ 30mg,分2 ~ 3 次服用。有效血濃度0.015 ~ 0.05μg/ml。
不良反應有嗜睡、共濟失調。偶有皮疹。
氯硝西泮適應證及不良反應與硝西泮相同,但鎮靜作用小。
抗癲癇作用比硝西泮大5 倍。成人每天3 ~ 12mg; 每天兒童0.01 ~ 0.05mg/kg。有效血濃度0.015 ~ 0.05μg/ml。
(5)亞氨基芪類
最常用的是卡馬西平,對復雜部分性發作效果好,可以減輕行為異常及精神呆滯,對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作、單純部分性發作也有效。成人每天0.2 ~ 1.2g,分2 ~ 3 次服用;每天兒童5 ~ 20mg/kg。應先從小量開始。有效血濃度3 ~ 8μg/ml。
不良反應:頭昏、頭痛、睏倦、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皮疹、粒細胞減少等。過量可致共濟失調、復視、眼球震顫。曾有嚴重反應的報道,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黃疸、剝脫性皮炎、狼瘡綜合征等。
(6)丙戊酸類
在化學結構上與上述抗癲癇葯不同,為不含氮的直鏈結構。丙戊酸鈉對各類發作均有效,對全身性發作(包括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作、失神性發作、肌陣攣性發作)的療效優於部分性發作,對其他葯物無效的發作有較好的療效。成人每天0.4 ~ 1.2g,分2 ~ 3 次服用;每天兒童5 ~ 10mg/kg,最高每天可達20 ~ 40mg/kg。有效血濃度40 ~ 90μg/ml。
約20% 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多為一過性而且較輕,不必停葯。
主要有胃腸道反應,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偶有腹瀉、便秘以及體重增加、脫發等。少見的不良反應有血氨增高、興奮不安、攻擊行為、共濟失調、頭痛、震顫、皮疹等。偶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及不可逆的肝損害,應特別重視。
丙頡草醯胺適應證與不良反應與丙戊酸鈉相似,但療效比後者稍差。成人每天0.6 ~ 1.2g。
(7)新一代抗癲癇葯
①氨烯己酸。合成的GABA 類似物,為γ - 氨基丁酸轉氨酶(GABA-T)抑制劑。本葯與神經元內GABA-T 產生不可逆的結合,阻斷GABA 分解使腦內GABA 濃度增加。不與蛋白結合。成人每天2 ~ 3g。對難治性部分性發作附加治療有較高的療效。對難治性癲癇的有效率為34%,對復雜部分性發作為50.5%。對失神及肌陣攣發作療效欠佳,甚至可加重發作。不良反應較輕,有睏倦、乏力、頭痛、頭暈、共濟失調、復視、記憶力障礙、行為異常;偶見意識障礙、血紅蛋白及粒細胞下降。據報道。偶有患者出現雷諾現象。
實驗動物有髓鞘水腫空泡形成,在人少數病理檢查未發現有此現象。
②拉莫三嗪。抑制谷氨酸釋放,穩定過度興奮的神經元,起到抗癲癇作用。其治療譜與苯妥英(苯妥英鈉)相似,對部分性發作及繼發性全身性發作有效。難治性癲癇加用或單用使70% 的患者發作次數減少。作用時間較苯妥英(苯妥英鈉)長,其半衰期為24 小時,故可每天1 次。但丙戊酸可延長其半衰期。每天成人用量200 ~ 400mg,少數患者50 ~ 150mg。它不改變同時應用的其他抗癲癇葯的血漿水平,耐受性較好。不良反應有:共濟失調、抑鬱、復視、睏倦、無力、嘔吐等。8.6% 因皮疹及發作次數增加而需停葯。
③加巴噴丁。為合成的GABA 類似物,但並非通過GABA 起作用。
機制不明。對難治性全身性發作、單純部分性發作作為加用治療有效,對失神發作的效果不肯定,成人用量每天900 ~ 1800mg。不良反應較輕:睏倦、乏力、頭昏、共濟失調、眼球震顫等。
④奧卡西平。是卡馬西平的酮基衍生物,耐受性更好,肝酶誘導作用小。其代謝產物10,11- 二氫- 羥基醯胺咪嗪(MHD)亦有抗癲癇作用。適應證與卡馬西平相同,不良反應很少,尤其是較少出現皮疹,服用卡馬西平出現皮疹者,改用奧卡西平後僅27% 出現皮疹。某些患者應用卡馬西平療效不佳,改用奧卡西平單葯治療後發作頻率可減少。
⑤托吡酯。阻止電壓活動性鈉通道,增強GABA(A)受體,阻滯谷氨酸受體。對部分性發作及繼發性全身性發作有效。成人用量每天200 ~ 1000mg。
⑥ tiagabine。GABA 重吸收抑制劑。對部分性發作及繼發性全身性發作有效。
13% 因不良反應而停葯,包括眩暈、無力及神經過敏。成人用量每天10 ~ 15mg。
⑦鹽酸瑞莫比利。作用於電壓敏感性鈉通道。可降低神經元重復放電,提高興奮性遞質受體驚厥閾。對難治性部分發作有效。成人用量每天800 ~ 1200mg。不良反應:眩暈及胃腸道障礙。
⑧非爾氨酯。通過興奮性遞質受體及GABA 起作用。對難治性部分性發作及繼發性全身性發作和Lennox-Gastaut 綜合征有效。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眩暈、厭食、睏倦、復視及體重下降。嚴重不良反應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出現率為1 ∶ 4000 ~ 1 ∶ 6000,死亡率1/20000。
⑨氟桂利嗪。其治療譜與卡馬西平和苯妥英(苯妥英鈉)相似。
半衰期平均18 小時,故每天只需1 次。其副作用主要為嗜睡,偶見體重增加。Overweg 認為在鈣離子通道拮抗葯中,只有氟桂利嗪易通過血- 腦脊液屏障而具有抗癲癇作用。氟桂利嗪可能對鈣離子流的膜具有穩定作用,阻滯興奮性活動的擴散。
目前癲癇的葯物治療雖有很大進展,但仍有10% ~ 15% 患者難以控制發作,可以採用外科治療。
Ⅸ 主治癲癇病的葯物有什麼
癲癇病的來危害非常大源,所以對已有多次發作的患兒或有癲癇持續狀態發作的病例,一旦確診,應立即治療。要根據發作類型進行選擇用葯:抗癲癇葯物的選擇主要根據發作類型,也要考慮到葯物的毒副作用、患兒的依從性等。採用單葯治療與聯合用葯:除部分頑固性病例或混合發作者外,盡量只採用一種抗癲癇葯物控制發作,以減少葯物間的相互影響及潛在毒性。對於單葯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聯合兩種或數種葯物治療。/span span用量要合理:從小劑量開始,依據治療效果、患兒反應及血葯濃度逐漸調整劑量。一定要堅持長期用葯:發作控制後還要服葯多長時間才能停葯,尚無統一規定。大多數神經科醫生主張發作停止後需繼續服葯2~4年,然後經過l~2年的減葯過程才能停葯。治療過程中患者應該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夠戰勝疾病
Ⅹ 癲癇病的治療葯物有哪些
-----------------------------------------……武……
……●●漢……………
█ ̄█ ̄█迪█ ̄█ ̄
研█ ̄█ ̄█邦█ ̄█
█究█ ̄█ ̄█癲█ ̄
 ̄█所█ ̄█ █癇█
█ ̄█公█ ̄█ █病
 ̄█ ̄█益█ ̄█ █
……………●●……
……在線咨詢平台…
葯物是通過抑制腦神經元細胞興奮性來控制癲癇發作,長期服葯不排除體內血葯濃度過高而引起葯物中毒等一系列不適應症狀,部分患者體內葯物濃度過高時,不但無法控制發作還會增加發作次數,加重病情。並且長期服葯也會對葯物產生耐葯性與依賴性,一旦停葯,就會再次出現癲癇發作。同時記憶力下降,智力下降,反應遲鈍,精神下降,免疫力下降,內臟損傷等,是治標不治本。
你可以通過提供詳細病情,撥打◆【免費電話】◆咨詢我院癲癇病專家在線咨詢平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