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孩感冒或者發燒中醫怎麼治療啊
岐黃道醫把小孩感冒或者發燒要分以下3種種情況:
一、流鼻涕多,寒氣重、怕冷的情版況,10歲以下的權小孩可以用肚臍貼,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1份、麻黃湯散4份、半夏2份,四逆散3份,溫中散3份、五苓散3份、萊菔散2份、黑附子散2份,外貼神闕就可以治療
二、治自汗、盜汗,怕風的感冒,可以用岐黃道醫傳授的方法,用以下幾種葯打成粉按比例進行帖敷,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桂枝散4份、生半夏粉3份、神曲粉2份、生附子粉2份、五苓散2份。
三、小便赤,舌頭發紅,扁桃體發炎,這種是熱化的感冒,用岐黃兒帖的方子為,元丹散1份、葛根芩連湯散3份、建曲2份、青黛2份、黑附1份、承氣湯散2份。
㈡ 小朋友發燒中醫怎麼治療最快
這個需要辯證治療。如發熱,無汗,流清涕,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脈版浮緊。麻黃湯主之。權如痰黃稠,十兼熱像。麻杏石甘湯主治。發熱,咳嗽,咽痛,鼻涕黃稠,痰黃色。舌苔微紅,脈浮數。銀翹散主治。另有陽明熱症,出現大熱、大汗、大渴、心煩,脈大洪等主要症狀,白虎湯主治。這些是基本方,隨證加減。
㈢ 六歲孩子總愛發燒中醫的治療方法
中醫自己當。你的小孩可能以喉嚨發炎為主吧?上幼兒園? 1、要非常留意孩子的飲食,不要吃易上火的東西。 2、小孩玩得滿身大汗時,堅決不能用風扇或空調吹,也不能馬上換衣服,減少忽冷忽熱的機會。 3、發現感冒的苗頭馬上看中醫,中醫是治未病的高手。現在許多小朋友家長要上班,也希望孩子快點痊癒,所以就要求醫生...開吊針。打吊針三、二天就好了。但身體所以的免疫抵抗力就減少了,所以看病~吊針~病好了~自身免疫力下降了,西方人用抗菌素有很嚴格的規定。如果把我們的注射室的興旺景象讓西方人看見,一定說這是中國自製的鴉片。有些孩子繼續著病好了~看病打針~病好了~看病打針~~唉!慘! 解決方法; 1、上幼兒園的為孩子准備20條純棉的方毛巾(以能覆蓋孩子的背部為宜),多洗幾遍,把毛巾洗軟一些。第三、每天帶6~10條方毛巾去幼兒園,跟老師、阿姨溝通好,多換毛巾,少換衣服。有什麼好處呢?小孩子玩得滿身大汗,衣服一脫,光溜溜的風一吹,就容易感冒了。其實所有小朋友應該採用這樣方法來預防著涼,汗幹了才能換衣服。而且幼兒園的老師、阿姨的工作量也會大大的減少。以防為主。 2、家庭葯膳; 1)夏天常用冬瓜(連皮)+薏米15~30克+肇實15~30克+米煮粥,早、午、晚都可以當開水喝。 2)平時薏米15~30克+肇實15~30克+豬骨頭煲湯,煮45~60分鍾。 3、找中醫調理半年。
㈣ 武漢治療小孩發燒的老中醫
一般北鼻體溫在38.5℃以下,可以選擇物理降溫。體溫在38.5℃以上,要用綠色方法或退內燒容葯幫助北鼻降溫。
退燒的主要目的一是為了緩解發燒給北鼻帶來的不適,以便北鼻能正常飲食和睡覺,為對抗疾病補充足夠的能量和保持體力;二是為了預防北鼻可能因為高燒引起的高熱驚厥。有過一兩次高熱驚厥通常不會對北鼻大腦發育造成影響,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但反復高熱驚厥對北鼻大腦多少會造成一些損傷,一部分會轉變為復雜型高熱驚厥或者癲癇,應該盡量避免。
除此之外,可以給北鼻吃點 Obabyl,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寶媽們可以試試喔。
㈤ 中醫怎麼治療發燒
是感冒。
第一個人說去用中醫去看感冒的,中醫一般分寒熱病症,再給予相應的治療。
西醫一般較為簡單,效果更快。
㈥ 小兒發燒中醫
孩子有內熱,給吃點去火的葯,平時注意多喝熱水,適當吃點粗糧;自己可以在回家用冰糖、銀耳、雪梨答、荸薺煮水給孩子,還可以在煮水時加點川貝進去,對去火和止咳都有效果,中醫是可以調理的,孩子如果稍大一點可以看看中醫,開點中葯。
㈦ 哪些中葯治療小兒發熱效果好
治療小兒發熱的中葯主要包括疏風清熱、清熱解毒、滋陰清熱等幾類。小兒外感初起,發熱症狀較輕的時候,屬中醫邪熱在表階段, 中葯應選擇疏風清熱類。如桑葉、菊花、蘆根、薄荷、防風、牛蒡子、荊芥穗、竹葉、蟬蛻等。此類葯煎煮時應注意不宜久煎,一般煎 15 ~ 20 分鍾即可,薄荷一定要後入,煎 3 ~ 5 分鍾為宜。
病勢深入,發熱程度較重的時候,屬中醫里熱熾盛階段,中葯應選擇清熱解毒類。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生石膏、寒水石、生山梔、知母、丹皮、黃連、黃芩、魚腥草、半枝蓮等。如發熱較高且大便不通者,可加用大黃,以通便瀉熱。如高熱伴煩躁, 或出現高熱驚厥者,應加用鉤藤、羚羊角、蟬蛻、白僵蠶等。此類葯煎煮時間以 30 分鍾左右為宜,生石膏應該先煎,並且應用劑量要大一些。
對於熱病後期,持續低熱的患兒,中醫辨證一般屬於陰虛內熱階段,中葯應選擇滋陰清熱類。如生地、麥冬、沙參、青蒿、鱉甲、玄參、天花粉、地骨皮、白芍、玉竹等。如伴有大便秘結者,可加用火麻仁、郁李仁等。如低熱而兼盜汗者,可加用生牡蠣、浮小麥等。
中醫治療小兒發熱有許多有效的方葯。在選擇方葯時,一定要詳細詢問病情,認真查體,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中葯。有不少人認為中葯退熱太慢,其實不然,只要辨證准確,中葯完全可以迅速退熱的。
㈧ 中醫如何治療小兒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屬於中醫的「急驚風」范疇。中醫認為,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生是由於感受外邪,入里化熱,熱極生風所致。中醫治療小兒高熱驚厥採用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在驚厥發作之時,急予針刺人中、湧泉等穴位,以盡快控制抽搐,然後再行中葯治療。
小兒高熱驚厥發作之時,熱勢較高,四肢抽搐,兩目直視。大約持續 3 ~ 5 分鍾後一般能夠緩解。抽搐緩解後,患兒發熱仍很高, 這時如不積極退熱,可能還會再次發生驚厥。在這種情況下,中醫治療應採用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方法。中葯可選用羚羊角、生石膏、鉤藤、菊花、生地、桑葉、寒水石、黃芩、鬱金等。也可以選用牛黃鎮驚丸、救急散、小兒牛黃散等中成葯。還可以用羚羊角粉沖服。
小兒高熱驚厥緩解後,發熱漸退,病情平穩之後,中醫應根據患兒所患疾病,臨床主要證候特點,進行辨證治療。如果是因為一般感染性疾病導致的驚厥,中葯治療應側重清熱解毒。如果是某種傳染病導致的驚厥,中葯應針對不同的傳染病進行治療。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中葯應加用平肝熄風之品,如鉤藤、生牡蠣、僵蠶、地龍、全蠍、蟬蛻等,這樣可使肝風平熄,陰陽平衡,避免驚厥再度發作。
有的孩子高熱驚厥反復發作,這是因為驚厥緩解後臟腑功能沒有得到調理,或者余邪仍然存在。因此,提醒家長們注意,孩子高熱驚厥以後應該用中葯進一步調理,以防驚厥反復發作。
㈨ 中醫的角度解釋發燒,怎麼治療發燒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熱氣,乃是心腎——君火、相火上升所產生的體溫,即消化營養,產生體能所產生的余熱之排放。體熱排放不良,乃造成發燒,即余熱被蓄積而成。
㈩ 女兒3歲,感冒咳嗽懼烈晚上還發燒39度 中醫如何治療
中醫治療小兒感抄冒的方法不襲少,但必須要診斷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感冒方可開方處治.因感冒多屬於病毒感染或兼細菌感染,西葯對病毒至今沒有特殊葯物.故顯出中醫治療感冒的優越性.如對症下葯一般是當天退熱,治療原則應先解表清熱.宣肺降逆,這不管是寒證還是熱證,不管是風還是濕,都應首先考慮的,在具體施治中要根據病症具體開方下葯.不能不分寒熱,不辯經絡,一概而論,誤治的後果不會輕於西醫.所以要在專業醫生明確診斷後治療,不要隨意用他人的方子給孩子治療.對別人有效的不一定對她有效,每人的症狀不同,所用的葯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