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三餐口訣
早上吃好,早上起來吸收快;中午吃飽,中午幹活消耗能量;晚上吃少,減輕晚上睡覺時胃的負擔。
『貳』 春夏秋冬養生原則是什麼
《黃帝內經》根據五行學說,以人體五臟為中心,五色與五臟相配,即綠紅黃白黑。紅主心,綠主肝,黃主脾,白主肺,黑主腎。那麼一年四季就都有那些對應養生的食物?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吃什麼益處多而且健康呢?一:春季:春之芽,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春韭:春日,嘗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菠菜解毒防春燥: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蔥蒜殺菌助春陽:蔥、姜、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葯用價值,可增進食慾、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
春筍:說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筍。春筍脆嫩鮮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來,被譽為「素食第一品」,如果說肉食者鄙,食筍則正好相反。筍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雋永。蘇東坡曾道:「無竹則俗,無肉則瘦,若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筍煮肉。」中醫認為,春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
1、春季第一茶:玫瑰花,「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吃春」的重點不僅在於「吃」「喝」也同樣重要。春季第一茶,亦花亦茶——它就是大家熟悉的玫瑰花。玫瑰花茶性微溫,具有活血調經、疏肝理氣、平衡內分泌等功效,對肝與胃有調理作用,並能消除疲勞、改善體質,適於春季飲用。此外,具有「解郁聖葯」美譽的玫瑰花茶,還能讓你的心情「多雲轉晴」。不僅如此,玫瑰花茶還能美容養顏,有助改善皮膚乾燥、消除色斑、改善膚色。2、養脾佳品大紅棗: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3、入脾養血龍眼乾:龍眼乾適合安神肝血不足、氣血循環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沒精神。而龍眼乾可入脾養血,脾胃養足了,肝血、肝氣也較足,晚上睡不好、易頭暈的人可多吃。不過常口乾舌燥、易上火、體質較燥熱的人則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冬季: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祖國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冬季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老年人每天早晨服人參酒或黃芪酒1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將牛肉適量切小塊,加黃酒、蔥、姜、用砂鍋燉爛,食肉喝湯,有益氣止渴、強筋壯骨、滋養脾胃功效。陽氣不足的老人,可將羊肉與蘿卜同煮,然後去掉蘿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叄』 中醫的養生方法有什麼口訣嗎,好記嗎
我國中醫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從神農的嘗百草到華佗的五禽戲,中醫文化從古至今,中醫的醫學技術已經隨著時間增長而愈發精湛,成為值得國人驕傲的一種文化。中醫中有許多養生方法的口訣,非常押韻,短小精悍,可以說是非常好記了。比如“一日兩蘋果,毛病繞道過”,“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很管用”,“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仙方”,“早喝鹽湯如參湯,晚喝鹽湯如砒霜”,這些養生口訣讀來朗朗上口,是不是很好記呢?
這些朗朗上口的小口訣,都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正確理論。為了讓大家容易記住,科學養生,特地編了一些押韻的口訣,讓其普及范圍更廣。健康科學,也可以通過這樣讓人民群眾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普及,效果會很好。
『肆』 孫思邈六字養生訣中的發音到底怎麼發急急急~~~~
每天晨練,我們可以長聲念誦六字秘訣,調整五臟六腑及相關經絡。
但有了來自植物世界和水世界對人類贊美感謝的感應事實之後,我們就要將中醫學中的「六字養生秘訣」和我們對身體的「贊美與感謝」結合起來。
那就別樣神妙了。
(30)
我們先用六字養生訣呵護心臟。
在空氣新鮮的清晨,先撫摸一下胸脯的心臟部位,對心臟做出由衷的贊美與感謝。
當你體會到它怡悅的反應之後,便對它說:我將繼續呵護你。
這時候,你長聲念誦「呵——」(發「科」音)。
它是與深呼吸相結合的。深呼吸之後,隨著均勻悠長的呼氣,拖長聲音念「呵——」。
你會體會到「呵——」對心區部位的震動與疏通,還會感到腹部小腸部位的震動與影響。
熟悉中醫「人體經絡」的朋友還能體會到長聲誦念「呵——」,對心經和小腸經的震動與疏通。
(31)
接著,用六字養生訣調理療養肺。
同樣,先在呼吸中找到與肺部對話的感覺。
贊美感謝它之後,覺著它怡悅的反應了。
而後長聲念誦「四——」。用其特定的波動調理療養肺。
方法依然是與深呼吸相結合。
深吸氣之後,拖長聲音念「四——」時,自然而然勻長呼氣。
要在贊美和感謝的態度中長聲念誦「四——」。
而長聲念誦「四——」,反之又是我們對肺贊美感謝的延續。
這樣,你能體會到肺部的舒適感覺。
從中醫學講,肺與大腸互為表裡,你還能體會到腹部、大腸部位的舒服。
熟悉經絡的人還能體會到肺經、大腸經受到震動和疏通。
(32)
接下來同理,在贊美感謝之後,長聲念誦「呼——」,震動、調理、呵護我們的脾胃,同時調理疏通脾經、胃經。
胃的反應十分敏感。
只要我們贊美感謝完了,「呼——」,它的怡悅舒服感覺漾然出現。
有脾胃疾病的人,如果每天一兩次,每次幾分鍾長念「呼」字訣,有可能你的疾病不治而愈。
(33)
接著,長聲誦念「吹——」。
調理療養我們的腎臟及膀胱,
一樣,要在贊美感謝之後。
一樣,要與勻長的深呼吸相結合。
一樣,在贊美感謝的態度中長聲誦念。
一樣,把長聲誦念當做贊美感謝的延續。
我們的腎臟、膀胱以及相關的腎經、膀胱經,都會得到調理和療養。
有些微妙的反應會讓你驚喜。
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道。
(34)
再接著,長聲誦念「噓——」,調理我們的肝、膽。
當然,也要贊美與感謝。
也是與深長均勻的呼吸相結合。
用贊美感謝的波動,震動、疏通、理療我們的肝膽。
用長聲「噓——」的特殊波動,震動、調理我們的肝膽。
贊美感謝的波動與「噓——」音的波動相結合,影響力直達肝、膽以及相關的肝經、膽經。
我們的肝膽平時反應似乎不甚敏感。
但肝區不適的人會發現,經此誦念後,不適會有所減輕。正怒氣沖沖肝火旺盛的人也會發現,在長聲誦念「噓——」音後怒氣消褪,右肋部被怒氣憋脹的感覺也會消失。
肝極為重要。膽更不可缺少。
一個贊美感謝後的長聲「噓——」,呵護好了你的肝、膽。
(35)
最後,長聲誦念「嘻——」。
調理、疏通、療養三焦以及相連的三焦經。
方法自然與前面五字訣一樣。
也是贊美誇獎感謝在先。
長聲念誦是其延續。
念完以後,你會覺得胸腹從上到中到下都很舒服。
(36)
六字養生訣到此就操練完了。
每天早晨將六字訣反復念誦幾遍,效果極佳。遍數多少以時間而定。念五分鍾可以。十分鍾更好。如果念二十分鍾,那就是極佳極佳了。
如果時間短,不僅每個字可以少念幾遍,甚至不必六個字念全。
脾胃不好,可以集中多念「呼——」。
心臟這段時間有些不適,可以單念「呵——」。
這都是因時制宜的事情。
『伍』 誰有內功心法 口訣。基本的也行啊!
這是站樁——渾圓樁,如果你真想練,這個是基礎,但是依然需要師傅的。
渾圓樁
基本姿勢:
*渾圓樁* 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平行站立,身體正直,小腹放鬆;兩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張,兩手相距20厘米,環抱成半圓形;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頭正直,下顎微內收。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均可。口似張似閉,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堅持煉渾圓樁不但健身而且治療多種慢性疾病,能使內功漸臻化境。
*意念*
渾圓樁功的意念誘導
煉渾圓樁功必須意念誘導,否則對身體有害,稱為死樁。意念誘導,又叫意識引導。渾圓站樁功的意念誘導比較復雜,王安平先生將其歸納為兩部分:假借部分和內視部分。其說:「意念的對象在身體外部活動的稱假借,又稱假想;意念的對象在身體內部活動的稱為,古人稱之為返觀內照,外國人叫生物回授法。」渾圓樁功的內視分「皮下肌肉層通」、「五臟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層功夫是渾圓武功內煉過程的必然。初煉者不論先煉渾圓樁或扶按渾圓樁、提抱渾圓樁等,都要先從手部內視起。如煉渾圓樁時,先想到手部的麻熱脹,快則幾秒鍾,慢則幾分鍾就會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現或麻或熱或脹的反應。一旦出現麻、熱、脹三種反應中任一感覺即為上功、得氣了。有了功感後不要讓它(麻熱脹)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覺,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覺引導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腳部為止。到麻熱脹感覺(有一種感應也算)到了腳部時,說明從上到下、從肢體到整體部分產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層,(第一層)功夫已煉成。
渾圓樁功的訓練方法
王薌齋先生在對入門站樁方面有過這樣的論述:「站樁即立穩,平均之站立也。初習為基本樁,習時須首先將全體之間架配備安排妥當,內清虛而外脫換,松和自然,頭直目正,身端頂立,神壯力均,氣靜息平,......身體關節似有微曲之意,掃除萬慮,默對長空,內念不外游,外緣不內侵,以神光朗照顛頂,虛靈獨存,渾身毛發有長伸直豎之勢,周身內外激盪迴旋,覺如雲端寶樹上有繩吊系下,有本支撐,其悠揚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氣游泳殊近相似也。然後再體驗肌肉細胞動盪之情態,鍛煉自得,自知為正常運動。」
王安平老師在《修真心語》中也作過這種描述:「以靜為養,養而聚神,聚神煉氣,氣足生精,精滿渾圓身,渾圓生電,電多生光,光芒四射。」又說:「自我意識,自我調節,自我控制,體外運用,遍身麻熱脹,氣血液體流,肌肉器官動,渾圓成一統。」
1、渾圓樁
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平行站立,身體正直,小腹放鬆;兩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張,兩手相距20厘米,環抱成半圓形;兩手高不過肩,低不過臍;頭正直,下顎微內收。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均可。口似張似閉,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作用:堅持煉渾圓樁不但健身而且治療多種慢性疾病,能使內功漸臻化境。
2、單腿渾圓樁
單腿直立自然站穩,另高於大腿部更好;腳尖微向里扣,不應大於30厘米,兩手如同渾圓樁作用:①長期堅持練習本樁法不僅可以收到很好的減肥效果,而且能煉就一般人推拉不動的武功。 ②提高人體平衡能力,延緩衰老。
3、扶按渾圓樁
兩腳成丁八步自然站立,腳間距約為一腳長;兩膝微屈,臀部上提,左右臀部平齊,不可一前一後;兩手臂抬起平伸,前手高不過肩,後手比前手稍低;兩手一前一後環抱成橢圓形,五指微張開,掌心向前下方,即陰陽掌;前手前伸不得超過前腳尖,後手不得貼於身,與前胸不得少於一拳之距離。作用:本樁法可練出向前的按彈力、扶按力、前直力、前撞力、上托力,是練習雙推手的最佳姿勢之一。
4、提抱渾圓樁
姿勢如同扶按渾圓樁。唯獨兩手臂與懷間如同抱一棵大樹;兩掌心向里,五指張開。
作用:鍛煉向前橫臂的沖撞力。增加內抱外撥的力量,此樁法是練習散手防護面部的最佳姿勢之一,也是雙推手必練的樁法。
5、提插渾圓樁
其他要求如同扶按渾圓樁。唯將兩手扶按變成為兩掌心相對,五指叉開前上挺直。
作用:練習向上向前插的力量;以適應推手的實戰要求。
渾圓樁功的意念誘導
煉渾圓樁功必須意念誘導,否則對身體有害,稱為死樁。意念誘導,又叫意識引導。渾圓站樁功的意念誘導比較復雜,王安平先生將其歸納為兩部分:假借部分和內視部分。其說:「意念的對象在身體外部活動的稱假借,又稱假想;意念的對象在身體內部活動的稱為,古人稱之為返觀內照,外國人叫生物回授法。」渾圓樁功的內視分「皮下肌肉層通」、「五臟六腑通」、「骨骼骨髓通」,三層功夫是渾圓武功內煉過程的必然。初煉者不論先煉渾圓樁或扶按渾圓樁、提抱渾圓樁等,都要先從手部內視起。如煉渾圓樁時,先想到手部的麻熱脹,快則幾秒鍾,慢則幾分鍾就會在手指、手心、手背出現或麻或熱或脹的反應。一旦出現麻、熱、脹三種反應中任一感覺即為上功、得氣了。有了功感後不要讓它(麻熱脹)跑掉,想到它往小臂上走,小臂有了感覺,想它往大臂上走,大臂有了感覺引導它往肩部走、背部走、腰部走、胸部走、臀部走、大腿走、小腿走,直至腳部為止。到麻熱脹感覺(有一種感應也算)到了腳部時,說明從上到下、從肢體到整體部分產生了功感,即皮下肌肉層,(第一層)功夫已煉成。 麻熱脹是渾圓功夫著眼於內煉本質所提出來的。麻是神經系統、神經細胞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生理物理反應;熱是本身體溫的反應和氣血運行在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里的摩擦反應,也是體內物質分解化合的反應;脹是在氣功狀態下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擴張的反應。就如《中華渾圓功》一書中所說:「對初煉渾圓功者來說,有四句話要緊記,即「看到遠方(視而不見或微閉眼睛),想到手上(麻、熱、脹),思想集中,全身放鬆」。當想到手上有了麻、熱、脹的感應,這叫立意;有了感應不讓它跑掉,這叫守意;再把守住的意念引導往大臂、肩、背、腰、胸、腹、臀、大腿、小腿、腳部發展,這叫用意。意念應立、必守,守必用,用必活。用必活,即要求用意要靈活,不可執著。煉渾圓功整個過程都是用意的過程。所謂「毋無毋助長」、「毋過毋不及」、「似有似無」、「若有若無」等等說法,均指用意。
如果是為修煉,應該每天有6小時以上的站樁(當然得時間允許,我想大多數人很難有這個時間)。如果是養生,每天一到兩小時最佳(就我以前指導別人的經驗來看,最好能堅持兩小時)。
站樁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每天練2小時功夫(如果你沒有疾病,臟腑病變),最好持續練兩小時,而不是分兩次練,每次1小時(初學者練體力的除外)。如果身體虛弱,或者是初學者,就應該分開練,增加次數,減少時間(總的時間還是逐漸增加的)。
最後還要強調:重視站樁,站樁是增長功力的好方法。不論你是為修道練,還是為養生練。有關練樁功氣感的問題,就我,以及好朋友,同門師兄弟練習的經驗來看,得氣確實有快慢之分。這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1.樁法不同,功感產生的部位,方式就不同。如果你沒有按照你所練的功法的要求發氣,那麼得氣也慢些。你要先弄清楚從哪裡先得氣,感受最強。
2.氣感在修煉的過程來說,不是氣感越強功夫越高。
3.練功時間不夠。我以前和你有同樣的毛病,一到冬天手足冰冷,(就我的經驗看,這樣的人下盤功夫都不是很好)不過練到2小時以上時,這種情況就逐步得到了緩解
『陸』 春夏秋冬怎麼養生
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對應的養生方式各有不同:
1、春季:春季鍛煉應以恢復身體機能為主。這是因為,長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經過冬季之後,一旦身體沒有完全放鬆就進行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損傷。其次,切忌盲目追求運動量。盲目加大運動量會造成大量汗液的流失,易引發感冒。初春時節,早晚溫差大,14點到20點是健身的最佳時間段。如果條件允許,運動前可以飲用一杯溫開水,以幫助身體及時補充水分。
2、夏季:夏季補水要適量,建議運動前半小時喝兩杯水。如果是戶外運動,一定要帶上水瓶,還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生理鹽,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飲水時,一次不能飲用太多,應盡量通過增加喝水頻次來補充水分。二是盡量選擇室內運動,如游泳、瑜伽等。這些室內運動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3、秋季:面對晝夜溫差越來越大的秋季,我們更需要保護自己。秋季晨練前,應先喝點糖水或吃些水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當然,還要注意保暖,運動前進行熱身。
4、冬季:冬季應該更多地選擇室內運動,這樣不僅能防止疾病的侵擾,還能幫助保持良好的身材。每周增加的運動量及運動時間不要超過原有基礎的10%。一旦運動量太大或運動速度太快,極易發生腱炎、肌肉拉傷等問題。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從中醫講叫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不同的季節對人,對生物也不一樣,叫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四季都可進補,本處所說的「補」,主要包涵有修補、補充、補益和滋補的意思。不論哪個季節的進補,都可根據季節的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葯物的性味等實行,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使之恢復動態平衡的目的。
四季食補各有側重:春要促其生,夏必助其長,秋須守其收,冬務保其藏。
1、春三月,此謂發陳,陽氣生發,萬物復甦。
2、夏三月,此謂蕃秀,陽氣旺盛,萬物繁茂。
3、秋三月,此謂容平,陽氣開始收斂,萬物開始靜止收獲。
4、冬三月,此謂閉藏,陰氣極盛,萬物生理功能低下,陽氣、精氣內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