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醫治先天性眼瞼下垂,求高人指點!!
建議 從調理脾腎兩虛 入手 最好 看當地 純中醫 辨證用葯
2. 上瞼下垂有哪些中醫療法
中醫抄葯治療只適用於後天各型。
①脾虛失運,中氣不足:上瞼下垂,晨起病輕,午後加重,或伴眼球轉動不靈,視一為二,全身有睏倦乏力等症狀。治宜升陽益氣。
方葯:黃芪、黨參各15克,當歸、白術、陳皮、升麻、柴胡各12克,炙甘草6克。中成葯:補中益氣丸。
②風痰上壅,客於胞瞼:發病突然,並伴眼球轉動失靈,可兼見舌苔厚膩,脈滑等。治宜祛風滌痰通絡。
方葯:羌活、防風各10克,秦艽、膽南星、僵蠶、法半夏、木瓜、松節各12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生薑3片。
③胞瞼受傷,氣血淤滯:上胞下垂,為外傷所致。治宜行氣活血。
方葯:柴胡、天花粉、當歸、紅花、穿山甲各12克,大黃、桃仁各10克,甘草6克。可酌加川芎、鬱金、枳殼等。中成葯:雲南白葯、活血止痛散等。
④針灸治療:選穴:睛明、攢竹、瞳子、陽白、臨泣、風池、太陽、絲竹空、足天里、三陰交、合谷、光明、脾俞。每次取眼周穴及全身穴各2~4個,輪換取穴。可用攢竹透睛明,魚腰透絲竹空、太陽透瞳子。三陰交、足三里、光明、合谷,可施灸法。
3. 中醫能治癒眼瞼下垂嗎
眼瞼下垂是可以治療的,中葯調理是有效的,可以服用中成葯補中益氣丸,全天麻膠囊調理。
4. 你好,哪裡中醫能治先天眼瞼下垂,孩子2個多月了
這個中醫能治?中醫都是開中醫針灸按摩之類的,你孩子那麼小,在說都是內調也不治這種病啊,孩子那麼小去醫院吧,聽醫生意見,中醫隨然現在很提倡,但是有些病還是要去專業的兒科去看的,
5. 眼瞼下垂怎麼辦用中醫調理可以嗎
可以,但是效果不明顯
中醫稱眼瞼下垂為「瞼廢」或「睢目」。中醫古籍開始記載關於眼瞼下垂的相關知識,分別從臟腑、經絡、外邪、內傷等多個角度來論述關於眼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中醫認為造成眼瞼下垂的原因有三:
1.人體關節,孔竅等機關是由宗筋約束的,當宗筋受熱,經筋遲緩,眼瞼就會失去正常的開閉功能,患者就會出現眼瞼下垂或者無力睜開眼睛的症狀。人體的宗筋,經筋很多,但是與眼瞼最為密切的是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陽膀胱經。此二經乃多氣血之經,而重症肌無力患者素體虛損,無力提供充足的氣血供養,又多虛熱和郁熱,故而重症肌無力患者多見眼瞼下垂的症狀。
2.肌肉,宗筋的正常約束功能的主要動力來自於精氣,眼睛是人體精氣最為旺盛的組織之一。故精氣不足是眼瞼下垂的原因之一。脾的主要功能就是運化水谷,產生水谷精微物質來濡養周身,補充臟腑之精;脾主升清,就是將水谷精微物質和臟腑的精微物質輸送到眼睛以及全身各處。脾主肌肉,眼瞼提上瞼肌,
3.眼睛是氣血灌注的地方。風邪是陽邪,它的一個主要致病特點就是侵犯人體位置較高的部位。如果人體血氣虛弱,肌膚孔竅開放而感受風邪,風邪就會侵犯瞼膚之間,導致眼瞼不能正常的開合。人體氣血的產生,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每天的正常飲食,負責人體飲食,產生氣血的重要臟器就是脾胃,
6. 上瞼下垂有哪些中醫葯治療法
中醫葯治療只適用於後天各型。
①脾虛失運,中氣不足:上瞼下垂,晨起病輕,午後加重,內或伴容眼球轉動不靈,視一為二,全身有睏倦乏力等症狀。治宜升陽益氣。
方葯:黃芪、黨參各15克,當歸、白術、陳皮、升麻、柴胡各12克,炙甘草6克。中成葯:補中益氣丸。
②風痰上壅,客於胞瞼:發病突然,並伴眼球轉動失靈,可兼見舌苔厚膩,脈滑等。治宜祛風滌痰通絡。
方葯:羌活、防風各10克,秦艽、膽南星、僵蠶、法半夏、木瓜、松節各12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生薑3片。
③胞瞼受傷,氣血淤滯:上胞下垂,為外傷所致。治宜行氣活血。
方葯:柴胡、天花粉、當歸、紅花、穿山甲各12克,大黃、桃仁各10克,甘草6克。可酌加川芎、鬱金、枳殼等。中成葯:雲南白葯、活血止痛散等。
④針灸治療:選穴:睛明、攢竹、瞳子、陽白、臨泣、風池、太陽、絲竹空、足天里、三陰交、合谷、光明、脾俞。每次取眼周穴及全身穴各2~4個,輪換取穴。可用攢竹透睛明,魚腰透絲竹空、太陽透瞳子。三陰交、足三里、光明、合谷,可施灸法。
7. 治療眼瞼下垂的中葯葯方是什麼
你好;眼瞼下垂;通常指的是上眼瞼下垂,即上瞼下垂,表現為上眼瞼部分或完全不能抬起,致上眼瞼下緣遮蓋角膜上緣過多,從而使病眼的眼裂顯得較正常眼裂小,嚴重考慮手術治療為好,祝你健康,
8. 中醫可以治療眼瞼下垂
我國的中醫博大精深,只是年久失傳。臉下垂屬於皮下組織有濕氣,濕氣除凈回就可消失。只答是這種高手太少了,濕氣除凈可脫胎換骨返老還童……醫治百病及減肥、長壽。也許你不信,但我是親身體驗了。我的這種方法就是中醫按摩,只是自己所創,其實就是源於中醫理論。
9. 中醫如何治療重症肌無力導致的眼瞼下垂呢
現在治療方抄法很多有中醫治療,西醫激素治療,但是很多患者嘗試都沒有治癒,關鍵是要看患者適合那種方法,也根據患者的病情去治療,建議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日常做好護理措施。飲食要有節,痿證的病機與脾氣虧虛關系密切,故調節飲食更為嚴重,不能過飢或過飽,在有規律,有節度同時各種營養要調配恰當,不能偏食。 忌食:生、冷、辛、辣性食物以及煙酒等刺激。服葯其間禁食綠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