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醫如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中醫對於反流性食道炎通常採取辨證施治的方法,根據中醫理論將反流性食道炎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情志不暢型症見胸骨後痛或燒灼,每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胃脘及脅脹痛、反酸、食慾不振等。治療採取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方法,方選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6克,白芍15克,烏賊骨15克,鬱金、元胡、制香附、蘇梗、半夏、枳殼各10克,甘草5克。
脾虛氣滯型症見劍突下或胸骨後隱隱燒灼、胃脘脹滿、食慾減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調等。治療採用健脾理氣、溫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加減:丁香3克,柿蒂20克,白術、元胡、生薑各10克,黨參、茯苓、蘇梗各15克,半夏12克。
肝鬱化熱型症見胸骨後痛或燒灼樣疼痛、反酸噯氣、性情急躁易怒、頭面燥熱、口乾口苦、多飲、大便干結、舌紅。可採用疏肝清熱、和胃降逆治法,方選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梔子、大黃、花粉、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瓜蔞各20克,石決明30克,竹茹12克。
脾虛胃熱型症見劍突下灼熱、胃脘隱痛脹悶、納呆、反酸、欲吐清水、噯氣等。以健脾益氣、清胃降逆為治法,方選半夏瀉心湯加減:黨參、半夏、黃芩、元胡、大棗各10克,乾薑、黃連、炙甘草各5克,烏賊骨20克,茯苓15克。
氣虛血瘀型症見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神疲乏力、面色無華、形體消瘦、舌淡暗、舌邊有瘀點。以益氣養陰、化瘀散結為治法,方選啟隔散加減:丹參、茯苓、太子參各20克,浙貝母15克,荷葉、蒂各15克,當歸、鬱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餐後應盡量保持直立位或軀干直立,還應注意減輕腹壓,避免劇烈的活動,不要穿緊身衣和束腰帶。睡前少進熱茶或飲料,戒煙,平時限制酒和酸性刺激性食物及糖、巧克力、咖啡等食品。對於較嚴重的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配合西葯進行治療,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總之,調情志,適寒溫,配合適當的治療,就能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以上是網上搜索得來,僅供參考。具體治療建議到正規醫院對症治療。
⑵ barrett食管中葯治療葯方
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可發生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礎上,亦可不伴有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在內回鏡下表現為正常呈現均答勻的粉紅帶灰白的食管粘膜出現胃黏膜的橘紅色,分布可為環形、舌形或島狀,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其腺癌的發生率較正常人高30-50倍,Barrett食管必須使用PPI(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及長程維持治療,Barrett食管應加強隨診,以便早期識別異型增生,發現重度異型增生或早期食管癌及時手術切除···
⑶ 中醫怎麼治療食道癌
你好,我是腫來瘤科的大夫源。
根據您說的情況,您外公屬於食管上段癌,是無法採取手術治療的,但保守治療也還是有效的,單純吃中葯是很難控制腫瘤發展的,建議病人盡快採取保守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因為老人年紀比較大,一般的放化療對人的損傷太大,可以根據病人的體質來應用。可以採取的治療主要有內外放療相結合、內生場熱療,如果病人進食實在困難,可以考慮下一個食管支架來緩解病情,然後可以配合中醫中葯的應用,通過這樣的綜合治療,還是可以很快緩解症狀,達到很好的效果的。食管癌的病人如果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是可以達到帶瘤長期生存的目的的。
希望您的病人能重新獲得健康!
⑷ 治療。食管癌最好的中葯
對於食管癌的治復療,我們主要是制根據,食管癌的分早中晚,來進行不同的治療方法的。 早期因為腫瘤主要是位於粘膜層內,這個時候,腫瘤侵犯還不是很深,有時直接用腔鏡下撥出內膜,或者是把內膜切掉,就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⑸ 請問中醫治療食道癌的中草葯都有哪些
這個不好說的,要看具體病情的,有經驗的中醫,會結合實際使用最佳的方案的,費用一般也都不低的,家裡有困難的,可以在輕松籌上發起請求,會得到來自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的幫助。
⑹ 中醫如何治療食管癌
(1)痰瘀互阻型
方葯:沙參、丹參、佛手、瓜蔞、荷葉蒂、山豆根各15g,麥冬、川貝(碎)、鬱金各12g,半夏10g,威靈仙、半枝蓮各20g,白花蛇舌草30g。
適應證:食管鱗狀上皮癌。形體消瘦,吞咽困難,噯氣呃逆,胸骨後疼痛,口乾微苦,大便燥結;舌質暗紅,苔黃,脈細。證屬痰瘀內結證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痰熱津虧型
方葯:北沙參、丹參、威靈仙、半枝蓮各20g,麥冬、昆布、海藻各15g,貝母(碎)、桃仁、柿蒂各12g,白花蛇舌草30g,三七(碎)8g。
適應證:食管癌。吞咽梗阻,胸骨後灼痛,形體羸弱,口乾苦,心煩,大便秘結,小便短少;舌紅而干,苔黃膩,脈滑數。證屬痰熱交阻,熱結津虧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肝氣犯胃型
方葯:半枝蓮30g,銀花20g,蒲公英、連翹、紫花地丁、瓜蔞各15g,雞內金、元胡、花粉、牡蠣、山豆根、焦山楂、丹皮、梔子各9g,鬱金、大黃各6g,重樓10g。
適應證:食管癌。肝氣犯胃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4)濕濁瘀阻型
方葯:淡附片、乾薑、桂枝、黨參、橘紅、半硫丸(分吞)、生大黃(後下)各10g,葛花15g,丁香、青皮各6g,砂仁3g,土茯苓30g。
適應證:食管癌。噎哽,惡心或吐,納呆厭食,胸悶脹,口乾不喜飲,便秘,胃寒肢冷;左脈沉弦,右脈沉細而澀,舌質淡泛紫、積雪白苔。屬陽氣衰微,陰邪內盛,濕濁瘀阻之證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⑺ 中醫中葯如何治療食管炎
(原方名:消炎護膜散)
方葯:黃連、滑石、生甘草、枳殼、陳皮各適量。
用法:上葯版按權1:6:1:2:2的比例共研細末。每次3克,大棗10枚煎湯送下,每日3次。4周為1療程。
功效主治:清熱化痰,理氣和胃。主治反流性食管炎。
療效:《上海中醫葯雜志》報道,用此方治療30例,治癒8例(佔26.7%),好轉19例(佔63.3%),無效3例(佔10%),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27例(口服硫糖鋁),治癒3例(佔11.1%),好轉15例(佔55.6%),無效9例(佔33.3%),總有效率為66.7%。