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濕氣重的人怎麼排濕
當我們的身體濕氣過重之後很容易就會出現渾身綿軟無力,頭暈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如果長期不引起重視還會導致病情變得越來越重。在生活中想要快速去除濕氣,我們首先要努力去改變自己平時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潮濕的生活環境。其次還可以多去吃一些有利於去濕的食物,做一些艾灸和拔罐。
做一些艾灸,拔罐
艾灸和拔罐這兩個項目對於我們身體去除濕氣都是有著很多幫助的。經常做艾灸在去濕的同時還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緩解壓力,增加我們的睡眠質量。而相對來說拔罐去濕就需要我們去到一些比較專業的地方了,因為專業的拔罐師傅會根據我們自身的濕氣表現去拔身體的不同部位,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緩解我們濕氣過重的問題。
② 排濕寒能每天做調理嗎
夏季養生,預防「濕寒」 夏日汗出較多,中醫稱之為「腠理開泄」,即皮膚毛孔開放;另一方面,夏日陽盛於外,體內陽氣相對薄弱,低於外邪的能力下降。這種狀況下寒濕之邪更易侵襲人體,傷及皮膚、胃腸、肌肉等。加之夏日久處空調環境下,且溫度低於26℃,加之衣著單薄,露肩、露臍、露腰、露膝;室內外溫差較大,從高溫處到低溫處沒有過渡,或者出汗後直接用冷水沖涼,大風扇勁吹,中醫稱之為「汗出當風」;過度食用冰鎮、冰凍冷飲和水果;還有,有些人喜歡夜間徹夜在外乘涼、睡在冰涼的水泥地上,86tcm。如此等等。這些都是容易傷於寒濕的機會. 炎夏之時感受寒濕所致疾病,根據不同的臨床症狀,中醫學一般有「陰暑」和「痹症」等相應的病症名稱。陰暑常表現為怕冷,不出汗,食慾差,拉肚子等;如果寒濕之邪留著肢體經脈,則又可見肌肉關節冷痛或酸痛,甚至活動也受到明顯的限制。另外,對於女性,寒濕之邪易於從下部侵犯人體,導致諸多婦科病症。 中醫認為,夏季暑氣主令,人體陽氣亦隨之升發及至妄動不但易於損傷陰液,也易耗傷人體陽氣。這樣一來,到了夏季,陽氣反而常常因為妄動並被暑氣所傷而部分散失。這時,如果性質上屬陰的寒濕之邪乘機侵犯人體,那麼人體所存不旺的陽氣就無力抵禦而滋生疾病。因此,中醫學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之法是很有見地的。 所以,盡管是炎炎夏日,也要時時防止寒濕之邪侵犯人體。 那麼,怎樣來防止寒濕侵襲呢?時時保持陽氣的旺盛是根本。上面曾提到「春夏養陽」的觀點,另外還有「冬病夏養」之說,兩者本質上相似。所謂「養」,實際上包括「養」和「護」兩個方面,養護結合才能真正達到陽氣的旺盛。 「養」即是要求養在平時。具體來講,飲食方面,不主張過食辛熱或寒涼之品,因為辛熱易於傷陰,寒涼易於傷陽。夏令食品應該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米面等主食不可缺,同時像魚類、瘦肉、禽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以及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品也要適當增加。如陽氣素虛,除胃氣虛弱而消化不良外,還有畏寒怕冷等腎陽不足的表現,必要時可通過適當服用相應的中葯方來調理。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預防和治療夏日寒濕。就是每日常飲用一些生薑茶。 所謂的「養」是內在的,外在的「護」則要求我們不可過於避熱貪涼。不要在夜間直接露宿室外或者在室內睡覺時空調溫度太低、電扇風力太大,不要久坐於陰暗潮濕之地,不要大量進食冰鎮食品或飲料,不要活動出汗後立即用冷水沖涼,不要在夏末暑氣漸減時遲遲不換下涼席等等。
③ 人體為什麼要排濕,排寒,排毒
體內寒濕重的人循環一定不好,循環不好的人營養無法被吸收,毒素無法順利排出,當然是疾病纏身,癌症,肥胖,肌瘤,風濕病,不孕,痛經,手腳冰冷等都是體內寒濕過重引發的一系列疾病。
排濕的原理:是通過先進的納米霧化技術,將沙棘與鴯鶓、蘆薈等植物精華完美結合,以鴯鶓油為滲透載體,在15—30秒鍾內將沙棘、蘆薈等營養精華快速導入人體組織細胞,提供細胞能量,激發細胞活力。
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營養周身、促進細胞的修復與再生。通過自身氣血運行把積壓體內多年的風寒,濕邪,燥還有五臟六腑深層的毒素通過皮膚最大的排污口,藉由汗液這個介質排出體外,你會看到五顏六色的毒素被排出來。
(3)中醫養生排濕擴展閱讀:
1、「濕性重濁」 中了濕氣後,常常會感到頭暈、身重、疲勞、關節疼痛、乏力。因於濕,首如裹。中醫有句話叫「利濕一身輕」,排毒也是一身輕,我認為,一定要對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體內有濕氣,利濕自然輕;如果體內有毒,當然排毒自然輕。
2、「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這句話的意思是本身不是陽虛,而是濕邪把陽氣堵住了。就像暖氣管道中間有問題,無論在鍋爐房裡如何加溫,通不到的地方依然冷。陽氣到不了哪裡,哪裡就冷。
3、「濕性黏滯」 有濕氣的患者治療過程都很漫長,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有時候需要用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才可能把體質調過來,因為濕性纏綿、黏滯。打持久戰最好用食療。
④ 濕氣重的人怎麼排濕
對於濕復氣的解決方案,制提供看一下,
1.回家可以熬紅豆,綠豆,薏米粥,但是粥里不要放大米。最好用豆漿機做。
2.多運動,運動通過流汗排除毒素
3.用艾草
4.少鹽,幫助腎排水
5、適當午睡
6、戒煙戒酒
7、早上吃上三片姜
8、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中醫認為用中葯調理去走濕氣,可用德埔時清草茶,內部調理,去走濕氣。
9、避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
一定距離的床上。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水分攝取要適量。
⑤ 中醫養生:濕氣乃萬病之源 如何排濕
現在的人,吃肉吃得太多,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中醫里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長期這樣,傷害脾胃。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 一、濕氣重嚴重危害身體健康,是萬病之源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二、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1、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2、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志,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3、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鍾,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三、中醫教你排除體內濕氣的方法 (1)薏米紅小豆粥: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濕性極強的葯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赤小豆,而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2)薏米紅小豆粥+桂圓、大棗:適合體質偏寒的人,有溫補效果;同時也適合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的人。 (3)薏米紅小豆粥+蓮子、百合:適合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濕膩感覺的人。 (4)紅小豆粥+薑片、大棗、紅糖:適合痛經的女性朋友,把薏米去掉,熬的赤小豆湯,暖小腹、緩解疼痛。 (5)薏米紅小豆粥+生白芍、生甘草:適合關節疼痛的朋友,化陰養血除痹。 (6)薏米赤小豆湯洗臉:適合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的年輕人,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濕熱內擾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 (7)薏米紅小豆粥+生薑:適合著涼感冒,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慾不佳的人。注意,生薑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辛辣了。 (8)薏米紅小豆粥+碎黃豆,用熬出來的湯泡腳:腳氣病,是典型的濕熱下注,效果也不錯。 (9)薏米紅小豆粥+生梨去皮去核切塊:適合咳嗽的人,潤肺、化痰、止咳。 學會薏米赤小豆湯的加減變化,使用得當可以對生活中大部分常見病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忌諱:切忌加入大米一同熬煮,容易抵消掉去濕功效。 2、拔罐去濕很方便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 提醒: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減少吹空調的時間。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適量。
⑥ 身體濕氣太重,怎樣排出濕氣毒素
1、多運動
現在的人多是動腦多、體力上消耗少,長期待在空調房內,很少會出汗,專因此運動出汗是屬很好的去濕氣方法。
平常每天堅持適量的有氧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不僅可以緩解壓力、拉伸身體的各個關節,而且有助微循環,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不要直接睡地板,不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吹乾頭發。
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使得室內空氣乾爽。
溫馨提示
平時可以吃一些具有祛濕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百合、蓮子等;也可以運用中葯泡腳洗澡來發汗祛濕,如艾葉等。
⑦ 中醫養生:多吃什麼可以有助於排出體內濕氣
您吃熱性食物濕氣排除
吃:辣椒、姜(喝姜水)、羊肉、胡椒、韭菜、香菇、川椒、蒜、狗肉內、鯽魚
紅糖、黃容鱔、蝦、等
喝姜紅糖水
用真空拔罐器拔罐(冬季拔罐更容易使濕氣進入體內)拔罐定要注意保暖拔罐皮膚汗毛孔都張非怕寒氣
少吃助濕物:海鮮、豬肉、羊脂等
少吃寒涼性食物:田螺、西瓜、柿、蟹、河蚌、竹筍、荸薺、冬瓜、莧菜、黃瓜、藕、鱉、綠豆、等
少吃:豬肉:性咸寒痰助濕氣進入體內尤其外風寒者忌食
運排體內濕氣
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