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文化的真諦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對於國人來講不僅僅只是一種日常的飲品,它更是孕育了一種名叫感情的真諦。中國的酒,不是飲料,而是一種文化。從上至下,從古到今,中華文明五千年,除了四大發明,就是酒了。酒是禮節,是態度。酒文化,便是中國的文化。中國的酒文化,從最早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霉,然後形成酒的氣味。經過最初的品嘗後,他們認為,發霉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代釀酒業發達,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游牧民族,釀酒技術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酒的質量隨之也有很大的提高。
中國酒文化已有數千年歷史,白酒早就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享受那股烈勁,這感覺才叫爽。而一口一口慢慢小酌,怡情更舒心。中國的酒主要分為: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米香型、鳳香型、兼香型等區分。說起醬香型酒的代表除了國酒茅台還有「國澗」,國澗酒具有色清透明、醬香突出、醇香馥郁、幽雅細膩、入口柔綿、清冽甘爽、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國澗酒的整個生產過程極為講究,從窖址選地、窖區走向、空間高度,到窖內溫濕度控制、透氣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術等,都極為嚴格。這些都是關繫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氣純度再提高的關鍵。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檢查,開關透氣孔,控制溫濕度。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經過多次發酵,蒸煮而成。國澗酒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須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
如今,市面上各種醬香型酒品質和配料參差不齊,很難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國澗酒從始至終拒絕工業酒精添加,致力於做老百姓都買的起的良心酒、放心酒的同時也將中國的酒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現在中國的酒文化已經走向世界,在很多國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豪爽和禮節成了中國國人在國際立足的基本現象,勤勞的中國在影響著世界,讓更多的人接受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化,發揚中國文化!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留下了多少的財富還有待我們去探索,當這些財富無形中被拋棄,還有多少人惋惜,所以,珍惜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淵遠流長。
2. 玫瑰花的來歷
玫瑰最早由野生薔薇分化而來,同時分化形成的還有月季和薔薇,同屬於薔薇屬專植物,號稱薔薇植物「三傑」。屬
野生薔薇原種是一非常古老的植物,我國遼寧省撫順地區所發現始新世的薔薇原種葉片化石表明,該植物起源於地質年代第三紀,距今大約有6000萬年;1883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現的漸新世薔薇化石,距今約有4000萬年。亞洲是薔薇屬植物的分布中心,我國則是薔薇屬植物的發源地。目前全世界約有薔薇屬植物200種,其中有82種原產於中國。我國薔薇植物不僅在數量上占優勢,而且一些珍稀品種,例如四季開花品種和黃色品種等均出自我國。
3. 請問歐洲爵位的概念比如男爵、伯爵、子爵等等是什麼意思
男爵: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已有男爵一詞(Baron),但無男爵爵位,而且詞義不夠確定。似有「自由者」或「國王的臣僕」之意,但無尊貴的含義。英國男爵出現於11世紀。到12世紀初國王大部分高級世俗貴族都被封為男爵。其中少數與王室關系密切、封地較多者又被稱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間。很快,大男爵發生分化,顯赫者升為伯爵,其餘與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當時男爵在世俗貴族中佔了很高比例,以至於「男爵」一詞長期作為貴族的集合名詞使用。11-14世紀,男爵的封號和封地可通過血緣和婚姻關系傳遞,但不得隨意出售和轉讓,歷代國王也不隨意增加或褫奪貴族封號。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補男爵爵位,比奧查姆波·德·豪爾特被封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後數百年至今,居於5級貴族之末的男爵始終人數最多。 在正式場合,男爵穿著與伯爵同樣的外套,帽子上鑲有兩條貂皮,冠冕上有一淺色銀圈,飾有6個銀球。 公爵: 依次出現的是公爵(Duke)。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大陸的公爵稱號通常授予守疆拓土、軍功卓著的高級指揮官,以後因重大政治變化而中斷。幾百年後,公爵爵位又見於德國。大約在公元970年,德國皇帝奧托一世初設公爵爵位。不久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地區也建立了公國(chy;大公國,Archchy)。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國公爵爵位出現很晚。1337年,愛德華三世把康沃爾郡升為公國,將公爵爵號授予年方7歲的「黑太子」愛德華。該王儲16歲參加百年戰爭,鋒芒顯露;1355年前往法國指揮作戰,軍功卓著。父王對他賞賜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種稱號,如 1343年封為威爾士親王,1362年加封為阿基坦公爵。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後多年裡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隨後,愛德華三世及其繼承人又先後建立了蘭開斯特公國(1351年)、克拉倫斯公國(1362年)、約克公國和格洛斯特公國(1385)、赫里福德公國(1397)、貝特福德公國(1413)和薩默塞特公國(1443)等。這些公國的領有人都是王室宗親,他們得到高級爵位後,在貴族中鶴立雞群,威勢不凡,為以後爭奪王權、擾亂朝綱、製造戰亂埋下了隱患。自從1483年建立諾福克公國以後,公爵爵位開始授予王親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國。而且能獲此最高爵位者多是軍功顯赫的統帥。行政界政務家即使任職多年,政績昭著,也難獲此殊榮。 在正規場合公爵也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上飾8枚紅色金葉片。國王則稱公爵為「我們真正可信和最為敬愛的夥伴。」 侯爵: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詞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侯爵原意與「方伯」詞義相近,系指統轄一處的封疆大吏。在英格蘭,拉丁語「侯爵」一詞最初指威爾士邊疆的領主。那時只說明他們領地的位置靠近邊界,並不說明其地位高於伯爵。1385年涵義變化,第9代牛津伯爵羅伯特·德·維爾被封為都柏林侯爵。1397年,薩默塞特伯爵約翰被封為多西特侯爵和薩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榮程度不甚明確,大約在公爵和伯爵之間,一段時期內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間,約翰·德·比奧福特被國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為此向國王請願 蠡指幢勸賂L氐木粑弧5 救巳捶炊雲蚯蠊 醯 ⑺擔骸昂罹裟聳且桓魴碌娜儆 坪牛 耆晃 熱慫 K裕 Χ源死淠 又 ⒉蝗銜 郵芩 敲髦侵 佟!鋇攪?5世紀,這級爵號穩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後,才被貴族們所看重。與其他4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場合,侯爵也穿紅色絲絨外套,帽子上鑲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裝一銀環,帶有四片金葉和四個銀球。國王對他的稱呼一如對待公爵。 子爵: 上院貴族中數子爵資格最淺。子爵稱號(Viscount)源於法國,原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時可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在英國,1440年比奧芒特的約翰被封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子爵帽子上有兩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銀環,飾有6個銀球。 直到此時,英國5級大貴族方完備成形,成為相對固定的貴族等級制。 在學界,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英國5級貴族是上院的當然成員。史實卻非如此簡單。在13-15世紀,盡管所有大貴族都擁有出席上院的資格,但每屆議會召開前還必須得到蓋有國里的國王詔令,否則不可前往開會。自14世紀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稱為「勛爵」(lord),後來勛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義與「顯貴」(nobility)一詞相近。另外,在英國「貴族」一詞始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貴族(aristocracy)源於希臘文和拉丁文。在希臘文中原有「傑出」、「優秀」之意,可以用來指大貴族。但在含義較廣泛的拉丁文中,該詞除了用指大貴族外,還包括地位較低的自由人,並含有「愚蠢」、「平庸」的貶義,爾後同形異義地轉化為英文源,意為服兵役的自由農民。從諾曼征服到近現代,aristocracy用來稱呼包括騎士在內的大小貴族。5級貴族形成後,為示區別,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詞nobility和Peerage專稱上院大貴族。以後,Nobility除用指上院貴族外,有時還泛指政界要員。 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蘭西等國貴族相比較,英國貴族集團的特點之一,是人數較少。長期以來,貴族稱號以及相應的財產權和政治特權只是由爵位領有者本人所擁有,其家屬雖為貴族家庭成員,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貴族爵號和封地按照相當嚴格的長子繼承製傳遞;若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員依序遞補。若某貴族沒有繼承人,可根據其遺囑或生前安排,並經國王和高級法庭批准認可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號封地。但在多數情況下是被國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國貴族爵位和封號不可隨意轉讓、出售。歷代國王為保持貴族的群體規模和出於其他方面的考慮,大多會適量增補貴族。 某要人一旦獲得一種爵位,並非固定不變。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國王格外寵愛,可以晉升更高級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除此之外,貴族聯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為社會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擁有貴族身份和家產者以及其長系繼承人總能輕易得到愛慕者和求婚者。例如蘭開斯特王朝的興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擁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親布里奇從娘家帶來。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孫女,她除擁有蘭開斯特公國外,還擁有德比、林肯和萊斯特的伯爵領地。 英國5級貴族大致定型於13—15世紀。它與中國周初的5級貴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一次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最終成為定製的。 14世紀初,在5級貴族之上的王室貴族中,還出現了一個頗為獨特的、專為王儲所佔有的稱號——「威爾士親王」。該稱呼最早為一度統一過全國的威爾士王子利維倫製造出的名號。1282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率領大軍與艦隊攻打威爾士,利維倫死於非命。兩年後,威爾士合並於英格蘭,愛德華在1301年把威爾士親王之頭銜加給不列顛王位的繼承者。 在政局動盪、戰事連綿的中世紀後期,歐洲各封建君主為了使各級貴族在騎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業、效忠國王,除了利用貴族爵位科賜臣下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劃分為不同等級名分的勛章勛位,獎賞他們的戰功政績。 在英格蘭,最著名的勛位是創立於4世紀中葉的嘉德勛位(the Order of Garter)。據傳,愛德華三世設立這個勛位是為了紀念一次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慶祝攻陷加萊城的舞會上,姿態秀美的索爾茲伯里女伯爵落下一隻藍色襪帶,被愛德華三世撿起,纏在自己的腿上,旁觀者見了鬨堂大笑,愛德華斥責他們說:「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以後這句話成為國王在1449年建立襪帶騎士團和頒發勛位的格言,它同藍色襪帶和聖喬治十字架圖形一起出現在勛章上,激勵武士們在戰爭——當時主要是百年戰爭——中蔑視死亡,奮勇廝殺。愛德華本人也是襪帶騎士團的成員。他與寵愛的武士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多次主持武士們的比武演技,使已經衰落的騎士精神有所振作。並使嘉德勛位成為以後英國最誘人的貴族勛章。 歐洲大陸貴族來歷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應該是來自戴克里先改革羅馬行省以後的省行政或者軍事長官,後來被蠻族用來稱呼大領主。伯爵則是克洛維王朝的軍隊指揮官。但因為往往隨著軍役而授予領地也成了領主。男爵則是對宮廷顯貴的尊稱。子爵和侯爵是分別作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設立的。這些官銜在加洛林時代吞並采邑的過程中也被當成了采邑而繼承下來,才慢慢變成爵號的(就像萊茵—巴拉定選侯自己是行宮伯爵但還是皇帝的驥廄總管。勃蘭登堡侯爵還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樣,他們的官銜也成了采邑只是擁有的人太少而沒能成為爵號而已)。所以很多擁有領地但沒有官銜的貴族,就以領地為頭銜。中間加中綴詞。翻譯過來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門包括日後君臨半個歐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這些沒封號的家族裡的。
4. 唐朝張思邈的主要成就
唐朝只有一個抄叫孫思邈!主要的成襲就是在醫學上成就,其主要代表作《千金方》《千金翼方》。
其中《千金要方》載方5000多首,書中內容既有診法、證候等醫學理論,又有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養生、食療,又涉及針灸、按摩、導引、吐納,可謂是對唐代以前中醫學發展的一次很好的總結。而《千金翼方》載方近3000首,書中內容涉及本草、婦人、傷寒、小兒、養性、補益、中風、雜病、瘡癰、色脈以及針灸等各個方面,對《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補充。書中收載的800餘種葯物當中,有200餘種詳細介紹了有關葯物的採集和炮製等相關知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將晉唐時期已經散失到民間的《傷寒論》條文收錄其中,單獨構成九、十兩卷,竟成為唐代僅有的《傷寒論》研究性著作,對於《傷寒論》條文的保存和流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可以說是我國醫學在這方面的奠基人。
5. 誰可以介紹一下各種酒的傳說,最高分400
酒就不知道了。
四葉草?
關於四葉草的傳說有很多種,但是廣為流傳的大約有四種。
1.四葉草(幸運草)---
傳說中的四葉草是夏娃從天國伊甸園帶到大地上,花語是幸福。
學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葉子,
葉形呈心形狀,葉心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
最為有趣也最特別的是,在十萬株苜蓿草中,
你可能只會發現一株是『四葉草』,因為機會率大約是十萬分之一。
因此『四葉草』是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徵。
它的每片葉子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當中包含了人生夢寐以求的四樣東西:
名譽、財富、愛情及健康,倘若同時擁有這些東西,那就是幸運了。
Four Leaf Clover 幸運草
第一片葉子代表真愛 (love)
第二片葉子代表健康 (health)
第三片葉子代表名譽 (glory)
第四片葉子代表財富 (riches)
2.人們總說,
找到了四葉草
就找到了幸福
那是因為
三葉草的
一葉草代表希望
二葉草代表付出
三葉草代表愛
而稀有的四葉草
就是幸福
四葉草的意思是
即使你付出了,
希望了,
愛了
也不一定會找到幸福
只有擁有了四葉草
才擁有了真正的幸福
…………
當我帶著我全部的幸福,
行走於一座座陌生的小鎮時,
即使我沒有找到我
生命中的四葉草,
可我相信那時的我是幸福的..
3.傳說中的四葉草(Clover)是夏娃從天國伊甸園帶到大地上,花語是幸福。又名苜蓿的四葉草
通常只有3瓣葉子,找到4瓣葉機會率只有萬分之一,隱含得到幸福及上天眷顧;如能找到5瓣葉
子,甚至喻為可擁有統治大地的權力,只有時來運到時才有此機遇。如果能在草叢中,連續發現
到三片幸運草(四瓣葉子的才叫幸運草)的話,你之後遇到的第一名異性,極可能成為你的白馬
王子……
幸運草(有四瓣葉子的才叫幸運草):第一瓣葉子的幸運草是信仰
第二瓣葉子的幸運草是希望
第三瓣葉子的幸運草是愛情
第四瓣葉子的幸運草是幸運
4. 關於四葉草,還有一個很美的傳說呢!以前有一對戀人,他們真的很相愛,一起住在一片很美
的桃林里,但是因為一件特別小的事,他們鬧別扭了,彼此不肯讓步,終於有一天,愛神看不下去
了,他飄到他們住的那片桃林,悄悄撒了一個謊:告訴他們各方會有難,只有在桃林的最深處找到
那片四葉草才可以挽救他們,他們聽後裝作十分無所謂,可是心裡還是為對方擔憂著,那晚下雨了,
是暴雨,可是他們仍偷偷為對方到桃林最深處尋找四葉草,當他們知道對方都很在乎自己,都好感
動,決定讓四葉草見證他們的愛情,愛神笑了…… 這是愛神開的一個玩笑,因為她並不想讓幸福來
得過於容易,只有彼此在乎,彼此珍惜的人才配擁有幸福 ……
四葉草,愛情的見證!!
6. 子爵和男爵哪一個爵位高
子爵比男爵爵位高來。
中國歷源代爵位的基本等級是公、侯、伯、子、男。
中國爵位是中國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世爵從夏商時期開始,到中華民國建立後結束。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中國古代封爵(公爵)者,多是亂世,艱辛開國之人。或有戰亂立功者。
(6)帝爵美容養生擴展閱讀:
自堯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周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魏文帝黃初年間,定爵制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國號、封地,縣侯以下無封地而有租稅。九等爵之外,曹操創立的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侯作為賜爵保留,仍無封、無食。 魏制。
參開資料:網路-中國爵位
7. 玫瑰花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玫瑰花在古代稱「玫瑰」,出現時間為唐朝。
唐朝時期,「玫瑰」作為一種花卉的名稱專,忽然在文屬人雅士的詩文中頻繁亮相。白居易在一首歌詠芍葯的詩中寫道:「菡萏泥連萼,玫瑰刺繞枝。等量無勝者,唯眼與心知」。(譯文:荷花泥連萼,玫瑰刺繞枝。等量沒有勝利的,只有眼與心知。)
「玫瑰」一詞最早出現並不是指花卉,而是玉石或寶珠的名字。《說文解字》認為「玫」作為一個名詞是「火齊珠」或「美石」之名,「瑰」則與之同義,而且能作形容詞來形容事物圓潤美好的樣子。
(7)帝爵美容養生擴展閱讀:
玫瑰花的作用:
1、玫瑰花中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能夠起到很好的美白嫩膚、預防敗血症。
2、玫瑰花中含有的單寧酸能夠促進脂肪代謝,幫助降脂減肥。
3、玫瑰花中含有的香酚能夠起到舒緩精神、提神醒腦、清除異味的作用。
4、玫瑰花中含有的豐富的氨基酸,能夠幫助提高免疫力,並且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