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尿頻中醫怎麼治
尿頻尿急的情況在生活中是比較多見的,大家應該要注意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分析應對,首先應該到醫院查明病因,接著應該在醫生的治療下合理且堅持使用一段時間的葯物,最後有性生活的患者應該要讓性伴侶一起接受檢查和治療。
頻繁的去廁所會耽誤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也是身體不正常的一種表現,大家應該要注意找到背後的原因來應對和處理,否則只會讓你受到更多的傷害,也會出現更多身體不適的症狀,那麼尿頻怎麼治療?
1、查明病因:尿尿的次數明顯區別於正常的情況下,尿頻的情況可能會比較的多,見有很多男子和女子在生活中都曾遇到過這種現象,其實引起這個問題的背後有很多的原因存在,有可能是存在了泌尿感染的問題,有可能是存在了前列腺炎的現象,所以患者應該要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找到病因才能夠較好的進行處理。
2、合理用葯:尿頻給日常所帶來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大家應該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葯物,通過檢查的朋友都能夠知道背後的兇手,所以找到一些克服和應對兇手的辦法,那麼這方面的症狀也就能夠迎刃而解。其實遇到這方面的問題應該要在治療的過程中堅持使用足夠的葯物,一般葯物的停止使用或者繼續使用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患者不要私自做決定。
3、夫妻同治:有的男性或者女性出現了尿頻尿急的現象,有可能是存在了感染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有了性愛生活且沒有做保護措施,那麼就應該要讓兩個人都同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否則很有可能會出現久治不愈的現象。日常生活中應該要適當的多喝一些溫開水,溫開水對體內的細菌和病毒的排出有一些幫助,還可以促進人體的代謝功能。
2. 尿急尿頻中醫怎麼治療
以上症狀為泌尿系統感染的表現,應首選西葯治療,療效迅速且葯效可內靠,中葯容葯效緩慢,適合虛證的調養,如果你想用中葯治療看看的話,可以應用以下清熱利濕,解毒化濁的中葯治療:石菖蒲20g車前子10g黃柏10g白術10g丹參30g蓮子心10g敗醬草30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生甘草10g等。
3. 尿頻中醫都用什麼葯治療
盧醫按:尿頻一證,臨床比較常見,但大多醫者多宗腎司二便之理,治療大都以名方縮泉丸(烏葯、山葯、益智仁)為基本方法,然後佐以金櫻子、芡實、補骨脂等補腎收澀之葯,或六味地黃之劑,時效時不效,此為未得辨證之法故也。今日閱讀前人總結的醫案,雖不完全,但可開醫者眼界,不必動輒補腎填精也。
1、尿頻--寒邪外束,肺氣失宣案
張琪醫案:曾治一少婦,小便頻數夜間尤甚,一夜10餘次,色清,尿檢全陰,腎功亦正常,服補腎溫陽益氣固澀之品皆無效。來門診求治,除尿頻數外,周身疼痛,腰脊背緊束感畏寒,舌白脈浮,結合前法無效分析為外邪束表,太陽經脈不利。膀胱與腎為表裡,腎陽式微,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頻數,宜宣肺溫腎陽佐以固攝法。麻黃10克、細辛5克、附子片15克、桑蛸20克、益智仁20克、龍骨20克、牡蠣20克、甘草10克。服上方6劑,尿頻大減,夜間減為3次,全身舒適畏寒亦減,繼用上方調治服10餘劑而愈。
按:用宣肺溫腎陽固攝法治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取效,我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與桑螵蛸散聯合用之,麻黃直入足太陽膀胱及手太陰肺經。以宣通陽氣,附子溫助腎陽,壯命火,腎陽衰非附子不足以溫助腎陽,肺氣不宣非麻黃不足以宣肺氣,肺為水之上源,外合皮毛,功能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如寒邪外束,肺氣失宣,水液不得輸布,下注膀胱,故小便頻數。麻黃、附子一宣通肺氣,一溫陽散寒,肺腎合治再加用固攝之桑螵蛸散,故小便頻可愈。
2、尿頻--寒邪外束,肺氣失宣案
丁德芳治某男性,66歲。自述半年來,夜間小便頻數,一夜達10~14次之多,晨起6~8時,小便7~8次。兼有頭暈頭痛,腰背發緊,舌苔薄白,脈沉緩,測血壓20/12kPa,其他無異常發現。間斷治療,大抵為補腎固攝之葯,治療2月,療效甚微。刻診,患者除尿頻外,並無明顯腎虛之症,據尿頻和頭痛、腰背發緊同見,診為太陽經脈不利,膀胱氣化失司,試用麻黃湯加減治療:麻黃6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桑螵蛸30克,甘草6克,3劑。1劑服後,全身有微熱感,小便次數反而增多。2劑服後約2小時,全身烘熱,微汗,一夜間小便7~8次。3劑後,夜間小便1次,晨起6~8時間小便2次,1日共6~7次,頭痛、頭暈、腰背發緊亦愈,續以原方2劑,以資鞏固,隨訪1年余,小便正常。老年尿頻,若不具備氣虛或腎虛見證而具備頭痛、腰背發緊、腰痛,或咳喘症者,應考慮為邪氣束表,.太陽經脈不利所致。[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6;(4):19]
3、尿頻--寒邪外束,肺氣失宣案
李鴻翔治某患者,女,43歲。患者初因外感咳嗽,治未徹底,反復發作已年余。近半年來每咳嗽較劇時即小便失禁,常常一日更衣數次,頗為苦惱。詢其痰少而難咯吐,氣短而似喘息,時或自汗惡風,苔薄而白,脈細弱。胸透及心電圖均正常。證屬久咳傷損肺氣,氣化失常,無能調控水道。新咳宜乎宣散,久咳當予補益。炙黃芪30克,南沙參15克,百部24克,百合15克,炙冬花15克,紫河車10克,五味子6克,升麻9克,沉香6克,5劑。葯後咳嗽大減,小便已不失禁,仍守前方加白術10克,防風6克,生薑3片,紅棗5枚,連服15帖而愈。[來源:陝西中醫1984;(8):22]
4、尿頻--寒熱混雜,腎陽虛,膀胱熱案
張琪醫案:某青年,小便頻數夜間10餘次,不能入睡,腰酸痛少腹寒畏冷;小便色赤,有灼熱感,前列腺液檢查白細胞+,診斷前列腺炎,諸治乏效,屬於寒熱交錯之小便頻數者,膀胱與腎相表裡,膀胱熱郁,腎經寒濕,尿頻而少腹痛,睾丸寒冷,腰酸痛,婦女則多帶下,小便黃灼熱,尿急痛等,我用大黃附子湯一面溫腎陽祛寒濕,一面清泄膀胱熱邪,收效頗佳。方如下:大黃7克、附子10克、益智15克、橘核20克、小茴15克、瞿麥15克、甘草10克。妙在大黃與附子合用,溫與清並舉。此方除治小便頻數外,亦治前列腺炎、外疝等,凡符合上述寒熱交錯病機者皆有效。予上方服3劑,尿頻大減,繼服6劑,腰痛少腹冷等亦明顯減輕,小便夜間減為2次,繼續調治而愈。
5、《尿頻病案集錦》尿頻--虛火上浮案
俞長榮醫案:某男,小便頻數已兩年,屢治不效。近來每日小便竟多達30餘次,淋瀝失禁)溲色黃赤,伴大便努責時津液自出,唇紅赤,舌質紅,中有小裂痕,舌根苔薄白而滑,脈沉弦滑。本例小便頻數失禁,據《張氏醫通》引王節齋曰:「蓋火邪妄動,水不能寧」,此說可從;伴滑精,乃火擾精關所致;唇舌紅,脈數,都可作為火動佐證。然病已兩載,且舌雖紅而潤,苔薄白而滑,可知此火並非實火,乃是龍火妄動。故於大隊陰葯中,少佐肉桂引火歸原。處方:熟地、玄參、蓮子、天冬、知母、黃柏、竹葉、肉桂、甘草。本方增減服15劑獲愈。
6、尿頻--便燥,內熱迫津案
張琪醫案:關某,男,79歲,大便秘,1周1行,而小便頻數無度,不飲水舌燥脈滑。囑其以大黃2.5克,泡水飲之,日3~4次,連用1個月,大便日1行,小便次數大減,日4~5次,精神旺盛,食慾進,體力恢復,諸症消除而愈。
按:此類大便秘而小便頻者,《金匱要略》謂:「溲數則便堅」。小便愈數則大便愈堅,大便愈堅則水不留腸中以濡潤而下趨膀胱,臨證觀察凡此類病人,小便頻數,頻頻登廁,不能自控,化驗尿並無異常,而大便秘結,數日不行。二便一結一頻相互影響,此類病人多見舌乾苔燥,手足心熱,脈滑或沉實等。當今隨著人民生活之提高,膏粱厚味胃腸積熱者甚多,服大黃後大便通調則胃熱除,小便頻亦隨之而減,近來不少報道大黃有延緩衰老之效,所謂欲長生腸中清,乃針對胃腸熱便秘立論,若脾胃虛弱則決不可用。
7、尿頻--便燥,內熱迫津案
劉弼臣治某患兒,男,3歲。素食肥甘,1月來忽小便頻數,日十數行,且伴有納呆,口渴欲飲,便秘,夜寐不安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證屬胃陰不足,氣化失常。治宜清養胃陰以益氣化功能,選益胃湯加減:沙參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山葯15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五味子6克,川楝子6克,山楂10克,生谷芽各10克。葯後諸症消失,食納大增,川楝子加入養陰葯中疏肝氣調胃腸,從而加速了升降功能的恢復。[來源:中醫雜志1991;(7):12]
8、尿頻--腎陰不足,虛火妄動,擾及膀胱案
張琪醫案:錢某,女,24歲,小便頻數,一夜間頻頻登廁不能入睡,湯水不敢下咽,凡溫陽固攝諸治罔效,診其舌紅無苔,口乾少津,辨證乃屬腎陰虧耗,心腎失交,遂以滋補心腎陰液,以潛陽收斂固攝之品。當歸15克、生地20克、天冬15克、玄參15克、柏子仁20克、炒棗仁20克、紅參15克、丹參15克、龍骨20克、牡蠣20克、女貞子15克、杞子15克、桑蛸15克、益智15克、甘草10克。1992年9月19日復診,服上方12劑,尿頻大減,夜間僅2次,睡眠亦好轉,舌紅潤。繼服上方以鞏固療效,隨訪而愈。
按:除腎陽虛尿頻外,亦有腎陰虛而尿頻者,臨床表現夜間少寐,小便頻數,此類乃屬心腎不交。心主火,腎主水,心火下煦於腎,腎水上濟於心,心腎相交坎離相濟,何病之有?若心腎陰虧無以制約虛陽亢奮,則不寐尿頻,此類病人多見脈象虛數,舌紅口乾,小便頻數,入夜尤甚。
9、尿頻--腎虛陰虧,膀胱不約案
董廷瑤治某患兒,女,8歲。一年來小便頻數,色黃,夜眠遺尿,二足無力,納谷一般,舌紅無苔。證屬腎虛陰虧,膀胱不約。治以滋陰補腎,兼以止澀。處方:生地黃12克,懷山葯12克,萸肉6克,菟絲子9克,覆盆子9克,五味子1·8克,龍骨9克,牡蠣24克,鹽水炒桑螵蛸9克,縮泉丸9克(包),7劑。二診:尿數已瘥,遺尿仍作,二足還感虛弱,納和舌凈,腎虛未復,再以原方出入,上方去桑螵蛸、縮泉丸,加烏梅6克,金櫻子9克,芡實9克,7劑。三診:尿頻已和,遺尿大減,二足漸覺有力。前方尚合,原方再進7劑,診後葯未盡劑,遺尿已止。[來源:《幼科芻言》P-188]
10、尿頻--腎虛不固案
[病案]李某某,男,6歲。1987年9月15日因「尿頻尿急5月余」來診。患兒於今年4月初開始出現尿頻、尿急,但無尿痛,每日排尿20~30餘次,每次尿量少。尤以吃綠豆、芋頭或五花茶後病情加重,吃人參蜂王漿後則小便頻數次數稍減。病勢纏綿,反復難愈。曾在廣州多家大醫院診治,初疑為「尿道炎」,作尿常規、尿培養等多項檢查未見異常,擬診為「小兒神經性尿頻」,用過多種葯物,未見明顯效果,遂轉我院請黎老診治,證見患兒面色咣白,小便頻數短少,不欲飲水,胃納較差,四末稍涼,大便微溏,精神疲倦,舌淡,苔白略膩,脈細緩。
[辨證]尿頻證(腎陽虛弱,下元不固,兼有濕濁未化)。[治法]益腎助陽固攝,兼以利水化濕。
[方葯]益智仁10克,桑螵蛸10克,菟絲子20克,五味子8克,熟地黃10克,覆盆子10克,枸杞子l0克,澤瀉l0克,茯苓10克,烏葯8克,韭子10克,石菖蒲8克。3劑,每日1劑,復煎,分3次服用。9月18日復診:服葯後小便次數明顯減少,量多而長,胃納轉佳,四末轉暖,然面色仍較咣白,大便稍溏,舌淡,苔白略膩,脈細緩。證有轉機,仍守原法,依前方去熟地黃、烏葯,加補骨脂12克、白術12克,再進7劑。9月25日三診:家長訴服完上方後尿頻、尿急症狀基本控制,惟神倦、面色蒼白,大便時有不成形。黎老於是以四君子湯合水陸二仙丹(芡實,金櫻子),調理善後,鞏固療效。此後隨訪病情半年,未再復發。
[按語]小兒尿頻分實證和虛證兩類,實證為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治宜清熱利濕、通利膀胱;虛證為腎氣虛弱、下元不固,治宜益腎固攝,溫補為主,正如清·羅國綱《羅氏會約醫鏡》曰:「小兒之多小便由陽氣尚微,不能約束,宜以溫補。本病患兒尿頻、尿急5月有餘,小便無痛,食綠豆、芋頭、五花茶等寒涼之物後,病情更甚。且見面色恍白,四末稍涼,不欲飲水,大便微溏,舌淡苔白略膩,脈細緩。可知為腎氣虛弱、下元不固,兼有濕濁之證,故取益智仁、桑螵蛸、菟絲子、五味子、枸杞子、熟地黃、補骨脂、韭子等益腎助陽,固攝小便,再加白術、茯苓、澤瀉健脾利水化濁,全方具有益腎助陽、固攝小便、分清利濕的作用。由於本病辨證准確,葯合病機,故能使數月宿恙霍然而愈。
11、尿頻--陰陽兩虛案
張琪醫案:1993年7月15日治一趙某,男,78歲,小便頻數,小便不爽,夜間時遺尿,頭昏健忘,下肢浮腫,靜脈曲張,經CT檢查腦萎縮,前列腺增生,下肢靜脈曲張,脈象左右沉無力,舌淡。根據上述脈證辨證,為腎陰陽兩虛,兼下肢絡阻,宜八味腎氣丸、通關丸加通絡消腫之劑治之。熟地20克、山萸15克、山葯15克、茯苓15克、丹皮15克、澤瀉15克、肉桂10克、附子10克、益智15克、知母10克、黃柏7.0克、赤芍15克、紅花15克、丹參15克、牛膝10克、蒼術15克、苡仁30克、甘草10克。8月31日復診服上方20劑,小便頻大好,排尿亦通暢,下肢腫全消,靜脈色轉潤,曲張亦明顯見輕,繼宜上方化裁加雞血藤20克,繼服20劑小便日行3~5次,下肢靜脈曲張亦明顯好轉。先後共服40劑,收到良好療效。
12、尿頻--陰陽兩虛案
王瑞道治一女性患者,4l歲。有子宮肌瘤,近半年崩漏交作,遂行子宮切除術。術後半月因夫妻不睦,情志抑鬱,旋覺臍下悸動有氣上沖或下迫,多由情緒激動誘發,氣上沖則心煩,胸悶,咽部梗阻,口乾舌澀;氣下迫則少腹墜脹,大便窘迫排解不暢難得快意,小便尿意頻作,尿量少而澀痛灼熱,夜間反復便溺4~5次而影響睡眠。晝則心煩意亂,口乾頻飲,飢不欲食。近10日內,多次查尿常規:尿糖(一),紅細胞(一),偶爾有白細胞或膿球少許。測體溫,高時達37.5C。曾服氟哌酸及中葯導赤、八正散類皆取效不顯。
症見: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兩瞼泡暗紅,舌質深紅少苔,舌尖赤點密布,脈象細數,尺部尤弱。證屬:精血虧損,真陰元陽生化無源,任、督脈陰陽失調,沖和失司。治以育陰扶陽、交通任督、交泰心腎為法。處方:黃連3克,肉桂3克,阿膠10克(烊),枸杞子10克,百合15克,生棗仁15克,肉蓯蓉15克,金櫻子10克,甘草5克,水煎分服,停服西葯。復診:葯進5劑,夜能安睡4個小時許,晝亦情緒安寧。每遇情志激惹,雖便溺頻作,但能控制,臍下悸,氣上沖下迫感勢減,原方加焦山梔、淫羊藿各10克,守方再服20劑獲愈。[來源:中醫雜志】993;(6):337]
13、尿頻--心氣不足,脾陽不振案
龔自賢治某患兒,男,l0歲。遺尿7年,每夜1~2次,伴見煩渴思飲,食慾不佳,尿頻短不暢,日十數行,常不到下課時即須小便,強忍不尿則小腹墜脹作痛,形體消瘦,舌苔白膩,脈滑數,為脾虛中陽不運,膀胱氣化失常。治宜健脾除濕,和中利尿,甘麥大棗湯加味:小麥50克,炙甘草6克,大棗l0個,花粉18克,瞿麥12克,車前草30克,服5劑。服1劑後,每次尿量增多,尿次減少,夜仍尿床1次。服2劑,夜不遺尿,且連續3天未再遺尿,此數年來未有之幸事。更方以補中益氣湯加減5劑善其後,隔日1劑,半年後隨訪,遺尿之證已愈。[來源:《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二集P.1172]
14、尿頻--心氣不足,心腎不交案
王玉潤治某患兒,男,8歲。尿頻尿急半年余,從無尿痛,夜寐不安,睡中起床而走,驚恐哭鬧,醒後全忘,寐則盜汗,舌苔薄,脈滑數。病繫心腎不足,治以養心寧神,補益腎氣,甘麥大棗湯加味。甘草9克,小麥30克,紅棗30克,珍珠母30克,夜交藤30克,茯神9克,遠志9克,磁石30克(先煎),五味子6克,菟絲子15克。
二診:服上方後,尿頻略有好轉,約半小時左右1次,服原方7劑。
三診:尿頻尿急已有好轉,上課時已不解小溲,尿常規正常,再守原意加培補脾腎之品。黨參12克,補骨脂15克,珍珠母30克,磁石30克(先煎),五味子9克,夜交藤30克,甘草9克,菟絲子15克,覆盆子15克。
四診:尿頻尿急大有好轉,納可,口氣穢臭,苔薄膩,脈細滑。原法加胡黃連的苦降清胃中濕熱,炙甘草9克,小麥30克,紅棗20克,五味子6克,菟絲子15克,遠志9克,珍珠母30克(先煎),夜交藤30克,胡黃連4.5克。
五診:服葯以來,症情好轉,小便次數明顯減少,上課已不解溲,夜寐亦安,盜汗尚多,口氣穢臭已消,原有夜遊一症已月余未發,再予前法鞏固之。炙甘草9克,小麥30克,紅棗30克,糯稻根30克,菟絲子15克,遠志9克,茯苓9克,五味子6克(打),北秫米30克。
本例患兒的尿頻,尿急,既不是濕熱、心火等實證,也不是虛證中單純的腎氣不足,而應考慮到是屬於心腎不足所致,故用甘麥大棗湯加味。[來源:《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P.328]
15、尿頻--陽虛水泛,氣化失常案
陳瑞春治某患者,女,65歲,退休幹部。病者身體瘦小,有冠心病史,下肢輕度浮腫,小便每晚4~5次,並有自遺現象,除外糖尿病。小便常規檢查正常,肌酐、尿素氮均在正常值范圍,自覺精神稍差,飲食正常,每天尿量稍偏多,晚間少則3~5次,多則7~8次,影響睡眠。脈緩弱,舌體胖嫩,苔白滑,擬用五苓散加味:
茯苓15克,芡實20克,白術15克,豬苓10克,肉桂10克,益智仁10克。水煎日服1劑,分2次服。服2劑後,夜尿減至1~2次,服完10劑夜尿每晚1次,不再自遺,臨床痊癒。繼之以金匱腎氣丸鞏固,隨訪半年,病未復發。
五苓散有化氣利水之功,深入言之,這種「化氣利水」的作用,可以說是「對因治療」的雙向調節的結果。如前所述的病例,有遺尿、多尿和尿意頻急的不同,然其用五苓散化氣利水的機理則是一致的。《來源:中醫雜志1994-5-287》
4. 中醫要怎麼樣治尿頻尿
這樣的症狀一般是腎虛引起的原因大一些,抵抗力下降是常見的致病因素。建議你服用六味地黃丸治療觀察,也可喝中葯湯劑治療觀察,多休息。
5. 尿頻中醫看得好嗎
尿頻的治療需要明確病因後再對因治療。如果是因為泌尿系感ran急性發作引回起的尿頻,多半是伴答有尿頻、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的情況。這種情況就需要查尿常規,如果白細胞明顯升高,就需要使用相應的抗生素葯物進行治療3-7天左右。如果是因為泌尿系結石引起來的尿頻,就需要做相關的B超,明確結石的位置,進行溶石和碎石的治療。如果是慢性的膀胱的過度活動引起的神經調控的紊亂尿頻,就需要用M受體阻斷劑進行膀胱功能的調節。如果是男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頻,就需要使用α受體阻滯劑針對尿道膀胱過度痙攣治療尿頻。
在中醫治療方面可以口服中草葯湯劑苾樂的葳列安茶進行調理,調理和補益脾、肺、腎的臟腑。中草葯湯劑能夠治本,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調理的葯劑,效果特別好。中醫主要用至於中醫以外的治療方法,中醫也採用針灸、按摩、艾灸等治療方法。一種是生理性的,比如大量飲水,以及吃了很多富含水分的食物引起的。還有一種是病理原因,比如糖尿病的患者以及腎病的患者,都會有尿頻尿急的現象。中醫在治療尿頻尿急時,可以採取針灸、紅外線烤燈照射等方法進行治療。
6. 治尿頻中醫用什麼葯
尿頻的治療需要明確病因後再對因治療。如果是因為泌尿系感染急性發作引起的回尿頻,多半是伴有尿答頻、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的情況。這種情況就需要查尿常規,如果白細胞明顯升高,就需要使用相應的抗生素葯物進行治療3-7天左右。如果是因為泌尿系結石引起來的尿頻,就需要做相關的B超,明確結石的位置,進行溶石和碎石的治療。如果是慢性的膀胱的過度活動引起的神經調控的紊亂尿頻,就需要用M受體阻斷劑進行膀胱功能的調節。如果是男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頻,就需要使用α受體阻滯劑針對尿道膀胱過度痙攣治療尿頻。
在中醫治療方面可以口服中草葯湯劑苾樂的葳列安茶進行調理,調理和補益脾、肺、腎的臟腑。中草葯湯劑能夠治本,是根據個人體質情況調理的葯劑,效果特別好。中醫主要用至於中醫以外的治療方法,中醫也採用針灸、按摩、艾灸等治療方法。一種是生理性的,比如大量飲水,以及吃了很多富含水分的食物引起的。還有一種是病理原因,比如糖尿病的患者以及腎病的患者,都會有尿頻尿急的現象。中醫在治療尿頻尿急時,可以採取針灸、紅外線烤燈照射等方法進行治療。
7. 尿頻中醫應該怎麼調理
用中葯貼肚臍可以解決尿頻尿急或小便失禁。請採納我的回答!
8. 尿頻中醫是怎麼辯證治療的
中醫認為導致尿頻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以膀胱濕熱,多尿頻伴有尿道淋漓澀痛,可用八正散治療,二腎氣不固,做尿頻小便清長,可用,可用無比山葯丸治療,三腎陽虧虛,可以用右歸丸丸治療
9. 夜尿多的中醫治療
每晚起夜四五次,弄得晚上睡不踏實,白天沒精神。最近老高一直在為晚上頻繁跑廁所而煩惱。臨床上,與老高有著同樣煩惱的老年人不在少數。正常的起夜為0~2次,尿量不超過300~400毫升,超過的就屬於夜尿多。
中醫認為,腎與膀胱相表裡。腎陽不足、腎氣虛,則膀胱氣化不利、開合失常,表現為多尿甚至尿失禁。夜間陰盛陽衰,氣虛、陽虛的症狀加重,故而夜尿多,尤其常見於腎臟等臟腑功能減退的中老年人。
引起夜尿增多的原因很多,夜尿多的老人要警惕潛藏的某些疾病。
1.生理性因素:晚餐喝水、喝粥、飲濃茶、咖啡等,或睡前大量飲水均可致夜尿增多。
2.精神性因素:由於精神緊張、失眠導致夜尿頻率增加,形成習慣性夜尿。
3.腎臟疾病:尿量增多常見於高血壓、動脈硬化、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尤以夜尿量多最為突出。夜尿增多常為腎功能減退的最早期症狀。
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前列腺增生多見於老年男性,導致尿頻、夜尿次數增多;老年婦女子宮脫垂、膀胱頸周圍組織鬆弛、膀胱膨出,也可引起夜尿頻多。其次,某些慢性泌尿系統感染也會導致此類症狀。
5.糖尿病、尿崩症、心功能不全等也可引起夜尿增多。
夜尿多從中醫證型上大體分為三類,針對不同證型,日常可採取相應的食療和外治方法輔助葯物治療,能夠更有效地改善症狀。
腎氣不固型。患者表現為夜尿多、尿頻、小便清長,甚至遺尿、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耳鳴耳聾等。可服用六子補腎湯:取韭菜子、菟絲子、五味子、女貞子、覆盆子、枸杞子各15克,加適量清水煎煮後取汁溫服,每日飲一劑,分兩次飲用,具有補腎固攝的功效。
腎陽虛型。此型最為常見,表現為夜尿多、尿頻、小便清長,畏寒肢涼、腰膝冷痛、頭暈目眩、性慾減退、陽痿早泄、下肢水腫等。可服用胡桃益智山葯湯:取胡桃肉、淮山葯各15克,益智仁12克。將以上三種葯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煎煮後取汁溫服,每日飲一劑,分兩次飲用,具有補腎固陽的功效。
心腎不交型。患者表現為夜尿頻、心煩失眠、心悸健忘、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口乾咽燥等。可食用巴戟蓯蓉雞腸湯:巴戟天、肉蓯蓉各12克,新鮮雞腸1具,精鹽、姜等調味品適量。將雞腸剪開後洗凈、切段,與巴戟天、肉蓯蓉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及調味品,用急火燉煮,煮沸後再用小火燉煮60 分鍾左右即成,每周吃一次。此方具有溫腎固陽的功效,尤其適合伴有陽痿、早泄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