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如何養生
在中國,養生分很多流派,比如道家、儒家、佛家、醫家等。由於對宇宙自然生命的認識有回所差異,各養答生流派的理論觀點有所不同,方法也各有側重,但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先賢聖人都從不同角度認識到了精神情志(神)對於軀體臟腑的重要作用,所以各派養生理論有一個共識:重視心神呵護、德行修養。
養生雖然應該形神俱養兼調,但養神、安神始終是養生第一要務。飲食清淡、進補、服食保健品、運動鍛煉等是養「形」,生命藉由軀體形態存在。「神」就像生命航船上的舵手,有了舵手,船才能前進。不合格舵手駕駛的船一定是搖搖晃晃的,坐著會不舒服,而只是修理船上的機械零件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懷揣一顆躁動、功利、急切、迷茫的「聰明心」所進行的一切養形活動,不是真正的養生,基本是瞎掰。
Ⅱ 聽說中醫養生的方式還可以幫助減肥,什麼樣的方式可以有這樣的作用呢
中醫減肥主要是通過針灸相應穴位加之其它中醫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實現減重,現代醫學認為單純性肥胖多伴有內分泌紊亂,各種激素,尤其是胰島素、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瘦素等異常,可通過針灸來調理內分泌,使之趨於正常。
2、 茯苓調理腸胃減肥食譜:
早餐:蜂蜜水1杯,地瓜餅2塊、水煮菠菜1份。
中餐:茯苓豆腐1份、全麥饅頭1個。
晚餐:魔芋1份、水煮麵條1小碗、蘋果汁1杯。
3、 紅花排毒消脂減肥食譜:
早餐:綠茶粉加少許蜂蜜沖水喝、南瓜粥1碗。
中餐:紅花雞蛋面1份、西紅柿汁1份。
晚餐:玫瑰蜜棗茶1杯、米飯小半碗、蘋果汁1倍。
Ⅲ 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是我國從古流傳下來的傳統醫學,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國重要的醫學治療手段。普通百姓也時常會使用中醫的方法保健養生和治病,以達到長壽的目的。現在大家都懂得防病勝於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過中醫調理。但是,現今的養生信息良莠不齊,很容易對大眾存在誤導。對於現今存在的養生現象,一位老中醫給出了他的建議,一共有6句話。1、養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現在電視上有很多養生類節目,一些中老年人會按照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症狀對號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診斷」。且不說有很多冒充的「養生專家」,真正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內容沒錯,但其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況且,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通過一套嚴謹的診斷程序才能斷定患者的體質和病因,以此來對症用葯。所以,中老年人群體通過觀看養生節目就自行斷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況與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規醫院咨詢醫生之後,再選擇適合的養生或治療的葯方。
2、養生有時要順其自然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把人看成形、氣、神的統一,這表達了中醫講究適時而動,順應自然的理念。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應了養生要順其自然,人的生活習慣也要有一定的規律。生活規律即是養生的基礎。3、治病主要還是需要自我保重,醫生不是萬能的部分人認為,平時生活可以肆意而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著就熬夜、想減肥就節食,抽煙喝酒樣樣精通,身體出現問題了就想到找醫生開葯治療。這種完全把健康交給醫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時就需要養成養生保健的想法和習慣,這其實並不難,只要飲食有時,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養生主要先從自我調節開始,亂吃補品不可取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開始購買許多的補品,希望以此達到延年益壽、身強體健的目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搞錯了這點,首先如果飲食不規律、經常不運動、作息混亂、有不良嗜好,無論再如何進補也是無用的。而且,進補也分要分證型,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進補方,還有的人虛不受補,盲目進補反而會給身體造成負擔。5、不要自尋煩惱,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開,保持精神愉悅是非常重要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6、不貪食,懂節制現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管不住嘴,而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說「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各種營養均衡攝入才可以預防疾病。
Ⅳ 中醫養生減肥有什麼方法
健康減肥方法來包括:
1.健康源飲食:不能通過強制節食來減肥.
2.健康運動:適當做有氧運動,不能做強度過大的運動,否則容易反彈.
原則1
、主食不一定必須吃;
2
、不必拒絕肉類;
3
、嚴禁攝取甜食、酒及糖份高的水果;
4、能運動減肥的不要節食減肥,能節食減肥的不要手術減肥;
5、減肥是為了身材美,但減肥也需要注意健康;
6、多吃紅色食物,少吃高脂食物能幫你少長肉;
7、減肥必須保證人體的日常養分供給和營養均衡,以不影響身體健康為前提;
8、不要輕易選擇手術減肥,盡管相對比較成熟,但是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Ⅳ 如何讓更多人認識中醫的好處,我做中葯養生減肥的
中葯減肥貼主要是通過促進腸道排便,抑制食慾減少腸道對營養素的吸收達到減肥的目的。如內果容長期堅持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這種情況平時還是需要限制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同時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然後配合使用中葯減肥貼才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
Ⅵ 中醫把人體分為哪九種體質每種都適合怎麼養生
平和質 (A型)
總體特徵: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氣虛質 (B型)
總體特徵: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後康復緩慢。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陽虛質 (C型)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陰虛質 (D型)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偏瘦。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痰濕質 (E型)
總體特徵: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濕熱質 (F型)
總體特徵: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血瘀質 (G型)
總體特徵: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胖瘦均見。 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脈澀。 心理特徵:易煩,健忘。 發病傾向:易患症瘕及痛證、血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
氣郁質 (H型)
總體特徵: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瘦者為多。 常見表現:神情抑鬱,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發病傾向:易患臟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郁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特稟質 (I型)
總體特徵: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心理特徵: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蕁麻疹、花粉症及葯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解顱、胎驚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Ⅶ 養生減肥、中醫養生
肥胖一半的原因是因為脾噓導致的,首先要健脾然後疏通經絡,敲打膽經加上經常運動,這樣效果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