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目前治療胃癌最有效的葯物是什麼
給你幾方子;1)葵花莖稈剝皮,取里邊的莖心備用。每天6~8克,水煎,代茶飲,回對胃癌有效。2)先將答1.8升米酒倒砂鍋煮沸,放入長30厘米左右的活鯉魚,用文火燉6小時,燉到湯干魚呈褐色為止。1條魚吃1周,飯前吃,久食獲效。3)胃癌嘔吐用馬尾黃連4.5克,吳茱萸1.2克。每日1劑,有效。
『貳』 胃癌化療常用葯物有哪些
化療是胃癌的常用治療手段,對患者的術後康復起著很大的作用,能:提高手術切除率、減少腫瘤細胞蔓延、消滅殘留病灶等。那麼化療葯物到底有哪些就是患者非常關心的,通常胃癌化療葯物比較常用的有5-氟脲嘧啶、呋喃氟尿嘧啶、亞硝脲類等六類。
第一類:5-氟脲嘧啶
本葯物是嘧啶抗代謝類葯物,5-FU在細胞內需轉變為5-氟-2-脫氧尿苷單磷酸而起作用。FdUMP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從而阻止尿嘧啶脫氧核苷酸轉變成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影響細胞內DNA的合成。本葯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葯物,對各期增殖細胞都有殺傷作用,並對G1/S邊界有延緩作用。半衰期為10-20分鍾,主要在肝臟分散代謝。其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停葯後2-3周可恢復。此外,還可出現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第二類:呋喃氟尿嘧啶
呋喃氟是iller等合成的5-FU衍生物,口服吸收良好,在體內經肝臟活化逐漸轉變為氟尿嘧啶而起抗腫瘤作用,不但在肝細胞中經細胞色素P-450微粒體酶系統分解為5-FU,而且也通過局部組織的可溶性酶分解為5-FU而起作用。因而應用FT-207後分解的5-FU並不全部經血特環而達靶組織起作用,副作用較5-FU為輕,但療效較高。
第三類:亞硝脲類
亞硝脲類葯物,如司莫司汀膠囊,脂溶性強,為細胞非特異性葯物,屬烷化劑。口服吸收迅速,能透過血腦屏障。其副作用主要為延緩性骨髓抑制。血小板的下降多在服葯後3-5周出現,而白細胞的減少在血小板下降後1-2周發生,停葯後可恢復;同時可有食慾不振、惡心和嘔吐等胃腸道作用。因為可出現延緩性肝、腎功能損傷,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第四類:阿糖胞苷
本品主要是作用於細胞S增殖期,對抑制RNA及蛋白質合成的作用較弱,阿糖胞苷進入體內後需先經磷酸化成為活性型方能起作用,抑制DNA聚合酶和干擾DNA的Ara-C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葯物,主要作用於S期,並對G1/S、S/G2邊界有延緩作用。由於本葯口服吸收較少,須靜脈滴注方能發揮療效。副作用主要為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偶可引起肝功能異常。
第五類:自力黴素
自力黴素也稱絲裂黴素C,其作用范圍廣,可用於多種癌症治療,且療效較好,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葯物。自力黴素是義大利的Farm Italia研究所Streptomyces peucetius var caesius的培養液中提取出,其化學結構與正定黴素相似。本葯為肝臟代謝和膽道排匯,故肝功能減退者可產生嚴重毒性,應減速量應用。本品對心臟有較強毒性,毒性的出現與總劑量有關。如總劑量在400毫克/米2則易影響心臟而出現心力衰竭。其他副作用為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以及貧血。
第六類:阿黴素
阿黴素為細胞毒類葯物,對各個癌細胞均有殺滅作用,屬周期非特異性葯物。臨用前加氯化鈉注射液溶解,濃度一般為2mg/ml。緩慢靜脈或動脈注射。本品對心臟有較強毒性,毒性的出現與總劑量有關。
『叄』 胃癌的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根治性手術 原則為整塊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潤胃壁在內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臨床分期標准整塊清除胃周圍的淋巴結,重建消化道。
(2)姑息性手術 原發灶無法切除,為了減輕由於梗阻、穿孔、出血等並發症引起的症狀而作的手術,如胃空腸吻合術、空腸造口、穿孔修補術等。
2.化療
用於根治性手術的術前、術中和術後,延長生存期。晚期胃癌患者採用適量化療,能減緩腫瘤的發展速度,改善症狀,有一定的近期效果。早期胃癌根治術後原則上不必輔助化療,有下列情況者應行輔助化療:病理類型惡性程度高;癌灶面積大於5厘米;多發癌灶;年齡低於40歲。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後、姑息手術後、根治術後復發者需要化療。
常用的胃癌化療給葯途徑有口服給葯、靜脈、腹膜腔給葯、動脈插管區域灌注給葯等。常用的口服化療葯有替加氟、優福定、氟鐵龍等。常用的靜脈化療葯有氟尿嘧啶、絲裂黴素、順鉑、阿霉、依託泊苷、甲醯四氫葉酸鈣等。近年來紫杉醇、草酸鉑、拓撲酶抑制劑、希羅達等新的化療葯物用於胃癌治療。
3.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可針對性地損傷癌細胞,減輕正常細胞損害。目前胃癌靶向治療葯物種類及作用均有限。靶向治療葯物主要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血管生成抑制劑、細胞周期抑制劑、細胞凋亡促進劑、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等。
4.其他治療
胃癌的免疫治療包括非特異生物反應調節劑如卡介苗、香菇多糖等;細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以及過繼性免疫治療如淋巴細胞激活後殺傷細胞(LAK)、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等的臨床應用。抗血管形成基因是研究較多的基因治療方法,可能在胃癌的治療中發揮作用。
5.支持治療
旨在減輕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包括鎮痛、糾正貧血、改善食慾、改善營養狀態、緩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療等。
『肆』 印度癌症特效葯治療胃癌晚期
胃癌的葯物治療治療胃癌的葯物很多。最為常見的是抗腫瘤葯物,如靶專向抗生素、放屬射性碘片劑等。不僅印度有這種葯品,其它國家也有。因其有很強的滲透殺菌作用,對胃癌的療效也是非常顯著的。但是,胃癌的治療有很強的毒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產生葯物依賴性,即停葯後可能導致胃癌復發。還有一點就是對胃癌病人,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特效葯,胃癌也沒有特效葯。
『伍』 治療胃癌早期的葯物有哪些
首先是,治療胃癌來使用的化源療葯物。主要有:替吉奧膠囊。這種葯物其實是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劑,通常都被用於一些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者已經出現轉移的胃癌。患者再服用葯物之後,葯效會在患者體內逐漸轉變成了氟尿嘧啶,從而起來抗腫瘤的效果。這種葯物有助於保持較高的血葯濃度,增強抗癌活性,減緩葯物治療產生毒性。
希羅達:這種葯物可以起到靶向性的效果。根據腫瘤細胞的口服化療葯物,可以將希羅達使用在胃癌的化療過程中,治療效果是比較顯著的,而且使用起來也比方便,目前,這種葯物已經被運用於治療胃癌。
『陸』 胃癌有什麼特效葯
胃癌治療葯復物有很多,中葯類制有河西雷丸片,參蓮膠囊,仙蟾片等,西葯類有替吉奧,希羅達等。但從安全性,提高免疫力,改善胃口等方面考慮,抗癌新葯河西雷丸片可以作為胃癌治療新葯的代表。零毒,廣譜,天然,濃縮,改善食慾,提高免疫力,降低腫瘤指標等方面的優勢尤其突出。
『柒』 胃癌徹除後的用葯
胃癌常用化療葯物如下:1.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該葯毒性低,比5-Fu小6倍,化療指數為氟回尿嘧啶(5-Fu)的2倍,且口答服和直腸給葯吸收良好,因而成為近年治療胃癌的常用葯物。治療胃癌的總有效率為31%。2.依託泊苷(鬼臼乙叉甙):這種葯物是胃癌化療葯物中最受青睞且較年輕的品種,屬細胞周期特異性葯物。文獻報道,單用對中晚期胃癌的有效率為21%,聯合化療的有效率可達60%~70%,完全緩解率可達20%。3.氟尿嘧啶(5-Fu):這種葯物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治療胃癌的首選和基本葯物。總有效率為20%左右,有效期短,一般平均4~5個月。該葯可靜脈應用或口服。4.司莫司汀(甲基環已亞硝脲):為亞硝脲類烷化劑,屬廣譜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葯物,對胃癌有一定療效,有效率一般為10%~20%,有效期約2~3個月。5.多柔比星(阿黴素):屬於抗生素,是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葯物的一種,臨床使用已有二十多年,誘導緩解迅速,但持續時間不長,總有效率為21%~31%。本品對心臟有較強毒性。
『捌』 胃癌的葯物治療需要注意什麼
。胃癌患者應盡量爭取口服給葯。這樣既方便,也可避免打針等有痛苦、有創內傷的給葯方式。另外,口容服葯由於吸收較慢,不容易產生葯物依賴性。有些癌症,如口腔癌、食管癌等患者,由於不能口服,可以改為從直腸給葯或者經皮膚給葯的途徑。以上方式無效時,再考慮打針等其它方法。
『玖』 胃癌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1.手術治療
(1)根治性手術 原則為整塊切除包括癌灶和可能受浸潤胃壁在內的胃的部分或全部,按臨床分期標准整塊清除胃周圍的淋巴結,重建消化道。
(2)姑息性手術 原發灶無法切除,為了減輕由於梗阻、穿孔、出血等並發症引起的症狀而作的手術,如胃空腸吻合術、空腸造口、穿孔修補術等。
2.化療
用於根治性手術的術前、術中和術後,延長生存期。晚期胃癌患者採用適量化療,能減緩腫瘤的發展速度,改善症狀,有一定的近期效果。早期胃癌根治術後原則上不必輔助化療,有下列情況者應行輔助化療:病理類型惡性程度高;癌灶面積大於5厘米;多發癌灶;年齡低於40歲。進展期胃癌根治術後、姑息手術後、根治術後復發者需要化療。
常用的胃癌化療給葯途徑有口服給葯、靜脈、腹膜腔給葯、動脈插管區域灌注給葯等。常用的口服化療葯有替加氟、優福定、氟鐵龍等。常用的靜脈化療葯有氟尿嘧啶、絲裂黴素、順鉑、阿霉、依託泊苷、甲醯四氫葉酸鈣等。近年來紫杉醇、草酸鉑、拓撲酶抑制劑、希羅達等新的化療葯物用於胃癌治療。
3.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可針對性地損傷癌細胞,減輕正常細胞損害。目前胃癌靶向治療葯物種類及作用均有限。靶向治療葯物主要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血管生成抑制劑、細胞周期抑制劑、細胞凋亡促進劑、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等。
4.其他治療
胃癌的免疫治療包括非特異生物反應調節劑如卡介苗、香菇多糖等;細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以及過繼性免疫治療如淋巴細胞激活後殺傷細胞(LAK)、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等的臨床應用。抗血管形成基因是研究較多的基因治療方法,可能在胃癌的治療中發揮作用。
5.支持治療
旨在減輕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包括鎮痛、糾正貧血、改善食慾、改善營養狀態、緩解梗阻、控制腹水、心理治療等。
『拾』 胃癌的化學葯物治療是什麼
我國胃癌總的手術切除率約為50%~77%,仍有相當部分病例發現時已失去手術切除機會,即使早期胃癌,也有2%~5%的患者存在淋巴結轉移,至於有微小轉移者為數更多,胃癌根治術性切除後,仍有不少患者死於局部復發和遠處臟器轉移。因此,對失去手術切除時機、術後復發轉移及發生殘胃癌者均需進行化療。另一方面,手術作為一種局部的治療手段也有不足之處:對術時病期已較晚,已有遠處轉移或局部病變有廣泛浸潤並累及鄰近重要臟器的患者,單純手術療效不佳;手術難以發現與處理潛在的亞臨床轉移灶;手術操作本身也有可能會促使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有鑒於此,為了提高手術治療的療效,也需要施行與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以彌補單純手術治療之不足。據估計,約2/3的胃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有化療的指征,更有人建議,對所有胃癌患者均應輔以化療。
近十年來,胃癌化療的研究十分活躍,除了沿用傳統的術前、術中及術後化療方法外,近年提出了術後早期腹腔內化療(EPIC)和持續性腹腔內溫熱灌注化療(CHPP)的新方法。
EPIC能根除腹腔內的微小癌灶,可預防腹腔內復發,減少肝臟轉移。CHPP能使胃癌根治術後的復發率進一步降低,生存期進一步延長,並可改善已有腹膜種植轉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預後。因此,目前EPIC和CHPP療法頗受重視。
(1)常用的化療葯物
①5-氟尿嘧啶(5-Fu):自1958年應用於臨床以來,已成為國內外治療胃癌的首選和基本葯物。5-Fu為細胞周期特異性葯物,在體內轉變為5-氟-2′-脫氧尿苷單磷酸,後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止尿嘧啶脫氧核苷酸轉變為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影響細胞DNA的生物合成,從而導致細胞損傷和死亡。總有效率為20%左右,有效期短,一般平均4~5個月。該葯可靜脈應用或口服。
②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為1966年合成的氟尿嘧啶(5-Fu)衍生物,在體內經肝臟的細胞色素p-450微粒體酶及局部組織的可溶性酶轉變為5-Fu而發揮作用。由於該葯毒性低,比5-Fu小6倍,化療指數為5-Fu的2倍,且口服和直腸給葯吸收良好,因而成為近年治療胃癌的常用葯物。治療胃癌的總有效率為31%。
③絲裂黴素(MMC):為日本1955年、國內1965年研製成功的含烷化基團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葯物,其作用與烷化劑相似,可與DNA發生交連,使DNA解聚,從而影響增殖細胞的DNA復制。
總有效率約10%~15%,反應期短,平均約2個月。一般採用每次4~10mg的間隙大劑量靜脈給葯,每周用葯2次。由於該葯對血液系統的毒性反應較大,緩解期較短,故常在聯合用葯(MFC)方案中應用。
④司莫司汀(甲基環己亞硝脲):為亞硝脲類烷化劑,屬廣譜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葯物,對胃癌有一定療效,有效率一般為10%~20%,有效期約2~3個月。
⑤多柔比星(阿黴素):為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葯物,臨床使用已有二十多年,誘導緩解迅速,但持續時間不長,總有效率為21%~31%。本品對心臟有較強毒性。
⑥順鉑(CCDP):本品作為新型的無機抗癌鉑類化合物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用於臨床,研究表明,本品與多種抗癌葯物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並且無明顯交叉耐葯性,因而在聯合化療中得到廣泛應用。
⑦依託泊苷(鬼臼乙叉苷):是40餘種常用化療葯物中頗受青睞且較年輕的品種,屬細胞周期特異性葯物,作用於S末期,機制是切斷拓撲異構酶結合的DNA雙鏈,並能阻礙核苷通過胞漿膜,使之不能進入胞核內參與DNA復制。文獻報道,單用對中晚期胃癌的有效率為21%,聯合化療的有效率可達60%~70%,完全緩解率可達20%。
(2)聯合化療方案
胃癌單一葯物化療的緩解率一般僅15%~20%,應用聯合化療後可提高緩解率、延長生存期。近年報道的EAP和ELF聯合化療方案,不但對胃癌的緩解率(CR+PR)可達50%以上,完全緩解率也達10%以上,且中位生存期可延長至9~18個月,從而使胃癌的化療有明顯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