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痰多吃什麼中葯
那要看你是來什麼原因引起的自。有中氣不足,脾虛失運,;脾胃虛弱,脾不健運,積蓄水濕,聚而生痰。外感風寒,拖延失治,損傷肺氣,致肺輸布津液失職,不得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液停留而成痰。脾胃氣虛之痰可用補中益氣丸,二陳丸等。
B. 痰多咳嗽。久咳不愈。中西醫治療不怎麼見效
病情分析:
根據你所說的情況,是支氣管炎導致的咳嗽。可以使用阿奇黴素和甘草片緩解專症狀。
指導屬意見:平時要注意室內空氣的清潔,應該增強鍛煉增強肺活量。可以使用必嗽平化痰。多喝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攝入。祝健康
C. 中醫治療痰多的祛病保健方法
分寒熱,建議熬大米粥放茯苓,本人也痰多用二陳湯等祛痰燥濕易上火所以用這個方法。平時注意忌生冷油膩特別是大肉和甜品多參加戶外活動促進水液代謝。
D. 咳嗽痰多看中醫能好嗎
可以,不過中醫分很多痰,寒痰,濕痰,熱痰,風痰,燥痰等,而且咳嗽痰多也經常夾肺氣虛,腎氣虛,個人體質不同,建議去正規中醫院去看中醫。
E. 痰多中醫怎麼治療偏方
調理臟腑...
F. 請問有什麼好的中葯方能治療痰飲本人白痰多,不咳嗽。中醫去除痰濕容易嗎
您好!中醫中葯以二陳湯加減治療痰濕證。
百病都是痰作崇,痰和飲都是人體的代謝功能下降,留於體內的病理性產物,如不及時排除恢復正常就容易變作他證。濕證和痰飲證是大內科醫生必須掌握的。
G. 痰多吃什麼中草葯好
中醫將痰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小青龍湯加減:桂枝6克,制半夏10克,乾薑6克,細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氣喘加炙麻黃6~9克。
風痰: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後可轉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後轉薄黃,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蘇葉6克,荊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轉黃,加膽星6克,連翹10克,銀花12克。
熱痰: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後,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瀉白散化
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黃芩10克,杏仁10克,膽星6克。
濕痰:濕邪侵人人體(如居潮濕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二陳湯加味:制半夏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
克,蒼白術各10克。
燥痰: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黃,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15克,天麥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
H. 治療痰多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西醫治療慢性病基本是廢物
I. 中醫如何治療痰多
中醫把痰分為寒痰,熱痰,風痰,濕痰及燥痰等。根據不同的病症選用不同的葯物、針灸、耳穴、刮痧等療法
建議到中醫院辨證治療
J. 求治久咳多痰的中葯
你的抄要求我們很理解,但襲你也要明白,痰多,中醫分析的原因卻有幾種可能:熱致、濕致、寒致、燥致及風致。鎮咳脫敏還比較容易,就是款冬花、紫菀、百部、前胡等,可再加杏仁、浙貝、桔梗等,但痰多的根本原因呢?不知道你的脈象,怎麼提供?中醫最講對症下葯了。
還有,要考慮你目前的情況:有沒有久熱傷陰炎肺的情況,有就要滋養肺陰,因為「肺為嬌臟」;盡管有痰,有沒有某些時候痰液黏稠難以咳出的困難,有的話就要開胸豁痰;有沒有易感冒的肺氣受傷之狀,有的話要以參芪扶正肺氣……
咳漱,看起來是個獨立的症狀,其實牽扯麵很廣呢,哪能隨便就給你搬個方子來?有這么個故事:一個人患了風濕症去中醫那裡診治,治療效果很好,病癒後他把那張處方仔細地收藏了起來。後來有人看他治療得很好就向他借方子,有所損壞他就裱糊一下,時間長了一張薄薄的紙成了紙板。二十來年後他又遇到了當年的醫生,言談中提到了那張方子,醫生問別人用效果怎麼樣,這個人猶豫了半天最後說基本沒用,醫生說沒用就對了,因為那張方子是針對他的病情開的,怎麼能適合別人呢?
你還是去醫院仔細檢查,由醫生給你診療、開方,這樣對自己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