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多汗症中醫如何治療

多汗症中醫如何治療

發布時間:2021-02-10 04:01:01

㈠ 中醫怎麼調理多汗症

中醫治療多汗症是根據病因病機,採用不同方法,如調和營衛、益氣固表專、滋陰降火、回陽斂陰等。對多屬汗症的應該及時處治,常用止汗固澀中葯有麻黃根、龍骨、牡蠣、糯稻根須等。有止汗功能的食品有五味子、烏梅、黑豆等。多汗症患者平時還應該注意多休息,多喝水。

㈡ 多汗症用中醫應該怎麼治療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多汗的現象,這個主要是肝腎脾虛導致的內分泌紊亂的因素,所以治療的必須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才能的以康復。

中醫認為的發病原因 外因:感六淫病邪引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虧損導致本病。中醫歸屬血為陰液;具有滋潤、營養功效。氣為血之統帥,氣行則血行,而人體所有生理功能活動與氣的推動有密切關系。氣血不足,肌肉筋脈失去滋養,則導致共濟失調。

內因:七情所傷,累及臟腑,例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肝藏血,主導筋腱;腎藏精,主導骨骼;當肝腎受傷引起這些臟器的陰液及精氣虧損時,最易引致本病。另一方面,由於身體素來陰虛容易產生內熱,進一步灼液傷津,精血虧損未能灌溉榮養筋腱肌肉,最後產生痿軟無力。

不內外因:主要是由於不良生活習慣引起;平時不注意保養身體,飲食失調,過食油膩、甜味食物,損害脾胃。另外久病脾胃致虛或勞倦過度亦可損及脾胃,脾胃是後天津液氣血生產轉化之泉源。脾胃虛弱則體內氣血減少,肌肉筋脈失去營養,故肌肉無力、瞼垂或四肢乏力,或呼吸困難等。 先天因素:先天稟賦不足,身體素來脾胃虛弱,或先天性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等。身體未能吸收足夠的水谷精微,及時轉化作氣血,濡潤肌肉筋脈,故四肢肌肉痿軟無力。
中醫治療方向 健運脾胃,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認為人體的氣血(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能量)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

又說脾胃是「後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飲食物) 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使得人體具有一個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夠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血行暢通,關節疏利,筋骨強健,肌肉發達,肢體活動有力。 補益肝腎「肝腎同源」,肝與腎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肝血依賴腎精的滋養。

腎精又依賴肝血的不斷補充,肝血與腎精相互資生相互轉化。精與血都化源於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稱「精血同源」。在脾胃功能虛損較輕或是運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顧肝腎不足的問題,根據患者個人病情體質情況也可一二步同時進行。

修復正氣,固本培元,增強機體免疫力。中醫的理論中有這么兩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即人體的抵抗力。祖國醫學很重視人體的「正氣」,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人體的正氣旺盛,如功能正常,氣血充沛,衛氣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襲得到防禦,不易發病。

㈢ 多汗症中醫如何來治療

中醫治療多汗方法包括:1、熱盛引起的多汗,比如:心肝火旺,則以降火為主;若伴有口乾回、頭汗,大便乾燥等答,使用清熱瀉火葯為主。2、氣虛引起的多汗,多是因為氣虛不能固表而導致汗出,多以補氣為主,常用的補氣葯有:太子參、黨參、山葯、黃芪。3、陰虛內熱導致的多汗,可滋陰降火止汗。最常用的葯物為知柏地黃丸。中醫治療多汗需要辨證,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以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㈣ 多汗症用中醫怎麼治療

皮膚出汗過多或稍動就出汗,稱為多汗和自汗症。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脾胃濕熱,蘊蒸肌膚,迫津外泄而致,或素體陽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津液外溢而致。同時亦與精神緊張、焦慮、恐怖、憤怒,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經官能症、甲亢等密切相關。多為對稱性發生於手掌、足底、前額、腋部和外陰等處,尤以手掌、足底為多見。若情緒激動或緊張時,汗珠可呈點滴狀滴流。中醫治療多汗症有較好療效,其治則為清熱利濕止汗,益氣固表止汗。這里介紹幾則行之有效的方葯。

1.熟附片30克(先煎),肉蓯蓉、生地黃、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各12克,黨參、黃芪、桂圓肉各60克,雞血藤18克,桂枝3克,生白芍9克,金櫻子24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服用。主要用於陽虛,營衛不固而汗出。

2.綿黃芪60克,陳皮50克。搓為細末,每次服9克,溫開水送服。黃芪、陳皮有固營衛、益氣不滯之功,如加上一味防風,則療效更好。

3.經霜桑葉100克,研末煮粥食。

4.浮小麥24克,糯稻草30克。泡作茶飲,隨時飲用。浮小麥、糯稻根有收斂止汗之效,對一般性多汗有效。

5.五倍子30克,首烏、黃柏各18克。共研細末,用時取米醋5毫升左右,將適量葯末調成糊狀敷在肚臍中,外用塑料紙覆蓋,膠布固定。自汗者清晨敷入,晚間取出;盜汗者晚間敷入,翌日清晨取出。

6.石膏、白礬、黃芪、黃芩、黃柏、吳茱萸、五味子各適量。共研為細末,撒陰部多汗處,每日兩次,10日為一個療程。一般用葯1~2個療程可見顯效。

7.白礬、葛根、生牡蠣各30克。水煎3次後合並葯液,約得葯液2000毫升,放入盆內,趁熱把手或腳浸泡在葯液內(以皮膚能耐受為度)。每日3次,每次20~30分鍾。一般連用2~5天可見顯效

㈤ 多汗症的中醫治療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來局部汗液增多的現源象,多汗症的病因較復雜。大體可以分為精神性的或者是病理性的,精神性的因素多見於精神過度緊張、焦慮;病理性的大多患有基礎性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或者高血壓,甚至包括感染、發熱等。對於多汗症的治療,我們認為如果是病理性的,首先要治療基礎性的疾病,如治療甲亢、妊娠、糖尿病才能有效地緩解症狀。對於局部的治療,我們主要是考慮局部應用某些外用葯,如可以應用某些止汗劑,包括20%-25的氧化鋁溶液。此外也可以應用電離子療法或者肉毒素注射等,破壞局部的大汗腺或抑制大汗腺的汗液分泌。

㈥ 多汗症中醫是怎麼治療的

朋友實話告訴抄你,雖然現在中醫什麼的說什麼什麼葯能治療手汗,但是……但是這也只是理論的,不過現在很多醫生也都說了現在的手足多汗幾乎是不治的,理由也不明。西醫你也曉得了後遺症大,還不一樣全好,我也吃過中醫的葯,幾乎就沒啥用,最理想的也就是能緩和一點點,不過你遇到你出汗的情況它還是照樣的給你出汗,要是看中醫的話不要去醫院找那些一般的醫生看給你的葯就是上面的人說的那些了,根本沒用,要是你能找到一個那種正正的有名的中醫不妨去試試,也許能幫你緩和下。要說想到中醫根治我可以說那是不可能的(據我目前還沒發現有人吃中葯好的)所以建議樓主的話吃中葯調調身體,把內分泌什麼的身體調好了應該出汗能少點,誒生到這種病也沒辦法,我也一樣目前還是老樣子出汗,只能慢慢跳身子,等到醫學的發達了(貌似這病你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沒有的,就是很漫長) 再補充下我是中醫學的大學的,中醫所說的自汗和手足多汗症是有區別的,並不是一回事,盜汗直接就是2回事,你可以去網上搜搜看看多了解下

㈦ 中醫是怎麼治療多汗症的

中醫治療多汗症包括:多汗症由高熱引起,如心肝火旺主要由降火引起;如果伴有專口乾、頭出汗、大屬便乾燥等。主要使用清熱瀉粉。氣虛多汗主要是由於氣虛不能固表而導致出汗。大多數多汗症主要是由補氣引起的。陰虛內熱型多汗症可滋陰降火,止汗。中醫治療多汗症需要辨證施治。

㈧ 多汗症中醫怎麼治療

自汗:不因活動、天氣、食物、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多汗症患者,為自汗,多為氣虛表現。可用玉屏風散加味:生黃芪、煅龍骨、煅牡蠣、浮小麥各30克,炒白術、防風各15克、甘草6克,多汗症患者可以用水煎服。
如果多汗症患者多汗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風一吹就打寒戰,則屬陽虛,宜補氣溫陽。葯用桂枝湯加味:生黃芪、浮小麥各30克,桂枝、白芍、當歸身各15克,麻黃根、炙甘草各10克、生薑5片、大棗7枚,多汗症患者需要用水煎服。
盜汗:睡中出汗,醒後即止的多汗症患者為盜汗,多因陰陽平衡失調、陰虛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治宜滋陰降火,葯用當歸六黃湯加減:當歸、生地、熟地各15克,黃柏、知母各10克,生黃芪、鮮蘆根各30克,水煎服。
胸窩出汗:又稱「心汗」,多為心氣衰弱所致,可用生脈散加減:人參、麥冬各10克,五味子5克,多汗症患者需要用水煎服。
手腳多汗:如何用中醫治療多汗症效果好?多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若伴有口乾舌燥、心煩不安、舌紅少苔等症狀,屬於虛熱症,可用增液湯(玄參30克,麥冬、細生地各24克)加減;若多汗症患者還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黃濁、舌苔厚膩等脾胃濕熱症狀,可用三仁湯(杏仁、飛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朴、生薏仁、半夏)加黃芩、萊菔子、淡竹葉等。
偏汗: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屬營衛不調,氣血不和,宜益氣養營,用十全大補湯加減:人參、肉桂、川芎、熟地黃、茯苓、白術、黃芪、當歸、白芍、炙甘草。老年出偏汗的多汗症患者可能為中風先兆,應及早防治。
絕汗:多見於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虛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微弱,時有時無,是陽氣將絕之象,多汗症患者可應急服參附湯:人參、附子(炮)、青黛各15克,水煎服。

㈨ 多汗症用中醫怎麼治療

多以局部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

治療方針

通過葯物治療、局部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緩解出汗症狀。

葯物治療

1.外用葯:常用的止汗劑包括20%~25%氯化鋁溶液、0.5%醋酸鋁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礬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葯使用次數過多,會引起局部乾燥、輕度皸裂或嚴重刺激現象。
2.內用葯: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療相關的原發疾病。鎮靜葯(苯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劑量抗焦慮葯(地西泮、羥嗪、多塞平等)對情緒性多汗症有效。較大劑量的抗膽鹼能葯才具有抑制汗液分泌的作用,可引起難以忍受的口乾,故趨向淘汰。
3.肉毒桿菌毒素A(BTX-A)局部注射:多用於治療掌跖及腋窩多汗症。一般注射後5~7天止汗明顯,平均可維持9~12個月。

展開

相關葯品

甲醛溶液

手術治療

選擇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對胸交感神經,對手掌、腋窩、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顯著效果,但不適用於足跖多汗症患者。且手術可導致永久性無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償多汗,故應慎用。僅腋窩多汗者,可選擇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躍的汗腺部分,此法有一定的療效。

展開

其他治療

自來水離子電泳療法,適用於局部(掌跖、腋窩)外用治療失敗的患者。安裝心臟起搏器者禁用。淺層X線照射可抑制汗腺分泌,僅適用於其他治療失敗的嚴重的掌跖多汗症患者。

㈩ 多汗症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多汗方法包括:1、熱盛引起的多汗,比如:心肝火旺,則以降火為主;若伴有口乾、頭內汗,大便乾燥等容,使用清熱瀉火葯為主。2、氣虛引起的多汗,多是因為氣虛不能固表而導致汗出,多以補氣為主,常用的補氣葯有:太子參、黨參、山葯、黃芪。3、陰虛內熱導致的多汗,可滋陰降火止汗。最常用的葯物為知柏地黃丸。中醫治療多汗需要辨證,具體用葯請結合臨床,以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閱讀全文

與多汗症中醫如何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